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广东理科基础全解全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广东理科基础全解全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6-21 18: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B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基础化学部分全解
19.[试题] 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的是
A.1mol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      B.标准状况下22.4L苯所含的分子数
C.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数      D.1L1mol·L-1的硫酸溶液所含的H+数
[参考答案] C
[对应考点] 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有关计算。
[试题解析] A. 1mol 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为11NA,而含有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NA;
B. 标准状况下苯为液态;
C. 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 硫酸分子式为H2SO4,电离时H2SO4=2H ++SO42-。因此,所含H+数应为2NA
[易错点] 读题不清晰便开始答题是这种题常见的错误。另外,像苯、H2O、SO3等物质在标准状况下并非气态。题目中经常出现这类错误,应予以注意。标准状况为273K,101kPa,而常温常压为298K,101kPa,二者并不相同。
20.[试题] 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参考答案] C
[对应考点] 原电池原理;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试题解析] A. 锌锰干电池的碳棒为负极,不会被消耗;
B. 燃料电池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部分热能散失;
C. 燃料电池燃料是被氧化的,永远做负极;
D.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硅而非二氧化硅。
[易错点] 原电池在基础科中只需掌握锌锰干电池、氢氧燃料电池、铜锌原电池等,所考查内容较为基础。应将其与氧化还原反应联系起来,即正(+)极得(+)电子被还原,负(-)极失电子(-)被氧化。另外,硅酸盐、硅、二氧化硅的用途是极为常考的知识点,考生应予以重视。
21.[试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容量瓶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反应速率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参考答案] B
[对应考点]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试题解析] A. 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配制溶液,而应该在烧杯中稀释硫酸后转移、洗涤,再最后加水定容;
B. 燃料电池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和部分热能散失;
C. 这是错误的操作,可能捣破滤纸而使过滤操作失败;
D. 这种操作虽然能够出去Na2CO3,但是会引入新的杂质NaCl。
[易错点]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应予以掌握,特别是应该破除一种理想实验的想法。如本题中的D选项,受题目的影响,将实验理想化,没有考虑到会引入新杂质。
22.[试题] 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发现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参考答案] D
[对应考点] 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绿色化学”思想。
[试题解析] A. 煤中含有S元素,一般用石灰石与煤共热,CaCO3分解为CaO后与S生成的SO2反应而防止SO2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污染;
B. 煤转化为液态燃料或气态燃料(煤的液化、气化)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C. 聚乙烯塑料废物若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D. 电镀液经中和后,仍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在其中,若直接排放,会对下游的水质产生极为严重的污染,因此,电镀废液应予以一定处理后循环利用,或加入还原剂使其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单质等。
[易错点] STSE类试题是热点,而所考知识点一般来说是常见的工业上一些流程处理。基础知识不扎实是该类题型的常见错误。
23.[试题] 有关天然产物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水解可得到丙三醇         B.可用碘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参考答案] D
[对应考点]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重要作用。
[试题解析] A. 油脂水解后可以得到丙三醇和脂肪酸。水解产物只有一种脂肪酸的称为单甘油酯,水解产物有两种或以上脂肪酸的称为混甘油酯;
B. 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若淀粉完全水解,则在溶液中不存在淀粉,碘单质便不变蓝。同理,如果要检验淀粉已经开始水解,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C.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α-氨基酸;
D. 纤维素和淀粉的基本结构单位均为葡萄糖,水解产物也均为葡萄糖,但注意,虽然它们的分子式相同[(C6H10O5)n],但由于n值不同,因此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
[易错点] 糖类、油脂、蛋白质等高分子的性质虽然较为简单,但极易混淆,应引起足够重视。
24.[试题] 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
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
[参考答案] C
[对应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试题解析] A. 荔枝酿酒过程中,会发生无氧呼吸,将其中的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并释放出CO2气体;
