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 例4
问题:1.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 地球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3. 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评价:他关注到了“分别”两个字,这道题有两问。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 倍。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问题:1. 想一想,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思考顺序可以分为哪几步?
(一)明确问题 提出要求
2. 请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 倍。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二)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二)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二)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问题:1. 你从题目中分析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 哪个条件提示你找到了这样的等量关系?
3. 怎样想到设陆地面积为x呢?
4. 2.4x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表示出海洋面积的?
研究根据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二)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问题:1. 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4. 根据同一个等量关系,为什么列出了两个不同的方程?
2. 怎样想到设海洋面积为x呢?
3. x÷2.4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表示出陆地面积的?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二)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问题:大家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法?
预设:x求不出解,因为有一个条件“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没用上。
监控:(1)他列的方程可以吗?
(2)求出陆地的面积是多少?
(3)怎么求不出来呢?为什么?
追问:这个条件不用就不行吗?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二)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追问:他这样列方程可以吗?
小结:看来,既可以根据陆地与海洋面积的和的关系列方程,也可以
根据陆地与海洋面积的倍数关系列方程。
研究根据倍数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二)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问题:看看这位同学列出的方程,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监控:(1)他列的方程可以吗?
(2)求出陆地的面积是多少?
(3)怎么求不出来呢?为什么?
(预设:因为有一个条件“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没用上。)
追问:这个条件不用就不行吗?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三)解方程
问题:1. 能根据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求出方程的解吗?自己试一试。
提示:能转化成我们会解的方程吗?
监控:针对预设1: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针对预设4:转化成预设1的方程了。
2. 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把所得结果代入原题,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陆地面积+海洋面积=5.1亿,海洋面积÷陆地面积=2.4,只有同时
满足这两个条件就说明这道题做对了。)
3. 如果请你选择一个方程,你会选择哪个? (感受怎样列方程最顺而且方便求解。)
针对预设2:谁会解这个方程?能转化成我们会解的方程吗?
三、巩固练习
问题:1. 自己读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 用方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着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解:设小明今年x岁,那么妈妈今年3x岁。
3x-x=24
2x=24
x=12
3x=12×3=36
还可以24+12=36(岁)
答:小明今年12岁,妈妈今年36岁。
问题:能读懂他的想法吗?从题目中他找到了怎样的等量关系?
四、总结质疑 反思评价
2. 还有什么疑问吗?
问题:1.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78页“做一做”。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
一、借天平认等式,称重中感受相等
1. 谈话: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经常会利用一些工具。
2. 问题:(1)对于天平你有哪些了解?
(2)如果想知道一杯水有多重,你有办法吗?
(3)什么情况下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板书:相等)
(一)谈话引入
一、借天平认等式,称重中感受相等
问题:(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感受相等关系
(2)要想使天平保持平衡,你有什么办法?
(3)什么情况下天平能保持平衡?可以用哪个符号表示?
(4)谁和谁是相等的呢?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板书:50+50=100)
一、借天平认等式,称重中感受相等
(三)由不等关系感受相等关系
问题:(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请你用一个式子表示。
(2)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3)如果水重x千克,请你用一个式子表示此时天平的状态。
左右两部分各表示什么?
(4)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怎样用式子表示?左右两部分各表
示什么?
一、借天平认等式,称重中感受相等
(三)由不等关系感受相等关系
问题:(5)怎样调整就能知道水有多重了?
(6)用式子表示此时天平的状态。左右两部分各表示什么?
小结: 通过演示,我们发现无论天平是否平衡,我们都可以用相应
的式子来表示。当天平平衡时,我们可以用“=”表示,
天平不平衡时,可以用“<”或“>” 表示。
二、分类辨析理解方程概念
2. 组织交流,汇报算式,注意先写符号。
4
70
二、分类辨析理解方程概念
问题:如果把它们按左右两边的关系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
揭示:像100+x = 250, 3x = 2.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就是方程。
(1)50+50=100 (5)4<70
(2)100+x>200 (6)2x=50
(3)100+x<300 (7)3x=2.4
(4)100+x=250 (8)2x+73=166
揭示:像50+50=100、 100+x=250这样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问题:如果把这些等式再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
问题:你能再举些方程的例子吗?
