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7 13:4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 )
A. 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 B. 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 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 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兵力歼敌
B. 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根据地
C.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D. 东北沦陷,华北告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 D.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4.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
A. 北伐战争开始 B.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C. 国民政府建立 D. 黄埔军校正式建立
5.标语是历史事件的缩影。“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一标语反映哪一事件( )
A. 长征 B. 土地改革 C. 文革 D. 抗美援朝
6.“怒潮澎湃,党旗飞扬,这是革命的黄埔……”这首校歌所传颂的军校创建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国民革命时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7.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成立了
A. 国民革命军 B. 工农革命军
C. 工农红军第四军 D.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8.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
A. 打倒列强 除军阀 B.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C.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D. 众志成城 共赴国难
9.毛泽东题词中“星星之火”指的是( )
A. 五四运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南昌起义 D.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0.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李军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如果需要你再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 )
A. 它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 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 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1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D. 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12.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3.“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 博古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14.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
C. 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 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15.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教训,说它失败是因为( )
A. 国共两党关系恶化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蒋介石、汪精卫突然叛变革命 D. 北伐战争失败
16.在新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 )
A. 北伐战争 B. 长征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7.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B. 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C. 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18.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 中共二大的召开 B. 中共三大的召开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建立
19.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了北上抗日 B. 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 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20.毛泽东同志很早便被称为“毛主席”,该称呼最早有可能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出现 ( )
A. 秋收起义 B.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八七会议召开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说“革命尚未成功”是指什么?
(3)为完成革命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4)参观该校遗址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22.从五四运动爆发到红军长征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条件下诞生,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书写激情,在白色恐怖和多次挫折中成长、壮大,最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进行了国民革命运动。这次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果?(任意两点即可)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时期,中国共产党有两次重大挫折,是哪两次?遭受第一次重大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努力克服上述挫折,使中国革命出现新局面的?(任意三点即可)
(4)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开创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
材料二:(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材料三: “上山(井冈山)之后,毛泽东还提出:红军要严格执行‘行动听指挥,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的三大纪律和‘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的六项注意。”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解答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2)请你进一步解答工农革命军能够在井冈山站稳脚跟的原因是什么?
(3)从毛泽东领导军队进攻中心城市受挫后,进军井冈山成功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4.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工农红军长征展开“主题学习活动”。
(1)根据上题,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红军长征途经了许多地点,还在一个地方召开了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请问: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3)请联系自己,谈谈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长春讲话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中的哪一个口号最能体现运动的性质?
(2)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标志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 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长征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和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4)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请你概括它们的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孙传芳和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但是没有消灭张作霖的主力,所以B项说法是错误的,排除;军阀是封建地方割据,张作霖没有被消灭,况且有日本人支持他,当然谈不上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C排除;北伐战争后,还有很多地方割据,并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D排除。故选A。
2.【答案】C
【解析】由于“左”倾错误在瑞金全面推行,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进行长征,故选C。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果,国共两党达成共识,团结一致,所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AC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开始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故选B。
5.【答案】A
【解析】“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一标语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故选A。
6.【答案】B
【解析】材料中“革命的黄埔”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后,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故选B。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支坚强的军队。A项是1926年国共国民革命时期的军队;B项工农革命军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D项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工农红军改编的军队。C项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A
【解析】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打倒列强、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故选A。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星星之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中国革命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A
【解析】从题目中“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可知是南昌起义,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革命军队创建的开始,故选A。
11.【答案】D
【解析】红军长征从1934-1936年,行程两万里,1935年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
12.【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积极合作,奋勇冲锋,打倒了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北伐军队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故选B。
13.【答案】C
【解析】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C。
14.【答案】C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弃湘西,取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1935年10月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故答案为C。
1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时候,国民革命军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危机,蒋介石的军事实力极速膨胀,他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5月汪精卫突然叛变革命,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了,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答案】B
【解析】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B。
17.【答案】D
【解析】1924—1927年国民革命,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任务的斗争。所以答案选D。
1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 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9.【答案】C
【解析】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选C。
2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的主席之称最早来自于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B项符合题意;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毛泽东还没有主席一称,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不是最早的。故选B。
21.【答案】(1)黄埔军校;1924年5月。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国民革命时期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答出答案即可。
(2)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他逝世时仍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救国任务。
(3)孙中山逝世后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
(4)黄埔军校是国民革命时期创办的军校。,参观该校有助于我们了解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
22.【答案】(1)在中共支持下,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2)第一次: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第二次: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第一次挫折主要原因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3)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奋起反抗,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工农红军开始长征,并在长征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敢于正视现实,反省自己,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
【解析】(1)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此后国共两党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建立了黄埔军校;1926年领导了北伐战争。
(2)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导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33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第一次挫折主要原因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奋起反抗,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工农红军开始长征,并在长征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敢于正视现实,反省自己,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
23.【答案】(1)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物产比较丰富,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有较好的革命基础。
(2)工农红军有着严明的纪律,赢得了当地群众和各阶层的信任和支持。
(3)要学习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精神;(其他如看事情要有长远眼光、要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等等,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材料一中井冈山地势险要,森林覆盖率高,并且自然资源丰富,植物众多,这都有利于革命军队生存和发展。材料二中,这一地区反动力量薄弱,还有农民自卫军,这说明这一地区有很好的革命基础,易于革命军队发展自己的力量。
(2)选择了井冈山,是因为其先天条件优越,而又进一步站稳脚跟,主要在于材料3给出的原因,总结材料三,革命军队建立了严明的纪律,不扰民,不坑民,赢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为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使红军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3)做这类题要从题意出发,毛泽东这个转变战略路线的过程首先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遇到问题不硬拼,不盲动,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想办法,灵活应对,另外也可看到他转战农村,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巩固。(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的困难包括: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
(2)召开了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作为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就要从小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的困难包括: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
(2)红军长征途经了许多地点,还在一个地方召开了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作为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就要从小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
25.【答案】(1)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 遵义会议;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4) 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一战期间,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中国外交上的失败,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其中“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材料讲的是五四运动和红军长征,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五四运动和长征都具有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