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浙江省杭州高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一致的一组是 ( )
A.险峻 疏浚 竣工 俊俏
B.纰漏 砒霜 批评 枇杷
C.苛求 荆轲 交柯错叶 坎坷
D.宵衣旰食 销声匿迹 肖像 不屑一顾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众口铄金 闪烁其词 震古烁今 流金砾石
B.白璧微瑕 金壁辉煌 壁立千仞 坚壁清野
C.拾人牙慧 贤惠孝顺 欢迎惠顾 口惠而实不至
D.门可罗雀 声名雀起 鸦雀无声 鸠占鹊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旅游信息也正是在这样的你一言我一语中一传十、十传百,从一处“流浪”到另一处。至于喜欢还是不喜欢口耳相传中的旅游目的地,只有等你亲自去游玩后才知道。
B.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发展,22寸宽屏液晶已经从当初高端产品成为了目前市场的绝对主流。但是随着暑期的到来,其价格势如破竹,一路狂降。
C.一个人在官商学之间行云流水,先为学后从政或经商,或先从政后为学或经商,以及先经商后为学或从政,在发达西方国家这是极普遍而正常的事情,但在中国还显 得不是那么习惯,在制度安排上也不是那么流畅,人们做起来当然更不是那么游刃 有余。
D.现在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先进手段,在思考如何搭建一条现代的“丝绸之路”时, 应该说得大胆一点,不要怕人家说你“非驴非马”,不要怕人家说你“不三不四”,完全可以用一些外在的变化体现时尚精神,同时又不失去自身传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当他们回到久别的家乡,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 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C.虽然学生会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D.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5.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把序号填入横线处(3分)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 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6.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给“企业软安全”下个定义(不超过40个字)。(3分)
企业安全的底线是企业的生存或者存续。企业安全包括硬件安全(有形安全)和软件安全(无形安全)两个方面。在无形资产、品牌价值、虚拟交往、软实力等术语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词时,“软安全”管理必将成为企业管理新的焦点,成为影响企业生命线的关键因素。企业的战略、品牌、技术、商誉、信任、伦理和文化等方面的“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面对变化多端不确定的环境,只有那些加强安全尤其是“软安全”管理、提高风险预警和抗风险能力的企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
。
7.在下面这副对联的空白处,写出下联,要求雅致,符合对联规则,表现春天百花竞相开
放、各展独特新异风姿的状态。(3分)
删繁就简三秋树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城市准入与共同体精神
①21世纪中国几大城市都在讨论准入制度,以便把“低素质”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准入制度的提出是有其现实背景的。这个背景就是城市治安的恶化。有人认为城市的外来闲杂人员是造成人们缺乏基本安全感的罪魁祸首,必须限制。可是这种变相的户籍制度和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冲突。经济学家们早就发现,在一场经济博弈中,当那些追求最大利益的博弈者们知道这场博弈是不断重复的交易或游戏时,当他们对其他博弈者过去的表现都相当了解时,当博弈人数有限时,他们之间就更喜欢合作。
②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过去说农民老实厚道,特别是那些越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就越老实厚道。如今突然把这些农民称为“低素质”的闲杂人员,说他们是犯罪的根源,原因之一,是他们离开了过去那个面对面的生活圈子,来到了谁也不认识的大城市。来无踪去无影,老实厚道已经不符合他们生存的利益。大家要做的都是一锤子买卖,一锤子买卖当然就没有必要信守不断重复的交易或游戏规则,偷偷抢抢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③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就需要社会成员都意识到彼此打交道不是一锤子买卖,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交易或者游戏要不断重复,彼此要不断增进了解,共处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圈子”之中。这样,大家即使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时时顾及对他人的责任。再简单地说,构成社会基础的是一个共同体或者社区。
④现代国家成了维护陌生人之间游戏规则并确保这种游戏不断重复的权威。比如,当你到美国的一个大都市,可以把自己的信用卡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用不着担心自己受欺诈。现代国家的管理已经如此周密,保证了这种不相干的人之间的交易也是要重复的。不过,所有这些都不能取代基层的制度建设;在人们从村庄一样的面对面社区走进现代大都市所代表的陌生人社会时,怎么在最大限度上维护传统的共同体纽带?城市化进程恰恰是这方面的一块试金石。
