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附属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12月份月度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附属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12月份月度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7 20: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溱潼古镇,建筑奇特,多经过精心遴选、反复kān察建造而成;溱潼会船,闻名天下。建筑与民俗róng为一体,相得yìzhāng,令游人流连忘返。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自2017年1月1日起,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
B.2018年全国“最美家庭”评选结果在京揭晓,我市两个家庭入选。
C.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
D“明天的课前演讲准备好了吗?”老师问。“嗯,准备好了。”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A.这块天然宝石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可称世间极品。
B.“春来正是读书时”,拥有世界读书日的四月,越发显得温文尔雅,而又才情四溢。
C.随着越来越多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D.经过老师的耐心指导,他豁然开朗,所有的困惑都消失了。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每空1分,共8分)
①皮之不存,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⑤《出师表》中写诸葛亮在艰难时期承当重任的句子是: ,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 , ”的好局面。
5. 名著阅读。(5分)
⑴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我”在小人国最大的愿望是获得自由,皇帝则认为这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要征求内阁会议的意见,还要“我”宣誓与他和他的王国和平相处。。
B. 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农民发财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场,把他累得奄奄一息。
C. 《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了荒诞而离奇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法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
D. 格列佛怀着对“慧骃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并且厌弃了世俗,决心不与他人同流合污。[
(2)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回答问题。(3分)
这匹小马性情温和,也很忠诚,正是因为有了它的保护,我才敢于如此冒险。我刚到这里的时候遭到了这些可憎动物的骚扰……在我还有三个月就要离开慧骃国的时候,恰好赶上它们的全国代表大会,主人以我们区代表的身份去参加大会。这次会议要继续讨论以前的一些问题,事实上它们国家也只有这么一个问题。
①慧骃国的马以毛色区分等级,请问选段中“这匹小马”是什么毛色?(1分)
②慧骃国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它们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2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生活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古人靠竹简书册获取知识,今天我们则通过书本和网络杂志等多种媒体求知。请开阔视野,驰骋心灵,去发现无处不在的语文。
(1)一则公益广告:“地球是我家,请你爱护它!”有人认为这一则广告无可厚非,但是,文字上却有些不妥。理由是:既然是“我家”,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请你(别人)”来爱护它呢?如果让你修改,你打算怎样改,请写出修改后的广告语,并写明修改理由。(2分)
修改:
理由:
(2)这是一个广告泛滥的时代。你在尽情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有没有对某些广告语心生赞赏之意呢?请仿照示例格式,写出你最欣赏的一条广告语。 (说明:广告语不可自编,请标明出处。)(4分)
示例: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2分)
①广告语:
②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说你欣赏的理由。(2分)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7题。(7分)
【甲】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乙】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②不过秦③。萧条桑柘④外,烟火渐相亲。
【注释】①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②边烽:边境上报告战事的烽火。③秦:秦地,指今陕西南部一带。④桑柘zhè:此处用本意,桑木与柘木。
7(1) 【甲】诗中“阑干”一词的意思是 。(1分)
(2)根据诗意,填写【乙】诗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2分)
( 孤寂 )→( )→(平静)→( )
(3)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甲】【乙】两诗如何体现题目中 “早”和“暮”的?(4分)
【甲】
【乙】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旦雅量可敬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①有事送密院②,违诏格③,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④,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⑤准武胜军节度使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选自《宋史·王旦传》)
注释中书:①中书:中书省,北宋中书掌握行政大权,王旦当时主持中书省。②密院:枢密院,北宋时枢密院长官军事大权,寇准当时主持枢密院。③违诏格:违反了诏令的格式。④同年:同科考中的人。⑤除:拜官,授予官职。⑥武胜军节度使:官名。
8(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寇准数短旦 ( ) ②理固当然( )
③政事阙失必多 ( ) ④帝具道旦所以荐者( )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帝以是愈贤旦”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吾欲辱之,何以也 B.咨臣以当世之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以其境过清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处,每句标一处。(2分)
①臣 在 相 位 久
②已 而 除 准 武 胜 军 节 度 使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1.王旦的雅量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本文的内容概括回答。(2分)

(三)阅读《时间去哪儿了》一文,完成12—14题。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实践和低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觉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明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开头引用歌词有什么作用?(2分)

13.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体会第⑤段中加点的“通常”一词的准确性。(2分)

请指出第⑦段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新路还是接触生活中的新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比重越大。
(四)阅读《涵养几分静气》,完成15—18题。
涵养几分静气 ???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文/宋威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04版)
(1)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2分)

16.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文中出现的方法不可再用)。(2分)