二、分类辨析理解方程概念
(1)x-31=12 (5)35+65=100
(2)y+24 (6)x-14>72
(3)28<16+14 (7)9b-30=60
(4)6(y+2)=42 (8)x+y=70
(2)通过这几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分类辨析理解方程概念
问题:(1)他原来列的是方程吗?你是怎样想的?
(2)结合前面的经验,想一想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6x+ =98
56+ =67
(3)看来方程和等式之间有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然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军也列了两个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一猜他原来列的式子是不是方程。
三、深化练习,渗透文化
1. 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程吗?
x+0.5=2.5
3x=36
三、深化练习,渗透文化
2. 请你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方
小方每天跑s km。
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
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7s=2.8
a÷25=3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66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3题前两道。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解方程 例1
一、复习导入
1.4x=9.8 ( )
√
3x-8y=14 ( )
16+y<30 ( )
问题:下面哪个式子是方程?并说说理由。
下面哪个式子是方程?
×
21÷7=3 ( )
√
×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1. 你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你是怎么想的?
(一)理解图意,列出方程
x+3=9
2. x代表几呢?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试着确定x的值,并写出过程。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二)解决问题,分享方法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二)解决问题,分享方法
问题:1. 你能借助天平说说他们的想法吗?
2. 第一种方法用到学过的什么知识?为什么要把等式的两边 同时减3?为什么不同时减1?
x=6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二)解决问题,分享方法
问题:你理解这种方法吗?请说说理由。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二)解决问题,分享方法
问题:1. 这几位同学在解决的过程中书写有什么问题?
2. 请你按要求把书写格式改一改。
预设3:
x+3=9 x+3-3=9-3 x=6
?
?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三)理解概念,反思验证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三)理解概念,反思验证
问题: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请你检验一下。
x+3=9 解: x+3-3=9-3
x=6
1. 解方程。 x-63=36
问题:1. 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这个方程吗?
2. 为什么这次方程两边要加上同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3. 为什么加63呢?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2. x=2是方程5x=15的解吗?x=3呢?
问题:请你判断一下,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3. 小诊所。
问题:说说解方程的过程对吗?如有问题,请你把它改正过来。
x-18=18 解: x=18-18 x=0
改正: 解: x=18+18 x=36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70页练习十五,
第2题(第一、二行4道)、 第3题(第一行2道)。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解方程 例2
一、复习导入
问题:在解方程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知识?请具体说一说。
列方程并解答。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吗?请你试一试、写一写。
(一)自主迁移,解决问题
解方程 3x=18。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二)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2. 为什么方程两边要同时除以3?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x=6是不是方程的解?请你检验一下。
(三)反思检验
3x=18
方程左边=3x =3×6 =18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1. 解方程。 x÷7=0.3
问题:1. 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这个方程吗?
2. 为什么解方程过程中两边要选择用乘法?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3. 为什么要乘7呢?
2. 小诊所。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问题:说说解方程的过程对吗?如有问题,请你把它改正过来。
x÷1.5=1.5 解: x=1.5÷1.5 x=1
x÷1.5=1.5 解: x=1.5×1.5 x=2.25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3. 列方程并解答。
问题:1. 图中有哪些信息?
2. 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说说你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问题:1. 请解答。
3. x=1.5是方程的解吗?
方程左边=12x =12×1.5 =18 =方程右边 所以,x=1.5是方程的解。
2. 解方程1时为什么要把两边÷12?
3. 列方程并解答。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问题:方程2你会解吗?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3. 列方程并解答。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70页练习十五,
第2题(后4道)、第3题(最后一道)。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解方程 例3
一、复习导入
问题:请你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解方程。 x+3.2=4.6 1.6x=6.4
x-1.8=4 x÷4=1.6
x=1.4
x=4
x=5.8
x=6.4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1. 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这个方程。
(一)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解方程 20-x=9
2.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和同学讨论一下。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1. 观察解方程的每一步,找找问题的原因。
(一)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提示:可以想20-几=9,口算x是多少。)
2. 怎样调整?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1. 第一步为什么要在方程两边加x?
(一)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 第二步与第三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做?
4. x=11是方程的解吗?请你检验一下。
2. 第四步方程两边为什么不减x?而是减9?
