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0级2007-2008学年度下期中期考试试题答案
化 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B B A D B D A C C A C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D BC AD B AC B 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未注明分值的为每空2分)
26.(1)5支试管物质全部溶解(四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CuSO4
(2)BaCl2;(NH3)2 SO4 (3) (NH4)2SO4溶液
27.(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缓冲(防止倒吸) 浓硫酸。
(3)放热
(4)无(白)色晶(固)体 防止水蒸气与SO3接触
(5)
(6)
28.(1)Na (1分) Si (1分) C (1分) Mg (1分)
(2)Na2O2电子式 (略)
(3)N3-原子结构示意图(略)
(4) H2CO3 结构式 (略)
(5) NaH 形成的电子表示式 (略)
29(1)H2O2 (1分)浓HCl (1分) FeCl2 (1分)
(2)催化 氧化
(3)弱
(4)MnO2+4HCl(浓)MnCl2+C12↑+2H2O
(5)2Fe2++2H++H2O2= 2Fe3++2H2O 8H++FeO Fe2O3= Fe2++2Fe3++4H2O
(6)4FeO Fe2O3+O2= 6Fe2O3电子转移表示式(略)
30.(1) C (2)B (3) A B
31.(1) P (2分) (2) P2O5 (2分)
(3) 1 AlR+ 3 (H2O)= 1 Al(OH)3+ 1 HXR(或RHX)(2分)
32.最后溶液的体积V V=0.5升(500毫升) (2分)
需加入的硫酸体积为X 升 1.25×X×49.0 %=98×0.8
X=0.128升 (2分)
还需 500 mL的容量瓶 (2分)
PAGE
第 1 页 共 1 页高2010级2007-2008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试题
化 学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S-32 N-14 P-31 Mg-24 Na-23 Br-80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选对得3分 满分57分)
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成都市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市市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2.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原子量依次递增
3.在目前的长式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 )
A.6 B.12 C.26 D.30
4.共价化合物过氧化铬Cr(O2)2O中氧原子的成键方法与双氧水中的氧原子的成键方法有相似之处,在每个过氧化铬分子中有两个过氧键(-O-O-),请据此推断下列关于Cr(O2)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元素的化合价全部-1价
B、氧元素的化合价4/5为-1价,1/5为-2价
C、过氧化铬稳定性强,受热不易分解 D、Cr元素的化合价为+10价
5.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Mg2+、SO32-、MnO4-、Cl- B.Al3+、Fe2+、Cl-、SO42-
C.K+、Na+、Cl-、HCO3- D.Na+、Ba2+、NO3-、SO42-
6.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者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
A、元素周期表中Ⅴ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B、27Al 、19F 、12C
C、元素周期表中全部过渡元素的原子 D、18O、31P、119Sn
7.我国前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与法裔加拿大科学家Gignere巧妙地利用尿素(H2NCONH2)和H2O2通过氢氧之间的作用力形成加合物H2NCONH2·H2O2,使H2O2稳定下来,并在低温下得到了可供衍射实验的单晶体。下列有关过氧化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以在常温、MnO2催化作用下利用H2O2分解制备O2 。
B.因为 H2O2有强氧化性,所以可作消毒剂和漂白剂。
C.KMnO4溶液中滴入少量的H2O2,H2O2将被KMnO4氧化。
D.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迅速消失,是因为 H2O2是二元弱酸,与NaOH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8.在下列反应中生产的二氧化硫是通过还原反应物中的含硫物质得到的( )
A.工业上在空气中燃烧硫制备二氧化硫 B.实验室用铜片与浓硫酸共热
C.工业上燃烧FeS2制备二氧化硫 D.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9.KCl固体中混有K2S、K2CO3,为了除去杂质,选用如下操作:①通入稍过量的C12;②加适量BaCl2;③溶解;④过滤;⑤蒸发结晶;⑥加适量Ca(NO3) 2。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⑥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③①②④⑤
10.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 B、A、D、C、E B. E、C、D、B、A
C. A、B、C、D、E D. C、D、A、B、E
11.对以下事实解释(或推理)错误的是( )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物质SO2生成,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
B.氢原子与卤素原子相似:得到一个电子可以达到稳定结构,同时显-1价。该事实说明目前的元素周期表中将氢和卤素放在不同族有明显不足。
C.氧化铝可以溶解于强碱而氧化镁不溶,说明金属性铝强于镁。
D.CuSO4+H2S==CuS↓+H2SO4的进行,说明CuS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12.近期,北京大学的两位教授率先发现人体心肺血管中存在微量硫化氢,它对调节心血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硫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存在硫化氢,所以硫化氢分子很稳定,受热难于分解
B.硫化氢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当人体吸入太多硫化氢时会引起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制备硫化氢气体应在通风橱窗或密闭系统中进行。
