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化学选择题预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年高考化学选择题预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2-12 09: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8年高考化学选择题预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于斯莫利等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富勒烯(C60)开辟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种含碳量极高的链式炔烃──棒碳,它是分子中含300~500个碳原子的新物质,其分子中只含有交替连接的单键和叁键。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1、2两小题:
1、对于C60与棒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60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与CuO发生置换反应 B.棒碳不能使溴水褪色
C.C60与棒碳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共价键 D.棒碳与乙炔互为同系物
1、A 解析:本题的关健是认真审题,棒碳是一种炔烃。C60是一种单质,和CuO反应生
成Cu和CO,发生置换反应;由于棒碳是炔烃,分子中含有C≡C,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由于是烃分子中含有C、H两种元素,含有C-H极性键。
2、晶胞是晶体结构中可重复出现的最小的结构单元,C60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C60摩尔质量是720
B.C60与棒碳互为同素异形体
C.在C60晶胞中有14个C60分子
D.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等距离的C60分子有12个
2、D 解析:A中摩尔质量应有单位g/mol;B中棒碳是种烃,分子中含有C、H两种元素;C中由均滩法可求得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C60分子。
3、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罗克等人发现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
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工业上冶炼钼的化学原理为
①2MoS2 + 7O2 2MoO3 + 4SO2; ②MoO3 + 2NH3·H2O = (NH4)2MoO4 + H2O;
③(NH4)2MoO4 + 2HCl = H2MoO4↓+ 2NH4Cl; ④H2MoO4 MoO3 + H2O;
⑤ 用还原剂将MoO3还原成金属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MoS2煅烧产生的尾气可直接排空
B.MoO3是金属氧化物,也是碱性氧化物
C.H2MoO4是一种强酸
D.利用H2、CO和铝分别还原等量的MoO3,所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2
3、D 解析:A中MoS2煅烧产生SO2,大气污染物,不能直接排空;B中MoO3和氨水反应生成盐和水,体现酸性;C中由反应③④可得H2MoO4不溶于水,易分解强酸。
4、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 + PtF6 = 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
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此反应中,O2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
B.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PtF6) 则转移1 mol电子
D.在O2(PtF6)中不存在共价键
4、C 解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由题O2(PtF6)中Pt为+5价,F只有-1价,所以O为+,O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PtF6是氧化剂,电子转移数目为1e-;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则O2+离子中存在着共价键,所以D不正确。
5、最近广东北江发生严重的水体镉污染事件,专家确定用1200吨的聚合铁{简称PFS,化学式为:[Fe2(OH)n(SO4)3-n/2]m,n<5,m<10}分批加入,利用PFS在水体中形成絮状物,以吸附镉离子。结合题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0848Cd 核素中中子数为60 B.含镉废电池应进行回收处理
C.PFS中铁显十2价
D.实验室由FeSO4溶液制PFS需经过氧化、水解和聚合的过程
5、C 解析:设[Fe2(OH)n(SO4)3-n/2]中铁元素化合价为x,,得2x = n + 2(3-n/2),得x =3。
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应立即停止加热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炔气体时,不需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
C.白磷在空气中易自燃,用剩的白磷可溶解于CS2后倒入垃圾箱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可加入碎瓷片或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6、B 解析: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应立即把导管拿出水面,A不正确;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需检验纯度。B不正确;白磷易自燃,用剩后要放回原瓶,CS2易挥发,不能溶解在其中倒入垃圾箱,会造成火灾。
7、拟晶(quasicrystal)是一种具有凸多面体规则外形但不同于晶体的固态物质。
Al65Cu23Fe12是2000年之前发现的几百种拟晶之一,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有关这
种拟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Al65Cu23Fe12的硬度比金属Al、Cu、Fe都大
B.Al65Cu23Fe12中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均可视作零