(五)阅读《向麦子学习》,完成第18—21题。
向麦子学习
安黎
①五月,是麦子生长的旺季。无涯的麦苗以其蓬勃的姿态,将北国大地铺染得一派葱绿。  
②麦子是植物之一种,但又有别于一般化的植物。世间的植物各有各的用途,没有一样是多余的,哪怕它微若草芥、轻若飞絮、空若芦苇。有的植物可以入药,疗救人的生命;有的植物可以作为木料,被打造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农具或家具;有的植物看似无用,却也能化为干柴,用以取暖或煮饭;有的植物貌似闲置,但能以自身的碧翠,绿化荒土,释放氧气……在万千的植物中,论起与人的亲近度来,麦子无疑排名第一。麦子以被人咀嚼和吞咽的方式,满足着人的食欲、滋养着人的生命、延续着人的繁衍、维系着人的生活品质。从这个角度看,麦子对人可谓功德无量、恩重如山。  
③麦子磨出的面粉,可以擀成面、可以蒸成馍、可以包成包子、可以烙成烙饼,被人称之为细粮。与细粮相对应的,则是玉米、高粱、大豆和谷子之类的粗粮。细粮与粗粮,是人给粮食贴出的标签,似乎含有主次贵贱的歧视于其中,却也不乏道出了饮食领域的某种实情。也就是说,至少在北半球食品的江湖上,麦子是领头的大哥。尽管粗粮对人也不无裨益,但它们即使再重要、再强势,都无法撼动麦子的地位。一年四季,人仅吃麦面尚且受得住,但若仅吃玉米面或高粱面而无涉麦面,那是绝然不堪忍受的。  
④人在吃饱喝足之后,很容易忽略麦子的存在、忘却粮食的恩典。然而,在饥馑年月,人们用粗粮、野菜裹腹,对麦面,几近于望眼欲穿,能吃到一个白面馒头,或吃到一碗白面面条,都堪称奢侈,并能从中咂摸出过年般的幸福滋味。那么,麦面与粗粮面,吃起来究竟有何不同?我们村一个脑子缺斤短两的愣头男人,曾当众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白面馍吃起来很乖,杂面馍吃起来不乖。乖,意味着性情柔和,百依百顺;不乖,则意味着桀骜不驯,难以下咽。
⑤麦子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播种季节殊异——冬小麦为秋末播种,而春小麦则为初春播种。华夏大地无比广袤辽阔,地理与气候的丰富性不言而喻,于是,无论冬小麦,还是春小麦,皆能找到适宜于自己生根发芽的土壤。冬小麦生长于气候相对温和的区域,而春小麦则在高寒地带生息。  
⑥一颗微小的麦粒,一旦作为种子被播进土中,寥寥数日后,便会以麦苗的姿态从土中悄然冒出。麦苗是娇嫩的,却也是顽强的。蛮横的秋风可以将一树树的浮叶悉数荡尽,却无法将一株株嫩嫩的麦苗撼动、移位。麦苗貌似很卑微,它不顶天,但立地,坚信只要把自己的根须深扎于泥土,与泥土不弃不离,就能得以存活和成长。当麦苗的身高才一寸有余时,寒流便不请自来。滚滚的寒流一遍遍地肆虐掠过,将原本葱绿的山川,吹刮得皮粗肉糙、秃头秃脑。冷霜落在了麦苗上,麦苗或许会萎靡不振、奄奄一息,然而,请别担心,麦苗即使泛黄,它的根须也不会死亡。寒流有能力封住麦苗向上的空间,却扼杀不了它向下延伸的努力。荒芜沉闷的时节,麦苗不等不靠,也不怨天尤人,而是趁此夯实自己的内力、扎牢自己的根基,以此来迎候春暖花开季节的华美映现。  
⑦当第一缕春风撩拨草尖,麦苗开始泛绿。睡意朦胧的迎春花尚且半遮半掩地微睁朦胧的睡眼,一畦畦的田畴,早已碧绿青翠。春暖时节的麦苗,以迅猛的超速度伸展腰肢,并节节拔高,很快就孕育出了麦穗、结出了麦粒。麦粒小小的,渐渐由绿变黄、由软变硬——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麦粒,最终磨成了面粉,给人以生命的喂养。  
⑧麦苗以壮烈牺牲的方式,在被割头和被碾打中,结束了一场热烈奔放的生命绽放。但它并不悲观,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麦粒都化作了人的口腹之食,而是还有一部分麦粒被当作种子留存。只要种子犹在,来年的春天,必然又是绿翠铺满天下、绿焰腾跃大地。
(选自《美文》2018年第10期,有删改。)
18.阅读文章,填写出麦苗生命绽放的过程。(6分)
麦粒播进土中→麦苗 →麦苗 →麦苗开始泛绿→麦苗 →麦粒磨成面粉
19. 文中写玉米、高粱、大豆等粗粮,有什么用意?(3分)[来源:学#科#网Z#X#X#K]

