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3-17 08:28:00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元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 通过联想记忆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忆】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设疑】什么叫元素呢? 【回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引出“课题2 元素”
【回忆】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设问】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投影】介绍几种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6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7 质子数8,中子数8氧原子 质子数8,中子数9 质子数8,中子数10 回忆。口答:碳12原子 1、有猜测:2、不确定 3、没有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感觉自然。在猜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问】上述两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观察后回答:每组原子的质子数都相同吗?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为形成概念打下基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2、在投影1的基础上在两组原子的右侧分别打上“碳元素”、“氧元素”。 质子数6,中子数6碳原子 质子数6,中子数7 质子数8,中子数8氧原子 质子数8,中子数9 质子数8,中子数10 观察屏幕,注意变化 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元素的特点
【提问】根据以上内容,你们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相互交流后,请代表发言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体验“我会学”的快乐。
布置阅读教材课题P71的第一段。 阅读课文讨论:怎样区别氢元素和铁元素?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投影】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讨论,具体内容见表:原子元素区别粒子;种类,又讲个数观角度描述分子的构成或物质的构成1、是粒子的总称2、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联系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共同完成表内的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对已学概念的分析、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原子的概念。
【解释】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变化过程:水氢气+氧气氢气+氯气氯化氢 分组活动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分析。
通过以上活动,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得出结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元素不发生变化
【过度】我们知道,英文单词不计其数,但字母只有26个;同样,物质的种类已知的有三千多万种,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种类只有一百多种。 体会、感悟 真切体会物质的多样性及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根据元素的偏旁特点,我们将元素分三类。【板书】稀有气体元素:气子头金属元素:“钅”字旁非 固态非金属元素金 (“石”字旁)3、属 液态非金属元素元 (“氵”字旁)素 气态非金属元素 (“气”字头(除稀有气体) 按偏旁进行分类 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让学生寻找规律,自主学习
完成教材中P74“活动与探究”。【思考下列问题】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观察教材P71图4-4,阅读P72“资料”中内容,讨论,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矿泉水商标,一些药品说明书等)彼此增进认识:各种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各不相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 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地壳、生物细胞、某些食品中含量教大的元素。使学生自觉接受化学的科学常识。
PAGE
1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7周
课题2、元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信息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联想记忆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2) 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前面的几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一些符号,如:O、H、N、C、Al…….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阅读教材P73资料栏】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老师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思考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表4-3【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书写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根据表4-3,找出元素符号的书写特点集体朗读表4-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启发】同学们能否寻找一些记忆的方法,如:联想、对比等,尽快认识这些元素符号呢? 讨论、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元素名称,说出元素符号,比一比,谁说得快。 学生枪答 进一步激发学生记忆的热情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意义呢?以具体符号为例,介绍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练习】说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e (2)3Fe (3)nFe 以具体符号“H”、“N”为例,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充分了解元素符号的重要性。加强对元素、原子概念的理解。
【投影】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 观看、聆听 增进对科学史的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道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 阅读课本,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培养阅读能力。
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形式的建议:小组枪答竞赛小组交流后由代表发言。 人人参与活动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那些收获?跟大家说一说。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派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来求原子的组成
(2)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时间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下列粒子各表示什么意义?2H (2)H2O (3)2CO2[过渡]原子的质量很小,故我们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么由原子构成的分子,质量仍然很小,又如何表示呢?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思考并口答思考后大胆猜想圈出概念组的关键字,瓷 在复习旧知后自然引出新的问题。
[例1]: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O2 (2)H2O Cu(OH)2解:Cu(OH)2的相对分子质量=64+(16+1)*2=98[例2]计算组成化合物中的各元素的质量比: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NH4NO3中元素的质量比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例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计算化肥硝酸铵、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解:(1)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2*1+16=18[练习]解:NH4NO3中N:H:O=28:4:48=7:1:12 共同探究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总结解题的注意点:练习:计算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硫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98克硫酸中含氧元素多少克?多少克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与49克硫酸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到实验室走一走,看一看,了解药品的成分。作业:P84-P85:1、7、8、9、 总结出解题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当堂练习,相互纠正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出化学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遍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式的书写
重点;化学式的书写
难点:化学式的书写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化学式CO2的含义?如果我们知道了组成化合物的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准确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思考 让学生结合预习情况思考,理出初步的思路
[例1]:已知磷为+5价,氧为-2价,写出磷的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归纳出解题步骤:写出元素符号求最小公倍数算原子个数检查是否正确[例2];已知铁为+3价,硫酸根为-2价,写出硫酸铁的化学式。 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 使学生懂得化合价的运用
练习1:已知钠为+1价,氯为-1价,写出氯化钠的化学式。练习2: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解于水得到的,已知,其中氢氧根为-1价,钙为+2价,写出氢氧化钙的化学式 解答练习,即使交流、小结 通过练习、交流,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技巧,达到学已致用的效果。
写出给定物质的化学式:溴化钠、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氮;读出以下化学式的名称:MnO2、CuO、SO3、KI、MgCl2教材P82讨论 一邻座同学为一小组,对相关题目进行练习,并相互订正。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们觉得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关键是什么?你们有什么诀窍? 总结收获;交流体会 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离子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 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 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 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手段,岩石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要求学生根据小论文的内容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子的构成 。 欣赏作品;发挥想象力、画图。 创设问题情景,从巩固益友的知识切入,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