C.Al65Cu23Fe12不可用作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材料
D.1mol Al65Cu23Fe12溶于过量的硝酸时共失去265 mol电子
7、D 解析:本题考查了合金的有关性质。Al65Cu23Fe12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硬度比金属Al、Cu、Fe都大;Al65Cu23Fe12放在海水中会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1mol Al65Cu23Fe12溶于过量的硝酸时铁显+3价,共失去277 mol电子。
8、达菲(Tamiflu)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能够治疗人禽流感病的唯一有效的药物,它是由我国特有中药材八角的提取物——莽草酸(shikimicacid)为原料合成的。已知莽草酸和达菲的结构式如下: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它们互为同系物 B.莽草酸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达菲不能
C.达菲在热的NaOH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D.莽草酸的分子式为C7H10O5
8、D 解析:由同系物定义可知两者不是同系物;莽草酸、达菲分子中均含有C=C,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达菲分子含酯的结构在热的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
9、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爱德华空军基地安全着落,航天飞机表层的防热瓦曾成为航天飞机能否安全着落的制约因素。防热瓦是以石墨材料为主要成分的非常疏松的泡沫陶瓷。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
A.石墨成为该泡沫陶瓷主要成分的主要原因是石墨是原子晶体
B.石墨成为该泡沫陶瓷主要成分的主要原因是石墨熔点很高
C.石墨中碳碳键之间的夹角为109°28'
D.C60也可代替石墨用作航天飞机表层的防热瓦材料
9、B 解析:A中石墨是混合晶体,层内部碳原子以共价键相联是原子晶体,层层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连;C中石墨碳碳键之间的夹角为120°;D中C60是分子晶体,熔、沸点比较低,不宜做防热瓦材料。
10、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
是 ( )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溴化钠溶液(NaI) 氯水、CCl4 萃取、分液
B 氯化铵溶液(FeCl3)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C 二氧化碳(CO) 氧化铜粉末 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D 苯(苯酚) 浓溴水 过滤
10、C 解析:氯水加入含NaI的溴化钠溶液中,会生成NaCl引入新杂质;同理NaOH溶
液加入含FeCl3的氯化铵溶液,会引入NaCl杂质;D中浓溴水加入后生成的三溴苯酚溶液于苯中,无法分离。
11、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镁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关系:c(Mg2+) [c(OH-)] =Ksp,其中
Ksp为常数,称为该温度下Mg(OH)2的溶度积常数。试推断氢氧化镁在下列物质中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① 0.1mol·LAlCl3溶液 ② 0.1mol·LNH4Cl溶液
③ 0.1mol·LKCl溶液 ④ 0.1mol·L KAlO2溶液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11、B 解析:由c(Mg2+) [c(OH-)]2 =Ksp可知,要想使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事实上就关健是看溶液的酸碱性,酸性越强,溶解度越大,碱性最强溶解度越小。AlCl3、NH4Cl水解使溶液呈酸性,Al(OH)3碱性弱,则AlCl3水解程度大,酸性强;KCl溶液呈中性;KAlO2溶液呈碱性。
1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 A点表示T1℃时甲的溶液已饱和,乙的溶液未饱和
B. B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均达饱和且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 将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的乙比析出的甲多
D. 若乙中含有少量的甲,可用重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12、D 解析: A点对于乙是饱和,对于甲未达到饱和,A不正确; B点只表示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则质量百分比溶液相同,,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不清楚,无法判断两者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B不正确;C中不知道各自溶液的量,无法判断析出的多少,C也不正确。
13、在某晶体中,与某一种微粒x距离最近且等距离的另一种微粒
y所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型(如图)。该晶体可能为 ( )
A.NaCl B.CsCl C.CO2 D.SiO2
13、A 解析:NaCl晶体中每个Na+距离最近且等距的Cl-共6个构成了空间正八面体;CsCl晶体中每个Cs+距离最近且等距的Cl-共8个构成了立方体;因、固态CO2是分子晶体,只有CO2分子;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和四个氧原子相连构成了空间正四面体,每个氧原子连有2个氧原子。
14、向某二价金属M的M(OH)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生成了MCO3
沉淀,过滤,将沉淀置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V L气体。如要计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你认为还必需提供下列哪项数据 ( )
A.M(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B.与MCO3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MCO3的质量 D.题给条件充足,不需要在补充数据
