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高考化学试题汇编---------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按节分类)
(97全国)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96上海)6.下列离子中最易给出电子的是( ).
(A) Cl- (B) Cu2+ (C) Fe2+ (D) F-
(04广东)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该元素的单质
C、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05江苏)8.在下列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被氧化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 B 铜片与浓硫酸共热
C 红热的木炭与浓硫酸反应 D 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05广东)21.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l2=2Cl—+B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氯气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04上海)4.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A. Mg B. Cu C. Ag D. H2
(94全国)16.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2+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X>Z>Y>M (B)X>Y>Z>M
(C)M>Z>X>Y (D)X>Z>M>Y
(99全国)22.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烧杯中有铜无铁 B. 烧杯中有铁无铜 C. 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02广东)5.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 + Z = X + Z2+ ; Y + Z2+ = Y2+ + Z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A.R2+>X2+>Z2+>Y2+ B.X2+>R2+>Y2+>Z2+
C.Y2+>Z2+>R2+>X2+ D.Z2+>X2+>R2+>Y2+
(05江苏)7.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3 Cl2 + 6 FeI2 = 2FeCl3 + 4 FeI3 B.Cl2 + FeI2 = FeCl2 + I2
C.Co2O3 + 6 HCl = 2CoCl2 + Cl2↑+ 3H2O D.2Fe3+ + 2I— = 2Fe2+ + I2
(99全国)23.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5:3 B.5:4 C.1:1 D.3:5
(99上海)17.某温度下,将C1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 11:3 (C)3:1 (D)4:1
(02广东)12.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A.1 :1 :l B.2 :2 :1 C. 2 :3 :l D.4:3:2
(04江苏)14.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 2ClO2↑+K2SO4+2CO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04北京)12.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电子转移
C. 产物中的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 FeS2只作还原剂
(05全国卷Ⅲ)11.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 mol KH
A.失去1 mol电子 B.得到1 mol电子
C.失去2 mol电子 D.没有电子得失
(05江苏)3.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 + N2 + 3 C 高温 2 AlN + 3 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N2得到3 mol电子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99上海)24、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解了11.4g FeSO4。当加入50mL 0.5mol/L KNO3溶液后,使其中Fe2+的全部转化成Fe3+,KNO3也反应完全,并有NXOY氮氧化物气体逸出。FeSO4 + KNO3 + H2SO4 →K2SO4 +Fe2(SO4)3+ NXOY+H2O (1)推算出X= Y= (2)配平该化学方程式(系数填写在上式方框内) (3)反应中氧化剂为 (4)用短线和箭头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24.(1)1 1 (2)6 2 4-1 3 2 4 (3)KNO3 (4) FeSO4 KNO3
(01上海)23.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l)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 ,需用氧化剂的是 (填编号)。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Na2Cr2O7+□KI+□HCl→□CrCl3+□NaCl+□KCl+□I2+□
23.(本题共8分)
(1)①、④(各1分,共2分)
(2)Cr(OH)3(1分)
(3)1 6 14 2 2 6 3 7H2O(3分,1不写也给分,H2O,1分)
(各1分,共2分)
(01广东)15.(10分)化合物BrFx与水按物质的量之比3︰5 发生反应,其产物为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
(1)BrFx中,x=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此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各是什么?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15(1)3 (2)3BrF3+5H2O=HBrO3+9HF+Br2+O2↑
(3)氧化剂是BrF3;还原剂是H2O、BrF3
(01全国)8.将 NO3-+Zn+OH-+H2O→NH3+Zn(OH)42- 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2O的系数是
A.2 B.4 C.6 D.8
(02广东)18.(9分)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
(1)请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
(3)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MnSO4+5K2S2O8+8H2O2KMnO4+4K2SO4+8H2SO4
(2)MnSO4 KMnO4
(3)2Mn2++5S2O82-+8H2O2MnO4-+10SO42-+16H+
(4)盐酸、氯化钾
(02上海)23.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mg / L。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
KCN+2KOH+Cl2 → KOCN+2KCl+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 。
(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KOCN+ KOH+ Cl2 → CO2 + N2 + KCl + H2O
(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 g。
23.(1)碳(或C)
(2)
(3)35.5
(03上海)23.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 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 I-→ CuI+ I3-
23.(1)+1
(2)CuI 0.5
(3)2 5 2 1
(04上海)23.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
KMnO4 + KI+ H2SO4→ MnSO4 + I2 + KIO3 + K2SO4 + 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2)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化学计量数都是5
① KMnO4的化学计量数是 ② 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MnO4 + KI + H2SO4 →
(3)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化学计量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化学计量数有许多组。原因是 。
四、23.(1)KMnO4 (2)① 8 ②
(3)该反应式含两种氧化产物,两者的比例和氧化剂的用量都可以发生变化
(05上海)24、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
O2、H2CrO4、Cr(OH)2、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 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 。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24、(本题共8分)
(1)H2O2
(2)H2CrO4 Cr(OH)3
(3)
(4)3.36L
(94全国)30.(4分)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RO3n-+6I-+6H+=R-+3I2+3H2O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
30.(1)+5 (2)7
(95全国)23.24毫升浓度为0.05摩/升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毫升浓度为0.02摩/升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6 B.+3 C.+2 D.0
(98全国)28、(4分)高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KMnO4+HBr(Br2+MnBr2+KBr+H2O 其中还原剂是 。若消耗0.1 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
mol。
28、(4分) HBr(1分) 0.5摩尔(3分)
(00全国)21.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 0.100 mol·L-1 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
A.S2- B.S C.SO32- D.SO42-
(01全国)6.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Fe3+→Fe2+;MnO4-→Mn2+;Cl2→2Cl-;HNO3→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Fe3+ B.MnO4- C.Cl2 D.HNO3
(03广东)7.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04上海)31.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是提取铜的主要原料
(1)取12.5 g黄铜矿样品,经测定含3.60 g硫(杂质不含硫),矿样中CuFeS2含量为
(2)已知:2CuFeS2+4O2 Cu2S+3SO2+2FeO(炉渣(
产物Cu2S在1200℃高温下继续反应:
2Cu2S + 3 O2 → 2Cu2O + 2 SO2
2 Cu2O + Cu2S → 6Cu + SO2
假定各步反应都完全,完成下列计算:
① 由6 mol CuFeS2生成6 mol Cu,求消耗O2的物质的量
② 6 mol CuFeS2和14.25 mol O2反应,理论上可得到多少摩尔铜?
