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及新词,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情感目标: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冒号和引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利用生字表初步识字,正确认读字词,正确读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
教学难点: 能提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3课时
一、课前谈话。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初读课文。
1.检查读课文正音。
2.初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2、3段。
1.出示插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2.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 柱(翘舌音)堵
3.指导朗读读出大象之大。
4.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二)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 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 谁再做做看 “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查字典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 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 (“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个,展示评价。
(5)课文中还有几个生字没写过?找找、读读、扩扩词。
板块四:
1.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或容易写错的字各抄两个。
2.口头组词:“象、像”、“称、秤”。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并学习对方的优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
设计思想:
本文主要记叙了曹冲七岁想,称出大象重量的好办法,说明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教学中有两大难点,一是理解称杆的作用,二是理解曹冲称向的过程,我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再利用课件展示称象过程,使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最后用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从而优化了课堂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官员们提出了那几种称象的方法?
2.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四段。
1.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后他怎样说呢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师出示课件,上面写了曹冲说的办法。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说一说。再想想,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3.做实验突破难点。
制作了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黑板上画一条大船和河水、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一边演示.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1)先贴大船和水面的纸片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处。
(2)再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在这一次船身的下沉处画线。
(3)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再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至画线处。然后让学生提问。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理解“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刻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4.学生动手演示。请学生各自准备后让一名学生演示。大家读一句,该生演示这一句的内容。
5.指名连起来说说称象的过程。
6.同学们,课文里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刚才我们的演示没有称给你们看。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在课外活动或者在家里,把刚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头称一称,把“大象”称一称,看石头和“大象”是不是同样重。好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熟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知道“才”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 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 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体会从“才”字说明曹冲怎样?)引导学生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3.朗读指导。
(二)
1.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是用四句话说清楚的。你能来复述一下吗?(准备三分钟后在小组中复述,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全班交流)
2.这四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说,连起来说明了一件事。现在我们来学习用这种方法说话。请你们分别用“关”、“洒”、“扫”说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分层练习:用自己的话写写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或者:用“关”、“洒”、“扫”写几句话,这几句话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三)
齐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án
( ) ( ) ( )
chèng gǎn zǎi gē yì dǔ qiá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de ( ) (2)dé ( ) (3) děi ( )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 不弯( ) (2) 把弯由的伸开( )
(3) 爽快( ) (4) 一个劲儿地( )
3.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才气( ) (2)只有(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两( )树 一( )线
四、比一比,组词。
官( ) 称( ) 柱( ) 象( )
宫( ) 秤( ) 住( ) 像( )
板书设计: 5、 称 象
聪明 动脑筋
曹 冲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