D.硫化氢是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是H2S =2H ++ S 2-
13.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已知B、C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 所在的一组是( )
A. O、P、Cl B.B、Mg、Si C. Be、Na、Al D.C、Al、P
14. 检验Na2SO3是否被氧化所选用的试剂应为( )。
A.氯化钡 B.氯水和氯化钡 C.盐酸和氯化钡 D.氯化钡和稀硫酸
15.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NaHSO4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Ba(OH)2反应:
Ba2++2OH—+2H+十SO42-=BaSO4↓+2H2O
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Ca2++HCO3-+2OH-=CaCO3↓+ CO32-+2H2O
C.Na2SO3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SO32-+ SO2+ H2O=2HSO3-
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H++ OH—=H2O
16. 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2,由此可以判断( )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RH3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1molSO2和1molSO3的体积相同;②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会有沉淀生成;③SO2有漂白性,而湿润的氯气也有漂白性,因此将SO2和Cl2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漂白作用更强;④SO2溶液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⑤SO2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若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将全部溶解
A.①② B.②④⑤ C.②④ D.③⑤
18.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照射,在闪电时空气中有大量臭氧生成。下列对臭氧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3和O2互为同位素 B.O3有强氧化性可以做脱色剂
C.等体积O3和O2含有相同质子数 D.O3与O2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分子是由一定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Cl-Cl共价键
非金属元素之间构成的化合物都不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二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对得3分 满分18分 错选不得分 漏选只得1分)
20.现有短周期元素的单核微粒xn-、yn+、Z,其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x>y B.z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
C.原子序数大小关系是y > z >x D.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xn-21.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碳族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有4个电子,所以都是+4价最稳定
B、碳、硅元素不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所以更容易形成共价键
C、石墨因为有导电能力,石墨炸弹爆炸时撒下的大量石墨纤维会造成输电线路、电厂设备损坏
D、反应SO2+2H2O+Br2== H2SO4+2HBr可以推知Br2的氧化性强于H2SO4,所以浓硫酸不能氧化NaBr固体。
22. 锑(Sb)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国锑的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从硫化物中提取单质锑一般是先在高温下将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再用碳还原制得: 2Sb2S3+3O2+6Fe=Sb4O6+6FeS ……………………①
Sb4O6+6C=4Sb+6CO ………………………………②
关于反应①、反应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的氧化产物是Sb4O6,反应②中的还原产物是Sb
B.反应①中每生成3 mol FeS时,共转移6 mol 电子
C.反应②中Sb的化合价由+6降为0
D.每生成4 mol Sb时,反应①与反应②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
2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围成的平面三角形的中心
B. 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刚好重合
C. H2O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和2个H原子连成折线型
D. CO2是由碳氧极性共价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24.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右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3比BaSO4多
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
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1(OH)3
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
25.已知原子X,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该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m-n D.不能由此确定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0级2007-2008学年度下期中期考试试题
