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第6单元 名人轶事|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训练-第6单元 名人轶事|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4 08:30:50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名人轶事
开卷有益
本组文章均为中外名人故事,阅读名人故事、名人事迹这样的文章,我们要注意把握典型的事例。写人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要求,阅读写人文章时要注意:
一、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
熟悉文章所写的事情是分析文章中人物和中心思想的基础。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二、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写人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事情来表现外,还通过人物描写来展示。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只有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了解选材特点,抓关键字词语句
写人文章所写的人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他的思想性格不是凌空表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或者材料显示的。这样的事情或材料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因此,在阅读写人文章时,要看一看作者是通过写什么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想一想所写事情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对表现人物特点有什么好处等等。另外,有些文章能够直接找到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的句/子或词语,阅读时只要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文章的中心。但是大部分文章中心是通过/人物和事/件的叙述间接地反映出来的,所以还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或情节,认真分析,深入体会。如果能这样阅读,不仅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欣赏能力。
轻松阅读
朱委员长退画
1975年8月,朱德同志到青岛市工艺美术厂视察时,工人们为了表达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戴之情,把朱德同志最爱看的那幅《三峡夕行》的/贝雕画,/精心包装起来,趁他去车间参观的工夫,放到了轿车上。回到住地,朱德同志见到这幅画,问明了原因,就让康克清同志把画送回来了。
【段解:交代事情的起因。】
康大姐亲切地解释说:“工人同志们的心意,朱德同志收下了,但这幅画要退给你/们。朱德同志让我转告大家:/第一条,党中央有规定,不准收、送礼物;第二条,咱们国家正在建设,应当拿它去换外汇……”
【段解:通过康大姐的话,说明了朱德同志退画的两点原因。】
康克清同志走后,工艺美术厂负责人韩志兰/捧着这幅画,来到工人中间,激动地说:“同志们,朱委员长把画送回来啦!”[来源:Z#xx#k.Com]
“为啥要送回来?”工人们都惊异/地问。
【段解:工人们为朱德同志退画感到十分意外。】
“朱委员长让咱们拿去换外汇!”
【段解:康大姐再次说明退画的原因。】
多么好的朱德同志啊!【句解:怎样一个“好”字来形容敬爱的朱委员长啊!】贝雕工人看到《三峡夕行》这幅画,就想起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德。【段/解:这种崇高的品德/是指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精神。】
【/段解:略写工人们看到这幅画的情形,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提升,立体感增强。】[来源:学科网ZXXK]
点评:这篇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将朱委员长退画这件事情讲述得真实感人,文中康大/姐代为解/释的/理由,更让我们敬佩朱委员长的公正和严于律己,文章的最后一段点明主题,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折/射出了一种崇高的品质![来源:Zxxk.Com]
快乐练习
训练1
周仓
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关公有一个侍卫叫周仓。这个人力大无比,办事粗心大意,不动脑筋。关公想开导开导他,可总找不到机会。
这一天,关公骑马,周仓步行,两人来到一棵树阴下休息。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关公便对周仓说:“周仓,你打这些蚂蚁看看。”周仓挥起拳头,用力一砸,蚂蚁却没事,接着又用力一砸,地面凹进去了一块儿,手疼得他哇哇大叫,蚂蚁还是若无其事。关公看在眼里,心想:这个粗人,今天我得让他开开窍,打蚂蚁还用得着拳头。想着想着,关公笑着走了过去,“看我的。”只见他出食指,轻轻一捻(niǎn),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周仓看得目瞪口呆,关公便对他说:“做事只有勇气和力量还不够,还要懂得运用智慧和谋略,智勇双全,才可称得上英雄,才能做大事,成大器。”[来源:Z。xx。k.Com]
周仓听了关公的话连连点头,更加敬佩关公了。后来他跟随关公南征北战,屡立功勋(xūn),成了关公手下的一员大将。
1. 从文中摘录三个成语。
/
2. 用( )画出一句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并用“△”标上表示动作的词语。用___________画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3. 请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故事中,你觉得周仓是一个怎样的人?

5. 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训练2
/
张海迪姐姐五岁时患病,身体瘫痪了。她还能为社会做贡献吗?
