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三首(一) 1(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三首(一) 1(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9-18 12: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预习,学会本课14个生字(含一个多音字“踏tà” )及新词,重点指导 “插,萸”。
2. 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3.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想象三首古诗各自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4. 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能够说说三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5. 熟读成诵,当堂完成默写古诗任务。
教学重点:
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说说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教学准备:
音乐,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独立学会《山中送别》和《赠汪伦》两首古诗中的生字及新词。
2. 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4. 在理解古诗内容之后,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能够说说两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5. 熟练朗读之后背诵这两首古诗,课堂上完成默写。
课时重点:
利用注释,文中插图,字典,结合教师介绍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难点:
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能够说说两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放一首《送别》歌,听着这首歌,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可以说一个词,一句话,一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送别诗。出示课题:山中送别 赠汪伦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 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 一首一首的指名读,纠正字音。
3. 全班齐读两首古诗。
三、分步解读,理解诗意。
学习《山中送别》
1. 引导自学古诗。
提出要求:自学生字,并借助注释,查字典,看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说说诗的大意,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解答,实在不能解决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
2.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送别朋友回到家时关柴门的动作,心情。此时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读读诗中语句。
带着这种心情朗读前两句。
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望着门前山路时的神情及想法。如果是你会想到什么呢?怎么读这句诗?练习朗读。
3. 同桌互读,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学习《赠汪伦》
1. 齐读题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李白和汪伦之间有什么故事呢
2. 讲述《赠汪伦》的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 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做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3. 再读古诗,细细感悟。
你认为诗中哪些词,句用的好,最能表达诗人情感呢?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
4. 哪些诗句是描绘送别情景的?读诗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想象站在船上的李白和站在岸上的汪伦告别时的动作,神态。理解诗意。
5. 品位诵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领悟诗情。
(1)读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不及”的意思。
(2)讨论: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
用关联词把诗句连起来理解:
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即使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3)比水还深的是什么 (水深比喻情深)
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4)感情朗读,领悟诗情。全班齐读。
6. 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四、整体参读,比较异同。
1. 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说说它们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之处。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进行交流:
相同点:《山中送别》《赠汪伦》都是送别诗,都是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的。
不同点:李白的《赠汪伦》通过描写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王维的《山中送别》没有写送别时的情景,而是写诗人送别朋友回到家时关柴门的动作,和盼望明年朋友回来的心情。同时流露出与朋友分别后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失落感。
2. 无论怎么样,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一个词或哪一句话,来形容一下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感情。
3. 一首诗就是一幅动人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感人的歌,人间最美的是真情,最好的朗读就是带着感情读。
有感情朗读或背诵两首古诗。
4. 默写古诗。
独立默写,同桌检查,改正错误,加深记忆。
五、拓展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搜集歌颂友谊的诗篇。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附板书:
山中送别 赠汪伦
送别后 送别时
深厚情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通过预习,学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生字及新词,重点指导“插,萸”。
2.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结合教师补充的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的意思。
3. 朗读课文。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能够说说三首古诗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5. 熟练朗读达到背诵,默写古诗。
课时重点:
正确朗读古诗,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课时难点:
通过比较,讨论交流,说说这三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送别诗,请大家一起背诵一下。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朋友间那深深的情谊,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看看和这两首古诗有什么异同。题目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课题。
说说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在这段时间里,王维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感情更加强烈,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再读课题。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出示“插——萸”。分别读读这两个字。观察两个字有什么特点,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提示”臼”的笔画笔顺,学生书空,在桌子上用手指写写,加深记忆。
2. 同桌互读,检查。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分步解读,理解诗意。
1. 引导自学古诗。
提出要求:借助注释,查字典,看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独立学习。
小组内说说诗的大意,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
2.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 你认为哪个句子最能表达诗人此刻的思念之情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你的体会。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 ?(“倍思亲”:“倍”:加倍)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倍”字引发联想。什么时候“倍思亲” (“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更加凸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
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诗人平时就常常思念自己的故乡,每到佳节良辰,思乡之情尤切,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再练习读,指名读。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想象一下,浮现画面,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简介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来历。
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2. 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诗句。
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现在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再来读古诗。达到熟读成诵。
3. 想一想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诗。
五、感情朗读,对比异同。
对比朗读三首古诗,想想它们在内容上,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看法,全班交流。
六、练习默写。
1.把古诗中比较难写的字记忆一下。
2.独立默写古诗。
3.同桌相互检查。
七、课堂总结。
古时候的诗人们把自己的思乡之情通过诗句告诉了我们,我们读了之后,你对故乡,对亲人,对现在的生活又有什么感悟呢 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 兄弟
少一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