⑤在城市化中吸收外来人员方面最成功的,还是战后的日本。一位日本官员在10年前说了一句话:日本是一个村庄!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没有打破村庄里那种面对面的社会人际纽带。战后日本给农民的福利非常丰厚,农村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在工业化进程中,东京的一个大公司跑到一个村子,一下子把村子里一年毕业的学生全雇下来。这样,村子里一代人集体进城,到了一个公司,有了终身的工作和优厚的福利。他们自然以公司为家,在大都市还和在村子里一样,维持着对小共同体的忠诚。
⑥从世界工业化的大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准入制度不仅无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治安问题,从长期看,可能会把治安搞得更坏。城市治安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外来“闲杂人员”失去了传统的共同体和面对的人际网络,同时又不能进入新的共同体,并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这样的环境自然促使他们在和周围的人打交道时进行一次性的交易。上述各国国情虽然不同,但解决城市化过程中治安问题的根本都是城市的社区接纳外来人员,使他们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园,建立新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本文取材于薛涌《不要把穷人拒于城市之外》)
8.“共同体精神”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一场经济博弈中,当那些追求最大利益的博弈者们对其他博弈者过去的表现都相 当了解时,当博弈人数有限时,他们之间就更喜欢合作。
B.社会成员都意识到彼此打交道不是一锤子买卖,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交易或者游戏要 不断重复,彼此要不断增进了解,共处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圈子”之中。
C.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时时顾及对他人的责任。也就是说,一个共同体或者社区 可以构成社会基础。
D.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社区接纳外来人员,使他们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园,建立新 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现代城市实现长治久安的因素是 ( )
A.国家应具有维持陌生人之间游戏规则并确保这种游戏不断重复的权威。
B.最大限度地维护传统的共同体纽带。
C.立法接纳入城者为城市共同体中体面的一分子。
D.准入制度无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治安问题。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提供的信息的一项是 ( )
A.由于城市治安的恶化,21世纪中国几大城市都制定了准入制度,把“低素质”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以维持城市基本的社会秩序。
B.城市的外来闲杂人员是造成人们缺乏基本安全感的罪魁祸首,必须限制。
C.在人们从村庄一样的面对面社区走进现代大都市所代表的陌生人社会时,城市化进程决定能否最大限度上维护传统的共同体纽带。
D.战后的日本在城市化中吸收外来人员方面最成功的原因是日本是一个以农民为主要社会成员的村庄。
11.文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治安问题?(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曹雪芹其实是被“火车”撞死的?
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英文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文字之一。中文和英文,很难说哪一个更好、更优美,只能通过比较,来分辨出两种语言文字各自的魅力。《红楼梦》就是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桥梁,《红楼梦》的英文译本,是最美的英文和最美的中文的对撞、比拼。比拼的结果,不是分出谁高谁低,在中文和英文的对撞里,它们魅力各显,激越飞扬,淋漓尽致。
1.从英文到中文
有这么一段英文:
Soon they had finished their tea and sat down to a collection of choice wine and delicacies.
上面这段英文翻译成中文,可以翻译成:他们很快喝完了茶,然后,坐下来尽享美食佳肴。——这样的中文译文,应该说是基本合格的。但是,实际上,这句英文是《红楼梦》一句话的翻译结果。我们看看曹雪芹的原话是什么: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第八回)
上面这段英文是标准的英文,上下文衔接连贯,句式紧凑,而曹雪芹的原文呢,无疑是非常好的中文,是流水句式,生动鲜活,比起“基本合格”的中文来说,有天壤之别!
2.从中文到英文
第17回“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脉,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我们看这句《红楼梦》里的中文,第一小句8个字,中间小句4、5、4个字,结尾7、6个字,流水句,节奏感好,情景清新明快,画面感强,是典型的优美的中文。
我们看看英文翻译:
“A stream gushed through an opening at the foot of the garden wall into a channel barely a foot wide which ran to the foot of the rear terrace and thence round the side of the house to the front, where it meandered through the bamboos of the forecourt before finally disappearing through another opening in the surrounding wall.”