14、C 解析:由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可求出MCO3的物质的量,再结合MCO3的质量可求出MCO3的摩尔质量,减去CO32-的摩尔质量,可求得M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5、在一含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I-、Br-、CO32-、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②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一定存在Br-、CO32- B.溶液中可能存在NH4+
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I-、SO32- D.溶液一定呈碱性
15、D 解析:饱和氯水的存在着多种粒子,具有多重性质,加入足量氯水后有气泡生成再加入BaCl2无沉淀生成说明一定有CO32-,一定没有SO32-(若有SO32-,加入过量氯水会有SO42-生成),溶液呈黄色,不能使淀粉变蓝,说明一定有Br-,一定不存在I-;NH42-可能有。CO32-水解呈碱性,NH4+水解呈酸性,所以溶液不一定呈碱性。
16、实验室可用右图装置(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欲使得到氢气的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将稀硫酸改用浓硫酸
B.向稀硫酸中加入少量浓H2SO4
C.向稀硫酸中加入Cu(NO3)2溶液
D.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部分加热
16、B 解析:若改用浓硫酸,则生成SO2无H2放出,A不正确;B增大了硫酸浓度,加快化学速率;C中加入Cu(NO3)2溶液引入NO3-,生成NO,C不正确;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35.5g超氧化钾(KO2)所含的阴离子中电子数为8NA
B.标准状况下,11.2L氯仿中含有的C-Cl键的数目为1.5NA
C.常温常压下,92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工业上铜的电解精炼时电解池中每转移1mol电子时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为0.5 NA
17、C 解析:O2-离子中有17个电子,35.5g超氧化钾物质的量0.5mol,,则阴离子中电子数为7.5NA;氯仿标况下为液态;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粗铜溶解时还有其它活泼金属溶解,1mol电子转移时,溶解的铜不足0.5mol。
18、下图是一种形状酷似一条小狗的有机物,化学家Tim Rickard将其取名为
“doggycene”,有关doggycene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doggycene的分子式为:C26H30
C.1mol该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该物质常温为气态.
18、AC 解析:doggycene是一种芳香烃,苯环上的12个原子均共平面可推知doggycene上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V型结构可以和苯环在同一平面上)但不一定;由不饱和度可推知分子式为C26H54-14×2=C26H26,则B不正确C正确,doggycene含有26个碳原子常温下不可能为气态。)
19、下列各种情况下,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由水电离出的c(H+)=l×10-12mol/L的溶液中:K+、Ba2+、OH-、NO3-
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I-、Cl-、ClO-、Na+
C.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K+、Fe2+、NO3-、MnO4-
D.含有S2O32-的溶液中:K+、Na+、SO32-、SO42-
19、AD 解析:A中水电离出的c(H+)=l×10-12mol/L,溶液可能呈酸性,可能呈碱性,成碱性时可能大量存在;B中I-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不能和强氧化性的ClO-共存;C中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说明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MnO4-溶液呈强氧化性与还原性的Fe2+不能大量共存;D中无和S2O32-反应的离子,能大量共存不。
20、2001年3月发现硼化镁在39 K时呈超导性,可能是人类对超导认识的新里程碑。在硼化镁晶体的理想模型中,镁原子和硼原子是分层排布的,一层镁一层硼的相间排列,右图是该晶体微观空间中取出的部分原子沿Z轴方向的投影,白球是镁原子投影,黑球是硼原子投影,图中的硼原子和镁原子投影在同一平面上。确定硼化镁的化学式为 ( )
A.MgB B.MgB2 C.Mg2B D.MgB6
20、B 解析:每个白球周围有6个黑球,每个白球被6个小黑球所点有,同理每个小黑球被3个白球所点有,所以白球与黑球的原子个数比为1∶2 ,所以化学式为MgB2。
21、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图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里保存一星期后,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Ⅰ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 B.左侧液面装置Ⅰ比装置Ⅱ的低
C.装置Ⅱ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 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21、B 解析:Ⅰ中铁丝发生吸氧腐蚀,左端液面上升;B中盐酸挥发,和铁丝反应生成H2,腐蚀最严重,Ⅱ中左端下降;C中浓硫酸吸水,保持空气铁丝环境干燥,几乎没有腐蚀。
2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100m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加入0.01molCH3COOH
CO32-+ 2CH3COOH = CO2↑+ 2CH3COO-+ H2O
B.4mol·L-1的NaAlO2溶液和7mol·L-1的HCl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
4AlO2- + 7H+ + H2O = 3Al(OH)3↓+ Al3+
C.在含有Mn2+的溶液中加入HNO3再加入PbO2,则反应体系显紫红色
5PbO2 + 2Mn2+ + 4H+ = 5Pb2+ + 2MnO4- + 2H2O
D.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
