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的经过和意义;2.掌握赤壁之战的经过和意义;3.知道魏、蜀、吴的建立;4.了解魏、蜀、吴的经济发展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曹操两次战役一胜一负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曹操的评价,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历史情境的了解和想象,让学生感受战争和国家分裂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和社会和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2.通过对曹操等人推进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习,树立学生为社会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法,探讨式教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教学难点:
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下面请大家欣赏流行歌曲:“……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设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吗?
生:林俊杰的《曹操》。
师:对了。这首歌曲里给我们讲述了东汉末年的乱世纷争,其中的主人公曹操曾经“煮酒论英雄”,更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却是众说纷纭,那么到底该如何来评价曹操,三国鼎立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三国鼎立》,来了解这段历史并解决这些问题吧。
(该情境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利用和历史知识相关的音乐元素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快的融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三、官渡之战
过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应该先从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说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和曹操诗句《蒿里行》(课件显示)。
设问:这些资料反映出东汉末年的社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生:国家分裂,经济凋敝,人口减少,人民困苦。
师:如果你生活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生:渴望统一与和平。
师: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势力最大的两个军阀是谁呢?
生:曹操和袁绍。
师:不错,为了争夺北方的控制权,曹操和袁绍进行了长期战争,双方并在官渡进行了决战,史称“官渡之战”,大家请看书第74页,完成表格“官渡之战”(课件呈现)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地点
官渡
交战双方
曹操VS袁绍
结果
曹操胜
特点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师:当时的曹操只有兵力三四万人,而袁绍拥有十万大军,那是什么原因使曹操能够以少胜多呢?让我们通过以下材料来分析一下:
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由学生合作探究,老师总结: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主动权;2、重用人才;3、经济上采用屯田,组织军队和流民从事农业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4、军事采取了正确的战术,而袁绍却是用人不当,轻敌。)
四、赤壁之战
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步统一了北方,并在北征乌桓回师的途中的作品《龟虽寿》中写下了千古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中反映了曹操有怎样的抱负呢?对了,是希望统一天下的雄心,同学们,我们都应该像操一样要树立人生的理想。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官渡之战后天下的形势如何吧。(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后形式图》)
师:看图之后,大家认为在曹操统一全国的路上,谁是他最大的敌人呢?(刘备和孙权)刘备最初只是个卖草鞋的,自称西汉中山郡王之后。那是谁在他的崛起之路上起到最重要的最用呢?(诸葛亮),说到诸葛亮,相信大家都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正是在茅庐之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三分天下的局势,并建议孙刘联军,才有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学生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表格“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并让学生通过表格内容简述“赤壁之战”的经过。(课件显示表格。该设计意在让学生培养对类似知识点的比较学习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师:我们可以看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在赤壁之战”中却为何以多败给少呢?请根据材料分析双方胜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分组合作讨论)
材料一: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材料二: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材料三: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小组一 :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
小组二:分析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
小组三:对一、二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曹操失败的原因:1.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2.曹军强大,骄傲自满,战术不当。
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采取了正确的战术。
(教师点拨: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应从战争性质、军队士气和作
战力、民心以及战术领导等方面去思考。)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团结就是力量;骄兵必败;做事要注意方式方法。
五、三国鼎立
过渡:赤壁之战对当时的局势起到了决定性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经营关中,并完成了北方的统一。而刘备占领了湖北及湖南大部,随后夺取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的统治范围也在占领福建、广东并同时夺取刘备在湖南、湖北的势力范围之后得以扩大。
“三国鼎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地图,说出三个国家的名称、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课件显示地图,教师点拨,之所以叫做“三国鼎立”是因为鼎的三只脚起到了稳定局面的作用,而这三个国家之间也是长时间谁也不能吞并谁,相互制衡着,天下形势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局面。)
师:三个国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治国措施。同学们,假设现在大家在参加央视的《城市之间》,请你们分别作为三个国家的代表,来宣传一下自己的国家吧。(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师点拨:卫温到达夷洲,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鼎立的形成使国家达到局部统一,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为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学们,我们都要做个爱国的人,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
六、合作探究
1.曹操是三国人物吗?(点拨:三国中的魏是由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的,而曹操在三国形成之前就去世了,所以不是三国人物,是东汉末年人物.)
2.在京剧里面,曹操的装扮是白脸,意思是奸臣,为人奸诈。大家认为这样的评价对吗?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曹操呢?(课件呈现“评价曹操”)
(意图:该部分设计意在提升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让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对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
七、板书设计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200年)
曹操VS袁绍
为北方的统一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三国鼎立
三国的建立
三国经济的发展
八、巩固练习
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个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
A.把汉献帝接到许 B.招揽人才
C.发动官渡之战 D.实行屯田
2.下列哪一次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A.巨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3.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如图两个典故,与这两个典故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4.下面是某同学从《三国演义》中选取的四个章节,其中与赤壁之战无关的是( )
A.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B.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C.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D.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5.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