③ 6 mol CuFeS2和15.75 mol O2反应,理论上可得到多少摩尔铜?
31.(1)82.8% (2)① CuFeS2 Cu+FeO+2SO2
n(O2(=(+2(×6 mol=15 mol
② O2不足量 Cu2S+O2 ( 2Cu+SO2
n(Cu(=6 mol-2(15 mol-14.25 mol(=4.5 mol
③ O2过量 2Cu2S+3O2 → 2Cu2O+2SO2
n(Cu(=((×6 mol=3 mol
解析:从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为Cu、FeO、SO2。只须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就能很好地解题。6CuFeS2+15O2=6Cu+6FeO+12SO2
(05广东)27、(14分)化合物KxFe(C2O4)y· zH2O是一种重要的光化学试剂,其中铁为+3价。分别称取该样品0.49lg两份,其中一份在110℃干燥脱水,至质量恒定为0.437g。另一份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3 mol·L-1 H2SO4和适量的蒸馏水,加热至75℃,趁热加入0.0500mol·L-1KMnO4溶液24.0mL,恰好完全反应;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还原剂,将Fe3-完全转化为Fe2+,该溶液中Fe2+刚好与4.0 mL0.0500mol·L-1KMnO4溶液完全反应。
通过计算,分别求:
(1)0.49lg样品中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2)化合物中草酸根的质量分数。
(3)化合物的化学式。
己知:2 KMnO4 + 5 H2C2O4 + 3H2SO4 = 2MnSO4 + K2SO4 + 10CO2↑+ 8H2O
MnO4- +5Fe2++8H+=Mn2+ + 5Fe3+ + 4H2O
27. (1) n(H2O) =
(2) n(C2O42-) = 0.0500 mol·L-1×0.024 L×
m(C2O42-) = 0.003 mol ×88 g·mol-1 = 0.264g
ω(C2O42-) =×100% = 53.8 %
(3) 因为n(Fe3+) = n(Fe2+) = 0.0500 mol·L-1×0.004 L×5 = 0.00100 mol
1 :y :z = 0.00100 mol :0.00300 mol :0.00300 mol = 1 :3 :3
则 y = 3 , z = 3
根据电荷平衡有:x + 3 = 2y,得x = 3
所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3Fe(C2O4)3·3H2O
第二节 离子反应
(94全国)5.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态氯化钾
(94全国)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
Ca(HCO3)2+2H+=Ca2++2H2O+2CO2↑
(B)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2I-+Br2=I2+2Br-
(C)将金属钠加入水中:Na+2H2O=Na++2OH-+H2↑
(D)将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2Fe2++Cl2=2Fe3++2Cl-
(05江苏)11.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反应是
A 稀醋酸和稀氨水反应 B 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应
C 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95全国)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跟盐酸反应OH-+H+=H2O
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3NH3·H2O=Fe(OH)3↓+3NH4+
C.小苏打溶液跟烧碱溶液反应HCO3-+OH-=CO32-+H2O
D.氯气通入冷水中Cl2+H2O=Cl-+ClO-+2H+
(96全国)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氨气通入稀硫酸溶液中NH3+H+=NH4+
(B)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CO2+CO32-+H2O=2HCO3-
(C)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反应 Al3++3AlO2-+6H2O=4Al(OH)3↓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2+2OH-=3Cl-+ClO-+H2O
(97全国)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CH3COOH+NH3=CH3COONH4
(B)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OH-=H2O
(C)碳酸钡溶于醋酸 BaCO3+2H+=Ba2++H2O+CO2↑
(D)金属钠跟水反应 2Na+2H2O=2Na++2OH-+H2↑
(99全国)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HCO3-+H+=H2O+CO2 B.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 Ca(OH)2+2H+=Ca2++2H2O C.向稀氨水中加入稀盐酸 NH3·H2O+H+=NH4++H2O D.碳酸钙溶于醋酸中 CaCO3+2H+=Ca2++H2O+CO2
(01广东)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反应:Al3++3HCO3-=3CO2↑+Al(OH)3↓
B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 硫化亚铁中加入盐酸:S2-+2H+=H2S↑
D 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H2↑+2OH-
(03广东)13.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C 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03全国)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I+2OH-==== AIO2-+H2↑
B.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 Ba2+====BaSO4↓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
(04广东)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在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 + Cl2 = Fe3+ + 2Clˉ
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 + 3NH3?H2O = Fe(OH)3↓ + 3NH4+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Ca(HCO3)2 + 2H+ = Ca2+ + 2H2O + 2CO2↑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2 + 2OHˉ = 3Clˉ + ClOˉ + H2O
(04江苏)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0H—══Al(OH)3↓
B.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H2↑+C12↑+20H—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 +H2O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2O2══Fe3++2H2O