HCHO+ 2[Ag (NH3)2] ++2OH-HCOO—+NH4++2Ag↓+3NH3+H2O
22、AD 解析:A中0.01molCH3COOH加入0.01mol Na2CO3溶液中首先发生反应:CO32- + CH3COOH = HCO3- + CH3COO-;B中1∶123、现有t℃时质量分数为a %的KNO3溶液m g,将其分成质量比为1∶2的甲、乙两
份溶液。甲溶液蒸发5 g水,恢复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2 g;乙溶液蒸发12 g水,恢复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5 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时,KNO3溶解度为41.7 g B.t℃时,KNO3溶解度为40 g
C.t℃时,原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m-9)/2m
D.t℃时,原KNO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m-3)/3m
23、D 解析:由题甲的质量为m/3,乙的质量为2m/3。乙可看作两份甲,说明每蒸发6g 水,析出晶体2.5g,而甲蒸发5g水析出晶体2g,说明1g水中溶解0.5g晶体,KNO3的溶解度为50g;由题结合溶解度计算得,解得。
24、工业生产苯乙烯是利用乙苯的脱氢反应:
(吸热反应)
针对上述反应,有人提出如下观点,其中合理的是 ( )
A.在保持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充入较多的乙苯,可以提高乙苯的转化率
B.在保持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充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有利于提高苯乙烯的产率
C.在加入乙苯至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不断增大
D.仅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苯乙烯选择恒压条件优于恒容条件
24、B D 解析:A中充入乙苯,可以用虚拟容器法,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苯的转化率降低;B中充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相当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苯乙烯的产率;C中正反应是平均分子量相对较小的反应,平衡加入乙苯平衡正向移动,到达平衡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减小。
25、取0.2mol·L-1HX溶液与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 = 8,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0.2mol·L-1HX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B.c(Na+) = c(X ) + c(HX) = 0.2mol·L-1
C.c(Na+)-c(X ) = 9.9×10-7mol·L-1
D.c(OH )-c(HX) = c(H+) = 1×10-8mol·L-1
25、CD 解析:等物质的量的HX和NaOH混合后,所得溶液为NaX溶液,溶液呈碱性,
说明X-水解,X- + H2O HX + OH-,溶液中的OH-均来自于水的电离,水电离的c(OH )=10-6 mol·L-1;B中是物料守恒式;C中可由电荷守恒式:c(Na+) + c(H+) = c(OH-) + c(X-),化简得c(Na+)-c(X ) = c(OH-) - c(H+) = 9.9×10-7mol·L-;D可由质子守恒式:c(OH-) = c(H+) + c(HX)得到。
26、如右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球的浮力变化) ( )
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
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
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
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
26、D 解析:若杠杆为导体则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失电子而溶解:Fe-2e- = Fe2+,溶液中Cu2+在正极(铜极)得电子生成铜,质量增大,而下降,A端低,B端高;若杠杆为绝缘体,则铁球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覆于表面质量增加,下降,A端高,B端低。
27、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 )
A.1:9 B.1:1 C.1:2 D.1:4
27、A 解析:由反应方程式:Ba(OH)2 + Na2SO4 = BaSO4↓+ 2NaOH可知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n[Ba(OH)2]=n(Na2SO4),溶液中的OH-由Ba(OH)2提供。溶液呈碱性,求c(OH-)= = 0.001,得V[Ba(OH)2]∶V(Na2SO4)= 1∶9。
28、有三种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之和为31。如果这三种元素
中有一种是氩元素,则关于另外两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如果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则另一种元素一定是稀有元素
B.如果一种元素的单质通常情况下是气体,则另一种元素的单质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C.如果一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是三角锥形分子,则另一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是正四面体形分子
D.如果一种元素的最高正价是+3,则另一种元素的单质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
28、AC 解析:由题所给信息可知,除氩以外的另两种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9,质子数之和为13,可知内层电子数和为4,均为第二周期,可能为Li、Ne;Be、F;B、O;C、N组合。若一种是金属元素,另一种可能是Ne,也可能是氟,A不正确;B中一种是气体,另一种可能是Li、Be、B、C通常状况下是固体;C中气态氢化物是三角锥分子,是NH3,另一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可以是CH4或其它气态烃,C不正确;D中最高价为正三价,是B元素,另一种元素是O元素,存在O2和O3两种常见同素异形体。
