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盖斯定律
〖基础要点1〗盖斯定律:
〖思考1〗对盖斯定律的理解:(1)
(2)
(3) (4)
〖思考2〗
△H1、△H1、△H1 三种之间的关系如何?〖基础要点2〗计算的步骤?
1、 找出能量守恒的等量的关系
图1 图2
找起点 A
找终点 C
过程 A→B→C A→C
列式 △H1+△H2=△H3
注意配平 在具体实例中要注意
求解
〖例题1〗试利用298K时下列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计算在此温度下
C(s)+O2 (g)=CO(g)的反应焓变? 反应3
C(s)+ O2 (g)=CO2(g) △H1=-393.5 KJ·mol-1 反应1
CO(g)+ O2 (g)=CO2(g) △H2=-283.0 KJ·mol-1 反应2
方法1: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 以要求的反应为基准
(1) 找起点C(s),
(2) 终点是CO(g),
(3) 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 C→CO2→CO。
(4) 也就说C→CO的焓变为C→CO2;CO2→CO之和。
注意:CO→CO2 △H2=-283.0 KJ·mol-1
那 CO2→CO 的焓变就是= —△H2=+283.0 KJ·mol-1
(5) 求解:△H3=△H1—△H2=-393.5 KJ·mol-1+283.0 KJ·mol-1=-110.5 KJ·mol-1
方法2: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 以要求的反应为基准
(1)找起点C(s),
(2)终点是CO2(g),
(3)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 C→CO2;C→CO→CO2。
(4)也就说C→CO2的焓变为C→CO;CO→CO2之和。
则△H1=△H3+△H2
(5)求解:C→CO △H3=△H1— △H2=-110.5 KJ·mol-1
方法3:利用方程组求解
(1) 找出头尾 同上
(2) 找出中间产物 CO2
(3) 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 反应1-反应2=反应3
(4) 列式: △H1—△H2=△H3
(5) 求解可得
二、反应热的计算:
〖练习1〗298K,101KPa时,将1.0 g钠与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7.87 KJ的热量,求生成1mol 氯化钠的反应热?
〖练习2〗乙醇的燃烧热是△H=-1366.8KJ/mol,在此温度下,1Kg乙醇充分燃烧后放出多少热量?
〖练习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3COOH(l)+2O2(g)=2CO2(g)+2H2O(l) △H1=-870.3KJ/mol
(2)C(s)+O2(g)=CO2(g) △H=—393.5KJ/mol
(3) H2(g)+O2(g)=H2O(l) △H=—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
〖分层练习〗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 )
A.CO(g) +1/2O2(g) ==CO2(g); △H=-283.0 kJ/mol
B C(s) +1/2O2(g) ==CO(g); △H=-110.5 kJ/mol
C. H2(g) +1/2O2(g)==H2O(g); △H=-241.8 kJ/mol
D. 2C8H18(l) +25O2(g)==16CO2(g)+18H2O(l); △H=-11036 kJ/mol
2、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4P(白磷,s)+5O2(g)====2P2O5(s);△H=== -a kJ/mol
4P(红磷,s)+5O2(g)====2P2O5(s);△H=== -b 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3、已知: H+(aq)+OH-(aq)===H2O(l); △H=-57.3 kJ·mol-1。现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分别和1L 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和△H3的大小关系为 ( )
A.△H1==△H2>△H3 B.△H3>△H2>△H1 C.△H3>△H1>△H2 D.△H2>△H1>△H3
4、已知25℃、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 = CO2(g) ; △H=-393.51 kJ·mol-1
C (金刚石) +O2 (g) = CO2(g) ; △H=-395.41 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5、已知⑴ H2(g)+1/2 O2(g)====H2O(g) ; △H1=a kJ·mol-1
⑵ 2 H2(g)+ O2(g)===2 H2O(g) ; △H2=b kJ·mol-1
⑶ H2(g)+1/2 O2(g)====H2O(l) ; △H1=c kJ·mol-1
⑷ 2 H2(g)+ O2(g)===2 H2O(l) ; △H2=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b<0 B.b>d>0 C.2a=b<0 D.2c=d>0
6、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H2O(g) == H2(g)+1/2 O2(g); △H1=+242 kJ·mol-1
B. 2 H2(g)+ O2(g)===2 H2O(l); △H2=- 484 kJ·mol-1
C. H2(g)+1/2 O2(g)====H2O(g) ; △H1=+242 kJ·mol-1
D. 2 H2(g)+ O2(g)===2 H2O(g); △H2=+484 kJ·mol-1
7、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8、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 C4H10(g)+13/2O2(g)== 4 CO2 (g)+ 5 H2O(g)的△H为
A. +8Q kJ B. +16Q kJ C. -8Q kJ D. -16Q kJ
反应热专项练习
1、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 )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2、已知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5.625kJ·g-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CH4(g)+2O2(g)=CO2(g)+2H2O(l);△H =-890kJ/mol
B.CH4(g)+O2(g)=CO2(g)+H2O(l);△H =-445kJ/mol
C.