(04全国)11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 Ca2+ + 2H2OB.钠与水的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3 + 2CH3COOH === Ca2+ + 2CH3COO- +CO2↑+ H2O
(05全国卷Ⅲ)1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甲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HCOO-+H+=HCOOH
B.硫化钠的第一步水解:S2-+2H2OH2S+2OH-
C.醋酸钡溶液和硫酸反应:Ba2++SO=BaSO4↓
D.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氢镁反应: Ca2++OH-+HCO=CaCO3↓+H2O
(05广东)22.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
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氢气产生:Mg + 2H++ 2Cl— == MgCl2 + H2↑
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Ba2+ + SO42— == BaSO4↓
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气泡逸出;Na2CO3 +2H+ == 2Na+ + H2O + CO2↑
D.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溶液变浅绿色;Fe + Fe3+ == 2Fe2+
(05江苏)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HCO+ Ca2+ + OH— = CaCO3↓ + H2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OH— + NH △ H2O + NH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H+ + OH— = 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Cu + 2 H++ 2NO = Cu2+ + 2NO↑+H2O
(05上海)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32- + 2H+ → CO2↑ + H2O
B、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S2- + 2H+ → H2S↑
C、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C6H5O- + CH3COOH → C6H5OH + CH3CO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Fe2+ + Cl2 → Fe3+ + 2Cl-
(95全国)11.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Na+,K+,S2-,Cl-
B.Al3+,Mg2+,SO42-, Cl-
K+, Na+,AlO2-,NO3-
K+, Na+, SO42-,S2O32-
(96全国)11.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K+ Na+ HSO3- Cl- (B)Na+ Ba2+ AlO2- NO3-
(C)NH4+ K+ Cl- NO3- (D)K+ Na+ ClO- S2-
(96全国)18.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 (B)Mg2+ (C)Fe2+ (D)Al3+
(96上海)11.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C ).
(97全国)9.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I- AlO2- Cl- S2-
(B)Na+ K+ NH4+ Ba2+
(C)Br- S2- Cl- CO32-
(D)SO32- NO3- SO42- HCO3-
(97上海)16、在PH=1的含有Mg2+、Fe2+、Al3+三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是
Cl- ②NO3- ③SO42- ④S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HS- 、Cu2+ 、Cl- B HS- 、Na+ 、OH- 、K+
C K+ 、CO、Br- 、AlO D H+ 、Cl- 、Na+ 、SO
(99全国)15.下列各组离于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A.Na+ Ba2+ Cl- SO42- B.K+ AlO2- NO3- OH- C.H+ NH4+ Al3+ SO42- D.H+ Cl- CH3COO- NO3-
(99上海)25、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六种离子。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 、 、 。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 (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 (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 ,可用来浇灌农田。
25.OH-,Cl-,K+;铁粉;Ag(或银);Ag+,Fe3+,Cl-,OH-;KNO3
(94全国)13.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Al3+ Ag+ NO3- Cl- (B)Mg2+ NH4+ NO3- Cl-
(C)Ba2+ K+ S2- Cl- (D)Zn2+ Na+ NO3- SO42-
(00广东)16.某溶液中含有大量Fe2+、Fe3+、Mg2+和NH4+,其[H+]=10-2 mol·L-1,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A.SO42- B.NO3- C.SCN- D.CO32-
(01上海)12.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3O+、NO3-、Fe2+、Na+ B Ag+、NO3-、Cl-、K+
C K+、Ba2+、OH-、SO42- D Cu2+、NH4+、Br-、OH-
(01广东)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 不产生沉淀的是
A Na+ Ba2+ Cl- SO42- B H+ NH4+ Al3+ SO42-]
C K+ AlO2- NO3- OH- D H+ Cl- CH3COO- NO3-
(01全国)13.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I-、AlO2-、Cl-、S2-
B.Na+、K+、NH4+、Ba2+
C.Br-、S2-、Cl-、CO32-
D.SO32-、NO3-、SO42-、HCO3-
(02上海)9.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Mg2+、SO42-、Cl- B 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 Na+、Ca2+、Cl-、AlO2-
(04江苏)12.巳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l3+、CH3C00—、Cl— B.Mg2+、Ba2+、Br— C.Mg2+、Cl—、I— D.Na+、NH4+
(04全国)6.在pH=l含离子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 B. C. D.
