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未调研测试
题号 知识点 试题难易较难预测(分值×难度系数)
容易 中等 较难 预测得分
1 化学反应的认识 3×0.90 2.7
2 物质结构 3×0.90 2.7
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0.6 1.8
4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等 3×0.7 2.1
5 电极质溶液等 3×0.7 2.1
6 化学平衡与勒夏特列原理 3×0.70 2.1
7 化学反应速率及电解 3×0.70 2.1
8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3×0.50 1.5
9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4×0.70 2.8
10 化学用语 4×0.80 3.2
11 离子共存问题 4×0.70 2.8
1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0.70 2.8
13 原电池原理 4×0.60 2.4
14 难溶物的沉淀平衡 4×0.50 2
15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6×0.80 4.8
16 物质的提纯、实验基本操作等 13×0.70 9.1
17 物质结构 13×0.80 10.4
18 化学平衡图象、勒夏特列原理 12×0.40 4.8
19 电解原理 8×0.70 5.6
20 合成氨、微粒浓度大小比较 10×0.70 7
21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0×0.40 4
合计 23.8 40.9 14.1 78.8
化学试题双向细目表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化学(选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 文字简答题以关键词到位为准,按点给分;
2. 化学用语书写:(1)方程式未配平不得分、无条件扣一半分值;
(2)化学式书写错误得0分;
3. 写名称或化学式正确的正常给分; 4. 其他合理解法正常给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D C C D A D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CD C D CD BD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5.(1)A C (3分) (2)B(3分)
16.(1)2Fe3++Cu=2Fe2++Cu2+(2分)
(2)装置图(2分) 正极反应:2 Fe3++2 e-=2 Fe2+(1分)负极反应:Cu-2e-=Cu2+ (1分)
(3)①将Fe2+氧化成Fe3+;(1分)
②CuO或Cu(OH)2等;(1分) 调节溶液的pH为3~4,使Fe3+沉淀完全 (1分)
③过滤 (1分) 洗涤(1分) ④抑制Cu2+的水解(1分)
⑤将NaClO换成H2O2或氯水(1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5分)
17.(每空1分)⑴ σ 非极性 ⑵ F N O Be B K
⑶ H2S或 NH2- ⑷ 平面三角形 sp2 三角锥形 sp3
⑸ 3d24s2 (6) BaTiO3 6 (7)Cl— 和 H2O 6
18.(每空2分)⑴0.004 mol·L—1·s—1) ⑵降低体系压强 0.04 mol
⑶增大B的浓度 <
⑷3A(g) B(g) + 2C(g);△H = +100a kJ ·mol—1
五、(本题包括2小题,18分)
19. (每空2分)①4OH—4e—==2H2O+O2↑或2 H2O—4e==4H+-+O2↑(2分)
②只允许阳离子通过(2分) ③C(2分) ④ B (2分)
20.(1)①NH3 (1分) ②BCD (2分)
(2) ①小于 (1分) ②c(Cl—)>c(NH4+)>c(H+)>c(OH—)(2分)
③ 小于 (1分) 大于 (1分) c(Cl—)=c(NH4+)>c(H+)=c(OH—)(2分)
六、(本题共10分)
21.(1)2NaCl+2H2O Cl2↑+ H2↑+2NaOH (1分) 2H2O O2↑+2 H2↑(1分)
(2)0.18 mol (2分) (3)16.24 L (2分) ⑷ 4 mol/L(2分) (5)0.010 mol(2分)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调研测试化学(选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1 页 共 1 页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化学试题(选修) 2008。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试号填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人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23 Si:28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
B.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C.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比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快
D.如果某化学反应的△H和△S均小于0,则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2.下列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只有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在CS2、NH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C.同主族元素形成氧化物的晶体类型一定相同
D.熔化时无需破坏化学键的晶体—定是分子晶体
3.PH=1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100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相同条件下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HX可能是强酸 B.HY一定是强酸
C.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 D.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ml 0.4mol·L-的Al2(SO4)3溶液中含Al3+数目为0.08NA
B.4.5 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3 ×6.02×1023
C.常温时,2L1molL-1 的醋酸溶液中,所含分子总数大于2NA
D.1 mol [Co(NH3)5Cl]Cl2中含有的离子个数为2NA
5.常温下,下列各组数据中比值为2:1的是
A.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2:1
B.0.2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1mol·L—1CH3COOH溶液中c(H+)之比
C.pH=7的氨水与(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c(NH4+)与c(SO42—)之比
