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2007-12-6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B—10.8 C—12 O—16 S—32 Na—23 K—39 Cu—64 Ba—137 N-14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共有20多种,这些总和虽不足人体质量的千分之一,但对机体的生理作用却不可忽视,碘元素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类日常食用的加碘盐是指在食盐中加入了
A.单质碘 B.碘化钾 C.碘酸钾 D.含碘有机物
2.下列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氨分子的电子式: B.氧化钠的电子式:
C.氯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D.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4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u2+、K+、S2—、Cl— B.NH4+、Na+、SO42—、AlO2—
C.Na+、HCO3—、Ba2+、NO3— D.H+、Ba2+、NO3—、I—
4.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A.原子半径大小比较为A>B>C>D
B.生成的氢化物稳定性为A>B>C>D
C.A与C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C32-、A2C42-
D.A、B、C、D的单质常温下均不导电
5.下列反应最终无沉淀产生的是
① 过量的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② 向AgNO3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
?? ③ 少量的SO2通入BaCl2溶液中 ④ 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二○○八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是以牛为形象设计的“福牛乐乐”(Funiulele)。有一种有机物的键线式也酷似牛,故称为牛式二烯炔醇(cowenynenynol)。已知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牛式二烯炔醇含有3种官能团
B.牛式二烯炔醇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
C.1mol牛式二烯炔醇最多可与6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D.牛式二烯炔醇分子内能发生消去反应
7.已知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可发生反应:2FeCl3+H2S→2FeCl2+S↓+2HCl。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FeCl3溶液中通入a L的H2S气体恰好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经测定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为3mol/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则原Fe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5mol/L B.1 mol/L C.2 mol/L D.无法确定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FeCl2溶液中通入Cl2:2Fe2+ + Cl2 = 2Fe3+ + 2Cl—
B.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OH—= AlO2— + 2H2O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ClO— + CO2 + H2O = HClO + HCO3—
D.FeS固体放入稀硫酸溶液中:FeS + 2H+ = Fe2+ + H2S↑
二、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pH值,应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B.称量加热后的固体时,均需先将固体在空气中冷却后再称量
C.配制0.1mol/LNa2CO3溶液时,容量瓶应先用0.1mol/L Na2CO3润洗
D.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10.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S、CO2、HBr、HCl、SO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其中加入过量氯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有白色沉淀。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原气体中肯定有SO2 B.原气体中肯定没有H2S和HBr
C.原气体中肯定有SO2和HCl D.原气体中肯定没有CO2
11. 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红光外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C.仅由其核磁共振氢谱无法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C2H6O,则其结构简式为CH3—O—CH3
12..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Mg可由电解熔融MgCl2制取,Al也可由电解熔融AlCl3制取
B.金属Na着火不能用干冰灭火,金属K着火也不能用干冰灭火
C.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F2、Cl2、Br2、I2的熔点依次升高,N2、P4、As、Sb、Bi的熔点也依次升高
1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 Fe 与0.1mol 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NO2和11.2 LN2O4的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1.5 NA
C.2.0gD2O中所含中子数为0.1NA
D.常温常压下,22 g 氧气和26 g 臭氧所含氧原子总数为3 NA
14.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溴化钠溶液(NaI)
氯水、CCl4
萃取、分液
B
氯化铵溶液(FeCl3)
NaOH
过滤
C
乙酸乙酯(CH3COOH)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D
苯(苯酚)
溴水
过滤
