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庄子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1 硅晶体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的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图像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针尖将硅原子一个个地排列成文字,文字的大小只有几个纳米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阅读与交流 请同学们阅读27页-28页,谈一谈原子结构有哪些重要的模型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什么,分别是哪些科学家提出的?
⒈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
认为 原子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原子的结合和分离 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⒉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 原子 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 最小单位 ,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 相同 。
⒊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英国科学家 发现了电子,他认为 ,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返回汤姆生 电子⒋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指出原子由 和 构成的, 带正电荷,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⒌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
丹麦物理学家指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内一定 上绕核作高速运动。
⒍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
现代科学家根据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规律,提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
电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核 轨道卢瑟福实验H原子光谱1、化学认识中的继承、积累、突破和革命
2、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3、科学研究、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
4、学习科学家们大胆质疑、执著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交流与讨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结构,人们就创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这种特殊的图形。15第1层第2层第3层K层L层M层285原子结构示意图+试一试写出下列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l He
Mg Ne
O Ar
S返回继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
(1)稳定结构:原子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如He、Ne、Ar等)(2)不稳定结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转化或容易得到电子⒈原子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
⒉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形成与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阳离子(稳定结构)。
⒊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形成与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的阴离子(稳定结构)。
⒋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 发生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结构中的 。得出结论:分层﹤4失去≥4得到最外层电子⒈金属单质Na、Mg能分别与非金属单质O2、Cl2反应生成氧化物和氯化物,请写出这些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
⒉根据Na、Mg、O、Cl原子在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和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推断其氧化物和氯化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将结果填入下表:
一些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情况
Na2O、MgO、NaCl、MgCl2归纳总结①金属 容易失去电子(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②非金属 容易得到电子(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关系: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目(失为正,得为负)2、原子结构示意图3、化合价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作业:
1 预习:原子的构成
2 课本第34页第1题
3 课本第37页第3、4、5、6 、7题
课后探究在《近代物理重大发现》中围绕一个你感兴趣的重大发现或喜欢的一位科学家写一篇科学小论文。http://www.xauat.edu.cn/ex/tsinghua/software/07/03/002/01/00001/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