D.pH=11的Ba(OH)2溶液与pH=12的K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B.将FeCl3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FeCl3固体
C.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由H2(g)、I2(g)、HI(g)组成的平衡体系,体积缩小后气体颜色加深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
B.当正、逆反应的速率改变时,化学平衡则一定发生移动
C.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D.电解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中c(Cu2+)不变
8.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 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据反应①②可确定通常情况下氢气的燃烧热241.9 kJ·mol-1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某同学对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HF、HC1、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
②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氧化性逐渐减弱,熔点逐渐升高。
③沸点:I2 > H2O > NH3 > PH3 ④元素的电负性:P>S
⑤晶体的晶格能:CsCl>NaCl, 原子轨道的能量: E(4s)>E(3d)
⑥酸性:HC1O4>H2SO4>H3PO4>H2SiO3
A.①③ B.②④ C.③⑥ D.⑤⑥
10.下列各项表达式错误的是
A.O2-的结构示意图为: B.CO2分子的结构式:O=C=O
C.24C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Ar]3d44s2
D.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1s 2s 2p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NH4+、Na+、NO3-、SO32-
B.在含有大量HCO3-的溶液中:Na+、NH4+、Cl-、Al 3+
C.能使pH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Na+、C1-、S2-、SO32-
D.250C,pH=0的溶液中:Al3+、NH4+、NO3-、Fe2+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CO3的水解:HCO3-+H2 O H3O++CO32-
B.NaOH溶液中通入C12:2C12+2OH- 3C1-+C1O-+H2O
C.醋酸溶液与纯碱溶液反应:CO32—+2H+=H2O+CO2↑
D.AgNO3溶液中滴入过量氨水:Ag++2NH3·H2O Ag(NH3)2++H2O
1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以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下列关于固体燃料电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通O2的电极为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O2-
B.固体氧化物的作用是让电子在电池内通过
C.O2- 在电池内部向负极极移动
D.若C2H4作为燃料气,则它在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2H4+6O2--12e-=2CO2+2H2O
14. 已知 Mg(OH)2 、AgCl、Ag2CrO4 、CH3COOAg在常温下的溶度积的值分别为:1.2×10-11;1.8×10-10;1.9×10-12;2.3×10-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变大
B.等体积混合浓度均为0.2mol/L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可产生CH3COOAg沉淀
C.将0.001 mol 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 L-1的KCl和0.001 mol L-1的K2CrO4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D.在Mg2+为0.12 mol L-1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至少要控制在9以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5、(1)(3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可用环形铁质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B.为了使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的速率加快,可向稀硫酸中加入用铜丝网包裹的锌粒
C.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广泛pH试纸上,测得某碱溶液的pH值为11.7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E. 用热的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效果更好
(2)(3分)右图是温度计、量筒、滴定管的一部分,下述读数(虚线刻度)及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①是量筒,读数为2.5mL
B.②是量筒,读数为2.5mL
C.③是滴定管,读数为2.5mL
D.③是温度计,读数是2.5℃
16.(13分)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
(3)工业上从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制取CuCl2的生产流程如下:,
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物 质 Fe(OH)2 Cu(OH)2 Fe(OH)3
溶度积/25℃ 8.0×10-16 2.2×10-20 4.0×10-38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 ≥9.6 ≥6.4 3~4
① 溶液A中加入NaClO的目的是 。
② 试剂1的化学式 ,加入其目的是
③ 操作1名称 ,操作2名称
④ 在Cu(OH)2中加入盐酸得CuCl2溶液和采用多量盐酸和低温蒸干得CuCl2晶体的目的是 。
⑤ 如将流程图中的一种试剂换成另一种试剂,可直接将溶液D滴加盐酸并在低温蒸干制备CuCl2晶体,此方法为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5分)
17、(13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四周期,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⑴ 按原子轨道的重迭方式,①与④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属于 键,
形成的分子是 分子
⑵ ②、③、⑤、⑥、⑦、⑧ 6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⑶ 与元素①⑥所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互为等电子体的化学式为 (写一种)