15.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可表示为
a HClO3 = bO2↑+ c Cl2↑+ d HClO4 + e H2O,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产物时,试纸先变蓝后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反应可确定:氧化性HClO4>HClO3
B.变蓝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褪色是因为可能发生了:
5C12 + I2 + 6H2O = 12H+ + 10Cl- + 2IO3-
C.若氯酸分解所得混合气体,lmol混合气体质量为52.5g,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
26HClO3 = 15O2↑+ 8C12↑+ 10HClO4 + 8H2O
D.若化学计量数a=8,b=3,则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0e—
16.将质量为W1g的钠、铝混合物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1L。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a mol·L-1的HC1溶液,过程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后又逐渐溶解,当沉淀恰好消失时所加HC1溶液体积为V2L。将溶液蒸干充分灼烧得到固体W2g。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
A.24n(A1)+35.5n(Na)=W2—W1 B.n(Na)+3n(A1)=aV2
C.n(Na)+3n(A1)=V1/11.2 D.aV2=V1/22.4
第Ⅱ卷(共72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22分)
17.在实验室中拟用氧化铜、稀硫酸和锌来制取纯净的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①把CuO溶于适量稀硫酸中;②在①的溶液中加入适量Zn,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即得纯净的Cu。
乙:①锌与稀H2SO4反应制H2;②将H2通入CuO中并加热,充分反应后即得纯净的Cu。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纯Cu,所消耗的锌和稀硫酸的量是: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
(2)丙同学认为上述两种方案所制得的Cu都难以保证Cu的纯度,应对上述两种方案加以完善。你 (填“是”或“否”)赞同丙同学的看法。
理由①(对甲同学实验而言) ,
②(对乙同学实验而言) 。
(3)请你分别对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加以完善:
① ;
② 。
18.各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都要预报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中一般将城市空气中的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可用g/cm3表示)分为8个等级。目前,测定空气中SO2含量时主要用一些氧化还原反应。
已知:SO2气体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时,MnO4—被还原为Mn2+,SO2被氧化为SO42—。
现有药品:0.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颗粒吸附剂、品红试纸、pH试纸。
完成下列各题:
(1)配制200mL0.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需用的仪器有 、 、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等,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和 。
(2)在测定SO2和可吸入颗粒时,首先应测定 ,原因是
。
(3)写出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若气体的流速为a cm3/min,当t min时,200mL0.1mol/L的酸性溶液恰好褪色,则空气中SO2的含量为 (g/cm3)。
(4)若要测定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含量,需要测出的数据有
。
四、填空与推断题(本题共22分)
19.(10分) 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
T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
Y
M层比K层少1个电子
Z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1)写出元素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2) 元素Y与元素Z相比,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填序号)。
a.Y单质的熔点比Z单质低
b. Y的化合价比Z低
c. Y单质与水反应比Z单质剧烈
d. Y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强
(3) T、X、Y、Z中有两种元素能形成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
(4)元素T和与氢元素以原子个数1:1化合形成化合物Q,元素X与氢元素以原子个数1:2化合形成常用于火箭燃料的化合物W,Q与W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X单质和T的另一种氢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下图是部分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E为红色固体,K为浅绿色溶液;反应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B、C、D、H是单质;B、C、D、F、G、H常温下是气态; F、P 和H的水溶液均具有漂白作用,且F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N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化合物G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化合物M由两种元素组成,分子内共有58个电子。
⑴化合物A中含有的两种元素是 。
⑵F的化学式 ;G的水溶液中,最多的阳离子是 。
