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课件(共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课件(共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2-26 14:16:39

文档简介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第1课时 对顶角、补角和余角
学习目标
1.理解对顶角、补角、余角的概念;
2.掌握对顶角、补角、余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的
性质进行角的运算及一些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观察下列图片,说一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生活中处处可见道路、房屋、山川、桥梁.在大自然的杰作和人类的创造物中,蕴含着无数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1和∠2有什么位置关系?
A
B
C
D
O
讲授新课
探究一:
1.有公共顶点,
2.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请你观察图中∠1和∠2这组对顶角,你发现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探究二:
∠1=∠2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和∠3有公共顶点O,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2和∠4也是对顶角.
对顶角:
A
O
C
B
D
1
3
2
4
总结归纳
对顶角的性质:
例1 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D

典例精析
方法总结:对顶角是由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
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构成对顶角.
例2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40°,∠BOC=110°,求∠2的度数.
解:因为∠1=40°,
∠BOC=110°(已知),
所以∠BOF=∠BOC-∠1
=110°-40°=70°.
因为∠BOF=∠2(对顶角相等),
所以∠2=70°(等量代换).
3
4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可以说∠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定义:

2

1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可以说∠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定义:
27°37′
117°37′
85°
175°
58°
148°
45°
135°
103°
13°
观察可得结论:
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________.
做一做
90°
∠α ∠α的余角 ∠α的补角

32°
45°
77°
62°23′
x°(x<90)
如图1,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球击打红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将图1简化成图2,ON与DC交于点O,∠DON=∠CON=900,∠1=∠2.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下列问题:在图2中
问题1:哪些角互为补角?哪些角互为余角?
问题2:∠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3:∠AOC与∠B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因为∠1= ∠2,
∠1+∠AOC=180°,
∠ 2+∠BOD=180°,
所以∠AOC=∠BOD.
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因为∠1= ∠2,
∠ 1+∠3=90° ,
∠ 2+∠4=90°,
所以 ∠ 3=∠4.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例3 如图,已知∠AOB在∠AOC内部,∠BOC=
90°,OM、ON分别是∠AOB,∠AOC的平分线,
∠AOB与∠COM互补,求∠BON的度数.
解:∵∠AOB与∠COM互补,
∴∠AOB+∠COM=180°,
即∠AOB+∠BOM+∠COB=180°.
∵∠COB=90°,
∴∠AOB+∠BOM=90°.
∵OM是∠AOB的平分线,
∴∠BOM= ∠AOB,即∠AOB+ ∠AOB=90°,解得∠AOB=60°,
∴∠AOC=∠BOC+∠AOB=90°+60°=150°.
∵ON平分∠AOC得∠AON= ∠AOC
= ×150°=75°.
由角的和差,
∴∠BON=∠AON-∠AOB
=75°-60°=15°.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
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③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就不相等
④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B
当堂练习


2.判断下列各图中∠1和∠2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
理由?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
×
×
×
×
3.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补角?
10o
30o
60o
80o
100o
120o
150o
170o
4.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余角?
15o
24o
66o
75o
46.2o
43.8o
5.如图,已知∠AOB=90°, ∠AOC= ∠BOD,则与
∠AOC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
∠BOC和 ∠AOD
6.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交于点O, ∠EOD=900,
回答下列问题:
(1)∠AOE的余角是 ;补角是 ;
(2)∠AOC的余角是 ;补角是 ;
对顶角是 ;
∠AOC
∠BOE
∠AOE
∠BOC
∠BOD
7.如图,∠COD=∠EOD=90°, C、O、E在一条直线上, 且∠2= ∠4, 请说出∠1与∠3之间的关系?并试着说明理由?
∠1与∠3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
8.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 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是x°,则它的补角是(180°-x°),
余角是(90°-x°) .
根据题意,得180°-x°= 4 (90°-x°).
解得 x=60.
答:这个角的度数是60 °.
9.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角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
围墙,如何测量?
O
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同角或等角的
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
补角相等
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课堂小结
互余 互补
两角间的数量关系

对应图形
性质
2.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第2课时 垂 线
1.了解垂线的有关概念、性质及画法,了解点到直
线的距离的概念;
2.能够运用垂线的有关性质进行运算,并解决实际
问题.(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观察下面图片,你能找出其中相交的直线吗?它们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日常生活中,如图中的两条直线的关系很常见,你能再举出其他例子吗?
在相交线的模型中,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
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也会发生变化.

