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了观
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
教学目标: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理出文章线索,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 “与民同乐”的思想;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课前准备:
畅言智慧课堂平台、多媒体课件等;
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播放醉翁亭的图片激趣)板书课题、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2、写作背景:
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设计意图】果然千古名文。作者介绍中偏重背景,并刻意强调写作此文时作者不过39岁年龄,以激起学生的好奇。
二、检查预习,疏通课文
1、认读下列生字生词:
滁chú ?壑hè? 琅琊lánɡ yá? 潺chán 酿?niànɡ? 僧?sēn 辄???zhé 暝??mínɡ 朝而往?cháo ???伛偻yǔ lǚ?? 蔌sù? 觥筹ɡōnɡ chóu ??翳yì
2、疏通课文内容,重点翻译下列句子:?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为……命名?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⑤野芳发而幽香:香花?⑥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⑦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⑧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⑨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设计意图】结合课下注释详细批注。课堂检查。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
第一段: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
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
第三段: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
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太守醉: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第四段:以醉写乐
【设计意图】最好有范读。多读,各种形式,单人多人等。多读成诵。讨论写景的顺序,需要全文疏通的基础。以及时间推移,也需要全文疏通。而后把握关键词语。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2、?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3、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山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4、说说本文写了哪些“乐”?
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 ——禽鸟乐——太守乐。
5、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设计意图】全文多处写乐,要求学生一一找出,然后总结。找出这些乐中核心的东西,说说为什么。
五、悟读课文,体会主旨
1、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
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3、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4、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
5、醉翁的“醉”只是醉酒的“醉”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设计意图】目的一在理解“与民同乐”,一在理解“醉能同其乐”。衬托手法可略加点拨。
六、总结下课,布置作业(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背诵课文
1、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强记。
2、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入手,尽量不死背。
如第一段,共11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诵,先分一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
【设计意图】完成背诵是重中之重。这里是先做背诵指导,便于学生快速记忆。二、自由背诵,理清脉络(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和太守醉四项内容。(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4)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设计意图】自由背诵,也可竞赛背诵。一边背,一边理清文章脉络,这样做既有助于背诵,也有助于熟悉文章结构内容。
三、回归全文,探究写法
1、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2、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1)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
(2)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3)语言精练优美,流畅传情。?
【设计意图】写法上非常传神。但如何把这种传神传递给学生?只给把它分解为学生可理解的写景角度、手法、层次、语言,以及古诗人常用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术语。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完成课后练习。?
2、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扩写练习。学生需要想象,既不受原文拘束,但又不能过于脱离原文。
板书设计; 醉 翁 亭 记
欧 阳 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以醉写乐
太守醉 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乐中含悲
醉情:与民同乐
醉
形象精练,融情入景
文美
我们醉 句式灵活,对散结合
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情美
教学反思:
(略)
课件27张PPT。醉翁亭醉翁亭醉翁亭记 欧阳修导入新课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走近作者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走近作者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写作背景滁
壑
蔚
琅
潺
酿
辄
暝
晦Chú
Hè
Wèi
Láng
Chán
Niàng
Zhé
Míng
Huì伛偻
佝偻
携
清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
翳yǔlǚ
Gōulóu
Xié
Liè
Liè
Yáo
Sù
Gōng
Yì生字生词翻译下列句子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②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③名之者谁:为……命名? ④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⑤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⑥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⑦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⑧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⑨觥筹交错:酒杯;酒筹?疏通课文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 第一段: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
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 第一段: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 第一段: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野芳发而幽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佳木秀而繁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风霜高洁”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水落而石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
第三段: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
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太守醉: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第四段:以醉写乐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2、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3、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山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品读课文,理解内容4、说说本文写了哪些“乐”? 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 ——禽鸟乐——太守乐。5、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悟读课文,探究主题醉翁的“醉”只是醉酒的“醉”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悟读课文,探究主题 醉翁亭记琅 琊 山 酿 泉醉 翁 亭西南诸峰环 滁皆 山翼 然泻潺潺蔚然深秀林壑尤美大小远近山秀水清亭美山水之乐景情悟读课文,探究主题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品读课文,探究写法成语出处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语出《醉翁亭记》。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语出《醉翁亭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小练笔回归全文,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