⑷ 元素③、⑦形成的化合物与⑤的氢化物均为AB3型,但这2种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明显不同。③、⑦2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⑤的氢化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⑸元素⑨有"未来世纪的金属"的美称, 该元素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 。
⑹ 偏钛酸钡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偏钛酸钡晶体中晶胞的结构如右图所示,它的化学式为 ,在该晶体中每个Ti4+周围与它最邻近的且距离相等Ti4+的有 个。
⑺ 现有含Ti3+的配合物,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该配合物的配体是 ,配位数是
18.(12分)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左图所示。右图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条件,所用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t4~t5阶段没有用催化剂。
⑴ 若t1 = 15s,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 = 。
⑵ 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⑶ 若t2~t3阶段,C的体积分数变小,t2~t3阶段改变的条件为 ,此阶段
v(正) v(逆) (填“>”、“=”、“<”)。
⑷ 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共减小0.03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五、(本题包括2小题,18分)
19.(8分)工业品氢氧化钾的溶液中含有某些含氧酸的钾盐杂质,可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提纯。电解槽内装有阳离子交换膜,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⑴.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⑶.通电开始后,阴极附近溶液pH会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
A.阳极区的OH-移向阴极所致
B.阴极产生的金属钾与水反应生成了大量OH-
C.阴极由H2O电离出的H+放电生成H2,促进水的电离,使OH-浓度增大
⑷.除去杂质后的氢氧化钾溶液从溶液出口_____________(填写“A”或“B”)导出。
20.(10分)(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合成氨生产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X的化学式为 ;
②据图2中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
A.在此温度下,可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B.铁触媒在该温度时活性大
C.工业生产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选择此条件下压强
D.为提高原料的转化率,采用循环操作
(2)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导电。
① 氨水中水电离出的c(OH—) 10—7mol/L(填写“>”、“<”或“=”);
② 将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
③ 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 (HCl) c (NH3·H2O)(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混合前酸中c (H+)和碱中c(OH-)的关系c(H+) c(OH-),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
六、(本题共10分)
21.氯碱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将一定质量、密度为1.11g·cm-3的食盐水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测得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5%。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18 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能使溶液恢复为电解前的组成。
⑴ 写出电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 计算电解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⑶ 计算生成的氢气在标况的体积。
⑷ 计算电解前食盐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⑸ 若把电解后的溶液慢慢加入到100 mL 0.38 mol L-1 NH4Al(SO4)2 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最后得到的沉淀物质的量
↑↓
↑↓
↑
↑
↓
稍多量盐酸
低温蒸干
操作2
Cu(OH)2
溶液D
试剂1
NaClO
混合溶液A
溶液B
溶液E
Cu(OH)2
CuCl2
晶 体
沉淀C
操作1
t2
t1
t0
c/mol·L—1
c(A)
t
c(B)
c(C)
0.15
0.11
0.06
0.05
t4
t5
t3
t2
t1
v
t6
t
第 5 页 共 8 页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未调研测试
化 学 答 题 卡
卷别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积分人 核分人
题号 一(1-8) 二(9-14) 三(15-16) 四(17-18) 五(19-20) 六(21)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二选择题(1—8题为单项选择题;9—14题为1-2个正确答案的选择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2分)
学校: 年级 班级 考试号 姓名
———————密———封———线———内———请———不——— 要———答———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答 案
题 号 9 10 11 12 13 14
答 案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5、(6分)(1) (2)
16、(13分(2)在方框中作图
(3)①
②
③
④
⑤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5分)
17. (13分)(1)
(2)
(3)
(4)
(5) (6) 、
(7)
18.(12分)(1)
(2)
(3)
(4)
五、(本题包括2小题,18分)
19. (8分)(1) (2)
(3) (4)
20.(10分)(1)① ②
(2)① ②
③
六、(本题共10分)
20.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