20-x=9
x=11
解:20-x+x=9+x
20=9+x
9+x=20
9+x-9=20-9
等式两边加上相同的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左边=20-x =20-11 =9 =方程右边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1. 今天学的解方程与以前解决的方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二)对比反思,总结方法
20-x=9
x=11
解:20-x+x=9+x
20=9+x
9+x=20
9+x-9=20-9
2. 你认为在解这样的方程时需要注意什么?
x-1.8=4
x=5.8
解:x-1.8+1.8=4+1.8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问题:上节课在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时,有的同学是这样
列的,当时不太会解。你现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这个
方程了吗?请你试一试。
18÷x=12
1. 解方程。
1. 解方程。 18÷x=12
问题:1. 为什么解方程的第一步两边要乘x?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2. 你学会解方程了吗?和同学讨论一下,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2. 列方程并解答。
问题:请你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并解答。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70页练习十五,第1题。
第71页练习十五,第7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解方程 例4
一、复习导入
问题:你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解方程。
3.5x=10.5
43-x=24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1. 你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吗?
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一)理解图意,列出方程
2. 观察这些方程是几步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3. 你会解第1、2个方程吗?想一想,写在纸上。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1. 观察这个方程,可以先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① 3x+4=40
(二)解决问题,分享方法
2. 说说你在解方程时分为几大步?依据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1. 观察这个方程,可以先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
(二)解决问题,分享方法
2. 说说你在解方程时分为几大步?依据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
② 40-3x=4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 x=12是不是方程的解?请你检验一下。
(三)反思检验
3x+4=40
1. 解方程。 6x-35=13 3x-42×6=6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问题:1. 观察这个方程有几步运算?可以先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2. 请你独立思考并在纸上完成。
问题:1. 你能说说他们的想法吗?分别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分几 大步解决?依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2. 请你检验一下。
1. 解方程。
小结:在解两步、三步方程时,你有什么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2. 看图列方程并求解。
问题:1. 你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
2. 这个方程有几步运算?怎样解?把过程写下来。
3. 请你检验一下x=49是不是方程的解。
2x+30×2=158
方程左边=2x+30×2 =2×49+30×2 =98+60 =158 =方程右边 所以,x=49是方程的解。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71页练习十五,第9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解方程 例5
一、复习导入
问题:在解方程过程中你分几大步进行?每步的目的是什么?
4x÷3=1.44
解方程。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解方程 2(x-16)=8
2. 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吗?请你写一写。
问题:1. 观察这个方程有几步运算?可以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你还能想到什么?
请你自己把这个方程解完。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你能说说他们的想法吗?他们分别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分几大步解决?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解方程 2(x-16)=8
(二)汇报交流,感悟方法
x-16=4
解:2(x-16)÷2=8÷2
x=20
x-16+16=4+16
预设1:
2x=40
解: 2 x-32=8
x=20
2x-32+32=8+32
2x÷2=40÷2
预设2:
二、引入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 x=20是不是方程的解?请你检验一下。
(三)反思检验
2(x-16)=8
方程左边=2(x-16) =2×(20-16) =2×4
=方程右边 所以,x=20是方程的解。
别忘了检验!
=8
(5x-12)×8=24 (100-3x)÷2=8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问题:1. 观察这个方程有几步运算?可以先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2. 请你独立思考,并在纸上完成。
1. 解方程。
问题:1. 你能说说他们的想法吗?分几大步解决?分别把什么看做 一个整体?依据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00-3x+3x=16+3x
解: (100-3x)÷2×2=8×2
x=28
(100-3x)÷2=8
16+3x=100
16+3x-16=100-16
100=16+3x
3x=84
2. 请你检验一下。
小结:在解两步、三步方程时,你有什么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1. 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 解方程。
检验:
方程左边=(5x-12)×8
=(5×3-12)×8 =3×8 =24 =方程右边 所以, x=3是方程的解。
检验:
方程左边=(100-3x)÷2
=(100-3×28)÷2 =16÷2 =8 =方程右边 所以, x=28是方程的解。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2. 看图列方程并求解。
问题:1. 你能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
2. 想一想,怎样解这个方程?把过程写下来。
3. 解方程的第一步是根据什么定律得到的?
4. 请你检验一下x=20是不是方程的解。
x+3x=80
方程左边=x+3x =20+3×20 =20+60 =80 =方程右边 所以, x=20是方程的解。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已知 + + =16 + =12 那么 =( ) =( )
4
8
3. 填空。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72页练习十五,第12题。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