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4 17:1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佛教经过( )传入到我国。
A. 驿站 B. 海路 C. 北方草原 D. 丝绸之路
2.统治者励精图治,使西汉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史称“文景之治”。这里的“统治者”主要是指( )
①汉景帝 ②秦始皇 ③汉文帝 ④汉武帝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随着佛教的传入,与佛教有关的石窟、寺庙、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逐渐兴盛起来。下面与佛教无关的是( )
A. 洛阳白马寺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少林寺 D. 云冈石窟
4.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出现在东汉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5.光武帝统治时期,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了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下列各项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
A. 多次下诏释放奴婢 B.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 机构改革,多设郡县 D.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6.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成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是( )
A. 《史记》 B. 《汉书》 C. 《通典》 D. 《资治通鉴》
7.若你是秦朝的一位官员,你可能做的事情有( )
①被秦始皇任命为郡守 ②买东西时使用圆形方孔币 ③上书皇帝使用文字为大篆
④因谈论儒家诗书而被判刑 ⑤被派到北方筑长城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8.汉初几位皇帝解决经济萧条的办法不包括
A. 减轻农民徭役 B. 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C.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D. 加紧搜刮百姓
9.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2014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应处于此“经济带”的是( )
A. 陕西西安 B. 河西走廊 C. 新疆地区 D. 黑龙江省
10.下列有关秦朝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到东海 ②西到陇西 ③北至长城一带 ④南到南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法政包括( )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 ③郡县制 ④行省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2.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段话反映出他的主张是( )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实行科举制 D. 大兴文字狱
13.《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是因为它( )
A. 是一部内容丰富的通史著作 B. 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现象
C. 歌颂了农民领袖的斗争精神 D. 开创了编写历史著作的新体例
14.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 光武中兴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文景之治
15.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刘秀的贡献是( )
A. 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B. 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C. 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 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16.导演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即将出使西域,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
A. 铁剑 B. 丝绸 C. 陶器 D. 葡萄
17.到河南安阳旅游,一定要参观医圣祠。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 ( )

A. 华佗 B. 扁鹊 C. 张仲景 D. 李时珍
18.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
19.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20.“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 鉴真 B. 张骞 C. 郑和 D. 玄奘

二、非选择题
21.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22.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建设。”
(1)材料一是汉朝时的一条商道,请你说出它的名称。它的出发点________,经过的两关:________和_______。
(2)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商道做出贡献的是谁?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在这条商道上设置了一个什么官职?有何意义?
(3)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二 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
材料三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理由。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
(3)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蔡伦用哪些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与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24.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时期,秦始皇汉武帝无疑作出了巨大贡献,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使之成为我国历史发展道路上的高峰,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秦始皇与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都采取过很多措施,其中为解决地方分裂势力,两人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与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就其本质而言是否相同,为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很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材料一、二反映了秦朝时什么社会现象?
(2)“诛族”和“连坐”都是秦朝的刑罚,用材料二中的原话说明什么是“连坐”
(3)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佛教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入我国。

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它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为汉代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文景之治”时期的统治者主要是指汉文帝、汉景帝,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3.【答案】B
【解析】洛阳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陪葬品,与佛教无关。因此选B。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史实.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选B.
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其中机构改革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因此,C与史实不符,但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6.【答案】A
【解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的《史记》,故选A。
7.【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③上书皇帝使用文字为大篆是不可能出现在秦朝。所以此题选C。
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汉初为了恢复经济,采取的是修养生息的策略,包括减轻农民徭役、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等。加紧搜刮百姓表述错误。故选D。
9.【答案】D
【解析】汉朝时期,张骞开辟的一条商路,路线为: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直至欧洲。很明显黑龙江不在这条路线上。故本题答案选D。
10.【答案】D
【解析】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南至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西到陇西。

11.【答案】B
【解析】材料中“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是指秦始皇时期所开创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所以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①④实行的时间与秦代不符,故答案选B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本题选B。
13.【答案】D
【解析】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体例完备,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答案选D。

14.【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出现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故选A。
15.【答案】C
【解析】刘秀的贡献,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事迹,根据所学知识,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被称为“光武中兴”,故选C。
16.【答案】D
【解析】张骞拜别汉武帝应该携带中国的特产,葡萄是西域的水果,丝绸之路开通后才传入中国,故选D。
17.【答案】C
【解析】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因在医学上的突出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18.【答案】B
【解析】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1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由皇帝直接派官吏治理。郡县制的推行,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0.【答案】B
【解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西域与汉朝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21.【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
(2)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3)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解析】(1)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
(2)依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3)依据所学可知,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2.【答案】(1)丝绸之路、长安、阳关、玉门关。
(2)张骞。西域都护;意义: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划归中央政府管辖。
(3)丝绸之路,民族振兴之路(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图中的信息,图一是丝绸之路开辟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往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运往中国。因此经过的两关是阳关和玉门关。
(2)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商人来往频繁,互通有无,这样就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所以对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为了加强对这以地区的控制,汉武帝在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3)要求学生为会议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根据举办的地点和会议的内容可以设计出很多广告宣传语,如丝绸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中华民族富强之路等等。
23.【答案】(1)北宋陈槱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3)原料: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优点: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不仅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易于推广。
(4)节约用纸;改进生产技术,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将废纸再生利用;尽量利用电脑储存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甘肃天水的一座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所以在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的蔡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所以北宋陈槱的观点是正确的。
(2)“旧亦有之”指的是在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所以“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优点是材料易取,造价低廉,产量迅速增高,让纸不再是昂贵之物,而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等角度作答即可。如:节约用纸,尽量利用电脑储存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改进生产技术,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等等。
24.【答案】(1)秦始皇——郡县制;汉武帝——推恩令。
(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本质相同,都是通过对思想文化的控制,维护统治,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1)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始皇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2)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尽管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不同,但是本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对思想文化的控制,维护统治,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25.【答案】(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连坐”就是“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3)陈胜。为了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
【解析】(1)材料一、二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沉重,刑法残酷的情况。
(2)根据材料二,连坐就是一家触犯法律,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3)材料三的话是陈胜说的,讲这些话的目的就是要号召人们起来推翻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