(04全国)7.在某溶液中酚酞呈粉红色。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K+ B.Na+ C.Ba2+ D.Al3+
(05广东)16、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I-、SCN-
B、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
C、在c(H+)=10-13mol·L-1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
(05全国卷I)10.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2O32— B.NH4+、Mg2+、SO42—、Cl—
C.Na+、K+、HCO3—、Cl— D.K+、Na+、AlO2—、NO3—
(05江苏)16.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NO B.Na+、SO、Cl—、ClO—
C.H+、Mg2+、SO、NO D.Ag+、K+、NO、Na+
(05天津)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Na+、K+、MnO4—、Br— B.酸性溶液Fe3+、NH4+、SCN—、NO3—
C.碱性溶液Na+、K+、AlO2—、SO42— D.碱性溶液Ba2+、Na+、CO32—、Cl—
(96上海)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2Fe3++S2-=2Fe2++S↓
(B)碳酸钡中加入稀硫酸BaCO3+2H+=Ba2++CO2↑+H2O
(C)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
(97上海)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在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 =Al(OH)3↓
B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Ba2++SO42- = BaSO4↓
C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OH- +CO2=HCO3-
D 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Ca2++HCO3- +OH- =CaCO3 ↓+H2O
(98全国)1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 = CaCO3(+2HClO 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Fe2++2H2O2+4H+ =Fe3++4H2O C、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NH3·H2O+SO2=NH+HSO D、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 Fe3++3NH3.H2O = Fe(OH)3(+3NH
(99全国)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 3Cl2+2Fe2++4Br-→6Cl-+2Fe3++2Br2
B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 CO2+2H2O+AlO→Al(OH)3↓+HCO
C 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NH+HSO+2OH-→SO+NH3↑+2H2O
D 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Ca2++2OH-→CaCO3↓+2H2O+MgCO3↓
(00广东)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OH-+CO2==HCO3-
B..用氨水吸收少量SO2
2NH3·H2O+SO2==2NH4++SO32-+H2O
C.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AlO2-+4NH4++2H2O
D.向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H2S
Fe3++H2S == Fe2++S↓+2H+
(01上海)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
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B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按溶液混合
Ba2++2OH-+NH++HCO3-→BaCO3↓+NH3·H2O+H2O
C 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D 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O2+2OH-→CO32-+H2O
(00全国)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向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OH-+CO2=CO32-+H2O
D. 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
Fe3++H2S=Fe2++S↓+2H+
(02广东)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HCO3— + OH— = CO32— + H2O
B.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
2Fe3++S2- = 2Fe2+ + S↓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过量二氧化碳
Ca2+ + 2ClO-+H2O+CO2 = CaCO3↓+2HClO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硝酸
3Fe2+ + 4H+ + NO3— = 3Fe3+ + 2H2O + NO↑
(02上海)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HCO3-→CaCO3↓+H2O
C FeS固体放人稀硝酸溶液中:FeS+2H+→Fe2++H2S↑
D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03上海)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04上海)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硫化亚铁放入盐酸中 S2( + 2 H+ → H2S ↑
B. 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Cu2+ + H2S → CuS↓ + 2H+
C.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 + 4NH3?H2O → + 4 +2H2O
D. 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 OH- → + H2O
(05广东)6、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Al3+ + 4OH- = AlO2- + 2H2O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CO2 + H2O + 2C6H5O- → 2C6H5OH + CO32-
C、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HCO3- + H+ = CO2↑+ H2O
D、向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Fe2+ + 2Br - + 2Cl2= Fe3+ +Br2 + 4Cl -
(05江苏)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HCO+ Ca2+ + OH— = CaCO3↓ + H2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OH— + NH △ H2O + NH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H+ + OH— = 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Cu + 2 H++ 2NO = Cu2+ + 2NO↑+H2O
Ca2+ + 2ClO-+H2O+CO2 = CaCO3↓+2HClO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94全国)21.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克CaCO3沉淀,则完全燃烧1摩尔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 ].
(A)0.5Q (B)Q (C)2Q (D)5Q
(96全国)19.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 ).
(A)2H2(气)+O2(气)=2H2O(气)+Q1
2H2(气)+O2(气)=2H2O(液)+Q2
(B)S(气)+O2(气)=SO2(气)+Q1
S(固)+O2(气)=SO2(气)+Q2
(C)C(固)+O2(气)=CO(气) +Q1
C(固)+O2(气)=CO2(气) +Q2
(D)H2(气)+Cl2(气)=2HCl(气)+Q1
(99上海)32、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直接反射
52,0000×109 千焦/秒
以热能的方式离开地球
81,000×109 千焦/秒
水循环
40,000×109 千焦/秒
大气流动
370×109 千焦/秒
光合作用
40×109 千焦/秒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 千焦的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365天计)。3、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质量。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的计算式。列式中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A= (千克)所缺数据的化学含义为
32、(1)23.3% (2)1.26×1018 千焦 (3)A=千克 Q为每生成1摩尔葡萄糖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或:每消耗6摩尔CO2所需吸收的能量)
(04广东)17.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kJ/mol,当它氧化生成1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A、26.0kJ B、51.9kJ C、155.8kJ D、467.3kJ
(04江苏)3.2004年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04全国)15 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 + O2(g) === CO2(g) ΔH = -393.51kJ ·mol-1C(金刚石) + O2(g) === CO2(g) ΔH = -395.41kJ ·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04全国)8.已知
(l) =H2O(g) △H1=a kJ·
(2) =2H2O(g) △H2=b kJ·
(3)=H2O(l) △H3=c kJ·
(4) =2H2O(l) △H4=d 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c <0 B.b>d>0 C.2a=b<0 D.2c=d>0
(04全国)12.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 △H= +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 △H= -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 △H= -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 △H= +1452 kJ/mol
(05全国卷Ⅱ)12.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该化学品可能是
A.KMnO4 B.NaCl C.(NH4)2SO4 D.CH3COOH
(05全国卷I)13.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
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H = -4b KJ/mol
B.C2H2(g) + 5/2O2(g) == 2CO2(g) + H2O(l);△H = 2b KJ/mol
C.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H = -2b KJ/mol
D.2C2H2(g) + 5O2(g) == 4CO2(g) + 2H2O(l);△H = b KJ/mol
(05江苏)4.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 + 1/2O2(g) = H2O(l);△H= —285.8 kJ/mol
CO(g) + 1/2O2(g) = CO2(g);△H= —283.0 kJ/mol
C8H18(l) + 25/2O2(g) = 8CO2(g) + 9 H2O(l);△H= —5518 kJ/mol
CH4(g) + 2 O2(g) = CO2(g) + 2 H2O(l);△H=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g) B.CO(g) C.C8H18(l) D.CH4(g)
(05北京)29.CO、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1)等体积的CO和CH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 。