化 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O-16 S-32 N-14 P-31 Mg-24 Na-23 Br-80 Ba-137
三 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 共63分)
26、(10分)常温下氨气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实验室可用铵盐与强碱反应制备氨气:NH4++OH- NH3↑+H2O。现有5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钠,在只提供蒸馏水的条件下,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请填写下列空白:
(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5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检出的物质的是 (化学式)。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试管中被检出的物质是 (化学式), 其中只有一支试管没有明显现象,该试管中被检出的原物质是 (化学式)。
(3)另外有两支试管中均有蓝色沉生成,继续鉴别这两支试管中的原有物质的方法是:分别取原固体物质并分别配制成浓溶液,往其中各加入适量的上述已检出的 (化学式)溶液观察现象即可。
27.(16分)我校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中根据2SO2+O22SO3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来制备SO3固体(铁夹台等固定装置已省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不必写具体过程) 。
⑵小试管C的作用是 ;
广口瓶D内盛的试剂是 。
⑶实验中当Cr2O3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催化剂表面依然保持红热说明此处化学反应是(吸热、放热) 反应。
⑷装置F中U型管内收集到的物质是 (颜色、状态);
装置G的作用是 。
⑸从G装置导出的尾气吸收用试剂最好选用 。
① NaOH浓溶液 ②Na2CO3 稀溶液 ③ Na2SO3 稀溶液 ④ 饱和NaHSO3 溶液
⑹分液漏斗中盛有液体,但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时液体不能顺利流下,可能的原因是 。
①分液漏斗上口活塞未打开;②圆底烧瓶内产生的气体太少;③分液漏斗颈部活塞被石蜡堵住;④加热圆底烧瓶温度较低。圆底烧瓶内气压太大
28 . (12分)A、B、C、D、E、F属于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A的原子半径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层电子数为n,C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m-n,D元素与C元素同主族,C元素原子与E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0.5 mol F元素的离子得到 6.02×1023个电子被还原为中性原子;0.4gF 的氧化物恰好与100mL 0.2mol/L的盐酸完全反应;F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1)推断A、C、D、F元素符号:
A 、C 、D 、F
(2)A和B能以原子数1︰1形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3)E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
(4)在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所有原子均达到8电子(H为2电子)的稳定结构,其结构式是: ;
(5)用电子式表示A 与氢原子形成1︰1型离子化合物的过程:
29.(17分)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 D为常温气态单质,E为固体单质,F是Fe3O4(又可以表示为:FeO Fe2O3),其余均为化合物。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A ,B ,G 。
(2)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 剂,反应②中是 剂。
(3)从C、D分别与E反应时,E的不同价态可以推知氧化性C 于D(填强或弱)。
(4)写出B与MnO2共热获得D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G在酸性环境下与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推断F→G和H的离子方程式 。
(6)用双向桥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
4 FeO Fe2O3+O2= 6Fe2O3
30.(8分)探寻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完善元素周期表,力求用元素周期表预测物质的性质一直是结构化学家奋斗的目标。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比较与周期数(n)和主族数(A)之间可以用如下经验公式表示:K=A/n (K为A与n的比值)。请选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A.两性 B.金属 C.非金属
(1)当n一定时,K值越大,则元素的_____________性越强。
(2)当A一定时,K值越小,则元素的________性越强。
(3)当K=l时,则该元素系_________元素。
当K<1时,则该元素系_________元素。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共12分)
31.(6分)在一定温度、压强下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HXR(或RHX)分解为氢气和固体物质,体积为原来的1.5倍;在相同状况下,分解前后所涉及的两种气体密度比为17:1,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是回答下列问题(该题不要求解题过程):
(1)该元素的符号为______。
(2)R原子的最高氧化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3)R的化合物有如下反应,请完善该反应方程式:
AlR+ ( )= Al(OH)3+ HXR(或RHX)
32.(6分)实验室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和溶液200.00mL,其中硫酸的浓度为1.000mol /L,硫酸铜的浓度为0.5000 mol /L,现要回收利用该溶液以配制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的浓度分别为2.200 mol /L和0.2000 mol /L的溶液,加入49. 0%的硫酸溶液(ρ=1.250 g/mL)多少mL即可?(要有计算过程)
完成上述精确浓度溶液的配制需 mL的容量瓶
PAGE
高2010级化学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