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富阳市化学高考复习专家讲座课件(任学宝)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年3月富阳市化学高考复习专家讲座课件(任学宝)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4-12 21:45:00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夯实基础 科学思维 提升能力任学宝
renxb@hzxjhs.com 
(1) 近几年的理科综合命题是否有规可循? 2008年的试题结构、难度是否会保持相对稳定?(寻找命题规律)
(2)后期复习的“度“如何把握?学科教学如何进行”促上、抓中、保下”,分层推进。(注意复习的针对性)
(3) 在后期两个月的时间内,如何使我们的应试指导做到更科学些、有效些?(加强复习的有效性) 我们思考的问题?增长空间学校教学问题:如何提升学生化学复习的增长空间?过去如何考?
--近四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如何提升学生化学复习的 增长空间?准确定位分层推进夯实基础科学思维提升能力本讲座聚焦的内容基础规范学教关键-基础落实的手段?习题的功能?复习的方式?关键-激情?方法?学
试题结构稳定
知识点分布稳有变
能力要求提高
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难度基本稳定
突出主干,强调基础
一、命题的特点:过去是如何考?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1.试题结构稳定
  2007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的题型、分值上与前两年完全相同,题序与2004年略有不同,基本保持了试题结构的稳定性。
  近三年中:
  第26题、27题--都是依托无机知识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推断题
  28题实验题
  29题有机题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2. 知识点分布稳而有变
近四年来知识块的分布基本上是稳定。2007年与2004年基本一致,相对2005年和2006年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对有所下降,化学实验比较稳定,而基本概念与原理和有机化学知识有所提高,2007年则在化学计算方面有较多的涉及。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2. 知识点分布稳而有变
知识点的覆盖面逐年扩大。
  2004年考查了11个知识点,
  2005年考查了15个知识点,
  2006年考查了17个知识点,
  2007年考查了19个知识点(细分可能不只19个知识点)。
  总趋势:知识点的考查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更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减少了考试时由于知识点片面考查对考生的偶然性。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2. 知识点分布稳而有变
知识点内容考查大同小异。2007年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上都属常考知识点,其中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电解质溶液”、“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烃及烃的衍生物”、“涉及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化学基本仪器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还是历年来的必考题,都是连续四年考查的重点,所占分值都在70分以上,所以考查的知识点大部分相同,I卷考查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实验部分的物质的鉴别四年来基本上每年都涉及到了气体的检验。但是也一些不同,如①氧化还原反应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内容,自实施“3+X”考试以来,浙江卷中很少直接考查到,但2007年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直接考查到的至少9分;②相对于以往,一些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荷守恒等内容在2007年未作考查;③在选择题中,化学平衡知识一直是隔一年考一次,而且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一般只考查其中一种。⑤有机考查的反应依然是酯化、水解、消去反应,考查的内容依然是醇、酯、羧酸三者的相互转化为中心,考查的知识点依然是名称、分子式或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 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2. 知识点分布稳而有变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2. 知识点分布稳而有变
知识点考查基本遵循“考试大纲”,但不拘泥于“考试大纲”。
  如双水解知识、HSO4-和有机物键线式书写都是考纲中没有的,所以中学教学时不能将“考试大纲”读死,完全遵循“考试大纲”,要利用好“考试大纲”,教学时在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作适当的扩展、延伸。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2. 知识点分布稳而有变
考查的知识保持延续性。
 第I卷中的第7题改编自全国高考化学试卷1997年第18题和2004年的第10题,而II卷中第28题改编自全国高考化学试卷1991年的第32题。对于CaC2的考查近三年就考查过2次(分别为2005年和2007年),而且都是在推断题中,题型都一样。这些都既较好兼顾了命题的连续性和试题难度的稳定性,也赋予试题新内涵,体现了学科经典试题的价值。 (MCE2007-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 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MCE1997-18)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和后PH值一定等于7的是( D ) A.PH=3的硝酸跟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的硫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醛酸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MCE2007-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MCE1990-22)22.分别加热下列三种物质各100克:①KMnO4、②KClO3(另加少量MnO2、③HgO.完全反应后,所放出的氧气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MCE2007-26)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请回答:
⑴W元素是 ;Z元素是 。
⑵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⑶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和 。
⑷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CE1988-3(2))X、Y、Z三种元素.已知:
(1)它们是周期表的前20号元素,Y和Z不在同一周期.