[提问式讲解]同学门,你们知道氢、碳、氧、钠、硫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吗?(可 提示学生参考教材P68表4-2)原子核对这些电子的吸引力是否相同?这些电子的排布有没有规律可寻?[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猜测;查阅资料;回答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课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5有关内容后提问: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用两个子概括。[过渡]那么,电子究竟是怎样分层排布的呢? 阅读课文;讨论、交流思考、猜想;查书 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概括能力。
请同学利用教材P68表4-2的数据,进行创意绘画:(1)氢原子结构图。氧原子结构图 自由创意画图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教材P76图4-9,介绍电子层的概念。[投影]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知道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回忆原子结构,初步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从问题着手,引出新知注意知识的连贯
[投影]核电荷数从1——18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仔细观察: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元素的种类取决于 。1——18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哪些是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有何特点?(列表比较)介绍:相对稳定结构的概念。 分组讨论后交流答:2个答:8个答:8个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的稳定性化学性质 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再次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认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初步积累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O与S、F与Cl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 思考并回答:化学性质相似。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过渡]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思考 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抽象、难懂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板书]二、离子的形成 记录
请同学们看教材P77插图,说说书写离子符号应注意的事项。 自己归纳离子符号的书写特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强调离子的表示方法 练习书写一些离子的符号 知识巩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原子、离子的比较原子离子不同点结构稳定性所显的电性粒子符号化学性质相同点联系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分析,归纳表达的能力
小结: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师生共同填表:氧气由 构成;水由 构成;二氧化碳由 构成;硅由 构成;氢气由构成;氯化钠由 构成。 进一步确立物质的微观概念。
请学生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投影]物质与其构成离子的关系 尝试用入表示 学习用图表、化学用语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化学式及其意义
(2) 了解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的观察,让学生学会对学国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初步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自编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通过交流讨论,活动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化合价的知识
难点:化合价的理解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请同学门写出下课列元素符号的名称:H、O、C,并试着组合成熟悉的一些的物质的符号,比一比谁写的多、快引出化学式的概念 读完后在纸上练习书写:H2、O2、C、H2O、CO2等 在学生以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思考]纯净物的组成都是固定的,那么,表示每种纯净物组成的化学式可能有几个? 猜一猜想一想议一议 从中意识到正确书写化学式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以上所写的化学式表示的意义,重点以水的化学式为例。[投影]教材P79图4-11讨论得出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宏观、微观),在交流归纳的基础上完成板书。 分组讨论交流归纳 通过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培养合作精神
完成教材P79“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元素符号周围不同位置上数字的意义。 同桌讨论,相互订正 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观察学生刚才所写的一些化学式H2、O2、H2O,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之比是否相同? 观察得出:物质不同,原子个数比可能不同。 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主题
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比为何不同,引出化合价。 思考理解 让学生体会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比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根据教材P80表4-6,分析各种元素及根的化合价情况,,寻求记忆化合价的技巧。 思考、讨论、交流: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一些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韵语K Na H Ag +1Ca Mg Ba Zn +2F Cl Br I –1Cu +1,+2 Al+3Fe +2,+3 Si +4 通过对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发现一些记忆的诀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根据化合价的概念,探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的特点 分析,讨论得出: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根据NaCl、H2O、Al2O3等化学式,寻找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规律。 尝试计算,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归纳小结:阅读教材P81的相关内容练习:标出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S、SO2、SO3、H2SO4、NO、NO2、N2O5、NH4NO3、NaCl、Cl2、KClO3、Fe2O3、FeSO4、CuO、Cu2O 思考、练习 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自由发言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共1课时)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 过程与方法
(1)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 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3、 教学模式
探究式
4、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投影】教材P69图4-2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原子和一个乒乓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想? 展开想象,并将想象的结果相互交流。 借身边的事物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激起无穷的想象。
【讲解】那就相当于乒乓球和地球体积之比。(对照投影) 欣赏图片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
【提问】原子那么小,还能不能再分?【投影】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可见,原子内部还有更小的粒子。那么,原子的结构究竟怎样呢?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能 意见不一 不能 不确定 设疑引起思考,通过对科学史的了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
【观察】P68原子构成示意图【介绍】: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认识原子的各部分结构 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我们知道原子、分子在不断运动着,那么,能否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观察】教材P68页表4-1,谁能概括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数量、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自由想象【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让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表达能力。
【投影】教材P68页表4-1,表4-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不同种类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分组讨论查表交流 从问题入手,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丛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们对原子的结构了解多少?小结后板书: 质子 (带正电) 原子核 中子 (中心) (不带电)原子 不显电性 电子(带负电) (核外)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学生小结 学习运用文字、图表或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投影】附表1:原子种类原子质量氢1.670*10-27氧2.657*10-26碳1.993*10-26铁9.288*10-26由于原子的质量数值太小,书写使用都不方便,故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让事实说话”通过列举数字,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原子质量书写、使用时的不便,从而更能理解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
那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呢?【板书】二、相对原子质量让学生阅读教材P69的相关内容【板书】1、定义(略)【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个简洁的式子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集体朗读: 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12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运用这个式子,我们不妨来算一下上附表1中四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练习计算 学以致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投影】附表2: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1碳66612氧88816钠11121123氯17181735铁26302656你们有没有发现: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观察后找出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与分析,找出规律,拓展思维,便于运用。
作业布置:P70 1、2、3、4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