赏析句子。
(1) 第⑥段“麦苗是娇嫩的,却也是顽强的”一句中“娇嫩”和“顽强”表达上是否矛盾?(2分)
(2)春暖时节的麦苗,以迅猛的超速度伸展腰肢,并节节拔高,很快就孕育出了麦穗、结出了麦粒。(从修辞的角度赏析)(3分)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本文题为“向麦子学习”,请根据文意说说“麦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哪些。再结合链接材料,说一说“白鹭”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6分)
链接材料:
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
有了生命了。
——《白鹭》
向麦子学习:
向白鹭学习:
三、作文(60分)
22.请以“气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班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月考答案
1.勘 融 益 彰
2.A
3.C
4.略
5.(1)C(2)①(1分)①栗色小马
②(2分)②是否要把野猢这一物种从地球上清除干净。
答案一:我们只有地球一个家,大家都要好好爱护它。“地球”不属于某一个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使这个家园永远美丽,我们必须携起手来,好好爱护它。
答案二:将“我”改成“咱”,因为“咱家”的成员中也包括“你”。这样,“请你爱护它”也就合乎逻辑了。
7.7.(1)(1分)纵横(或者横斜)
(2)(2分)惊恐(恐惧,害怕,不安)(1分);喜悦,欢欣(欣慰,亲近等也可以)(1分)。
(3)(4分)【甲】露水沾湿上衣;行人感觉拂晓的微寒;星星纵横错落;行人半梦半醒;(一点1分)【乙】日落时分;一弯新月初升;行人看见袅袅炊烟(一点1分)。
8(1)说人短处,讲坏话 (2)本来 (3)同“缺”,缺点 (4)详细地
选择题目答案:D
臣 在 相 位/ 久
已而/ 除准武胜军节度使
10(1)寇准对陛下不隐瞒,更加体现他的忠心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2)略
11.寇准说他的短处,他却真诚地称赞寇准;工作中出现失误,主动向寇准认错,而当对方工作中出现失误,他却没有报复,给予对方改正的机会; 向皇上举荐寇准。
参考译文:
寇准经常反映王旦的短处,而王旦总是称赞寇准。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而他专门反映你的缺点。”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臣担任丞相职务很久,处理政事很多过失也必然多。寇准对陛下不隐瞒,更加体现他的忠心正直。这就是我之所以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也因此更看重王旦。中书(丞相办公机构)有文件送达密院(办公机构),违反文件格式,寇准在密院,将事反映给皇上,王旦受到皇上责问,王旦到寇准家表示认错并致谢,对办事人员都进行了责罚。不到一个月,密院有文件送达中书,也违反了文件格式,办事人员高兴将文件呈给王旦,王旦令将文件退回密院。寇准很惭愧,见到王旦问:“同年(同时考中功名的互称),为什么这么大的度量?”王旦没有回答。寇准枢密使离任,通过人私下向王旦请求推荐为使相(主管一方的要员),王旦吃惊地说道:“将相(这里指主管一方的将领和文官,即封疆大吏)的任命,怎么能要求呢!我不能接受私下的请求。”寇准感到很遗憾可惜。而后来任命寇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名)。寇准见皇上答谢说:“如果不是陛下知道臣的才能,我怎么能够如此重任?”皇帝详细告诉是因为王旦所举荐的。寇准惭愧叹息,认为自己做不到。
12.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说明的内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介绍。 (写出引出说明对象即可)
13. (1)通常指往往,一般情况,说明一般情况下年轻人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但并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存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感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
14. D
15.(1)通过父与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1分),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1分),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1分)。
15(2)遇到事情,不去苦恼抱怨,不去烦躁惊慌,而应该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寻觅解决之道(0.5分)。同时也应严格自律(0.5分),经历艰难困苦的历练(0.5分),以及从读书中荡涤浮躁之气(0.5分)。
16.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网的地方读书、某人为戒除浮躁而每日静坐两个例子,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论点。
17.示例:每当我遇到烦恼、心緒浮躁的时候,我会选择出门跑步听歌,让自己出一身汗,回来之后我就会身心舒畅,解除烦恼,能够重新乐观积极地面对问题。
18.(3分)悄然冒出(1分);扎牢根基(或者夯实内力,此空应紧扣根的特点作答)(1分);孕育麦穗结出麦粒(1分)。(一点1分)
19.(3分)两者对比(1分),既写出了麦子在饮食领域地位的重要性(麦子无法撼动的地位)(1分),又突出麦子性情柔和的特点(写“吃起来很乖”也可以)(1分)。
20.(1)(2分)不矛盾。“娇嫩”是指麦苗的外部形态(1分);“顽强”是指麦苗的内在精神的倔强顽强(1分)。
20(2)(3分)麦苗“伸展腰肢”“孕育”,把麦苗拟人化(1分);写出了麦苗春暖时节生长速度迅猛(生机勃发)(1分);流露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写“惊喜”“喜爱”也可以)(1分)。
21.(3分)向麦子学习:①一个人,无论具有怎样的特点,都应该首先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环境;②然后立足环境,努力发展自己;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失败和打击(身处逆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修炼内功,等待时机的到来;④同时留有希望的种子,即使生命即将结束,也不悲观失望,相信新的生命之花总会绽放。
(3分)向白鹭学习:①哪怕长相平凡,身影自然常见,但依然保持质朴的本性;②做人,拥有内敛含蓄之美更重要;③在安静,平凡的生活中,保持淡定悠然的生活情绪;④白鹭的出现,让乡村生活多了一份具体形象且富有生命的澄清,每种生物都能装点自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