α
a
b
b
b
b
b

α
讲授新课
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注意:两条线段互相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
垂直定义:
知识要点
如果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那么可记作:AB⊥CD(或CD⊥AB).
如果用l、m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l与直线m垂直,可记作:l⊥m(或m ⊥ l).
把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如图中的O点).
A
B
C
D
l
m
垂直的表示法
例1 如图,直线BC与MN相交于点O,AO⊥BC,∠BOE=∠NOE,若∠EON=20°,求∠AOM和∠NOC的度数.
解:∵∠BOE=∠NOE,
∴∠BON=2∠EON=40°,
∴∠NOC=180°-∠BON
=180°-40°=140°,
∠MOC=∠BON=40°.
∵AO⊥BC,
∴∠AOC=90°,
∴∠AOM=∠AOC-∠MOC=90°-40°=50°,
∴∠NOC=140°,∠AOM=50°.
你能借助三角尺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活动1:
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活动2:
折一折,试一试
你能用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问题:
(1)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能画几条?
(2)过直线l上的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
画几条?
(3)过直线l外的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
画几条?
问题:这样画l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1.放
2.靠
3.画
l
O
如图,已知直线 l,作l的垂线.
A
无数条
l
A
B
1.放
2.靠
3.移
4.画
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上的一点A ,作l的垂线.
问题:这样画l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一条
l
A
B
1.放
2.靠
3.移
4.画
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外的一点A ,作l的垂线.
根据以上操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垂线的性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意:
1.“过一点”中的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
以在已知直线外;
2.“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
唯一性.
总结归纳
l
如图,从A点向已知直线 l 画一条垂直的线段和几条不垂直的线段.
A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线段AD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总结归纳
特别规定:
l
A
例2 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掘能使渠道最短?请画出图来,并说明理由.
m
垂线段最短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下列条件中能
判定两条直线垂直的是( )
A. 有两个角相等
B.有两对角相等
C. 有三个角相等
D.有四对邻补角
C
当堂练习
2.过点P 向线段AB 所在直线引垂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C
4.找出图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AO ⊥ CO
BO ⊥DO
3.如图, AC⊥BC, ∠C=90° ,线段AC、BC、CD中最短
的是 ( )
A. AC B. BC
C. CD D. 不能确定
C
5.(1)如图,若直线m、n相交于点O,∠1=
90°,则 ;
(2)若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B⊥CD,
那么∠BOD = _________;
(3)如图,BO⊥AO,∠BOC与∠BOA的度数
之比为1:5,那么∠COA=_____,∠BOC的
补角为 .
m⊥n
90°
72°
16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段AB叫做点B到直线AC的距离
B.线段AB的长度叫作点A到直线AC的距离
C.线段BD的长度叫作点D到直线BC的距离
D.线段BD的长度叫作点B到直线AC的距离
D
7.如图,已知直线AB、CD都经过O点,OE为射
线,若∠1=35°,∠2=55°,则OE与AB的位置关
系是 .
垂直
8.已知:如图,AB⊥CD,垂足为O,EF为过点O的一条直线,则∠1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
A.相等 B.互余
C.互补 D.互为对顶角
D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1.垂线的定义
2.垂线的画法
3.垂线的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堂小结
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第1课时 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同位角的概念,能够判定同位角并确
定其个数;
2.能够运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重点,
难 点)
3.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能够运用其解决
实际问题.(难点)
问题1 两条直线CD和EF相交,能形成些具有什么关系的角?
具有补角关系的角
导入新课
复习巩固
问题2 两条直线AB和EF相交,能形成些具有什么关系的角?
具有对顶角关系的角
如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是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情境导入
生活中的问题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吗?
b
c
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 ∠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
当∠1>∠2时
当∠1=∠2时
当∠1<∠2时
①直线a和b不平行
②直线 a和b平行
③直线a和b不平行
做一做
F
探究∠1与∠5的位置关系:
①在直线EF的同旁(右边)
②在直线AB、CD的同一侧(上方)
A
C
B
D
E
1
2
3
4
5
6
7
8
∠2和∠6;∠3和∠7;∠4和∠8
图中的同位角还有哪些?
讲授新课
图形特征:在形如字母“F”的图形中有同位角.
变式图形:图中的∠1与∠2都是同位角.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画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问题 在画图过程中,三角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思考 要判断两直线平行,你有办法了吗?
b
A
2
1
a
B
(1)这样的画法可以看作是怎样的图形变换?
(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
(3)直线a,b位置关系如何?
问题
(4)请将其最初和最终的特殊位置抽象成几何图形:
(5) 由上面的操作过程,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
