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下语文教学课件:2、记金华的双龙洞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四下语文教学课件:2、记金华的双龙洞 (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3 15: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记金华的双龙洞四年级下册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4.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 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我知道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出版了中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带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激 趣 导 入识记字词浙蜿ZhèWān激 趣 导 入我会解词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映山红:杜鹃花
或浓或淡:指颜色有的浓有的淡。
明艳:明亮鲜艳。
时而:有时候。
突兀森郁: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激 趣 导 入我会分层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写 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
第三段是第4然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写乘船出洞。整体感知默读课文,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游览顺序: 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游览示意图映山红油桐新绿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用一个字来形容入山的景色是什么?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美洞口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宽 洞口和外洞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
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请问,内洞又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奇精读感悟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板书设计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奇特,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课后大家要认真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你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