(2)已知在101 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相同条件下,若2 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 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 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120℃、101 kPa下,a mL由CO、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mL O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
若混合气体与O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b mL CO2,则混合气体中CH4的体积分数为
(保留2位小数)。
② 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a/4 mL ,则a与b关系的数学表示式是 。
29.⑴ 1:4
⑵ CH4(g) + 2O2(g) == CO2(g) + 2H2O(l);△H = -891KJ/mol
⑶ ① 0.33
② b≥5a/4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2 高一备课组
课 题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课时分配
本课(章节)需3课时
本 节 课 为 第1课时
为本学期的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利用伏打电池发明的事例,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伏打电池发明的事例,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
重 点
原电池的原理。
难 点
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
课 型
教 学
手 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引入] P38
[板书]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与探究]P38
观察现象,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阅读P38~39 回答。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问题]①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为什么铜片上有气泡产生?②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③电子的流动方向如何?④写出锌片和铜器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导入原电池的概念。
[板书]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1)电流的形成:P38~39
这一现象早在1799年被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打所捕捉到并加以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
展示电脑动画模拟。
(2)原电池的原理:氧化还原反应。
从化学反应来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传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两个电极上进行。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跟导电非金属作电极且用导体相连; ②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 ③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组成闭合回路; ④具备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为原电池的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注意:很活泼的金属不能作原电池的负极,如K、Na、Ca等
3.两极的名称及判断方法: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电子流出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电子流入的一极。
判断方法: ①根据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④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负极总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⑤根据现象判断: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产生的一极为正极。
4.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以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为例
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2++H2↑
[练习]共同探讨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原理
[交流与讨论]P39
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2)制造多种多样的化学电源。
(3)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4)防止金属的腐蚀。
观察、体会
思考、交流、讨论。
作 业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有关练习
板 书 设 计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过程。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跟导电非金属作电极且用导体相连; ②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 ③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组成闭合回路; ④具备能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为原电池的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3.两极的名称及判断方法: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电子流出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电子流入的一极。
判断方法: ①根据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④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负极总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⑤根据现象判断:溶解的一极为负极,增重或有气泡产生的一极为正极。
4.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以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为例
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2++H2↑
5.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2)制造多种多样的化学电源。
(3)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4)防止金属的腐蚀。
教 学 后 记
化学2 高一备课组
课 题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二.化学电源
课时分配
本课(章节)需3课时
本 节 课 为 第2课时
为本学期的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化学电池的组成与应用。
2.了解新型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制作简易的电池。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常见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型燃料电池的学习,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 点
常见化学电池、新型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应用。
难 点
新型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课 型
教 学
手 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活动与探究]P39
[课题引入]P40
[板书]二.化学电源
1.化学电源:应用原电池原理发明制作的电源。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一次电池:用过之后不能复原的电池;
二次电池:充电生还能继续使用的电池。
[拓展视野]P40~41 图2-9、图2-10、图2-11和图2-12以及表2-6
[介绍]常见化学电源的组成与反应原理
[板书]2.常见化学电源的组成与反应原理:
动手、合作、观察、思考、讨论。
阅读P40
阅读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锌锰干电池负极:Zn-2e-==Zn2+正极:2NH4Cl+2MnO2+2e-==2MnO(OH)+2NH3+2Cl―
(2)银锌电池负极:Zn-2e-==Zn2+正极:Ag2O+H2O+2e-==2Ag+2OH―
(3)铅蓄电池 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4)镍氢电池
(5)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2H2-4e-==4H+ 正极:O2+4H++4e-==2H2O
(6)甲醇-空气电池
作 业
化学电源的有关练习。
板 书 设 计
二.化学电源
1.化学电源:应用原电池原理发明制作的电源。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2.常见化学电源的组成与反应原理:
(1)锌锰干电池负极:Zn-2e-==Zn2+正极:2NH4Cl+2MnO2+2e-==2MnO(OH)+2NH3+2Cl―
(2)银锌电池负极:Zn-2e-==Zn2+正极:Ag2O+H2O+2e-==2Ag+2OH―
(3)铅蓄电池 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4)镍氢电池
(5)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2H2-4e-==4H+ 正极:O2+4H++4e-==2H2O
(6)甲醇-空气电池
教 学 后 记
化学2 高一备课组
课 题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三.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课时分配
本课(章节)需3课时
本 节 课 为 第3课时
为本学期的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实例—电解与电解精炼铜的教学活动,了解电解原理、电解和电镀的重要性。
2.了解日常所用手机、数码相机等产品所用电源的充电、放电原理。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究方法,通过对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学习电解原理。
2.播放电解原理的电脑课件,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 点
电解原理和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
难 点
理解电解原理以及铜的电解精炼中非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
课 型
教 学
手 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课题引入]由手机等所用充电电池引入本课题。
[板书]三.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你知道吗]P41
[板书]1.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回忆、复习、独立完成。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观察与思考]P41~42
[板书](1)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
[讨论]
①使用的电极材料是什么?(石墨碳棒—惰性电极)②通电前氯化铜溶液中存在哪些阴、阳离子?(Cu2+、Cl-、H+、OH-,自由移动)③通电后阴、阳离子作怎样的定向运动?(阳离子Cu2+、H+向阴极移动,阴离子Cl-、OH-向阳极移动)④外电路上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电流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的?(电子:从电源负极到阴极,又从阳极回到电源正极;电流:从电源正极到阳极,又从阴极回到电源负极)⑤当离子定向移动到阴、阳两极表面时发生什么反应?(阴极:铜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⑥电解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板书]电极反应式: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电脑模拟动画]
[板书](2)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电解池的组成:①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活泼性相同可不同):阳极接电源正极,阴极接电源负极; ②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问题]①电解的本质是什么? ②电解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③电解的条件是什么? ④阴、阳离子如何而来?