方法吗?
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应用格式:
∵∠1=∠2(已知)
∴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归纳
实验验证
练习:下图中若∠1=550 ,∠2=550,直线AB、CD平行吗?为什么?
A
C
E
F
B
D
1
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变式1:
如图, ∠1=55?, ∠2=125?,直线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A
C
E
F
B
D
1
2
M
N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变式2:
如图, 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1=55?,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
A
C
E
F
B
D
1
3
2
5
4
∠5=55?
你能说出木工师傅用图中这种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练一练
由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平行线的画法:
(1)放
(2)靠
(3)推
(4)画
(3)经过点C能画出几条直线与直
线AB平行?
(4)过点D画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与(3)中所画的
直线平行吗?
·
·
C
D
(1)经过点C能画出几条直线?
无数条
1条
a
b
(2)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有几条?
无数条
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
直线平行.
平行
几何语言表达:
平行线的传递性: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a//c , c//b,那么a//b.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总结归纳
1.如图,∠1和∠2不能构成同位角的图形是( )
D
当堂练习
2.从∠5=∠ ,可以推出AB∥CD,
理由是 .
A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如图所示,因为AB//DE,BC//DE(已知),
所以A,B,C三点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在同一直线上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
这条直线平行.
(2)如图所示,因为AB//CD,CD//EF(已知),
所以________ // _________,理由是:
( ).
AB
EF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课堂小结
同位角 : “F”型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第2课时 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1.理解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结合图形识别内错角、同旁内角;(重点)
3.会运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难点)
学习目标
问题 上节课你学了平行线的哪些内容?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互相平行.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导入新课
回顾与思考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 还有其他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吗?
A
C
B
D
E
F
1
2
3
4
5
6
7
8
活动1 观察∠3与∠5的位置关系:
①在直线EF的两侧
②在直线AB、CD的之间
∠4和∠6
图中的内错角还有哪些?
内错角
讲授新课
变式图形:图中的∠1与∠2都是内错角.
图形特征:在形如“Z”的图形中有内错角.
A
C
B
D
E
F
1
2
3
4
5
6
7
8
活动2 观察∠4与∠5的位置关系
①在直线EF的同旁
②在直线AB、CD的之间
∠3和∠6
图中还有哪些同旁内角?
同旁内角
变式图形:图中的∠1与∠2都是同旁内角.
图形特征:在形如“U”的图形中有同旁内角. 
之间
之间
同侧
同旁
两旁
同旁
F
Z
U
总结归纳
截线 被截线 结构
特征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例1 如图,直线DE截AB ,AC,构成8个角,指出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解:两条直线是AB,AC,截线是DE,所以8个角中,同位角:∠2与∠5,∠4与∠7,∠1与∠8, ∠6和∠3;内错角:∠4与∠5,∠1与∠6,;同旁内角:∠1与∠5,∠4与∠6.
变式:∠A与∠8是哪两条直线被第哪条直线所截的角?它们是什么关系的角?∠A与∠5呢?∠A与∠6呢?
E
D
C
B
A
8
7
6
5
4
3
2
1
典例精析
例2 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
(1)∠1与∠2, ∠1和∠3,∠1和∠4各是什么角?
解:∠1与∠2是内错角,∠1和∠3同旁内角,∠1和∠4是同旁内角.
注意:解题之前要明确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
解:如果∠1=∠4,由对顶角相等,得∠2=∠4,那么∠1=∠2.因为∠3和∠4互补,即∠4+∠3=180°,又因为∠1=∠4,所以∠4+∠3=180°,即∠1与∠3互补.
(2)如果∠1=∠4,那么∠1与∠2相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
问题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时得到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由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那么,能否利用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
如图,由?3=?2,可推出a//b吗?如何推出?
解: ∵ ?1=?3(已知),
?3=?2(对顶角相等),
? ?1=?2.
?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2(已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应用格式:
总结归纳
问题2 如图,如果?1+?2=180° ,你能判定a//b吗?
c
解:能,
∵?1+?2=180°(已知)
?1+?3=180°(邻补角定义)
??2=?3(同角的补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应用格式:
∵∠1+∠2=180°(已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归纳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结论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结论
1.如图,∠1=30°,∠2或∠3满足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则a//b.
∠2=150°或∠3=30°
当堂练习
2.如图.(1)从∠1=∠4,可以推出  ∥ ,
理由是 .
(2)从∠ABC +∠ =180°,可以推出AB∥CD ,
理由是 .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
B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如图,已知∠1= ∠3,AC平分∠DAB你能判断那两条直线平行?请说明理由?
