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5 21:4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时间:
结果:1、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占领了武昌城、汉口、汉阳
(武汉三镇)
1911年10月,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为都督2、革命志士的奋斗1906年冬刘道一
蔡绍南失败,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夏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
黄兴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黄花山岗起义(广州)1910年黄兴等七十二烈士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3、辛亥革命的评价局限性: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预习反馈一、基础训练
1.____年___月____日,孙中山在_____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____成立,以_______年为民国元年,改用________.又选举______为副总统,成立______________.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2年2月12日,在__________软硬兼施的逼迫下,_____________下诏退位,清朝_________多年的统治结束。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___部具有_____________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____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1912年11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公历黎元洪临时参议院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宣统帝溥仪260一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民主自由1.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成立中华民国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孙中山先生受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直接参与和领导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国家不属于皇帝,而属于每一个中国人,被迫退位的清朝皇帝是( ) A.同治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4.小刘于民国38年取得小学毕业证书,换算成公元是( )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5.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地点是( ) CBDC南京北京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难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的认识;理解辛亥革命的结果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后全国15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2)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1.背景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 南 京中华民国纪年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二、袁世凯窃取果实1.背景
(1)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与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共和。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的辞职承诺。(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推举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2.过程
(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孙中山辞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
条件: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总统在南京就职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总统权力
(3)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3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推翻了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清帝退位诏书宣统帝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宪法性质①主权在民;②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三权分立;④责任内阁制 意义时间1912年3月11日颁布机构参议院三权分立行政权(总统、国务员)立法权(参议院)司法权(法院)制衡成功(1)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失败(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完成。四、辛亥革命的评价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原因。(2)袁世凯动用反革命两手策略,软硬兼施,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3)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抵制破坏革命。(4)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一个中心人物——_________;
创建一个革命团体——_________;
创建一个革命政党——______ __;
一次武装起义——__________;
建立一个政权——__________。孙中山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现场练兵—填一填1.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2、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是辛亥革命的唯一成果A链接中考
3.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A.推翻了封建制度
C.打倒了帝国主义B.成立了中华民国
D.改变了中国命运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A.“明定国是”诏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约法》B(C)5、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上标明其毕业于民国38年。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6、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道圣旨是《宣统帝退位诏书》,是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统治中国结束。这道圣旨发布于( )
A、1911年 B、1912年 C、1915年 D、1917年
D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A武昌起义B《临时约法》颁布C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D辛亥革命形势发展E宣统帝颁诏退位FB现场练兵—排一排课堂小结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年12月)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3月)

制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1日)
课后作业任务二:完成第十课优化设计习题任务一:预习下一课并完成第十一课的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