(2)它们可以组成化合物XY2、YZ2和XZ.
(3)X的阳离子和Z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XY2能和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将浆状物过滤所得到的溶液与Y的氧化物YO2反应,可以得到另一种白色沉淀A.
请填写下列空白:
X是 ;Y是 ;Z是 ;A是 .
XY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MCE2007-7)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 (MCE1991-32)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和气,其主要成份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和气中含有CO和H2.
(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
混和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
(2)确认混和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 ;其理由是 .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2. 知识点分布稳而有变
关注环保,回避热点。
 分析近几年的全国I卷,不难发现它很少关注有关环保的问题,但是2007年第6题就直接与环保有关,体现了命题要求中的“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其它高考卷相比,一般都会回避社会、科技(诺贝尔奖)等所谓的热点(除2005年外),2007年理综卷也一样基本进行了回避,没有热点,给人一种平实无华的感觉。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3.能力要求提高
观察分析能力。I卷第13题、II卷的第29题属于图表题,需要认真观察、分析,找到相互之间的关系,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 MCE2007-13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3.能力要求提高
观察分析能力。I卷第13题、II卷的第29题属于图表题,需要认真观察、分析,找到相互之间的关系,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 MCE2007-29 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⑴D的化学名称是 。⑵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B的分子式是 。A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⑷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个。
i)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ii)与B有相同官能团、iii)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⑸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 。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3.能力要求提高
综合实验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实验的考查最能体现学生的化学素养,2007年化学实验题比较全面考查了实验部分四个方面的知识。 MCE2007-29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其目的是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 。
(5)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
(6)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 。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4. 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2007年第27题的三个方程式开放性较强,其实2007年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开放性。
 如II卷的第27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推理能力,而且答案不完全确定,硫酸氢盐可以是钠盐,也可以是镁盐等;
 如II卷中第28题的(4)小题接口连接部分,答案可以是g-ab-kj-hi-cd(或dc)-fe-l(m) g-ab-kj-(lm)-hi-(fe)-cd(或dc)-fe-(hi)-l(m)-(kj)等,只要合理就正确,还有第(2)小题,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铜,也可是氧化锌、氧化铅、氧化锡、氧化铁等,开放性相等强;II卷中第29题中的第(5)小题,写出乙烯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也有很多答案。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4. 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2007年高考仍延续前三年的试题结构,物理、化学、生物属于拼盘式,无学科间综合,以学科内综合为主。第27题是化学反应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有机结合,该题起点低、落点高,几乎涉及了卤族、碱金属、镁铝等所有元素化合物章节的知识,需要学生将知识点统一整理,有序存储,经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才能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是比较高的,该题难度系数为0.47。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5.难度基本稳定
 2004年~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化学主观题的难度系数基本保持在0.58左右。
每年难度系数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且都是一年简单一年难地变化。如2007年的主观题和客观题都比去年要稍难,而去年又都比前年简单,……。
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年逐年递增,由2004年的5个、2005年的7个到2006年的11个,而2007要求学生直接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只有5个,所以对方程式书写的要求有所下降,降低了一定的难度,使得总体难度稳定。附: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化学主观题四个大题得分情况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6. 突出主干强调基础
除I卷中着重考查化学基本理论外,Ⅱ卷中第26、28、29题对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基本实验原理和技能、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以及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反应的考查,都很好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试卷大部分都属于基础知识,如I卷中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1题、第13题,II卷中的第28题、29题和第26题,应该说这些题目难度都不大,总分值达到80多分,占化学部分的75%。当然学生的答题感受和实际得分情况不见得完全一致,如第28题实际是初中H2、CO与氧化铜反应的一种简单综合,但评卷过程会发现许多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令人担忧,很多学生不知道水和CO2应如何检验;其次第29题有机物所考查的知识既常规又简单,但是许多学生的书写却很不规范,以致得分很低,满分15分,浙江省平均得分只有约8.7分,令人始料不及,看来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进一步加强。二、应对的策略:我们该怎么办?准确定位
 分层推进
夯实基础
 科学思维
 提升能力
困惑之一:提升空间有多大?