解: AB∥CD.
理由:
∵AC平分∠DAB(已知)
∴∠1=∠2(角平分线定义)
又∵∠1=∠3(已知)
∴∠2=∠3(等量代换)
∴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结构特征:
三线八角
同位角 “F”型
内错角 “Z”型
同旁内角 “U”型
2. 在图形中判断三线八角的方法:描图法: ①把两个角在图中描画出来;②找到两个角的公共直线;③观察所描的角,判断所属“字母”类型,同 位角为“F”型,内错角为“Z”型,同旁内角为“U”型,注意图形的变式(旋转、对称)也是符合的.
课堂小结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1=∠2
∠3=∠2
∠2+∠4=180°
a
b
c
1
2
4
3
文字叙述 符号语言 图形
相等
两直线平行 ∵ (已知)
∴a∥b
________相等
两直线平行 ∵ (已知)
∴a∥b
_________互补
两直线平行 ∵ (已知)
∴a∥b
2.3 平行线的性质
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会运用两条直线是平行判断
角相等或互补;(重点)
2.能够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及计算.
问题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思考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导入新课
回顾与思考
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的角. 任选一组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讲授新课
角 ∠1 ∠2 ∠3 ∠4
度数
角 ∠5 ∠6 ∠7 ∠8
度数
观察 各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想:
猜想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
内错角_____,同旁内角_____.
相等
相等
互补
a
b
d
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
如果两直线不平行,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一般地,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已知)
应用格式:
总结归纳
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
解:∵a∥b(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3(对顶角相等),
∴ ∠2=∠3(等量代换).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已知)
应用格式:
总结归纳
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
解: ∵a//b(已知),
∴?1=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4=180°(补角定义),
∴? 2+ ? 4=180°(等量代换).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已知)
∴∠2+∠4=180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应用格式:
总结归纳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线的关系
角的关系
性质
角的关系
线的关系
判定
讨论: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判定有什么区别?(分组讨论)
例1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解:因为梯形上.下底互相平行,
所以∠A与∠D互补,∠B与∠C互补.
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65°.
于是∠D=180 °-∠A
=180°-100°=80°,
∠C= 180 °-∠B=180°-115°=65°.
典例精析
例2 已知∠3=45 °,∠1与∠2互余,
试说明:AB//CD?
解:由于∠1与∠2是对顶角,
∴∠1=∠2.
又∵∠1+∠2=90°(已知),
∴∠1=∠2=45°.
∵ ∠3=45°(已知),
∴∠2=∠3.
∴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如图,已知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1)从 ∠1=110o可以知道∠2 是多少度?为什么?
(2)从∠1=110o可以知道 ∠3是多少度?为什么?
(3)从 ∠1=110o可以知道∠4 是多少度?为什么?
解:(1)∠2=110o ∵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2)∠3=110o,∵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4=70o,∵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当堂练习
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前后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是142o,第二次 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
解:∠C=142o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如图直线a∥b,直线b垂直于直线c,则直线a垂直于直线c吗?
解: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4.如果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必定有( )
(A)内错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以上都不对
D
5.∠1 和∠2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要使这两条直线平行,必须 ( )
A. ∠1= ∠2 B. ∠1+∠2=90o
C. 2(∠1+∠2)=360o D .∠1是钝角, ∠2是锐角
C
解: ∠A =∠D.理由:
∵ AB∥DE(  )
∴∠A=_______ ( )
∵AC∥DF( )
∴∠D=______ ( )
∴∠A=∠D ( )
6.如图,若AB∥DE ,AC∥DF,请说出∠A和∠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已知
∠CP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CP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判定
性质
课堂小结
2.3 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1.进一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运用两条直线是平行
判断角相等或互补;(重点)
2.能够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与
计算.
学习目标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1=∠2
∠3=∠2
∵∠2+∠4=180°
a
b
c
1
4
1.平行线的判定
导入新课
回顾与思考
文字叙述 符号语言 图形
相等
两直线平行
∴a∥b
相等
两直线平行 ∵
∴a∥b
互补
两直线平行
∴a∥b
方法4:如图1,若a∥b,b∥c,则a∥c.
( )
方法5:如图2,若a⊥b,a⊥c,则b∥c.
( )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其它判定方法
图形
已知
结果
依据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1
2
2
3
2
4






