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5-27 09:27:00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 庄子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公元前5世纪,
我们的哲学家已经开始在思考……
“万物到底由什么组成?
物质可以被无休止地分割?
还是存在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凭空假想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每一样东西都是由最小的部分组成,而最小的部分不能再分。物体可以不断地切割直到最小部分,这一最小部分称为atomos,该词为希腊语,意思是不能分割。由留基伯与德墨克里特提出的
原子论哲学将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推上一个光辉的顶峰。
但是由于缺乏实验事实依据,
所以原子这个概念渐渐被遗忘,直到……
道尔顿原子学说通过大量的实验
以及数据的分析公元1803年1.原子不可再分成更小的部分,
2.原子就象十分微小的钢珠,是坚硬而又光滑的圆球体,不可能再分割。
3.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最根本特征;
4.原子间化合时,成简单的整数比。
道尔顿原子理论的提出,
使我们的化学进入了以原子论
为主线的新的时期。此后近一百年人们都认为
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汤姆生 Thomson 1856~1940 英国科学家 通过实验,发现了一种粒子
带负电
体积极小
质量极轻。
它以带负电为其主要特征,
汤姆生就给它起了一个贴切的名字——电子。   汤姆生对电子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
原子可分!
(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卢瑟福 Rutherford
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想更进一步的探究
原子内部结构(质量分布、电荷分布)α粒子穿过金箔的散射实验体积很小相对质量为4的带正电粒子α粒子穿过金箔散射实验1、大部分α粒子都可以穿过薄的金

2、极少数α粒子好象打在坚硬的东
西上,完 全反弹回来。
3、少数α粒子穿过薄的金箔时,发
生了偏转。α粒子穿过金箔的散射实验 金箔示意图体积很小相对质量为4的带正电粒子1、大部分α粒子都可以穿过薄的金

2、极少数α粒子好象打在坚硬的东
西上,完 全反弹回来。
3、少数α粒子穿过薄的金箔时,发
生了偏转。α粒子穿过金箔的散射实验 金箔示意图体积很小相对质量为4的带正电粒子1、大部分α粒子都可以穿过薄的金

2、极少数α粒子好象打在坚硬的东
西上,完 全反弹回来。
3、少数α粒子穿过薄的金箔时,发
生了偏转。α粒子穿过金箔的散射实验 金箔示意图体积很小相对质量为4的带正电粒子卢瑟福(Rutherford 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
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断出:
1、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2、中间有一个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的质量且体积
很小的 粒子 –原子核
3、电子随意地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
原子核运转。电子的运动真的没有规律吗?卢瑟福认为:电子随意地围绕着一个带正
电荷的很小的原子核运转。I1=0.744
I2=1.457
I3=9.939
I4=10.54
I5=13.63
I6=18.00
I7=21.71
I8=25.65
I9=31.65
I10=35.46
I11=170.0
I12=189.3单位(MJ/mol)Mg

子I1=0.744
I2=1.457单位(MJ/mol)
I3=9.939
I4=10.54
I5=13.63
I6=18.00
I7=21.71
I8=25.65
I9=31.65
I10=35.46I11=170.0
I12=189.3离核远离核近中间玻尔(丹麦物理学家)1.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
2.每一个轨道有个确定的能量值
3.核外电子在这些稳定的轨道上运动能量不同的电子有不同的运动区域!
+12Mg原子思考:
1.电子总是先排满离核________,再排离核_______
(能量比较__ ) (能量比较__ )
2. K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______
L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______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_较近 较远 低高288个(K层2个)为什么稀有气体又称为惰性气体?惰性:性质十分稳定。原子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达到
8个或2个。
Na Cl


②⑧①⑧⑦②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不稳定Na+Cl-NaCl思考:
以NaCl的结合为例:
现在给同学四种原子 Na O Mg Cl
哪些原子能够通过电子得失的方式结合,
生成较稳定的化合物?
(并且注意结合的个数比)+1 1 失1e-+2 2失2e--2 6 得2e--1 7得1e- Na2O 、MgO 、 NaCl、MgCl2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数目有什么关系?1.活泼金属元素易 电子形成稳定的电子层
结构
  正化合价的数值=
= 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数目关系2.活泼非金属元素易 电子形成稳定的电子
 层结构
  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
            =失得最外层电子数失去电子数8-最外层电子数得到电子的数目 今天我们共同回顾了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 原子结构模型的每一次演变,都是从科学家实验开始的。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托的。
科学探索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科学研究、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 。能量不同的电子有不同的运动区域!
【讨论】由课本给出的H、He、O、Ne、Mg、 A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你能归纳出哪些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 (n表示电子层数)
2、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
3、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
数目不超过32个
4、稀有气体最外层是2个或8个,达到稳定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1 1 失1e-+2 2失2e--2 6 得2e--1 7得1e- Na2O 、MgO 、 NaCl、MgCl2+1 1 失1e-+2 2失2e--2 6 得2e--1 7得1e- Na2O 、MgO 、 NaCl、MgCl2[交流与讨论]:从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和教材P28 图1-31 氧化镁的形成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从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得失、化合价等去分析)1.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一般超过4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3.原子核在反应中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回顾:以下是一些科学家及其为探索子结构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请你以连线表示其对应关系。
a、提出原子由原子核  和电子构成
b、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c、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在
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d、提出原子学说①道尔顿②汤姆生③卢瑟福④玻 尔6.用下面的结构示意图的字母填空:

(1)属于金属原子的是---------;
(2)属于非金属原子的是------;
(3)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4)具有稳定结构的是-------。课堂检测:ABCC 道尔顿原子模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实心球)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与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
A、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Na和Na+两种微粒中相同的是( )
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层数课堂检测:DA
3.下列四位科学家都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首先提出原子核外的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是(  )
 A.汤姆生  B.道尔顿  C.玻尔 D.卢瑟福
4、已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下列原子中,与氧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Ne  B. Mg   C. S  D. C
课堂检测:CC课堂检测:MgF2 5、M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反应中容易
___个电子而显示__价;F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为__,反应中容易____个电子而显示
__价。 在上述过程中,F原子和Mg原子通过
____都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氟化镁的
化学式______。 2失去两1得到一-1化学反应电子得失+2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实心球“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电 子 云现代原子结构学说20世纪初,科学家揭示了微观世界波粒二象性的规律,认识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