[讲解]电解的本质是阴、阳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解研究的对象是电解质;电解的条件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有电流通过;阴、阳离子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问:电解质还能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电离?在熔融状态下)
[板书](3)电解原理:电解质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离子作定向移动。阴离子移向阳极,在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离子移向阴极,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问题]CuCl2溶液中既然存在着Cu2+、Cl-、H+、OH-,为什么是Cu2+和Cl-得失电子而H+和OH-没有得失电子?如果换成了NaCl溶液,那么阴、阳两极的电解产物又是什么?
[资料卡]P42
[板书](3)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①常见阳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的顺序为:(一般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反顺序)Ag+>Hg2+>Fe3+>Cu2+>H+>Fe2+>Zn2+>Al3+>Mg2+>Na+>Ca2+>K+ ②常见阴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的顺序为: 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③若阳极是非惰性电极,则首先是电极失电子被氧化而溶解;若阳极是惰性电极,则是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而阴极的放电顺序与电极材料无关。
[板书]2.铜的电解精炼:
[拓展视野]P43
活动阳极:Zn-2e-==Zn2+ Cu-2e-==Cu2+
阴 极:Cu2++2e-== Cu
思考、交流、讨论。
观察、交流、思考、填表。
思考、讨论。
阅读P42,电解的应用
思考、讨论。
阅读P42[资料卡]
阅读P43[拓展视野]
练习书写电极反应式
作 业
电解的有关练习。
板 书 设 计
三.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1.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1)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
电极反应式: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2)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电解池的组成:①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活泼性相同可不同):阳极接电源正极,阴极接电源负极; ②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3)电解原理:电解质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离子作定向移动。阴离子移向阳极,在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离子移向阴极,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3)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①常见阳离子在阴极得电子的顺序为:(一般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反顺序)Ag+>Hg2+>Fe3+>Cu2+>H+>Fe2+>Zn2+>Al3+>Mg2+>Na+>Ca2+>K+ ②常见阴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的顺序为: 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 ③若阳极是非惰性电极,则首先是电极失电子被氧化而溶解;若阳极是惰性电极,则是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而阴极的放电顺序与电极材料无关。
2.铜的电解精炼:
活动阳极:Zn-2e-==Zn2+ Cu-2e-==Cu2+
阴 极:Cu2++2e-== Cu
教 学 后 记
课件33张PPT。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电能(电力):二次能源资料卡片: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火力发电优点:1.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廉价方便.
2.电能清洁安全,又快捷方便.火力发电缺点:1.排出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
2.有废气可能导致酸雨
3.废料
4.废水
5.能量转换效率低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换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1、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学习目标: 【实验一】
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
观察现象。原 电 池 原 理【实验二】
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原 电 池 原 理一、原电池
1、定义: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问题探究
你能找到原电池
的正负极吗?
原 电 池 原 理原电池“负极出电子,电子回正极”必发生
失电子
的
氧化反应必发生
得电子
的
还原反应 2、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向外线路提供电子→原电池的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发生还原反应→接受外线路提供的电子→原电池的正极。
失得Zn-2e-= Zn2+2H++ 2e-= H2↑负极正极Zn+ 2H+ = Zn2+ + H2↑有气体产生Zn片溶解实验探究: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Zn—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
Cu—Zn与一个西红柿(或一个苹果)进行实验.
Cu—Zn与两个西红柿进行实验.
