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刘姥姥进贾府》是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九课。主要讲刘姥姥因家中困难,只好带着板儿来到荣国府,想靠着与贾家微薄的亲戚关系得到一些接济。她先找着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然后通过周瑞家的见了平儿,最后见了凤姐,说了家中的艰难,凤姐给了她二十两银子,留她吃了一顿饭,最后刘姥姥千恩万谢的离开了贾府。刘姥姥生活贫困、衣食无着,而荣国府里的人却过着衣食无忧、奢靡无度的生活,封建社会地主与农民无法调和的矛盾,在这里就借着刘姥姥的眼睛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也使我们队封建社会的人剥削人的罪恶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及相关知识;
2. 读课文,了解文意, 整体感知本文的结构内容并能复述故事情节;
3.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4. 把握品味人物形象,通过作品感悟人性世态,培养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把握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课前准备:
1.畅言智慧课堂平台、多媒体课件等;
2.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一)导入:
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于延伸至现当代小说,有一座珠穆朗玛峰,就是《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播放《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视频片段),通过视频我们对作者及本文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剧名作《红楼梦》片段导入,使学生对贾府及人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刘姥姥这个人物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热情。
(二)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号雪芹,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红楼梦》是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今传《红楼梦》是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
(三)关于《红楼梦》
1.思想内容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章回体长篇小说,后40回由高鄂续作。又名《石头记》、《风月宝鉴》等。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2.艺术成就
作品善于把人物安置在矛盾冲突中来表现性格,又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典型意义的细节展示人物的内心,与看似平淡无奇的家务琐事及其矛盾冲突中,产生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全书结构宏达,描写细腻,语言出神入化,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3.评价
(1)《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2)嘉庆间京都竹枝词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晚清徐兆玮《报馆杂咏》诗自注“都人氏喜谈《石头记》,谓之红学。新政风行,谈红学者改谈经济;康梁事败,谈经济者又改谈红学” 。
(3)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4) 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5)王蒙说:“《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 是一部执着的书”,《红楼梦》与宇宙相通 ……
对于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了易道, 道学家看见了淫,才子看见了缠绵,革命家看见了排满,流言家看见了宫闱秘事。(鲁迅语)
(四)刘姥姥四进贾府
第一次:在小说的第六回。即本文所选内容。这是正文的开端,作者通过这一独特的人物视角,让读者初步了解贾府这个大家族,将大家排场、贵族势派一一叙述出来,展示了钟鸣鼎食之家生活的豪华奢侈。她这次来是由凤姐接待的,王夫人并未出面。
第二次:在小说的第三十九回。刘姥姥因投了贾母与凤姐的缘,留下来解闷,深得贾母的欢心,结果她满载而归。这一次写得最热闹。刘姥姥在贾府吃饭,她喝醉了,到处找厕所,后来迷了路,跑到宝玉的房间睡着了,让丫鬟们好找。
第三次:在小说的第一一三回。碰上凤姐病重,正巧刘姥姥又来到荣国府,凤姐便将女儿巧姐托付给她。
第四次:在小说的一一九回。刘姥姥得知巧姐被卖,便将巧姐与平儿接到乡下躲藏,并给巧姐做媒,让巧姐嫁给了“家资巨万、良田千顷”的周姓大财主之子。呼应了第三次的内容,完成了凤姐的托付。
(五)本文在《红楼梦》中的位置
《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序曲,从第六回的本文开始,全书的故事情节才正式展开。曹雪芹在精心安排《红》的艺术结构中,没有让故事平铺直叙,而是选择了一个与贾府地位悬殊极大的村妇刘姥姥,因此,“刘姥姥”是作者向读者介绍贾府的由头,也成了全书结构上的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
【设计意图】《红楼梦》是课标指定阅读名著,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有关作家作品的系统介绍。刘姥姥作为小说的结构性因素,其重要性也再次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以什么为线索结构全文的?
