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件 (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件 (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5 22:1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正常政策?对一个泱泱大国如此低下的国际地位,你有何感想?
  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幅幅刺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一条条不平等条约,像是一个个噩梦,萦挥不去。“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尽展大国雄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感受新中国的外交。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个阶段:
一、建国初—20世纪50年代末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二、20世纪70年代 外交突破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重大调整、日趋灵活
“跪倒在地办外交”


“挺直腰杆办外交”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萨本望
新旧中国外交的根本区别:
  材料一 P.8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
  材料二 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
  请思考:新中国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哪三大外交基本方针?
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
  ⒈世界形势变化:二战后美苏对峙(两极格局)
  ⒉美国对新中国敌视和封锁
  ⒊新中国建立: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篇章:日出东方,重整山河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新中国独立与主权,奠定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基础。
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无援地位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方针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篇章:日出东方,重整山河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开拓外交新局面
  为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新中国开展了哪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1949年与10国建交
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9年10月3日;
⒉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4日;
⒊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5日;
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
⒎波兰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
⒏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6日;
⒐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年10月27日;
⒑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23日。
建国第一年与十七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有利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篇章:日出东方,重整山河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开拓外交新局面
  ⒈同苏联等国建交
  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印度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
  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⑵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篇章:日出东方,重整山河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开拓外交新局面
  ⒈同苏联等国建交
  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⒊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其非凡的领袖风范折服了在场的外国人。看这张照片,那种自信的动作和走姿就连当今好莱坞的影帝也模仿不出来。他的自信、他的风度,通过外国人的眼神就能看出来。
意义: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有人曾经计算过,在7天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的168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小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小时。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会议期间,周总理辛勤播下的友谊的种子,终于结下了累累的硕果。在会后的短短数年里,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背景: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面临歧途的严峻情况
P.88材料阅读与思考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篇章:日出东方,重整山河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开拓外交新局面
  ⒈同苏联等国建交
  ⒉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⒊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第二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中国
苏联
美国
日本
欧洲
敌视
敌视
敌视
敌视
铁幕下的窒息
1965年入侵中国领空的美国飞机
1969年入侵中国边界的苏联士兵
中国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
  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示意图,分析60年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依据图片资料分析70年代中国是如何突破外交险境的?
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历史的瞬间 永恒的记忆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为什么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大笑?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P.89“学习思考”
  ⑴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⑵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一方面对新中国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行孤立、封锁和包围;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打压中国的外交空间,支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材料一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材料二 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乔冠华
  材料三 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
——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的讲话
  请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⒈背景:
   ⑴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⑵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⑶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根本原因)
   ⑷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⒉意义:
   ⑴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⑵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21日)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制表完成此过程。
乒乓外交
1972.2
1971.7
1971.4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1978.12
时 间 事  件





  材料一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日益振兴,广大发展中国家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
——《世界近现史》
  材料三 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
  材料四 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请根据上述材料归纳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有哪些?
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⑴美国:
①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根本)
②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直接)
③陷入侵越战争泥潭
⑵中国: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
  你认为长期以来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田中在欢迎的国宴上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表示深切的反省。”热烈的会场,正在鼓掌的人们,听到了“添了麻烦”这句话,一下子静了下来。
  为什么当田中说到给中国国民添麻烦时整个会场安静了下来?
  第二天周恩来在会谈中严肃地指出:“‘添了很大麻烦’这句话,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感。‘麻烦’在汉语里意思是很轻的。”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的意义
  ⒈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⒉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第三篇章:东方巨人,举足轻重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但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材料三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邓小平(1985年)
  请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三篇章:东方巨人,举足轻重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⒈背景
   ⑴改革开放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⑵国际形势发展,多极化趋势出现
   ⑶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⒉主要内容
   ⑴目标:争取世界和平
   ⑵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⑶具体表现:不结盟政策
   ⑷出发点: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84年5月12日,邓小平会见尼日尔国家元首赛义尼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三篇章:东方巨人,举足轻重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⒈背景
  ⒉主要内容
   ⑴目标:争取世界和平
   ⑵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⑶具体表现:不结盟政策
   ⑷出发点: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⒈课本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你还能说出其它较为典型的事例吗?这些多边外交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⒉课本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你还能说出其它较为典型的事例吗?中国在这些区域组织中的活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问题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请回答:联合国最根本的宗旨是什么?
  材料一 在1998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江泽民主席曾数次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息,阐述中方的立场。中国同意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安理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材料二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参加了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3000多人次。
  材料三 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0万,到1990年共裁减人员103.9万。1997年又裁减50万。2003年9月1日,江泽民在国防科技大学庆典活动时又宣告到2005年再裁减20万。
  材料四 针对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在多边外交领域以种种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做法,邓小平倡导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别国无权干涉。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如何全面参与联合国的事务?
  2005年9月,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他重申,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
——新华网
  2008年9月温家宝出席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他指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已为世界上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累计免除亚非等49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债务247亿元;提供……无偿援助908亿元”。
——新华网
  2009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这是温家宝在会上发表讲话
上海合作组织:
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
  材料一 中国与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从最初的军事、政治领域,发展到经济、能源、交通、司法等广泛领域。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2003年,举行首次反恐军事演习。2009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叶卡捷琳堡召开。胡锦涛在会上作题为《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共同创造和谐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
——新华网
  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课本指出,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特点、合作模式、意义。
材料二
上海合作组织:
⒈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⒉特点: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
⒊合作模式: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⒋意义:⑴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⑵为中国经济建设造和平的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