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5 12:2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 抗日战争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2.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抗日义勇军
C. 八路军和新四军 D. 人民解放军
3.在14年抗战期间,下列抗战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淞沪会战②武汉会战③台儿庄战役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 ④③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4.“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台儿庄战役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5.下图是漫画家张仃创作的名为《东北军脚下的镣铐》这一镣铐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 日军直接发动对东北的突然袭击 B. 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C. 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 东北三省锦绣河山沦陷敌手
6.据《西北文化日报》报道,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兵谏的两位爱国将领是( )
A. 李宗仁 张自忠 B. 佟麟阁 赵登禹
C. 张学良 杨虎城 D. 彭德怀 贺龙
7.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上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幕。“这一幕”应是( )
A. 法国签署停战协定 B. 日本签署投降书
C. 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 D. 德国签署投降书
8.毛泽东在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始于( )
A. 武汉会战 B. 七七事变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10.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反映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故事,从这几部电影中你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采取的斗争方式是( )
A. 消耗战 B. 攻坚战 C. 阵地战 D. 游击战
11.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曾先后两次合作,下列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有关的史实是( )
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北伐战争的进行
C. 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D. 成立中国同盟会
12.下列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
B.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D.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3.1937年7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 “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 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B. 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 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 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14.在14年抗战期间,下列抗战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淞沪会战②武汉会战③台儿庄战役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 ④③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15.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捐献钱财、衣物、药品、汽车等,大力支援祖国的伟大抗战事业。下列对其代表人物陈嘉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起筹赈会,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
B. 投资设立制药厂,为抗战供应药品
C. 率领医疗队奔赴前线,治疗了大量伤员
D. 招募华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物资
16.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中共北平党组织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次学生运动是( )
A. 五四运动 B. “五二〇”惨案
C.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17.如下图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侵略者投降的一幕,促使这一幕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D. 八路军、新四军浴血奋战
18.美国《纽约时报》曾载文,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足见全世界均认蒋氏,为中国最大领袖,而自动推崇之。”它评述的事件是( )
A. 西安事变 B. 七七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南京解放
19.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资料,其中错误的是( )
A.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 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C. 目的: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 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20.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 )
A. 19多万人   B. 20多万人  C. 30多万人  D. 40多万人
21.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决定的( )
A. 主要社会矛盾 B. 社会性质
C. 国民党的阶级性质 D. 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22.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迫使蒋介石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
B. 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C.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23.1941年1月18日《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周恩来向项英等死难者致哀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该事件是( )
A. 七七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皖南事变
2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八七会议
25.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 下列符合其主题的是 ( )

(注:1941 年 12 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A.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B. 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C.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D. 日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天皇的奏折中声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材料二:“通往下关的中山北路上横尸遍地,挹江门被炮火打得千疮百孔,城门前到处是成堆的尸体。”“俘虏们在25公尺的城墙上排成一排,许多日本兵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向俘虏们的前胸或腰部刺去,一个接着一个被刺落到城外去了。只见飞溅的血雨喷向半空,阴森的气氛,使人寒毛直竖,浑身战栗。”
材料三:新华社2000年2月23日电:日本右翼势力又在为军国主义招魂
一伙右翼分子23日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上演了一场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反华闹剧。他们打着“彻底验证南京大屠杀”的旗号,公然把南京大屠杀说成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1)材料一当中的“满蒙”指哪里?它是何时被日军占领的?
(2)近代史上,日本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3)材料二当中提到了哪几种杀人手段?它发生在哪一年?由此你有何感想?
(4)日军侵华暴行铁证如山,但日本国内却出现了一股否定战争罪行的逆流。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5)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我国从2014年开始把每年的几月几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国家公祭日?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西安事变的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写出材料一中“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在“虎门”领导禁烟斗争的是哪位民族英雄?
(2)材料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共两党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写出两场抗日战争时期“血肉筑长城”的战役。
(3)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精神?
29.阅读下列材料: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请回答: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
(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
30.请认真阅读下列两份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民间小调
材料二:

(1)材料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史称什么事件?几十万军队奉谁的命令让出沈阳城?此人对日军进攻采取什么政策?
(2)由于实行这一政策,导致了1936年12月12日(材料二)什么事件的发生?事件的组织者是谁?发动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派谁为全权代表前往参加谈判,解决材料二反映的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党积极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样的解决?
