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7 古诗二首(一) 3(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7 古诗二首(一) 3(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9-17 18: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情感目标:通过注释或其他方式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
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
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 会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破题质疑。
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
7.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高兴与喜悦吧!
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师小结。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本诗生字,认读2个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诗句的意思,能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结合注释,学生根据前一首诗方法与收集的资料进行自学
2.展示所得,与同桌进行交流。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从诗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组织学生交流。
5.谁来读读这首诗?听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指名背诵。
7.你还能背出哪些写景的事?试着背一背。
三、自学生字。
独立记字,然后与同学交流。
蝶:分解记忆。扩词,在黄四娘家可能有哪些蝴蝶?
舞:注意写时,上边是四个竖,不要少写。
蹊:小路。
流连:流连忘返,蝴蝶飞来飞去的情景,展开想象。
四、作业。
必做题
1.写生字
2.默写《登鹳雀楼》
选做题
一、写出下面字在诗中的意思。
1.白日依山尽 依:
2.欲穷千里目 欲:
3.更上一层楼 更:
二、写出你会背一首写景的古诗。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
压枝低 时时舞 恰恰啼
课后反思:在学习事的过程中,给足学生自学时间,学生自己学得很好。在学习《江畔独步寻花》一诗时,如果给足学生象想的时间,根据想想说的时间,学生的想象会更丰富,学生 不会说错季节。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