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绿林农民起义
C. 赤眉农民起义 D. 黄巾军起义
2.外戚与宦官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使社会混乱,人民遭殃,最终导致
A. 外戚的实力膨胀 B. 宦官得宠,把持朝政
C.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
3.“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立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为高祖的是
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4.在一次历史人物评论会上,有四位同学谈了他们对张仲景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他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 B. 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
C. 他的论著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 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5.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6.东汉名医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打开衙门坐堂行医,救治了无数湖南百姓。至今在长沙湘雅医院还立有其雕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医学伟人对湖南的源源遗泽。以下古代医学巨著与他有关是(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本草纲目》 D. 《千金方》
7.下列事物有着明显道教烙印的是( )
①“大千世界、清规戒律、天花乱坠”等成语的产生
②《西游记》中树立的玉皇大帝形象
③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发明
④世界闻名的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雕塑艺术及各地随处可见的塔寺建筑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丝绸之路是闻名世界的交通要道。这主要是指它( )
A. 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B.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C. 使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的往来
D. 使中华文明为世界做出了贡献
9.以下人物中曾属于秦末农民战争领袖的是( )
①陈胜 ②吴广 ③张角 ④刘邦 ⑤项羽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④⑤ D. ①②④⑤
10.《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人开始吃石榴、核桃等食物最早是在( )
A. 夏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11.“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秦朝统治腐朽 B. 秦朝百姓罢工
C. 秦朝的暴政 D. 修长城费时十年
1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 联络乌孙国王进攻匈奴
C. 准备设立西域都护 D. 开通丝绸之路
13.两汉时人们称西域的地方是( )
A. 今内蒙古地区 B. 当时的安息和大秦
C. 当时的西方各国 D. 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14.下列关于佛教说法正确的有( )
①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②东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③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白马寺
④对我国思想文化、文学艺术以及节日习俗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5.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成圆形方孔样式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16.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制定是刘邦对以下哪条历史经验的总结
A. 吸取秦亡教训 B. 实行“马上治天下”
C. 采取高度集权措施 D.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17.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其国家总统赠送给习近平主席一匹纯种的汗血宝马,中哈两国重建“丝绸之路”的仪式也正式启动。下面有关于古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丝绸之路”横贯亚洲和非洲
B. 这条商路是在秦朝开通的
C.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D. 终点站大秦国就是现在的印度
18.关于秦的统一,叙述错误的是( )
A. 秦朝的建立者是嬴政
B. 从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
C. 秦朝定都在咸阳。
D. 秦的统一对历史起到了促进作用。
19.司马迁耗尽心血编写的《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主要原因是它( )
A. 歌颂了农民领袖斗争的精神 B. 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C.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又是一部文学著作
20.下图中文字的统一者是( )
A. 商汤 B. 秦始皇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
(1)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你的理由。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李斯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李斯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什么?
23.阅读下面材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请回答:
(1)材料是黄巾起义的口号,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的突出特点。
(4)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24.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25.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建设。”
(1)材料一是汉朝时的一条商道,请你说出它的名称。它的出发点________,经过的两关:________和_______。
(2)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商道做出贡献的是谁?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在这条商道上设置了一个什么官职?有何意义?
(3)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秦朝统一后,实行严刑峻法,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任用赵高,统治更加残暴,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据题意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排除,选A。
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轮流把持朝政,政治黑暗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A、B说法不全面,D发生在东汉建立之前,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3.【答案】C
【解析】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入咸阳后,废秦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项羽随后进入咸阳,却大肆杀掠。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选C。
4.【答案】A
【解析】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在秦朝中央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结合所学知识,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式,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丞相在中央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应。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不合题意;在地方上,全国分成36郡,郡的行政掌称郡守,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6.【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张仲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选B。
7.【答案】B
【解析】玉皇大帝是道教人物形象,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偶然发明的,都带有明显的道教烙印。
8.【答案】B
【解析】丝绸之路是汉朝时期形成的闻名世界的交通要道,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C、D项的内容都蕴含在B项之中。
9.【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直接使用排除法来解答。张角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胜、吴广是揭竿而起的秦末农民战争领袖,刘邦、项羽则是推翻秦朝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故本题答案选D。
10.【答案】B
【解析】沿着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冶铁、凿井、造纸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核桃等食物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所以答案选B。
11.【答案】C
【解析】秦始皇北击匈奴,南伐百越,拓展了疆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同时也役使了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灾难。本题考查学生对秦的暴政的理解。答案选C。
12.【答案】A
【解析】为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因此选A。
13.【答案】D
【解析】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和以西更远的地方称之为西域。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对西域的沟通和管理。故本题答案选D。
14.【答案】D
【解析】本题中①③④的表述根据课本知识都是正确的,②东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表述有问题,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因此本题选D。
15.【答案】A
【解析】秦朝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秦国时期的货币-圆形方孔铜钱。
1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动乱,楚汉之争,生灵涂炭,急需时间休养生息,重建家园。所以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故选A。
17.【答案】C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今陕西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甘肃境内)、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大秦(古罗马,在今地中海地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据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8.【答案】B
【解析】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陆续消灭了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19.【答案】C
【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答案选C。
20.【答案】B
【解析】秦建国后,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来强制推行。
21.【答案】(1)商鞅变法召怨天下。
(2)不对。秦朝的灭亡是因为暴政。
【解析】(1)题文“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提供的信息:只是商鞅变法,不广纳良言,虽然能够促使秦国快速达到富裕强盛,但也招致了秦国众人的怨恨。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召怨天下。
(2)因为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改革,它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朝迅速灭亡,主要是秦的暴政所致。它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不对。秦朝的灭亡是因为暴政。
22.【答案】(1)秦始皇。颁布“焚书令”。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巩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
【解析】(1)材料一的意思是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后来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
(2)由材料二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灭百家,独尊儒术,又由“董仲舒”可知材料二主要阐述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3)通过前面材料的分析,我们知道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和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23.【答案】(1)张角。
(2)“甲子”指公元184年,“苍天”暗示东汉政权,“黄天”指黄巾军。
(3)有组织、有准备。
(4)结果:失败。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解析】(1)根据材料是黄巾起义的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84年领导黄巾起义的是张角。
(2)根据材料中的“甲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的“甲子”年,是指公元184年;“苍天”暗示东汉政权,“黄天”指黄巾军。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84年张角等人,经过精心策划而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结果失败了;但是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4.【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
(2)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解析】(1)根据图片,是中原和西域沟通交往的情况。张骞出使西域。
(2)这一事件指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的出使成为中西方进行交往的重要通道,所以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
(3)张骞出使西域后,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25.【答案】(1)丝绸之路、长安、阳关、玉门关。
(2)张骞。西域都护;意义: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划归中央政府管辖。
(3)丝绸之路,民族振兴之路(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图中的信息,图一是丝绸之路开辟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往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运往中国。因此经过的两关是阳关和玉门关。
(2)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商人来往频繁,互通有无,这样就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所以对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为了加强对这以地区的控制,汉武帝在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3)要求学生为会议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根据举办的地点和会议的内容可以设计出很多广告宣传语,如丝绸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中华民族富强之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