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6 12:00: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五单元 “冷战”后的世界
第14课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苏联解体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后基本史实;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经曲折;通过分析认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展受挫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发展受挫的原因,深刻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关于苏联解体的纪录片,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存在69年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什么最终会解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
二、新课讲授
(一)苏联解体
1.教师讲解: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面对苏联国内与国外的诸多问题,大刀阔斧地对苏联社会进行一场艰难又雄心勃勃的改革。
2.教师提问:戈尔巴乔夫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哪里?成效如何?
学生回答:戈尔巴乔夫首先将改革的重点集中在经济领域,结果未能取得成效,造成苏联的经济混乱,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3.教师提问:后来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哪里?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后来他将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领域,结果造成政治局面混乱。
4.教师总结: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夫将改革转入政治领域。他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即“民主化”“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主张由“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他放弃了苏联共产党在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
5.教师讲解:1991年,由于各地局势动荡,苏联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倒退,戈尔巴乔夫与一些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紧急磋商。
6.教师提问:“八一九事件”出现的背景是什么?此事件对苏联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回答:背景:加盟共和国纷纷脱离苏联。8月14日,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草案),并预定于8月20日签署,它意味着苏联由原来的联邦制国家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制国家。为了阻止条约签署,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和部分高级领导人策动了“八一九事件”。影响:“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7.教师讲解:“八一九事件”后,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急剧增长,先后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11个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冷战”结束。
8.教师总结:苏联的解体源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的几次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
(二)东欧剧变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80—81页,归纳东欧剧变的背景。
学生回答:东欧各国生搬硬套苏联的建设经验,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大规模地举借外债,进一步激化了各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致使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政策;戈尔巴乔夫对东欧国家实行松绑政策。
2.教师讲解: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开始走向政治多元化,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1990年1月,波兰国家性质彻底变化,由此引发了东欧的连锁反应。
3.教师提问: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课堂总结
苏俄—苏联的演变历程
/
◇板书设计◇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
苏联的解体
东欧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