(4)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9月,日军向平型关进攻,八路军一一五师领导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进行了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C符合题意;中国工农红军的名称出现时间是1927——1937年,1937年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A不符合题意;抗日义勇军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现,故B不符合题意;人民解放军的名称出现在1946年内战爆发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淞沪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②武汉会战的时间是1938年6月到10月;③台儿庄战役的时间是1938年3月到4月;④第三次长沙会战时间是1941年。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D。
4.【答案】C
【解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最终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学良成为千古功臣。故答案是C。
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漫画信息“东北军脚下的镣铐”可知,东北军没有自由,说明东北三省锦绣河山沦陷敌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锦绣河山沦陷敌手。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6.【答案】C
【解析】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故选C。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在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幕”应是日本签署投降书,故选B。
8.【答案】C
【解析】中共七大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故选C。
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本对上海发动攻击,淞沪会战开始。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抗击日寇。当天就取得击落日机6架、击伤1架,而我方零伤亡的辉煌战果。当时的国民政府为纪念这首次空战的胜利,也为了进一步激励前线的士兵们英勇抗击日寇,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故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有关的史实”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深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进行抗日,C项符合题意;AB项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事件;D项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事件;所以答案选C。
12.【答案】D
【解析】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故选D。
13.【答案】C
【解析】题干中说“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从这些材料看,蒋介石改变了态度,要抗击日本侵略者,因此本题选C。
1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淞沪会战的时间是1937年;②武汉会战的时间是1938年6月到10月;③台儿庄战役的时间是1938年3月到4月;④第三次长沙会战时间是1941年。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D。
1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率领医疗队奔赴前线,治疗了大量伤员,C项符合题意;陈嘉庚发起筹赈会,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投资设立制药厂,为抗战供应药品;招募华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物资。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一二·九运动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来到。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行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故A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不是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是抗战取胜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答案】A
【解析】从提干上看,重点词语“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是指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扣押了蒋介石,应选A。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的基本史实,目的: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故选C。
20.【答案】C
【解析】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30多万人,故选C。
2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所以要建立统一战线,这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实行全民族抗战;所以历史上国共二次合作都是由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形势决定的;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2.【答案】A
【解析】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由此可见,ACD是对“一二?九”运动意义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迫使蒋介石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指的是西安事变,故A关于“一二?九”运动意义的表述是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
2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指的是皖南事变。故D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重要会议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其中A是1921年,B是1935年,D是1927年。
2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深陷中国军民的抗战泥潭之中,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绝大部分的日军,有利地支援了二战的太平洋战场,正如题干漫画中描绘的“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答案】(1)东北三省;1931年(或九一八事变后)
(2)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
(3)炮击、刀刺、枪杀;1937年;感想:落后就要挨打(或其他言之成理的均可)
(4)说明日本军国主义(右翼势力)开始复活。
应对:①宣传和揭露日本侵华的真相,以教育广大日本国民。②努力学习,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避免历史的重演。
(5)12月13日。
【解析】(1)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满蒙”,指的是满洲和蒙古。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这里应该指的是东北三省。1931年,日本侵略者有预谋的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东北军撤入关内,导致四个多月,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全部沦于敌手。
(2)只需要注意题干中关键词:“近代史”、“大规模”。所以应该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3)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端着插上刺刀的步枪,齐声大吼,向俘虏们的前胸或腰部刺去”,所以可知除了被枪炮所伤之外,还要被刺刀直接刺死的。第二问注意材料中的地点:“下关”,可知是在1937年攻陷南京后发生的大屠杀。整个侵华史的启示都离不开落后就会挨打。
(4)材料中应该注意关键词:“日本右翼势力又在为军国主义招魂”。所以第一问是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对于日本美化侵略,否定战争罪行的言行,首先应该宣传和披露日本侵华的历史真相,其次应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避免历史重演,最后对于学生来说当前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建设国家。
(5)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7.【答案】(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2)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日本。
(4)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谈判。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日本。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是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谈判。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8.【答案】(1)鸦片战争林则徐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答出其中两例即可)
(3)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烧的斗争精神;抗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等。(答出其中之一即可)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2)依据课本所学,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领导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李宗仁领导了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彭德怀领导了八路军进行了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依据前面的材料,当民族利益受到危害时,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面对民族危机,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军民的奋勇抵抗。由此得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烧的斗争精神;抗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29.【答案】(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我东北三省,对东北人民实行血腥的殖民统治。
(2)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我东北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
(4)提示:只要能围绕“对日本侵略我国历史的痛恨,对蒋介石不抵抗的谴责,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等方面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这首歌反映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的悲惨境遇。
(2)主要原因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实力强大的东北军被迫撤入关内,导致东北迅速沦陷。
(3)表达了东北人民热爱自己家乡的强烈感情和家乡被日本侵略后的悲愤之情。
(4)分析题干,联系材料,可以多角度分析问题,如:对日本侵略的痛恨,对和平的向往,对蒋介石政府不抵抗政策的谴责、对共产党坚决抗日的拥护以及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的英勇抗日的敬仰,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30.【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3)周恩来;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前往西安参加谈判。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