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文同步学案
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上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1】引言
“事上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简单到敬业与乐业的道理都已有人著文章来说清楚,我们只需要认真学习与思考、掌握。
△ 提问:
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 解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句意的理解能力。本句意理解可以使用演 思考法。另外介绍寻找关键词的方法也是解题的必备要素。
参考答案
由“主体”展开的判断:业是可敬可乐的主体。“业”是关键词。“主体”是“指向性词”。
?
名词解释:
主体:主体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ǔ tǐ。
(1)指事物的主要部分;
(2)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3)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
(4)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
(5)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
?
【1】引言
【2】议论文的一些必备知识:
写好议论文的窍门犹如:建房盖楼需要地基与承重墙。
以下内容就是议论文的地基、承重墙。
○ 论证
△ 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证明”;
△ 常见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 论证方法的掌握程度,决定理解议论文内容的深度。
(1)举例论证:
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答题: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的事例,具体有利地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论证严密,具有说服力。
【2】议论文的一些必备知识:
(2)道理论证:
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
答题: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什么名言、警句)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使论证严密,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答题: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
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答题: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鲜明突出地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严密,具有说明力。
?
【2】议论文的一些必备知识:
○ 理解论证思路
方法技巧:首先(通过……)提出了……的论点;
然后举……名言和……事例进行论证;
最后……”或者”首先提出了……问题;
然后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接着得出了……结论或提出了……论点;
最后总结全文。
○ 答题格式归纳:
文章(或某段、某几段)
先运用……论证方法……
(根据具体论证方法作答,如“比喻论证法”就填“生动地”)
论证了……论点,接着……,最后……。
【3】阅读原文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我所说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3)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4)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劳,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我徵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有人说:“我并不是不想找职业,无奈找不出来。”我说:职业难找,原是现代全世界普通现象,我也承认。这种现象应该如何救济,别是一个问题,今日不必讨论。但以中国现在情形论,找职业的机会,依然比别国多得多;一个精力充满的壮年人,倘若不是安心躲懒,我敢信他一定能得相当职业。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3】阅读原文
(5)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甚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3】阅读原文
(6)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痀 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甚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枝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着的书,比较英法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地下,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3】阅读原文
(7)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8)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9)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的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
【4】掌握重点词: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断,截取。章,篇章。
(3)不二法门: 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
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4) 旁骛: 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
骛,求。
(5) 佝偻: 鸡胸驼背,一般形容老人。
(6) 亵渎: 轻慢,不敬。
(7)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喧扰。舍,舍弃,放弃。
(8) 骈进: 一同前进,并进。
(9)言行相顾: 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10) 容赦: 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5】文章结构
为了更方便理解,根据主题的不同,可以把全文分成了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
为第一段(1):引出格言提出论题、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
○ 第二部分
为第二到第八段(2-8):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 第三部分
为第九段(9):总结全文,深化意旨,“敬业~责任心;乐业~趣味”。
?
【6】阅读检验
(1)乐业
△ 提问:
为什么要“乐业”。
△ 解题思考:
这道题考察的是对主题“乐业”的概括能力与对应的论证方式。
△ 参考答案
用举反例来论证。
第一苦人与第二苦人。
(2)敬业
△ 提问:
什么是敬业?
△解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的是相关的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根据词性来分析会更便捷。
△参考答案
略 请在《思维导图》中找到答案。
【7】思维导图
图:《敬业与乐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