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高级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第三次统考质量检测(浙江省温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温州高级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第三次统考质量检测(浙江省温州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5-09 14: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州高级中学2007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统考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卷Ⅰ和卷Ⅱ,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圆珠笔或钢笔答题,并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写上班级、姓名和座号;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i: 28 Cl:35.5
S:32 Ca: 40 I:127 Na:23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6题共48分)
1.很多化学物质名称中含有”水”,”水”通常有三种含义(1)表示水这种物质(2)表示水溶液(3)表示物质处于液态. 下列物质名称中的”水”不属于以上三种含义的是( )
A 水晶 B 水银 C 溴水 D 重水
2.相等物质的量的H2O和CO2相比较,下列关系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们所含的电子数之比为8:9 B 它们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是1:2
C 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是2:3 D 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是2:1
3.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等质量的Cu(NO3)2, 途径一: 铜和浓硝酸反应;
途径二: 铜和稀硝酸反应; 途径三: 铜先和氧气反应生产氧化铜,氧化铜再和硝酸反应.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B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 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一 > 途径二 > 途径三
D 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一 > 途径二 > 途径三
4.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
小麦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适宜的PH
5.5-6.5
5.8-6.7
6.0-7.0
7.2-8.5
A 西瓜 B小麦 C 甘草 D 油菜.
5.某无色溶液,放入金属铝,产生了无色气体,则该溶液中,下列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 Mg2+ HCO3- NO3- B K+ Na+ Cl- SO42-
C Cu2+ NH4+ SO42- Cl- D Na+ Ba2+ Fe2+ NO3-
6.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 FeSO4 NaOH 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则沉淀消失,丁溶液中加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据此可判断丙物质是( )
A Al2(SO4)3 B FeSO4 C NaOH D BaCl2
7.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的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 + NH4Cl =NaCl +NH4NO2 第二步:NH4NO2 = N2 + 2H2O 下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NH4NO2只是氧化剂 B 反应中共有3e-转移
C 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 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8.世界卫生组织将ClO2列为高效安全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lO2是强氧化剂 B ClO2的摩尔质量为67.5
C ClO2是氧化物 D ClO2分子中氯为+1价
9.下列解释中,不科学的是( )
A 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容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 的缘故
B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可溶性Ca(HCO3)2的缘故 C严格的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并没有被消除 D 雨后彩虹,海市蜃楼都是自然界的光学现象,与胶体性质有关
10.下列对弄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能使蔗糖炭化
B 浓硫酸和木炭加热的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
C 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不与铁铝反应
D 浓硫酸与Na2SO3反应制备SO2时,表现出强氧化性
11. 在一些高档茶叶,点心等食品的包装盒中有一个小袋,将小袋打开,可以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经变成棕褐色.将灰黑色粉末溶于稀盐酸,取上层清夜,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马上出现血红色.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 B 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C 小袋中原来装有氧化铁 D 小袋中原来装有铁粉
12. 银耳本身为淡黄色,但市场上出售的银耳洁白如雪,人们称它为”雪耳”.其制作过程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闭良好的塑料棚内,在棚的一端支口小锅,锅内放些硫磺,加热,使硫磺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雪耳就制成了.雪耳炖而不烂,看上去也很漂亮,但对人的身体有害.制作雪耳利用的是( )
A 硫的氧化性 B SO2的还原性 C 硫的漂白性 D SO2的漂白性
13. 在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SO42- B一定有CO32-
C一定有Ag+ D可能有SO32-、SO42-或Ag+
14. 在一定体积的的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为( )
A 等于50 mL B 大于50 mL C 等于100 mL D 大于100 mL