Cu—Zn与橙汁进行实验.CH2SO4(不可以)(不可以)(可以)(不可以)4、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 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电极用导线相联构成闭合回路。思考与交流
通过以上实验和探究,试说明化学电池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组成条件是什么?3、化学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以及容器组成。4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氧化还原反应6、原电池设计思路:①放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② 通常须两活性不同的电极 ③ 电解质溶液 ④ 还原剂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 应;氧 化剂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二、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请同学们根据原电池的原理,指出下列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分别是什么?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和总反应方程式。巩 固 练 习 相同条件下,纯锌粒和粗锌粒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的速率一样吗?为什么?假如要求你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观点,你的实验方案是怎样的?证据和结论又是什么?病 例 分 析病 例 分 析病 例 分 析
你能为她开一个药方吗?原电池分析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极名称的确定方法①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确定。通常是活泼金属是负极,不活泼金属、碳棒、化合物是正极。②根据电极反应的本身确定。失电子的反应→氧化反应→负极
得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正极总结思 考 题请根据反应
2Fe3+ + Fe = 3 Fe 2+
设计原电池,你有哪些可行方案?
Fe-Cu FeCl3Fe-C Fe(NO3)3Fe-Ag Fe(SO4)3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
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
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
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
A.a > b > c > d B.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 B练 习三、发展中的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池,其构造如图示: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
1、a是 极,
b是 极
电极反应式分别为:负正 2、氢气是燃料电池最简单的燃料,虽然使用方便,却受到价格和来源的限制。常用的燃料往往是某些碳氢化合物,如:甲烷、汽油等。请写出将图中氢气换成甲烷时所构成的甲烷燃料电池中a极的电极反应式:
,
此时电池内总的反应式
。
新教材化学必修2一体化教学案( 20)
主备人
执教者
班级
日期
课 题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利用伏打电池发明的事例,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原理
教学难点
原电池原是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知识梳理]
一、原电池
1.定义:
2.构成条件:⑴
⑵ ⑶
3.变化:
正极(活泼性较 的):
负极(活泼性较 的):
电子在 电路沿导线从负极流向正极。
Cu-Zn(H2SO4):
正极材料是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
负极材料是 ;负极电极反应式是 ;
原电池工作时总化学方程式为 ,
离子方程式为 。
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的pH逐渐 ,溶液总质量 。
二、应用
1.制造电源
例2、试设计一个原电池,使其发生:Cu+2Ag+=2Ag+Cu2+。则该原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负极电极反应为 ,正极材料为 ,电极反应为 ,电解质溶液是 。
2.金属的防腐
例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A.a > b > c > d B.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
例4、下列哪些装置能产生电流,形成原电池?能形成的请判断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课后练习](6+4+4)
1、请在图上标出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并判断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2、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溶液 中,下列各叙述正确性的是( )
A.锌片做负极,锌发生还原反应 B.铜片做正极,铜得电子
C.溶液中的PH值增大 D.锌片、铜片同时有气泡冒出,说明锌片不纯
3、把a、b、c三种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中。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b、c相连时,c 为负极;a、c相连时,c上有气泡冒出。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A. a>b>c; B. a>c>b C. c>a>b; D.b>a>c
4、下图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物质A跟B反应生成物质E、F和G;物质C跟D反应生成物质I,某温度下该反应起始和某时刻的反应混合物组成如右上表格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H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须注明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化学必修2一体化教学案( 21 )
主备人
执教者
班级
日期
课 题
化学电源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应用
2、了解新型燃料电池有组成和工作原理
3、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常见化学电池、新型燃料电池的组成和应用
教学难点
新型燃料电池有组成和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知识梳理]
1.化学电源:
2.化学电源可分为 、 ;其中一次电源是指
,二次电源是指: 。
3.常见的电源的组成与反应原理
⑴锌锰干电池
负极( )反应为
正极( )反应为
总反应式:
特点及应用:
⑵银锌纽扣电池
负极( )反应为
正极( )反应为
总反应式:
特点及应用:
⑶铅蓄电池
负极( )反应为
正极( )反应为
总反应式:
特点及应用:
⑷镍氢电池
负极( )反应为
正极( )反应为
总反应式:
特点及应用:
⑸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 )反应为
正极( )反应为
总反应式:
特点及应用:
⑹甲醇-空气燃料电池
负极( )反应为
正极( )反应为
总反应式:
特点及应用:
[典型例题]
1.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为:
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总反应式:Ag2O+Zn=ZnO+2Ag
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减小;
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流向Zn极;
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Zn极发生还原反应,而Ag2O极发生氧化反应。
2.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若该电池提供0.5C的电量,则消耗正极材料的质量约为(其它损耗不计): ( )
A、35g B、7g C、4.52*10-4g D、43.5g
3.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上通入乙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O32-+12H2O 7H2O+7/2O2+14e-=14OH-,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通氧气的电极为负极;
B、参加反应的氧气与C2H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
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D、电解质溶液中,CO32-离子向正极移动。
[课后练习]()
1.市场出售的“热敷袋”其中的成分主要是铁粉、碳粉、木屑和少量氯化钠、水等。热敷袋用塑料袋密封,使用时从袋中取出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用完后袋内有大量铁锈生成,回答下列各问:
(1)热敷袋放出的热是来自 。
(2)碳粉和氯化钠的作用分别是 。
(3)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化学方程式 。