⑶写出K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⑷在实验室中,向饱和H水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制得浓度较大的P的水溶液。使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加以解释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8分) M5纤维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超高性能纤维,它比现有的防爆破材料轻35%,用它制成的头盔、防弹背心和刚性前后防护板,在战争中保住了很多士兵的生命。下面是M5纤维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未注明条件):
根据上述合成M5纤维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合成M5的单体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 在①~⑦的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由四种元素组成的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与D含有相同官能团,且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吸收峰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___种。
22.(10分) 下列有机化合物有如下图转化关系:
(1)有机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如下信息:
请设计以苯、丙醛为原料合成Z的合理方案(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方法示例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3.(10分)钠是活泼金属,受热后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课本在生成物过氧化钠旁注明,指的“是反应的主要产物,由于空气中还有其它成分,因此可能还有一些同时发生的其它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据此进行了有关探究。
【猜想】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氧化钠,还有氮化钠。
【查阅资料】氮化钠与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钠和氨气。
【实验】①取11.5 g钠单质放在一块薄铁皮上,上扣一玻璃罩(玻璃罩内为干燥且无酸性气体的空气),用酒精灯加热薄铁皮,钠燃烧;
②将燃烧产物投入水中,得到0.224 L(折算成标准状态)气体和1000 mL溶液;
③经检验,该气体为纯净的氧气;
④从1000 mL溶液中取出25.00mL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加入1.00 mol·L-1HCl溶液至13.50 mL时恰好红色褪去。
【结论】(1)通过计算确定钠的燃烧产物中是否含有氮化钠。
(2)计算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阳羡高级中学高三化学第三次月考答案卷
一、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实验题(本题共22分)
17.(1) , 。
(2) , ,
。
(3)① ;② 。
18.(1) 、 ,
,原因是
(3) ;
。
(4) 。
四、填空与推断题(本题共22分)
19.(1)
(2) ,
(3) ,
(4) 。
20.⑴ 。
⑵F的化学式 ;G的水溶液中,最多的阳离子是 。
⑶写出K与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⑷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1)单体F的结构简式为__ ___________ 。
(2) 在①~⑦的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
(3) 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种。
22.合成反应流程图为:
六、计算题
23.
高三化学第三次月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C
D
C
C
C
D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AB
D
B
D
C
BD
D
三、
17.(1)小于;乙方案中氢气的作用除了作还原剂外,还需用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和作保护气。
(2)是;甲方案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锌,且过滤后未洗涤;乙方案制得的铜中可能混有氧化铜。(3)①将甲过滤所得的固体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不断搅拌,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过滤并洗涤、烘干;②将乙所得的固体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并洗涤、烘干。(其他合理解释也给分)
18(共12分)(1)200mL容量瓶、托盘天平;搅拌。
(2)可吸入颗粒;空气中的固体尘粒容易被其它溶液吸收。
(3)5SO2 + 2MnO4— + 2H2O→2Mn2+ + 5SO42—+ 4H+;
(4)吸收前和吸收后固体吸附剂和盛放仪器的质量。
四、
19.(1)
(2)Na C、D (3)
(4) N2H4十2H2O2==N2+4H2O (每空2分,共8分)
20.(12分)(每空2分,共12分)
⑴S、Fe
⑵SO2 NH4+
⑶2Fe2++ Cl2=2 Fe3+ + 2Cl- 4NH3+3Cl2=NCl3+3NH4Cl
⑷饱和H水溶液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加入的CaCO3粉末与H+反应,平衡正向移动,HClO浓度增大 (每空2分,共12分)
五、21.
(2)①②⑤⑥⑦ (4) 5 (每空2分,共8分)
22.(1)CH3CHOHCH3 (2分) (2)浓硫酸、加热 (2分)
(3) (6分) (本题共10分)
六、23.(1) n(Na)=0.500 mol c(NaOH)=0.500mo1·L-125 mL溶液中n(NaOH)=1.25×10-2 mol
n(HCl)=1.35×10-2 mol
n(HCl)> n(NaOH)
说明溶液中还有碱性物质—氨水,所以燃烧产物中含有氮化钠 (2分)
(2) n(O2)=0.0100 mol
2Na2O2+2H2O=4NaOH+O2↑0.0200 mol 0.0100 mol
n(Na2O2)=0.0200 mol (2分)
原1L溶液中
n(NH3·H2O)=(1.35×10-2 mol -1.25×10-2 mol )×=4.00×10-2mol
Na3N+4H2O=3NaOH+NH3·H2O4.00×10-2 mol 4.00×10-2mol
n(Na3N)=0.0400mo1 (2分)
n(Na2O)=(0.500 mo1-0.0400 mo1×3-0.020 mo1×2)/2=0.170 mo1 (2分)
燃烧产物中Na2O2、Na2O、Na3N的物质的量之比==0.0200 mol:0.170 mo1:0.0400mo1
=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