有些同学说,每次理综考试成绩总在200分左右徘徊,怎么提不上去?
困惑之二:怎会事倍功半?
有同学说,平时很努力,而成绩不理想,一次一次的失败,除了无奈还是无奈,又总是把希望寄托下一次,不知何时我笑得最灿烂。
困惑之三:心理是否发生偏差?
有些同学觉得有关知识、方法、技能、技巧都清楚,但是考试发挥不好,心理很慌乱。
(一)学生的困惑 引发“梦想”
激情 自信你就是太阳。(拿破仑)
你能自救,上帝才能救你。《圣经》
伟人的成功往往就在最后一个时刻。
有了梦想,就会有激情; 有了激情,自然会找办法。准确定位
定位 平静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发展的、动态的进行过程评价,促使形成“我能” …的感觉。力争80%
750×80%= 600
750×75%= 563
750×70%= 525准确定位力争80%
300×80%= 240
300×75%= 225
300×70%= 210 力争80%
108×80%= 86
108×75%= 81
108×70%= 76 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及原因分层推进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及原因教会学生找到弱处
对照考纲:
(1) 找出哪些内容是薄弱环节
(2)找出平常考试中的答题失误及这些内容涉及到哪些知识、方法和解题策略
分层推进统计分析:
(1) 按内容分析
(按照得分率的从低到高,制定计划,分阶段查漏补缺)分层推进统计分析:
(2) 按题型分析
(此表完成后,先确定在高考中各题的期望得分,再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分层推进问题I:刚复习的内容,本次考次中出现,学生却不能复述、再现。(基础欠扎实)

问题II:刚复习过的知识,变换角度再出现时,学生失分严重。(应变能力偏弱)

问题III:明明在课堂中强调这样写,考试中却乱写一通,为此丢分太可惜。(学科语言的使用不规范、不准确,书写格式不能按照要求) (规范表述不到位)
(二)学生的问题在“考试大纲”的要求下进行 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的梳理
------对重难点进行分析性整理,
对所学知识进行规范性整合,并随时进行总结与纠错 。夯实基础基础+规范案例一海水综合利用验证醋酸是弱电解质通过同浓度的
盐酸和醋酸溶液
的比较通过同pH盐酸
和醋酸溶液的比较通过同浓度的盐酸和
醋酸的钠盐溶液的比较测
pH与Zn
反应
气体
体积导电
性试
验测稀
释液
pH变
化与Zn
反应
速率同浓
度碱
液滴
定测
pH酚酞
测酸
碱性案例二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进行模块构建,求同存异。
-----把学与问、思与练、局部与整体联系起来看问题。

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 科学思维个体建构:学生讨论知识回顾:以镁、铝分别与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与总反应式?评价改进:你认为“直接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的做法可靠吗? 不可靠,则应如何改进?认知冲突:若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比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正确吗?课题: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活动顺序的可行性研究案例三任务2:如何用已学过的知识测定“速力菲”中是否含有铁元素的含量?问题:针对我国高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任务3:如何理解”速力菲“与VC同服 药效好?任务1:如何用已学过的知识检验“速力菲”中是否含有铁元素?是Fe2+吗联系实际的铁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案例四在思考与训练的过程中想得到位,练得科学,提高实战能力和心理应变能力。
---着重在定时训练中提升审题水平和表述能力。
------着重解题后的反思。对解题思维过程的反思、对解法多样化的反思、对题目本身或解法本身所存在的规律的反思、对题目变化的反思。提升能力审题:有用的信息提取方案:构建解题需要的原理和方法实施:回答力求严谨、精练、准确 反思:结论的评价与反思进行解题范式训练提升能力课题: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研究 案例五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关键步骤:问题—假设—证据—结论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课题:测定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mg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案例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测定NaOH(Na2CO3)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沉淀法气体法滴定法一般范围功能解决特殊解决Na2CO3+BaC12
