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 三年级下(2018) 24 东郭先生和狼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 三年级下(2018) 24 东郭先生和狼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6 14:13: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4* 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
2、分角色朗读,理解文章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恶人和受难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文章寓意的理解。
难点:把握东郭先生和狼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小学学过的课文《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古人为咱们留下了许多生动有趣,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今天大家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
【素来】从来,向来。素,平素。
【信奉】信仰并崇奉;相信并奉行。
【周旋】交际应酬;打交道;或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原委】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
【尚且】连词,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
【居然】副词,表示出乎意料。
【刻毒】刻薄狠毒。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注意爪读zhǎo,不读zhuǎ。
【忘恩负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凭据】作为凭证的事物。
词义辨析:
【保全】〖保存〗
保全:保住使不受损失。
保存:指使事物、性质、意义、作用等继续存在,不受损失或不发生变化。
“保存”强调继续存在,“保全”更强调完整性。
【居然】〖竟然〗
“居然”和“竟然”都表示出于意料之外。二者的区别在于,“居然”有时候还可以表示“虽然似乎出于意料之外,但却在情理之中”的意思。例如:
我们在一九二一年刚刚建党的时候,只有几十个人,那样渺小,后来发展起来,居然把国内的强大敌人给打倒了。
【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来龙去脉: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前因后果:指事情的起因和其后的结果,指事情的全过程。
“来龙去脉”侧重于来历方面,“前因后果”侧重于整个过程。
(三)速读全文
并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明确:东郭先生救了狼,狼却要吃他。后来在一个老人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像狼一样忘恩负义的人,人们应当提高警惕,不能随意施舍同情。
(四)分角色朗读,结合人物性格分析评点:
狼——凶恶、愚蠢、狡猾
东郭先生——迂腐、懦弱、滥施仁慈
(五)比较探究
1、《东郭先生与狼》与小学《东郭先生和狼》相比有何不同?
《东郭先生和狼》:有一位书生东郭先生,读死书、死读书,十分迂腐。一天,东郭先生赶着一头毛驴,背着一口袋书,到一个叫“中山国”的地方去谋求官职。 突然,一只带伤的狼窜到他的面前,哀求说:“先生,我现在正被一位猎人追赶,猎人用箭射中了我,差点要了我的命。求求您把我藏在您的口袋里,将来我会好好报答您的。”东郭先生当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他看到这只受伤的狼很可怜,考虑了一下说:“我这样做会得罪猎人的。不过,既然你求我,我就一定想办法救你。”说着,东郭先生让狼蜷曲了四肢,然后用绳子把狼捆住,尽可能让它的身体变得小些,以便装进放书的口袋中去。
不一会儿,猎人追了上来,发现狼不见了,就问东郭先生:“你看见一只狼没有?它往哪里跑了?” 东郭先生说:“我没有看见狼,这里岔路多,狼也许从别的路上逃走了。” 猎人相信了东郭先生的话,朝别的方向追去了。狼在书袋里听得猎人的骑马声远去之后,就央求东郭先生说:“求求先生,把我放出去,让我逃生吧。” 仁慈的东郭先生,经不起狼的花言巧语,把狼放了出来。不料,狼却嗥叫着对东郭先生说:“先生既然做好事救了我的命,现在我饿极了,你就再做一次好事,让我吃掉你吧。”说着,狼就张牙舞爪地扑向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徒手同狼博斗,嘴里不断对狼喊着“忘恩负义”。 正在这时,有一位农民扛着锄头路过,东郭先生急忙拉住他,向他讲述自己如何救了狼,狼忘恩负义要伤害自己的事,请农民评理。可是狼却一口否定东郭先生救过它的命。老农想了想说:“你们的话,我都不相信,这只口袋这么小,怎么可能装下一只大狼呢。请再装一下,让我亲眼看一看。”狼同意了,它又躺在地上,蜷作一团,让东郭先生重新用绳子捆起来,装进了口袋里。老农立即把口袋扎紧,对东郭先生说:“这种伤害人的野兽是不会改变本性的,你对狼讲仁慈,简直太糊涂了。”说罢,抡起锄头,把狼打死了。
东郭先生恍然大悟,非常感谢农民及时救了他的命。
答案参考:在遇到老者之前,有一个问询的过程。这种手法,在故事的编撰中叫做“延宕”,民间艺人叫做“卖关子”,也就是拖延最后结局的出现。有了这种延宕,增强了读者期待的紧张,故事方曲曲折折,才更吸引人。
(六)读读议议
1、《东郭先生与狼》与《渔夫的故事》颇为相似,请讨论:《东郭先生与狼》主要批判的对象是谁?故事告诉你的主要道理也和《渔夫的故事》完全一样吗?如果从中选一篇演课本剧,你会选哪一篇?请说说理由。
答案参考:
第1个问题,《东郭先生与狼》的主要批判对象是东郭先生,批判其不分敌我任意施舍同情,尤其是批判东郭先生已知悉忘恩负义者的真面目后还对这种忘恩负义之徒施舍怜悯的迂腐愚蠢的“仁慈”。
第2个问题,《东郭先生与狼》与《渔夫的故事》的极相似之处为两点:第一,主人公所面对的都是忘恩负义之徒;第二,克敌制胜之法如出一辙。都不与敌手正面冲突(如不说你不该杀我,吃我),造成敌手麻痹大意。都是以“我不相信”这类表面上顺从或支持敌手(即言外之意是,只要我相信了,就由你处置)的暗藏圈套把敌手引回其原先所处的“困境”。都是利用了敌手的愚蠢和疏漏。中山狼是不知道回到布袋就进入了困境,魔鬼是一时忘记了胆瓶曾是他的受难所。但两者要告诉人们的主要道理并不完全一样。对东郭先生式的愚蠢“仁慈”的批判,《渔夫的故事》就没有。而《渔夫的故事》的完整故事所包含的在严厉打击、惩罚之下的魔鬼(坏人)可能出现向善的一面,这又是《东郭先生与狼》所没有的。
第3个问题,两篇故事的结局都没那么快出现,使得读者有“期待”,有“焦急”,有“好奇”。这些,都适于、利于戏剧的表演。但两篇各有所长。《东郭先生与狼》“人物”较多,头绪较多,蕴含道理较多,主人公数次遭遇危机,高潮也可说有两次(即将狼重装入袋、东郭先生从“不同意”到“同意”宰杀狼。)总之,它的情节更为曲折,丰富,一般而言,选择《东》文演课本剧较常见。《渔夫的故事》以上有关要素均偏少,但是,①它留出的“空白”较多,这有利于学生们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发展,但有难度;②如果以原来的完整故事为蓝本,又另有曲折,又可演出新意,但处理中间夹杂的寻宝故事也有难度。总之,选《渔》演课本剧更具挑战性,有着一种独特的诱惑力。
2、《渔夫的故事》和《东郭先生与狼》这两篇文章的主题之一,都强调不能轻易相信人,即使对受难中的人,轻易相信也是愚蠢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请结合你身边的社会生活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参考:
从更为全面的角度来说,应该是:既要提高警惕,但是又不能不有所同情。对于人的同情心,特别是对于处境相当困难的人,是不能笼统地以渔夫和东郭先生为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