15.把7.4gNa2CO3.10H2O 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c(Na+)=0.6mol/L.若把等质量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残留固体的质量是( )
A 3.18g B 2.12g C 4.22g D 5.28g
16.在某100ml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mol/L 和0.1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浓度(mol/L)是( )
A 0.15 B 0.225 C 0.35 D 0.45
温州高级中学2007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统考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试卷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题共52分)
二、填空题:
17.(15分)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如下: 粗盐——精制——电解——产物——脱盐 。 依据工艺流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填空:
(3分)电解过程中,总的能量转化方式是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____(填写: 升高, 不变 还是 降低)
(8分)精制食盐时,为有效除去Ca2+、Mg2+、SO42-,加入试剂合理的顺序为:先加钡试剂稍过量,后加NaOH稍过量,再加Na2CO3溶液,过滤,最后加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试写出前三步操作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__________,冷却,___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除去烧碱溶液中的NaCl。
18.(6分)有一已磨成粉末的混合物试样,是由下列六种物质中的若干种等量组成: (A)NaCl (B)KCl (C)CaCl2 (D)CuSO4(无水) (E) Na2SO4 (F)Na2CO3
为了要确定该粉末的成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先查了资料后,研拟了一个检验粉末试样的流程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以下是该小组的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一: 用烧杯取试样2g,加蒸馏水约100ml,搅拌后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X。 实验二: 在X中加入盐酸,观察到溶液中陆续产生了气泡。继续添加盐酸,直到无气泡冒出,得到无色透明溶液Y。 实验三: 在Y中滴加BaCl2溶液,见到白色沉淀。 实验四:继续滴加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为止,过滤分离出沉淀,得到无色透明滤液Z。 实验五:在Z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报告,原粉末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前的序号)
若只需要回答上述的问题,你认为该小组同学不需要做哪几个实验___________
A 实验一 B 实验二 C实验三 D 实验四 E 实验五
19.(8分)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的胃药说明摘要. 甲: 白色结晶状粉末,可缓缓分解; 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 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CO2 ;胃酸过多患者服用多见胃胀气,甚至有引起胃溃疡穿孔的危险 乙 : 与胃酸是中和作用,缓慢而持久,可维持3-4小时; 凝胶本身可覆盖在溃疡表面,具有保护作用; 可溶于稀酸或NaOH溶液中
(2分)请你推测,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写化学式)
写出甲中主要成分引起胃胀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乙中主要成分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备SO2并验证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
(1)(2分)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SO2是_________气体。
(3)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_________, 证明SO2有_________________性。
(4)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_______性。
(5)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_________性。
(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1(4分)把13g含有SiO2的CaCO3固体在高温下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量为8.6g求(1)生成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2)原物质中含SiO2的质量是多少?
22.(6分)已知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发生如下反应:4NO2 +2H2O +O2 =4HNO3 ,现有105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与水反应,反应后剩余5ml气体,求原混合气体中NO2 和O2各有多少毫升?
温州高级中学2007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统考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试卷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C
B
B
A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D
D
A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题共52分)
二、填空题:
17.(1)(3分)电能、化学能、升高 (2)(8分)Ba2+ + SO42- = BaSO4
Mg2+ + 2OH- =Mg(OH)2 Ca2+ + CO32- = CaCO3 Ba2+ + CO32- = BaCO3
(3)(4分)蒸发、过滤
18(6分)CD、EF、DE
19.(1)(2分)NaHCO3、Al(OH)3 (2)(2分)HCO3- + H+ = H2O +CO2
(3)(4分)Al(OH)3 +3 H+ = Al3+ + 3H2O、 Al(OH)3 + OH- =AlO2- + 2H2O
20.(1)(2分)Na2SO3+H2SO4 ==== Na2SO4+H2O+SO2↑
(2)(2分)变红色 酸性 (3)(2分)褪色 漂白
(4)(2分)变浑浊(淡黄色沉淀) 氧化
(5)(2分)褪色 还原
(6)(1分)吸收剩余SO2,防止SO2污染空气 (2分) SO2+2NaOH====Na2SO3+H2O(或NaOH+SO2====NaHSO3)
21 .V=2。24L、m=3g(各2分)
22.(6分)(1)V(NO2) =85ml V(O2) =20ml
(2) V(NO2) =80ml V(O2) =25ml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