我突出句中的逗号,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这是英文的一个大长句。这个英文长句,很气派,前半句竟然有40个词,后半句有19个词,蔚为大观,就像一列火车,呼啦啦拽起了那么多的车厢,轰然前行。中文习惯于短句子,读写听说,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短句子会让我们更加便利,更加舒服。如果说英文是一列长长的火车,那么中文呢,就像个手推车,一人一车,翻山越岭,细步款款。
3.“火车中文”的尴尬
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今天,我们已经写不出曹雪芹那样的中文了。近代以降,我们草草地放下了手推车,急急火火地上了火车,以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中文才能够“现代化”。今日的“中文”,叫做“现代汉语”,是在繁琐缜密的语法规则下制造出来的中文,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的中文,中文成了“产品”,已经不是曹雪芹的“中文”了。沧海桑田,一言难尽……
有人说要恢复“曹雪芹式的中文”,要恢复传统中文的魅力,怎么办?我以为我们还是从培养鉴赏力开始吧,要知道“曹雪芹中文”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学会鉴赏她,欣赏她;要让人们知道,传统中文又“美”又“好”,她比现代汉语“美”在哪里,“好”在哪里。我们不能狭隘地认为语言文字仅仅是个工具,她不仅是工具,而且是媒介,是文明传承的介质,是人们获取精神美感和灵魂归属的介质。中文已经存在几千年了,现代汉语的语法准则才不过100多年的时间,用100多年的尺子,去规范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语言文字,这把尺子太弱,太短,太贫乏无力了。
提高传统中文的鉴赏力,必须要克服的就是“火车中文”。
比如:尽管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23日呼吁美国总统布什要求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立即实现停火,但布什对此表示拒绝并反对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立即停火。
上面这句话,前半句也是40个字,赫然展开,虽然气派,但是让人眩晕,我们阅读起来,也很吃力,习惯了读短句子的中国人,也许得憋着一口气才能读完这个“火车中文”。越到最后,气息越短,这样的阅读感受多么糟糕啊!中文上了“火车”,跟《红楼梦》渐行渐远,跟中国人愉悦的阅读感受渐行渐远。
再看“那则让她哭了整整一夜的她母亲昨晚因车祸受重伤而不治身亡的消息对她来说的确是个十分沉重的打击。”
这句话是“超级火车中文”,简直就是动车组,竟然包括了整整45个字,从现代汉语语法来看,没有任何问题,但面对这样一个让人崩溃的句子,现代汉语的语法却无能为力,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在这里,“曹雪芹的中文”已经死了,是被“火车中文”撞死的。
品红楼,品的是曹雪芹的中文,这是一种审美的语言,让人感叹,也让人唏嘘不已——
今天的中文说“女孩”,曹雪芹中文则说“豆蔻”;
今天的中文说“女人”,曹雪芹中文则说“巾帼”;
今天的中文说“美女”,曹雪芹中文则说“红颜”;
今天的中文说“老人”,曹雪芹中文则说“白发”;
今天的中文说“海棠花在春天里静静地开放着”,曹雪芹中文则说“海棠春睡”;
今天的中文说“一个美女一生总是会受很多的痛苦和伤害,命运总是不理想”,曹雪芹中文则说“红颜薄命”。
今天的中文说“白色的眉毛”,曹雪芹中文则说“秋眉”;
……
12.“尽管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23日呼吁美国总统布什要求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立即实现停火,但布什对此表示拒绝并反对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立即停火。”是一个不太符合中文阅读习惯的长句,请你将它改成3个连贯的短句。(3分)
13.本文题目“曹雪芹其实是被‘火车’撞死的?”,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题目起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看法。(5分)
14.结合原文,说说作者认为的“曹雪芹式的中文”具有怎样的特点?文中所说的现代汉语有什么特点?(4分)
15.第26回,“宝玉无精打采的,只得依他。晃出了房门,在回廊上调弄了一会雀儿;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会金鱼。” 这段话在写宝玉春困打盹,袭人劝他出去走走,消消困。阅读了本文之后,你觉得这段话好在哪里?(4分)
16.该文是《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一书中的一个章节,从上文来看,作者用莎士比亚来借代什么?用林黛玉借代什么?结合你的阅读经历,你能举出一个“曹雪芹式的中文”的例子吗?(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是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治:建造
B.以属客而告之 属:“嘱”,叮嘱
C.而吾亭适成 适:恰好
D.岁且荐饥 荐:连续,一再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为亭于堂之北 B.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请于当道 句读之不知
C. 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D. 越三月,乙卯乃雨
洎牧以谗诛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A.予至扶风之明年 B.以为休息之所
C.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D.于是举酒于亭上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故以“喜雨”名其亭,这与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表现作者在意的不是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宁。
B.全文结构谨严,脉络清晰,如剥茧抽丝。语言轻快活泼,文笔淋漓酣畅,充分表现作者的喜悦心情,极富感染力。
C.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以一“志”贯穿,首尾呼应,结构谨严。
D.开篇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接着援引古人以喜为名的三个例子,这三件事不仅有趣,而且都与国家政治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作者看重的是国计民生,而非亭名。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3分)