B. 酸雨侵蚀建筑物过程中,酸雨的成分H2SO3与H2SO4会与岩石的CaCO3反应;
C. 液化(相变)是一种物理变化;
D. 生石灰为CaO,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
[易错点] 常见的物质俗称应有一定的了解。如:焦炉气、水煤气、水玻璃、苏打、小苏打、明矾、胆矾、绿矾等。
25.[试题]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      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 S的结构示意图: D.甲烷的结构式为:
[参考答案] D
[对应考点]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试题解析] A. 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并非总是,在过氧化物中,氧的化合价为,在超氧化物中,氧的化合价为;
B. CH3CH2OH是乙醇的结构简式而非分子式,其分子式为C2H6O;
C.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原子应该写成+16;
D. 该结构式为甲烷的结构式,正确。
[易错点] 化学用语是常见的考点,应注意区分一下几个名称:结构简式、结构式、分子式、最简式(实验式)。
26.[试题]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C
[对应考点] 原子的结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荷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试题解析] ① 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P位于VA族,最高化合价为+5;
② 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I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 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为C,原子核电荷数和质子数一定为6,但中子数不一定为6,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是Mg,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正确
[易错点] 一定需要了解前20号元素的顺序以及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另外要了解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7.[试题] 根据表1信息和,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参考答案] C
[对应考点] 同一周期/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试题解析] 由表可推知,L为Mg,M为Al,Q为Be,R为S,T为O。
A. 氢化物的沸点在同一主族中随最外层电子层数增多而升高,但水分子间具有氢键,较为特殊,因此H2O的沸点高于H2S;
B. 金属性越强,单质与稀盐酸反应就越快,同一周期内金属性从上往下增强,因此Mg>Be;
C. M、T形成的化合物为Al2O3,能与酸和碱反应生成对应的盐,是两性化合物;
D. L2+与R2-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均为8个;但核外电子数不相等,Mg2+为10个,S2-为18个。
[易错点] 要了解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另外应熟悉酸性化合物、碱性化合物、两性化合物、中性化合物的判定,如NO2虽然可与NaOH反应生成盐,但它不是酸性/碱性化合物。同时,要注意区别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等。
28.[试题]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苯和乙烯都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参考答案] B
[对应考点] 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乙醇、乙酸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重要应用
[试题解析] A. 乙烷不可以与Na反应生成氢气;
B. 75%的酒精为医用酒精,99.5%的酒精为无水酒精(混合物);
C. 只有具有重键的化合物才可以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苯的键为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键(键),不可以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D. 石油为烃,分馏是物理变化,分馏后也只能得到烃。
[易错点] 乙醇、乙酸与Na、NaOH反应的性质是常见的考点和易错点;对于有机物加成、氧化(KMnO4)的性质应该十分熟悉;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等操作过程及产物(必修2课本中的图)应该熟悉。
29.[试题]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大量[Al(OH)4]-的溶液中:NH4+、Na+、Cl-、H+
B.在强碱溶液中:Na+、K+、CO32-、NO3-
C.在pH=12的溶液中:NH4+、Na+、SO42-、Cl-
D.在c(H+)=0.1mol·L-1的溶液中:K+、I-、Cl-、NO3-
[参考答案] B
[对应考点] 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试题解析] A. [Al(OH)4]-即为AlO2-,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存在,与NH4+会发生双水解反应;
B. 强碱溶液中,CO32-是可以存在的;
C. NH4+在碱性条件下会与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一水合氨分子,不能大量存在;
D. 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但不能将Cl-氧化)。
[易错点] 离子共存问题是考查考生对无机化合物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理解的常见题型。应该注意氧化还原是否能够发生:
氧化:F 2 > Cl2 > Br2 > Fe3+ > I2 > Cu2+ > S > H2 > Fe2+
还原:F - < Cl- < Br- < Fe2+ < I- < Cu < S2- < H+ < Fe
以上表格中,两种物质连线斜率为负的均可反应(除Cu2+与S2-生成CuS外),在上的称为氧化X,在下的称为还原X。如Cl2与Br-连线斜率为负,可反应,其中Cl2为氧化剂,Br-为还原剂;而生成的产物为它们对应上/下方的产物,Cl-为还原产物,Br2为氧化产物。