D.CH4(g)+2O2(g)=CO2(g)+2H2O(l);△H=-55.625kJ/mol
3、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kJ/mol~125KJ/mol的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H =-23.4kJ/mol,以上事实表明( )
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 B.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
C.1,3—环己二烯比苯稳定 D.苯比1,3—环己二烯稳定
4、X、Y二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层结构时,X放出的热量大于Y放出的热量;Z、W两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吸收能量W大于Z。则X、Y和Z、W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
A.Z2X B.Z2Y C.W2X D.W2Y
5、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Q2>Q1的是( )
A.2H2(g)+O2(g)=2H2O(l);△H=-Q1 2H2(g)+O2(g)=2H2O(g);△H=-Q2
B.S(g)+O2(g)=SO2(g);△H=-Q1 S(s)+O2(g)=SO2(g);△H=-Q2
C. C(s)+O2(g)=CO2(g);△H=-Q2
D.H2(g)+Cl2(g)=2HCl(g);△H=-Q1
6、100gC不完全燃烧所得产物中,CO所占体积为1/3,CO2为2/3,且:
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为( )
A.39.292kJ B.3274.3kJ C.784.92kJ D.2489.44kJ
7、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H=-57.3kJ/mol,向1L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H2SO4;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H1>△H2>△H3 B.△H1<△H3<△H2
C.△H1=△H3>△H2 D.△H1>△H3>△H2
8、对下列化学反应热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放热的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一般地说,吸热反应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
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质多少有关
9、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O2=2CO2(g)+H2O(l);△H=-1300kJ/mo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B.有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有2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10、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已知为了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消耗掉8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则无水乙醇的燃烧热放出的热量不可能是( )
A.10Q B.10Q~5Q C.大于10Q D.小于5Q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
12、1840年盖斯根据一系列实验事实得出规律,他指出:“若是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总和与这个反应一次发生时的反应热相同。”这是在各反应于相同条件下完成时的有关反应热的重要规律,称为盖斯定律。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金刚石、s)+O2(g)=CO2(g);△H=-395.41kJ/mol,C(石墨、s)+O2(g)=CO2(g);△H=-393.51kJ/mol,则金刚石转化石墨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由此看来更稳定的碳的同素异形体为:____________。若取金刚石和石墨混合晶体共1mol 在O2中完全燃烧,产生热量为QkJ,则金刚石和石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用含Q的代数式表示)。
13、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分子式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又已知H2O(l)=H2O(g);△H=44kJ·mol-1,则11.2L标准状况下的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kJ。
15、称取等质量为(ag)胆矾两份。把一份溶于bg水中,测知其溶解时吸收Q1kJ热量;把另一份脱水后溶于bg水中,测得其溶解时放热Q2kJ。
(1)胆矾的溶解热为______kJ·mol—1,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无水硫酸铜的溶解热为______kJ·mol—1,是______过程。
(3)从以上数据可知,胆矾脱水是______过程,1mol胆矾脱水需______kJ·mol—1热量。
16、目前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使用天然气作为居用燃料对环境更为有利。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烃类,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们的燃烧反应如下:
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的是_________。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烧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进风口(填增大或减小),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管道煤气中含有的烃类,除甲烷外,还有少量乙烷、丁烷等,它们的某些性质见下表:
试根据以上某个关键数据解释冬天严寒的季节有时管道煤气火焰很小,并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101kPa时,H2在1.00mol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mol液态H2O。