本文以刘姥姥的行踪位依据,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刘姥姥与女儿、女婿议定去荣国府寻求接济。进荣国府之前。
第二部分(6-10段):刘姥姥在荣国府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11-21段):刘姥姥求见王熙凤的过程情景。
第四部分(22段):刘姥姥得到救济离开荣国府。
2、给文章加小标题,梳理故事情节:
议求 —— 进府 —— 谒凤 —— 告辞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设计意图】梳理课文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借由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划分来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小组学习做准备。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刘姥姥与女儿、女婿议定去荣国府寻求接济。那么刘姥姥与荣国府是什么样的关系?
人物关系图
王成父亲(京官) 连宗 王夫人父亲
王成 王夫
岳母刘姥姥 王狗儿(刘氏) 王熙凤
板儿、青儿
刘姥姥逼近并非书中主要人物,而且还是“豆芥之微”只是狗儿的岳母,狗儿祖上因为贪图王家的权势,仗着同性,硬是认了宗亲。后来狗儿祖父去世,家道中落,就迁出城外务农,因孩子无人照料就接岳母同住,帮忙照料孩子,这便是刘姥姥与贾府很牵强的一点关系。
2、刘姥姥为什么要进荣国府?
生活贫困、衣食无着,而荣国府里的人却过着衣食无忧、奢靡无度的生活,封建社会地主与农民无法调和的矛盾在这里就借着刘姥姥的眼睛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也使我们队封建社会的人剥削人的罪恶有了更深的理解。
3、从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出,刘姥姥性格怎么样?
第二段中:“乃是个积年的寡妇膝下无儿女,只靠着两亩薄田过日”出身低微且穷困潦倒。“一心一计,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实在、朴素。
第三段:劝女婿,强调做人要安分守己的过日子,量入为出,具有平实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五段:对周瑞家是否愿意帮忙的担忧可以看出她也颇之人情冷暖。
决定去借钱,明知会遭人厌恶,丢人可耻,但为了女儿、女婿一家的生计,勇敢的去了,勇气十足,有胆量。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完全是经过了精心策划的,她是这一决定的策划者由此可见她对世情的洞察和对人情的了解。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探讨狗儿与周瑞家的关系
狗儿祖上埋下的“因”,在刘姥姥准备进荣国府的时候结下了“果”,因为狗儿的父亲曾经在周瑞家和别人争地的时候出了力,所以这次种因得果,得到了周瑞家的帮忙。周瑞家的原来是王家的仆人,因了主子的关系,狗仗人势,也神奇了起来,家里也用了下人,自己偷偷做起了主子,所以周瑞家的为了显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也顺水推舟还了当年的人情,这才让刘姥姥得以进到荣国府,见了王熙凤。
对贾家的主子而言,周瑞家的不过也是个仆人,然而宰相门前七品官,仗着主子的权势,这些下人们也作威作福,陈霸一方,还用上了丫头,真是奴仆之下还有奴仆,如此层层盘剥,最底层百姓生活的困苦就可想而知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刘姥姥进了荣国府见到的主子就是贾家实权派人物,“风丫头”王熙凤,这是王熙凤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之后第二次亮相,即高潮部分是重点情节,写得最详细,无论是刻画人物,还是展开情节,都是最精彩的部分。那么在这一回里小说又是如何去塑造王熙凤这一形象的?