张海迪姐姐用事实作了回答。
她上不了学,就刻苦自学,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她总是趴在桌上写啊、念啊、胸前都压出了一片血印。二十年来,她不断自学完了中小学的全部课程,还自学了英、日、徳等好几种语言。
她刻苦学医,为病人治病。她买了医书,人体模型,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就这样,她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先后为一万多人看过病。
她还关心、爱护小朋友,帮助失足青年……
张海迪姐姐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作出了光辉的贡献。
1、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2、本文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来源:Z.xx.k.Com]
3、/短文共写了张海迪姐姐的 件事。其中比较详细的写张海迪姐姐 、 两件事,比较简略地写张海迪姐姐关心帮助别人的事。
4、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话想对张海迪姐姐说吧?写一写。


训练3
苦练——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防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占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娄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 ”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 ) ( )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亢——( ) 豪华——(    )
分散——(    )  镇静——(    )
5、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6、这篇短文赞扬了(    )。
A、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B、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来源:Zxxk.Com]
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训练4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
A 面对,面临 B 靠近,挨近 C 到来,来临 D 照着,根据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
A 梅花艳丽俊秀。 B 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C 想临摹《梅鸡图》。 D 《梅鸡图》太有味道。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 )
A 酸甜苦辣等味 B 香、臭等味 C 画的意境 D 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
A 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来源:学*科*网]
B 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 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 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训练5
“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 休息)时,他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盼望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裁 载 栽)了好些花籽,不久,就回国去了。
后来,鲜花盛开了。高尔基看着(zháo zhuó zhe)窗前怒(lù nù)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来源:Z,xx,k.Com]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地方 什么时候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 像鲜花啦 好的思想啦 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 那么 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那时侯,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 须)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是啊,“给”永远比“拿”愉快!
1、根据上下文,在括号里划去不正确的音、字、词。
2、短文中“怒放”这个词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
3、在第3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4、“‘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中“给” 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资料
书屋趣话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来源:学科网]
陋室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源:Zxxk.Com]
老学庵 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名称。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精神。
七录斋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幼时酷爱读书,凡是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诵读/数遍后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这样反复六七次/,因此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来源:学科网ZXXK]
聊斋 相传,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瓶水斋 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
北望斋 著名作家张恨水,在抗日战争中欣闻平型关大捷,看到了中国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为“北望斋”,寄托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希望和对故乡的怀念。
梦草斋 上海作家谢冰心在学生时代,读了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对爱打抱不平、落草为王的“绿林好汉”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书屋起名为“梦草斋”。
四步斋 上海作家赵丽宏1988年喜得新居,书房只有四步之长,却也自得其乐,因而命名为“四步斋”。
积微居 语言学家杨/树达曾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因此,他给书屋取名为“积微居”。
马虎居 社会学家邓伟志的居/室取名为“马虎居”,其一是他的生肖是马,妻属虎;其二是他提倡生活上简单、马虎一点。
泥土巢 擅长农村题材的著名作家浩然,给自己在河北三河县居住的农家小院取名为“泥土巢”,表明了他长期扎根农村的决心和对农村的热爱/。
静虚村 这是作家贾平凹的居室名。他说:“我刚从/山里搬到西安时,住城北新村,地方虽小,却很安静,我就取名‘静虚村’。静是心静,虚是心宽,包容大”。
快乐练习参考答案
训练1 周仓
1.若无其事 目瞪口呆 智勇双全
2(.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捻(niǎn),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
/ △△
关公/看在眼里,/心想:这个粗人,今天我得让他开开窍,打蚂蚁还用得着拳头。(人物心理)3./ 主要讲述了/关公/为了让周仓改掉办事粗/心大意,不动脑筋的坏毛病,巧妙地以两/人用/不同的方法杀死蚂蚁来开导周仓的故事。4.周仓力大无比,但办事粗心,不动脑筋。最后在关公的教导下勤学苦练,成了良才。5.做事只有勇气和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智慧和谋略,智勇双全,才可称得上英雄。[来源:学科网]
训练2
1、略2、最后一句3、四 自学成才 刻苦学艺未病人看4、略
训练3 苦练——贝多芬的故事
/1、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2、站 楼3、聚精会神 情不自禁4、低沉 简陋 集中 慌张
5、事情发展6、C[来源:Zxxk.Com]
训练4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1、D 2、D 3、C / 4、A
训练5 “给”永远比“拿”愉快[来源:学#科#网Z#X#X#K]
1、/保留:休养、看望、栽、zhe、nù、需 2、/绽放 3、 “,,,,,……,!”4、“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中“给”的意思是 给予、奉献 ;“拿”的意思是 索求 。这句话的意思是: 要以奉献为乐,不要只想着自己的个人利益;要为大众谋幸福,为社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