a
b
a
b
a
b
c
c
c
a//b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a//b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a//b
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
∠1=∠2
∠3=∠2
∠2+∠4
=180 °
例1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1=∠2,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
是什么?


典例精析
讲授新课
解:(1)∠1与∠2是内错角,
若∠1=∠2,则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EF∥CE;
(2)若∠2=∠M,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
是什么?



(3)若∠2 +∠3=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
行?根据是什么?
(2)∠2与∠M是同位角,若
∠2=∠M,则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M∥BF;
(3)∠2与∠3是同旁内角,若∠2+∠3=180°,
则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可得AC∥MD.
例2 如图,AB∥CD,如果∠1=∠2,那么EF与AB
平行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因为∠1= ∠2,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
平行” ,
所以EF∥CD.
又因为AB∥CD,
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所以EF∥AB.
① ∵ ∠1 =_____(已知)
∴ AB∥CE
② ∵ ∠1 +_____=180o(已知)
∴ CD∥BF
③ ∵ ∠1 +∠5 =180o(已知)
∴ _____∥_____.
AB
CE
∠2
④ ∵ ∠4 +_____=180o(已知)
∴ CE∥AB
∠3
∠3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练一练
2. 已知∠3=45 °,∠1与∠2互余,试说明AB//CD.
解:由于∠1与∠2是对顶角,
∴∠1=∠2.
又∵∠1+∠2=90°(已知),
∴∠1=∠2=45°.
∵ ∠3=45°(已知),
∴∠ 2=∠3.
∴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3 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c∥d,∠1=107°,
求∠2,∠3的度数.
解:因为a∥b,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相等”.
所以∠2=∠1=107°.
因为c∥d,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1+∠3=180°,
所以∠3= 180°-∠1=180°-107°=73°.
例4 如图,AB//CD,∠A=100°, ∠C=110°,求∠AEC
的度数.
2
1
CD
EF
1
2
1
2
80
80
70
70
150
F
解:过点E作EF//AB.
∵AB//CD,EF//AB(已知),
∴ //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 =180o,∠C+∠ =180o(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A=100°,∠C=110°(已知),
∴∠ = °, ∠ = °(等量代换).
∴∠AEC=∠1+∠2= °+ ° = °.
1.如图,∠A=∠D,如果∠B=20°,那么∠C
为(  )
A.40° B.20°
C.60° D.70°
当堂练习
解析:∵∠A=∠D,∴AB∥CD.∵AB∥CD,∠B=20°,∴∠C=∠B=20°.
B
2.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若∠1=∠2,
∠3=70°,则∠4的度数是(  )
A.35° B.70°
C.90° D.110°
解析:由∠1=∠2,可根据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断出a∥b,可得∠3=∠5.再根据邻补角互
补可以计算出∠4的度数.∵∠1=∠2,∴a∥b,
∴∠3=∠5.∵∠3=70°,∴∠5=70°,
∴∠4=180°-70°=110°.
D
3.如图,AE∥CD,若∠1=37°,∠D=54°,求∠2
和∠BAE的度数.
解:因为AE∥CD,根据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
等”,所以∠2=∠1=37°.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
角相等”,所以∠BAE=∠D=54°.
4.一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垂直于地面AE于
A,CD平行于地面AE,则∠ABC+∠BCD=
______度.
解析:过B作BF∥AE,
则CD∥BF∥AE.根据
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过B作BF∥AE,则CD∥BF∥AE,∴∠BCD+∠1=180°.又∵AB⊥AE,∴AB⊥BF,∴∠ABF =90°,∴∠ABC+∠BCD=90°+180°=270°.
270
5.已知AB⊥BF,CD⊥BF,∠1= ∠2,试说明∠3=∠E.
解:
∵∠1=∠2
∴AB∥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
∵AB⊥BF,CD⊥BF,
∴AB∥CD
∴EF∥CD
∴ ∠3= ∠E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如图,EF∥AD,∠1=∠2,∠BAC=70 °,求∠AGD
