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七月的天山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七月的天山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4 13: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 七月的天山
缎 涧

俯 皑

蹄 溅

延 鞍
生字学习
jiàn

ái

jiàn

ān
duàn





yán
山涧

皑皑白雪

飞溅

马鞍
绸缎

俯身

马蹄

延长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
天山简介
天山是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天山的





大自然的美


天山的美景欣赏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读一读。
(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全班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课文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学习第三段。
 
思考交流:这段抓住天山的原始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以 “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
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
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拓展练习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