注意Cl2、Br2可与Fe反应生成Fe3+,而I2只能生成Fe2+。
30.[试题]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Na+H2O=Na++OH-+H2↑
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C.氢氧化铝中和胃酸:Al(OH)3+3H+=Al3++3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参考答案] C
[对应考点] 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试题解析] A. 原子不守恒,正确写法为:2Na+2H2O=2Na++2OH-+H2↑
B. HClO是弱酸,不应该拆开,正确写法为:Cl2+H2O=H++Cl-+HClO
C. 胃酸主要成分为HCl,是强酸,该离子方程式正确。
D. 电荷不守恒,正确写法为:2Fe3++Cu=2Fe2++Cu2+
[易错点] 该拆不该拆、不守恒是常见考点,如Ca(OH)2悬浊液不该拆,而澄清石灰水该拆;另外考生经常会只看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而忽略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是否该拆的问题,例如下面一个错例:NaHCO3与盐酸反应:NaHCO3+H+=Na++CO2↑+H2O;
31.[试题] 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图7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参考答案] A
[对应考点] 绿色化学思想
[试题解析] A中无论用高浓度或者低浓度的硝酸和铜反应都会生成氮氧化物这一空气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易错点] 应对绿色化学的思想有所了解:无污染或少污染,原子利用率达到或接近100%,效益高。
32.[试题] 用石灰水、小苏打、淀粉和食醋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碘盐中碘的检验         B.暖瓶中水垢的除去
C.食盐和纯碱的鉴别        D.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检验
[参考答案] A
[对应考点] 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试题解析] A. 碘盐中碘以碘酸根IO3-的形式存在而非碘单质,不能够与淀粉变蓝;
B. 水垢的成分一般为CaCO3,MgCO3(与硬水有关),可用食醋中的酸与其反应除去;
C. 纯碱是Na2CO3,可与食醋中的酸反应产生气体(CO2)而与食盐鉴别开;
D. 鸡蛋壳主要成份为CaCO3,可与食醋中的酸反应产生气体。
[易错点] 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成分及其检验方法应了解。
33.[试题] 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参考答案] B
[对应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试题解析] 该反应中 N2降价为氧化剂,C升价为还原剂,每生成1molAlN转移3mol电子,AlN中Al为+3价,N为-3价。D中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易错点] 要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及其电子转移的方向。
34.[试题] 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
C.CO2与SiO2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D.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大
[参考答案] B
[对应考点] 常见金属元素及常见非金属元素。
[试题解析] A.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而非Na2O;
B. 具有重键的有机物和苯的同系物都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CO2在常温下是气态,为分子晶体,低熔沸点;而SiO2在常温下是固态,为原子晶体,高熔沸点;
D. C60是分子晶体,硬度小;而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硬度大。
[易错点] 对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要有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基础知识要牢固掌握。
35.[试题] 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参考答案] C
[对应考点] 常见金属元素及常见非金属元素。
[试题解析] A. 漂白粉的主要成份为次氯酸钙,但成分还含有CaCl2等物质;
B. NH3可以与硫酸发生反应,不可以用酸性干燥剂干燥碱性气体;另外不可以用CaCl2固体干燥NH3,会生成CaCl2·8NH3加合物;
C. NO2与NaOH会发生反应:NO2+2NaOH=NaNO3+NaNO2+H2O(注意不能因此说NO2是酸性化合物);
D. Al2(SO4)3在碱性废水中会生成AlO2-或Al(OH)3沉淀(非胶体)而不能吸附悬浮颗粒。
[易错点] 对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要有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基础知识要牢固掌握。
36.[试题] 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通入大量O2         B.增大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参考答案] A
[对应考点] 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试题解析] A. 通入大量O2,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
B. 增大容积,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均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下降;
C. 移去部分SO3会减小生成物浓度,刚开始正反应速率不变,而后下降;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是降低体系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同理若增大体系问题,正、逆反应速率增大;
[易错点] 考生常将平衡与速率两个概念混淆,他们之间实际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平衡是热力学问题,而速率是动力学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S
2 8 6
C
H
H
H
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