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8 14:0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九年级上



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 题


咸阳城东楼
新知导入
导入语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新知讲解
读诗句


新知讲解
知作者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年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新知讲解
知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新知讲解
记拼音
蜡炬
cán
殷勤
yīn

蓬山
péng
春蚕
yín
夜吟
云鬓
bìn
诗题意思:“无题”是诗人对所写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写出标题,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主题。
解诗题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相见时难 别亦难,
东风无力 百花残
今译:相见机会本已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何况正当东风将收的暮春时节,百花凋残。
相见的机会难得
春风
指凋零
简析:“别”是诗眼,离别的愁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春蚕 到死 丝方尽,
蜡炬 成灰 泪始干
今译:春蚕直到死时,才把丝儿吐完;蜡烛烧成灰烬,蜡泪才会流干。
蜡烛
评析: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春蚕自缚,蜡烛自煎,生命耗尽而自信不变。
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晓镜 但愁 云鬓改,
夜吟 应觉 月光寒 。
女子多而美的头发,
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早晨梳妆照镜子
设想之词
今译:早晨梳妆照镜,(愁思难遣),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评析: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晓
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指夜渐深。
新知讲解
明诗意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蓬山 此去 无多路,
青鸟 殷勤 为探看。
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神话中为西王母
传递音讯的信使
今译:好在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尝试着捎信),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评析:尾联写想念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只好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
情谊恳切深厚
探望
新知讲解
读词句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词句。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课堂练习
译词句
相见机会本已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何况正当东风将收的暮春时节,百花凋残。春蚕直到死时,才把丝儿吐完;蜡烛烧成灰烬,蜡泪才会流干。早晨梳妆照镜,(愁思难遣),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好在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尝试着捎信),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悟诗情
拓展提高
1、赏析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
(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悟诗情
拓展提高
1、赏析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课堂作业
2、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悟诗情
(1)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2)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悟诗情
拓展提高
3、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
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悟诗情
拓展提高
4、赏析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悟诗情
拓展提高
赏析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典故—— 见课后注释。(2)表意作用。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课堂作业
1、用暮春花落衬托伤感情绪的句子是


2、运用谐音双关的写法,表现一对恋人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


3、虚写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悟诗情
理解和运用
春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课堂作业
4、借助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的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5、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

6、描写女子离别后的秋思,体现女子对情人思念之切的句子是:

悟诗情
理解和运用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课堂作业
7、表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是:


8、借助写景抒写美好年华将逝的句子是:


9、本诗中后来引申为具有奉献精神句子是:

悟诗情
理解和运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