(1)放出571.6kJ的热量,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1.00L 1.00mol/L H2SO4溶液与2.00L 1.00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___,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1、C 依据反应热的概念,表示按照方程式系数的物质的量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1,该方程式表示:1mol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mol氢气,并吸收131.3kJ的热量。特别要指明水的状态。
2、D 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意义是:燃烧1g的甲烷放出55.625kJ的热量,应该换算成燃烧1mol甲烷放出的热量为890kJ。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其他系数与热量相对应的方程式均正确。
3、D 由题可知:,因为苯的能量比环己二烯能量低,故苯比环己二烯稳定,故C错;环己二烯加氢是放热过程,A错;苯加氢到环己烷由上图可知是放热过程,B错。
4、A X、Y获得两个电子就达到稳定结构,故它们属于VIA族,由于X得到电子放出的热量多,故X形成的离子更稳定,即X的非金属性比Y强;Z、W失去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属于IA族,W失去电子吸收的能量多,则W比Z难失电子,故金属性Z大于W。形成离子化合物最可能是金属性强的与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化合,即Z2X。
5、C 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密切关系。A中两式仅生成物中水的状态不同,由于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热多,所以Q1>Q2;B中两式仅硫的状态不同,由于固态硫变成气态硫要吸收热量,所以Q1>Q2;C中固态碳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Q2应大于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Q1;D中二式各物质的量不同,有Q1=2Q2的关系,故本题的答案应为C。
6、C 在100gC中有 变为CO,有 变为CO2,故与C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就是CO继续燃烧放出的热量,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知损失的热量为 。
7、D 因为稀醋酸是弱电解质,在电离时吸热,浓H2SO4溶于水时放热。故中和时放出的热量Q(H2SO4)>Q(HNO3)>Q(HAc),又因放热反应中,△H为负值,即△H=-Q,故△H2<△H3<△H1。
8、AC A错。在放热反应中有一些需加热以提供必需的能量来引发反应,如煤的燃烧。C错在有些吸热反应并不需要加热,如Ba(OH)2晶体与NH4Cl的反应,HAc的电离等吸热过程,均不需要加热。
9、AD A项中的10NA个电子转移即有1molC2H2燃烧,所以放出的热量为1300kJ,D项中有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即有2mol CO2 生成,故放出1300kJ的热量。
10、CD NaOH与CO2反应可生成Na2CO3,也可以生成NaHCO3,若生成Na2CO3,则n(NaOH)=0.4mol。
所以此时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5Q热量,若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则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Q~10Q之间。
11.CD 此类题可举例证明。
A、煤的燃烧需要加热才能发生,但,煤燃烧放热。
B、也可用A的例子说明。
C、当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反之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
12、 解析: 由盖斯定律,要得到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关系,可将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减即可。设反应的热效应为△H3,则△H3=△H1-△H2=-395.41kJ/mol+393.51kJ/mol=-1.90kJ/mol。
即C(金刚石、S)=C(石墨、s);△H=-1.90kJ/mol。
可见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放出热量,说明石墨的能量更低,比金刚石稳定。
由十字交叉法:
可得二者物质的量比。
答案: C(金刚石、s)=C(石墨、s);△H=-1.90kJ/mol;石墨;
13、 解析: 1molB2H6(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649.5kJ÷0.3=2165kJ。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B2H6(g)+3O2=B2H3(s)+3H2O(l);△H=-2165kJ·mol-1。若反应生成的3mol H2O(l)全部转化为气态水,则需吸收热量44kJ·mol-1×3mol=132kJ,则0.5mol B2H6(g)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答案: B2H6(g)+3O2(g)=B2H3(s)+3H2O(l);△H=-2165kJmol-1 ;1016.5
15、 解析: ⑴
由溶解热的定义:一定温度及压力下(通常为298K和101kPa),一定量的溶质溶解于某溶剂中产生的热效应。溶质的量为1mol时为摩尔溶解热,中学把溶解热理解为摩尔溶解热。因此,可计算如下:
CuSO4·5H2O(s)=CuSO4(aq)+5H2O(l);△H
250g Q
a g Q1
所以
⑵ ag胆矾失水后溶于水中放出Q2kJ热量
CuSO4·5H2O~CuSO4
250g 160g
a g
CuSO4(s)=CuSO4(ag);△H′
160g Q′
Q2
所以
⑶ 设CuSO4·5H2O分解为CuSO4和5H2O的热效应为△H。
根据⑴可知:①CuSO4·5H2O(s)= CuSO4(aq)+5H2O(l); △H 1 =+250Q1 /a kJ·mol—1 根据⑵可知:②CuSO4(s)= CuSO4(ag);△H 2 =-250Q2/a kJ·mol—1
①-②得: CuSO4·5H2O(s)=CuSO4(s)+5H2O(l);△H =△H 1-△H 2
∴△H =△H 1-△H 2=
故此过程为吸热热反应。
答案: (1)250Q1/a 吸热
(2)250Q2/a 放热
(3)吸热 250(Q1+Q2)/a
16、 天然气;增大;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的CO;丁烷遇冷凝结为液体,使管道流通不畅。
17、 解析:
H2的燃烧热应以燃烧1mol H2为标准,当H2完全燃烧生成2.00mol H2O时,需燃烧2.00 mol H2。故H2的燃烧热为 。中和热以生成1mol H2O为标准,而1.00 mol/L H2SO4溶液与2.00L 1.00mol/L NaOH溶液反应生成2 mol H2O,故该反应的中和热为 。书写表示燃烧热与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体现燃烧热与中和热的研究标准。
答案: (1)285.8kJ/mol ;△H=-285.8kJ/mol
(2)57.3kJ/mol ;△H=-57.3kJ/mol
图1
图2
A
B
C
B
A
C
△H1
△H1
△H2
△H2
△H3
△H3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