(1)周瑞家的介绍
——美貌、聪明能干、身份显赫、能力超人、待下人苛刻
(2)正面描写与刘姥姥见面的过程
第14段寥寥几笔就传神的刻画出一个粉面含春威不露的女当家的神韵,显示出凤姐的威严,穷亲戚面前,凤姐端端正正的坐着,显得那样高贵、矜持、庄重、不苟言笑,让人心生敬畏。
王熙凤对一进荣国府的刘姥姥态度冷淡是正常的。这位凤姐能在百忙之中抽空见刘姥姥已是给足了面子,主要是给周瑞家的——王夫人的陪房的面子,也是给王夫人面子,对刘姥姥的关照从另一层意思来说,是曲折的表达了王家在贾府不容置疑的地位。
“一面说。。。。。怎么不早说呢?”一副八面玲珑的做派,表面上客气的很,实际上,她对刘姥姥“连影儿也不知道呢”,为人圆滑、世故,应对自如,自重身份又不盛气凌人,分寸拿捏得十分到位。
——请示王夫人:处事圆滑、谨慎,不擅自做主。
(3)众人的陪衬:周瑞家的——仆人都有地、有丫头,主人地位显赫可想而知
平儿——容貌、打扮、派头,丫头如此主人不言而喻
贾蓉——借屏风,显示王熙凤身份的显赫
众仆人——殷勤,显示了王熙凤的威严
(烘云托月之法)
后面又通过王熙凤给刘姥姥祖孙传饭、向王夫人请示给钱把冷子兴所说的王熙凤“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厚”表现的淋漓尽致。
王熙凤是一位出色的演员,他很善于表演,作秀,但是她秀的不露痕迹,出神入化,所以第六回有批者说“此回借刘姥姥,却是写阿凤正传。
【设计意图】细读课文,依据文本,分析探究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随刘姥姥逐个认识《红楼梦》中的部分主要人物。在对人物形象作概括时,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身份地位与其言行性格的关系。
四、分析形象,探究主题:
1、刘姥姥在未进荣国府之前我们已经对她有了一些了解:村野中人,家境贫寒,长期艰难的生活磨练,一方面具有农妇醇厚善良的本质,另一方面也使她沾染了不少世俗油滑庸俗之气。面对富丽堂皇的荣国府刘姥姥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作为一个农村的老婆子,地位卑微,是一个小人物,但就是因为她与贾府有那么一点点瓜葛,和贾府发生了某种联系,
课文第六段有精彩的描写:初进贾府,她就被贾府的气势威吓“不敢进去”“掸衣服”“蹭到角门前” 在这个显赫的大家族门前,将刘姥姥畏惧、担心、小心谨慎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逼真而形象;也从侧面衬托出贾府的显赫地位和令人畏惧的威势。一个自卑、胆怯、小心谨慎的农村老太婆的形象就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初见凤姐“拜了数拜”能见机行事、说话谨慎,得了赏钱转身就那一块给周瑞家的又展现了她老于世故、知理知趣、随机应变、见风使舵的一面。
2、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在曹雪芹的妙笔之下,却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到底这个野气十足的村妇的魅力何在?在曹雪芹笔下,里姥姥是一个老于世故的老妇还是一个摇尾乞怜的小丑。
明确:
(1)她身上具有很多喜剧色彩,给贾府带来了很多笑声,调节了气氛。
(2)通过这个农村老婆子的亲身经历,来反衬贾府的豪华富贵的生活。
(3)通过她四次进入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衰败过程。
(4)在结构上,她也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贾府是个大家族,从上至下有三四百人,人多事杂,从哪写起呢,要找个头绪作为纲领,那就从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写起。作者正是通过刘姥姥这一农村老妇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见证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
3、主题思想
故事通过刘姥姥这个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妇的耳闻目睹及手足无措的感受,对贾府的骄奢淫逸的生活进行了客观地描述,映射出贫富悬殊的鲜明对比。
4、艺术特色
(1)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2)叙述视角新颖别致
正如作者在开头所说:荣国府三四百人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样无个头绪,从那个人,那件事写起就的讲究技巧了,曹雪芹选择了一个和荣国府有些瓜葛,小小的一个人家,借刘姥姥眼睛、耳朵打量荣国府中的人和事,拉开了荣国府这出大戏的序幕达到了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刘姥姥没见过大世面,荣国府中的一切给他造成了一种新奇的心理效果,令她又迷惑又敬畏,荣国府门前的石狮、仆人、王熙凤的穿着、举止言谈气度、屋内的陈设等都是通过刘姥姥这个独特的人物的视角出发去描写的,给人妙趣横生、轻松幽默的感觉。
(3)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
【设计意图】刘姥姥固然要分析,但更重要的是,小说将刘姥姥作为一双眼睛,透过刘姥姥来写贾府的生活和人物及其复杂关系。刘姥姥的作用,需要学生延伸阅读《红楼梦》其他章节综合。既然有兴趣,不妨多读一些。教师不要着急灌输。
五、布置作业,总结下课
积累与《红楼梦》有关的歇后语
教后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