(2)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2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2分)
2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这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16 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4.(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独立,鲤趋而过庭。(1分)
②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分)
(2)文中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四)古诗文默写:(8分)
2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白部分。(只选4小题)
(1)庄生晓梦迷蝴蝶, 。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
商隐《锦瑟》)
(2)蜀道之难,难与上青天, 。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3)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
(晏殊《蝶恋花》)
(4)遥襟俯畅, 。爽籁发而清风生, 。(王勃《滕王阁序》)
(5)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 ,不亦远乎?”(《论语》)
四.作文(60分)
26.请以“滋味”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 A 2. C 3. D 4. D 5. ②④①③
6.企业软安全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存续的战略、品牌、技术、商誉、信任、伦理和文化等软
件的安全。
7.领异标新二月花(“立异标新”“推陈出新”亦可。4分。答“标新立异”,给3分。其他
词语,如结构和立意正确,酌情给1—2分)
8.A(是说博弈者们为了利益而合作,不是共同精神)
9.D(说的是准入制度的弊端)
10.C(从第四段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A是“有人认为”,B“没有制定”,只是“讨论”,“以便”把“低素质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而没有真的那么去做,D“日本”“是一个以农民为主要社会成员的村庄”错了,成功的原因应是 “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没有打破村庄里那种面对面的社会人际纽带。”)
11.城市的社区接纳外来人员,使他们把城市看做自己的家园,建立新的共同体的归依感和责任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12.23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向美国总统布什发出呼吁,希望他要求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立即实现停火,布什对此表示拒绝并反对。
13.优雅的中文被累赘的现代汉语取代
好。生动,醒目,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不好。主旨不明确,耸人听闻
14.流水句式,生动鲜活 或 短小,优美。看似气派,但是让人眩晕的累赘的句子
15.流水句,节奏感好,情景清新明快,画面感强,
看上面的后一句话,句式上是“5-11-4-11”,首先有句子很好看,有一种独特的形式美,不是刻意地凑字数,也没有压韵脚,全是白话,却字数等同,浑然天成。
其次,“晃”、“调弄”、“顺着”,都是流动性的词语,动作感、画面感,把宝玉无精打采的心理,一路倦怠的身形,昏着头跌跌撞撞的脚步,异常鲜明地表现出来,并且,一气呵成。曹雪芹不知不觉中用一只无形的手,把我们勾进书中,仿佛是我们自己在晃晃荡荡地出门,调弄雀儿,顺着溪水,赏玩金鱼……然后,曹雪芹又把我们从诗情画意中轻轻地推出来,激起我们的一丝怅然……
16.海外文学 或 英国文学 《红楼梦》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17.B(劝请,邀) 18.C(因为) 19.D(ABC与例句为古今异义)
20. C(全文以一“喜”贯穿)
21.(1)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
(2)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
喜雨亭记(苏轼)
[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向客人举杯劝酒,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上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辞道:“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我因而用雨来命名我的亭子。”
22.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23.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24.(1)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知道学礼,又知道君子不亲昵自己的儿子。
他曾经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
(2)孔子爱一切人如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教育上没有私心。
【参考译文】
陈亢向伯鱼问道:“您在令尊那里听到特殊的教导吗 ”伯鱼回答说:“没有。他曾经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诗没有 ’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他说:‘学礼没有 ’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身处世。’我回去就学礼。只听到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知道学礼,又知道君子不亲昵自己的儿子。”
25.(1)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2)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3)昨夜西风凋碧树 山长水阔知何处 (4)逸兴遄飞 纤歌凝而白云遏
(5)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6)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