29、在25mL0.1mol/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醋酸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比较正确的 ( )
A.在A、B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c(CH3COO-)>c(OH-)>c(H+)
B.在B点,a>12.5,且有c(Na+) = c(CH3COO-) = c(OH-) = c(H+)
C.在C点:c(CH3COO-)> c(Na+)>c(H+)>c(OH-)
D.在D点:c(CH3COO-) + c(CH3COOH) = 2c(Na+)
29、CD 多彩的:A中在A、B间任一点,c(CH3COO-)不一定大于c(OH-),如接近B点时;当两者等物质的量混合时,a = 12.5,此时溶液为CH3COONa溶液,溶液湿碱性,若要pH = 7,酸过量a>12.5,此时c(Na+) = c(CH3COO-) > c(OH-) = c(H+);C点时,CH3COOH过量,溶液为CH3COONa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溶液呈酸性,则c(CH3COO-)> c(Na+)>c(H+)>c(OH-)。
30、温度为t℃,压强为1.01×106Pa的条件下,某密闭容器内,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A(g) + B(g)3C,测得此时c(A)=0.022mol·L-1;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2.02×106P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05mol·L-1;若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4.04×107Pa,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75mol·L-1;则下列关于C物质状态的推测正确的是 ( )
A.C为非气态 B.C为气态
C.第二次达到平衡时C为气态 D.第三次达到平衡时C为非气态
30、CD 解析:第一次平衡后,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压强增大为原来2倍,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若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是原来的2倍,现在A的浓度不止原来两倍,则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是气体减小的反应,所以第二次平衡时C为气体;同理压强变为第二次平衡时的20倍时,A的浓度没有增大20倍,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C为非气态。
31、化合物A、B、C、D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常见的化
合物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已知化合物C是一种有机物),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有三个是化合反应
B.上述转化关系所涉及的化合物中有一种是电解质
C.甲、乙、丙三种单质的晶体均是分子晶体
D.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均为放热反应
31、CD 解析:由有机物C和单质甲反应千万买邻综合平衡的A、B可知甲是O2,A、B是CO2或H2O,甲和乙反应生成A,A和乙反应生成A,可知乙为C,A为CO2,D为CO。碳的单质不是分子晶体,C不正确; C和CO2反应是吸热反应,D不正确。
32、将15.6gNa2O2和5.4g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
( )
A.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的气体(标况)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最终得到7.8g的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1.5mol/L
32、CD 解析:由题n(Na2O2)=0.2mol,n(Al)=0.2mol,发生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2Al + 2NaOH = 2NaAlO2 + 3H2↑,可知生成气体0.4mol,标况下体积为8.92L;加入盐酸先和过量的NaOH反应,剩余0.1mol和NaAlO2反应生成0.1molAl(OH)3:NaAlO2 + HCl + H2O = NaCl + Al(OH)3↓,最终溶液为0.3mol NaCl、0.1mol NaAlO2。
33、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可表示为
a HClO3 = bO2↑+ c Cl2↑+ d HClO4 + e H2O,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产物时,试纸先变蓝后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反应可确定:氧化性HClO4>HClO
B.变蓝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褪色是因为可能发生了:
5C12 + I2 + 6H2O = 12H+ + 10Cl- + 2IO3-
C.若氯酸分解所得混合气体,lmol混合气体质量为47.6g,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6HClO3 = 15O2↑+ 8C12↑+ 10HClO4 + 8H2O
D.若化学计量数a=8,b=3,则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0e—
33、BD 解析:由题H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ClO4、O2是氧化产物、Cl2是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A不正确;淀粉碘化钾试纸先变蓝是因为生成I2:2I- + Cl2 = I2 + 2Cl-,后褪色I2被Cl2继续氧化生成IO3-:5C12 + I2 + 6H2O = 12H+ + 10Cl- + 2IO3-,B正确;由生成的Cl2和O2的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为47.6g/mol,可得n(Cl2)∶n(O2) = 2∶3,由电子守恒得化学反应方程式为:8 HClO3 = 3O2↑+ 2 Cl2↑+ 4 HClO4 + 2H2O,电子转移数目为20e-,C不正确,D正确。
PAGE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