的度数.
解:
∵EF∥AD,
(已知)
∴∠2=∠3.
又∵∠1=∠2,
∴∠1=∠3.
∴DG∥AB.
∴∠BAC+∠AGD=180°.
∴∠AGD=180°-∠BAC=180°-70°=110°.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等量代换)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拓展提升:如图,AB//CD,试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1,∠1+∠2=___ ___;
(2)如图2,∠1+∠2+∠3=___ __;
(3)如图3,∠1+∠2+∠3+∠4=_ __ __;
(4)如图4,试探究∠1+∠2+∠3+∠4+…+∠n
= ;
180°
360°
540°
180°×(n-1)
图1
图2
图3
图4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线的关系
角的关系
性质
角的关系
线的关系
判定
课堂小结
2.4 用尺规作角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尺规作图的相关概念及作法;(重点)
2.能够运用尺规作角,并运用其解决问题.(难点)
尺规作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提示:(1)写出已知.(2)写出求作.(3)写出作法并作图.作图时要保留_________.有时,根据题目要求,可省略作法.
作图痕迹
导入新课
复习巩固
如图,要在长方形木板上截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它的一组对边在长方形木板的边缘上,另一组对边中的一条边为AB.
(1)请过C点画出与AB平行的另一条边.
(2)如果你只有一个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
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情境导入
C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相当于“过点C作∠ECD等于已知∠CAB.”
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AOB(如图).
求作:∠A′O′B′=∠AOB.
讲授新课
(1)作射线O′A′;
作法:
(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
C,交OB于点D;
(3)以点O′为圆心,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4)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面的弧于
点D’ ;
(5) 过点D’作射线O’B’.∠A’O’B’就是所求的角.
O
D'
C'
B
A
C
D
B'
O'
A'
思考: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是尺规作图中
的基本作图,你能利用它作出其他图形吗?
提示:可以作角的和、差、倍角及与角有关的图.
例 已知: ∠AOB.
利用尺规作:∠A’O’B’ ,
使∠A’O’B’=2∠AOB.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口述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作法一:
∠A’OB’即为所求作的角.
∠A’O’B’即为所求作的角.
典例精析
已知:∠1,∠2,
求作:∠AOB,使得∠AOB= ∠1+∠2.
你会作两个角的和了吗?
随堂练习
已知:∠1,∠2,
求作:∠AOB,使得∠AOB= ∠1-∠2.
你会作两个角的差了吗?
随堂练习
请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完成本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
随堂练习
以点C为顶点作∠FCE =∠BAC,则∠FCE的边CF所在的直线即为所求.
过直线外一点P作已知直线l的平行线.
练一练
已知:直线l及l外一点P,
求作:直线l′,使l′过P点且l′∥l.
作法:1.过点P任意作直线a与l
交于Q.
2.以P为顶点,直线a为角的一边,在直线a同旁作∠2,使∠2=∠1(如图),则∠2的另一边所在直线l′即为所求.
1.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错误的是( )
A.作∠AOB,使∠AOB=3∠α
B.以点O为圆心作弧
C.以点A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作弧
D.作∠ABC,使∠ABC=∠α+∠β
【解析】作弧必须有圆心和半径,缺一不可.
当堂练习
B
2.画一个钝角∠AOB,然后以O为顶点,以OA为一
边, 在角的内部画一条射线OC,使∠AOC=90°,
正确的图形是( )



【解析】由题意可知,∠AOC在∠AOB的内部,且
OA为其公共边,OA与OC的夹角为90°.
D
3.根据图形填空.
(1)连接_____两点.
(2)延长线段______到点______,使BC=______.
(3)在______AM上截取______=______.
(4)以点O为______,以m为______画弧交OA,OB分别
于C,D.
A,B
AB
AB
C
线段
AB
a
圆心
半径
4.如图,已知∠A,∠B,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
∠A-∠B(不用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解析】作∠COD=∠A,并在∠COD的内部作∠DOE=∠B,则∠COE就是所求作的角.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以归纳为“一线三弧”
先画一条射线,再作三次弧.其中前两次弧半径相同,而第三次以原角的两边与弧的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径.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