=BaCO3+2NaC1Na2CO3+2HC1
=CO2+2NaC1+H2ONaOH+HC1=
Na2CO3+HC1=
NaHCO3+HC1=样品经称量、
溶解、加入过量
BaC12,过滤
洗涤干燥,称量
利用双指示剂:
酚酞、甲基橙,分别
测定耗用标准盐酸
的体积
增长空间学校教学激情+方法+基础+规范命题趋势+基础落实手段
+习题功能+复习方式学科侧重+学生群体侧重结论:我们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增长空间教得有效我们的共同追求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谢谢!课件6张PPT。课题研究: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活动性
顺序的可行性 案例三学生原有
心理模型物理系统
模型认知冲突个体建构活动新的心理模型比较导致创建应用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活动顺序的可行性研究 课题研究: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可行性 案例三1、回顾知识分别出示甲、乙装置,要求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课题研究: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可行性 案例三2、认知冲突 如果甲、乙两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是负极,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比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乙的结论怎样? 课题研究: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可行性 案例三3、个体建构 根据上述实验,你认为可得到哪些结论?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
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顺序表已经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题研究: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可行性 案例三4、评价改进 你认为“直接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原电池中的正负极”的做法可靠吗?
如不可靠,请提出另一种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可行实验方案.课件13张PPT。注意:高铁血红蛋白无携氧功能!structure of heme资料卡片市售补血剂思考: 能否运用已学知识来检验“速力菲”中
是否含有Fe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如何用药?
目前首选口服铁剂为琥珀酸亚铁。因为它吸收率高,胃肠道刺激性小,是更有效而安全的铁剂……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是Fe 2+吗?(Ⅰ)药片白色↓→灰绿色→红褐色↓方案讨论:Fe2++ 2OH- = Fe(OH)2↓4Fe(OH)2 + O2+2H2O = 4Fe(OH)3(Ⅱ)药片Fe3++SCN - = [Fe(SCN)] 2+Fe2++SCN – = [Fe(SCN)] +无色血红色(灵敏)含Fe2+34.0%-36.0%
无水碱式盐.?资料:
难溶于水和乙醇35mg/片补铁剂中,Fe2+通常以络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组成的、具有特殊结构化合物)形态存在。盐酸可破坏其结构,将Fe2+游离出来。胃酸“碱式盐”探究:“速力菲”中是否含有Fe2+?讨论:如何设计合理方案?如何操作?“速力菲”浅红色红色变深实验1:3mL3d缓慢滴入现象:淡黄色浑浊液后又褪色有气体↑?氧化剂
?样品保留实验2:褪色原因探究加FeCl3不复原①Fe3+已转变②SCN -已转变-加KSCN 复原+SCN -N2+CO2+SO42-资料支持Fe2+ + H2O2+ H+ — 氧化Fe3+将褪色液
分两份Fe3++SCN - = [Fe(SCN)] 2+红色变深有气体↑Fe3+?SCN - ?Fe3+ + H2O如Fe粉事实:思考:如何选择另一种途径使[Fe(SCN)] 2+溶液 血红色褪去?+还原剂2Fe3++Fe=3Fe2+思考:如何用已学知识定量测定“速力菲”
中Fe元素的含量?“速力菲”
(ag) 固体
(bg)Fe2O3Fe(OH)3方案:思考:为什么有的人饮食结构合理均衡,且注重补铁,却仍然出现贫血症状?铁的吸收效率问题?探究: Vc确有还原性吗?
能还原Fe3+吗?实验3:①FeCl3溶液结论:Vc有还原性, 它能还原Fe3+②FeCl3溶液2mL2d1片猜想:维生素C能抑制Fe2+的氧化,作抗氧化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