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及元素符号(湖南省益阳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元素及元素符号(湖南省益阳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4-01 19:27:00

文档简介

2008年初中毕业学科复习课教学设计说课竞赛材料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元素 元素符号
南县南洲镇土地湖中学:高 莎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及符号。
(3)知道元素的分类。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请同学准备活动与探究
1、 查阅资料,调查常见食品以及保健品的组成并列表说明。
2、 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二、元素
[复习讨论] 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原子是哪种?
[提问] 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讲述] 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
[板书] 一、元素
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唯一标准: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否相同;
(2)同种元素可能是不同种原子,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仍然是相同元素,被称为同位素;
如: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碳原子是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原子,而在考古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另一原子中,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同样也属于碳元素。
同种元素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B.质子数相同化合价不同的原子
C.质子数相同的单核离子
(3)元素是一种总称,是集体名词,因此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绝对不能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4)不同元素的原子肯定不同,相同元素的原子可能不同。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0余种,人工合成的元素有20余种。
[投影] 课堂练习一。(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情境1:(展示地球表面照片)在第三单元课题4中曾经学过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因为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投影书P57海水中所含主要化学元素)
情境2:展示同学的探究活动1,投影出安利保健品、善存片的标识,体会元素种类的含量和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化学元素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提问转入)元素在自然界中如何存在?请同学展示探究活动2。
(阅读)书P71 图4-4(投影展示)知道前四位,谐音记忆:养闺女贴
(归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分别是什么?
(阅读)书P72生物细胞中的元素?知道含量较多的有哪几种元素,谐音:羊探亲
[投影] 课堂练习二(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三、元素符号
1、元素的表示——元素符号
(1)表示方法: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有时附加一个小写的字母。如果要表示离子的话,只要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注所带的电荷数目及电性,如果电荷数为1时,则数字1省略,只标明电性即可。如:Na+;Cu2+;
(2)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H 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不过,如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或者单个元素符号就能表示该物质的话,宏观上又能表示该物质.
如:Fe 表示铁元素、铁单质 微观上表示一个铁原子;S 表示硫元素、硫单质 一个硫原子。
注意:若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则只表示微观上原子的个数
如:3Fe 就只能表示3个铁原子。
(3)元素的分类
A.金属元素:汉字用“钅”旁表示(汞除外),如铁元素;
B.非金属元素:通常非金属有三种状态,“气”字头的表示是气态非金属,如氧元素;有“氵”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如溴元素;有“石”字旁的表示固态非金属元素,如硫元素。
[归纳]
1、“钅” ——金属元素(汞除外)
元素分类 2、“气”——气态非金属元素
3、“石”——固态非金属元素
4、“氵” ——液态非金属元素
书写: 一个字母:大写
两个字母;一大二小
[投影] 课堂练习三(指导学生做练习三)
四、元素周期表
(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科学的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就是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我们可以看到,金属集中在左下方,而非金属集中在右上方;
(3)编排结构。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8个纵行,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因此全周期表中有7个周期,18个纵行,16个族;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化学性质就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
[投影] 课堂练习四(指导学生做练习四)
板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元素 元素符号
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符号 1、表示方法——元素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元素的分类
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 元素符号习题
练习一 
1.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种原子的统称叫元素
  B.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
  C.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这两种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若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C.若两种微粒只含一种元素,则这两种微粒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微粒是同种元素,这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3.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铜2mg,锌1.5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练习二
  1..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Ca B.C C.O D.N
  2.为了防止患甲状腺肿大病,市售的食盐中常添加一定量的( )
  A.葡萄糖 B.碘酸钾 C.碳酸钠 D.氯化钾
  3.人体内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
  A.Ca B.Mg C.Fe D.Cu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元素  B.铁元素  C.硅元素  D.铝元素
5.地壳里所含元素,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Al>Fe>Ca  B.Fe>Ca>Al  C.O>Si>Al  D.Si>O>Al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两者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3:2,其化学式为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
7.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由此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两种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练习三
1.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应_______(填“大”或“小”)写,第二个字母应_______(填“大”或“小”)写。例如:镁和锰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和_______,其元素符号的共同点是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
  2.改正下列书写错误的元素符号:
  氯 CL____ 钙 CA____ 钠 NA_____ 镁 mg____ 铜 cu____ 银 AG____
3.O表示的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四4
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用 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 O O ( )
A 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 B 属于同种元素
C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 D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不同
2.元素周期表共有____个周期。____个纵行,____个族,为了便于查找,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与____在数值上相同,元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大类。按填写的顺序,各举一例,用元素符号表示____、____、____。2008年初中毕业学科复习课教学设计说课竞赛材料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元素 元素符号
南县南洲镇土地湖中学:高 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元素、元素符号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掌握了它们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元素》与上一课题《原子的结构》相互关联,并且第四课题《化合价与化学式》又在元素的基础上构建,它们都是描述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不可缺的基础,所以本课题承前启后,对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
元素符号作为化学用语,《新课标》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究元素周期律建立基础。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及符号。
(3)知道元素的分类。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2)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二.说教法
元素及元素符号本来不是什么难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为什么却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了呢 有的学生把它当作第二外国语,感到头疼,有的甚至因此而掉队,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感觉在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应从学生熟悉的元素符号入手,切忌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住所有常见的元素符号。教学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分散记忆,同时借助趣味卡片,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3.严格要求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教法的选择上,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直观教学法、探索求真的发现法,还有双边互动的谈话法及阅读讨论法。
三.说学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仅要优化教师的活动,而且要优化学生的活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课题中着重进行如下方面的学法指导:
1.形成元素的概念比记住一个具体的元素符号更重要,校正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2.正确的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阅读教材,让他们去发现和提炼要点,对于学生一些新、异的想法,要充分肯定和正确引导,不轻易磨灭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温故知新,充分发掘原有知识的内涵,通过迁移,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请同学准备活动与探究
1、 查阅资料,调查常见食品以及保健品的组成并列表说明。
2、 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
设计目的: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了方法上的引导——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
(创设情景 )
(二)课间情景设置
情境1:(展示地球表面照片)在第三单元课题4中曾经学过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因为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投影书P57海水中所含主要化学元素)
情境2:展示同学的探究活动1,投影出安利保健品、善存片的标识,体会元素种类的含量和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化学元素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设计目的: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元素,从而更深刻体会元素的存在。
(三)元素符号的巧记
(提问转入)元素在自然界中如何存在?请同学展示探究活动2。
(阅读)书P71 图4-4(投影展示)知道前四位,谐音记忆:养闺女贴
(归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金属元素分别是什么?
(阅读)书P72生物细胞中的元素?知道含量较多的有哪几种元素,谐音:氧探亲
设计目的:在认识生活中的元素之后,更进一步感知元素的存在,使学生对元素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晰。
(四)元素的分类
1、“钅”——金属元素(汞除外)
元素分类 2、“气”——气态非金属元素
3、“石”——固态非金属元素
4、“氵” ——液态非金属元素
书写: 一个字母:大写
两个字母;一大二小
设计目的:通过导读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正确的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去发现,提炼要点,体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同时贯穿“分类研究”的科学方法。
(五)元素周期表
(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科学的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就是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我们可以看到,金属集中在左下方,而非金属集中在右上方;
(3)编排结构。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8个纵行,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因此全周期表中有7个周期,18个纵行,16个族;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化学性质就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
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探究元素周期律建立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