2. 将洁净的金属片A、B、C、D分别放置在浸有盐溶液的
滤纸上面并压紧(如右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
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
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其金属活泼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请依据表中数据判断:
(1)____________金属可能是最强的还原剂;
____________金属一定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2)若滤纸不用盐溶液浸润而改用NaOH溶液浸润,
则在滤纸上能看到的蓝色沉淀析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金属。其对应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
课件41张PPT。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为电力。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估计在2050年火电仍居首位1、火力发电的原理分析。2、火力发电的化学深层本质分析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的转移火力发电将化学能经一系列能量转化为电能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体系能量变化过程关键本质本质引起思考:假设你是电力工程师,面对这些利与弊,你会如何应对呢?a、改进火力发电b、研究新的发电方式 方式之一就是尝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就像电池。其好处就是减少中间环节能损,高效、清洁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更方便。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怎样才能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定向移动? 能否直接转化为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为何氧化剂与还原剂直接反应时没有电流形成?根据电流形成的原理,你能否设计出将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电子转移形成电流的方案?1、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学习目标:[实验2-4] 原电池原理探究3.Zn片和Cu片接触插入稀H2SO4 (不接电流表)4.Zn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中间接电流表)插入稀H2SO4(偏向?) Cu片上有何现象?推测原因.电流表指针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微观解释原电池“负极出电子,电子回正极”必发生
失电子
的
氧化反应必发生
得电子
的
还原反应 2、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向外线路提供电子→原电池的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发生还原反应→接受外线路提供的电子→原电池的正极。
失得Zn-2e-= Zn2+2H++ 2e-= H2↑负极正极Zn+ 2H+ = Zn2+ + H2↑有气体产生Zn片溶解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可以)(可以)(可以)(不可以)形成条件一:
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第一组实验(可以)(不可以)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进电解质溶液中;第二组实验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第三组实验实验探究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不可以)三、原电池的形成条件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1.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形成电流的是( )
习题一:C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Zn—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
Cu—Zn与一个西红柿(或一个苹果)进行实验.
Cu—Zn与两个西红柿进行实验.
Cu—Zn与橙汁进行实验.巩 固 练 习病 例 分 析病 例 分 析病 例 分 析
你能为她开一个药方吗?练习⒈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出正负极名称,并写出电极反应式.①②③(×)(×)(√)2H++2e-=H2↑负极:总反应:正极:Zn-2e-=Zn2+Zn+2H+=Zn2++H2↑
⑤④(√)(√)负极:正极:总反应:正极:负极:总反应:Zn-2e-=Zn2+2H++2e-=H2↑Zn+2H+=Zn2++H2↑Fe-2e-=Fe2+Cu2++2e-=CuFe+Cu2+=Fe2++CuFe+CuSO4=Cu+FeSO4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是Li+MnO2 = 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
C. 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2 --
D. 锂电池是一种环保型电池书写电极反应式,注意几点:
(1)电极反应是一种离子反应,遵循书写离子反应式的一切规则;
(2)负极失电子所得氧化产物、正极得电子所得还原产物,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3)两极电极反应式中的电子得失数目(一般)保持相等。
(4)两极反应相加得到总反应,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得到正极反应、总反应减去正极反应得到负极反应。
H2SO4 (aq) CuSO4 (aq)负极( ): .
正极( ): .
总反应式: .负极( ): .
正极( ): .
总反应式: . 请在图上标出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
并判断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AgFeZn Zn-2e - = Zn2+
Cu Cu2+ +2e - = Cu
Zn+Cu2+ = Zn2 ++ CuFe Fe-2e - = Fe 2+
Ag 2H++2e - = H2↑
Fe+2H+ = Fe 2+ +H2↑ §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①制作化学电源
②加快反应速率:
例如,实验室制H2时,由于锌太纯,反应一般较慢,可加入少量CuSO4以加快反应速率。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④揭示钢铁腐蚀的原因及防止钢铁的腐蚀。
钢铁中含有碳,可与Fe组成原电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使钢铁遭到腐蚀 请结合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Fe + Cu2+ = Cu + Fe2+设计成一个原电池。1、电解液:
2、电极材料:
负极 ,正极 。
3、电极反应式 :
负极: .
正极: . 拓 展: Fe - 2e - = Fe 2+
Cu2+ +2e - = Cu 铁铜、石墨或比铁不活泼的其他金属
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 等可溶性铜盐溶液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
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
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
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
A.a > b > c > d B.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 B练 习 如图所示,各烧杯中均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 )
A. ②①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①③ D. ③②④①有人设计了Pt和Zn为电极材料的电池埋入人体内作为某种心脏病人的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它依靠人体体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溶解氧、H+ 和Zn2+ 进行工作,则
A. Pt作负极
B. 正极电极反应:2H++2e-=H2↑
C. 负极电极反应:O2+2H2O+4e-=4OH-
D. 正极电极反应:O2 + 4H+ + 4e-=2H2O习题四4.一个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Zn+Cu2+=Zn2+ +Cu,该反应的的原电池正确组合是( )C三、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干电池负极:Zn-2e-=Zn2+
正极:2NH4++2e-=2NH3+ H2
产生的H2和MnO2作用:
H2+ 2MnO2 = Mn2O3 + H2O
铅蓄电池的反应原理负极:Pb - 2e- =Pb2+负极: Pb - 2e- +SO42- = PbSO4↓正极:
PbO2+4H++ SO42- +2e-= PbSO4↓+2H2O
总反应:
PbO2+ Pb+H2SO4== 2PbSO4↓+2H2O放电充电氢氧燃料电池:KOH2H2+4OH--4e
=4H2OO2+2H2O+4e-
=4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