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末高二统测模拟考试
化 学 试 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Ⅰ、Ⅱ和答卷Ⅰ、Ⅱ,试卷共6页,有4大题29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蓝、黑圆珠笔将班级、姓名、学号、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卷Ⅰ、Ⅱ,考试时不能使用计算器。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F—19,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2.可以判断某酸是强电解质的依据是
A.该酸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B.该酸可溶解氧化铜
C.该酸可跟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D.该酸浓度为0.001mol·L-1时其pH小于3
3.某消毒液无色,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发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则该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A.KMnO4 B.NaClO C.H2O2 D.Cl2
4.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5.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6.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阳极上析出Cu的质量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g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自发过程
C.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 D.电解池的反应属于自发的反应
8.下列关于纸层析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纸层析分离物质的方法与萃取分离物质的方法是相同的
B.纸层析分离物质的方法利用了物质的挥发性不同
C.纸层析的样点必须浸入析层液中
D.它是色谱分析法的一种,通常用于分离结构相近、物理和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
9.下列物质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A.2—甲基丙烷 B.2,3,3—三甲基丁烷 C.1—丁烯 D.异丁烷
10.用0.1000mol·L-1的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装碱液的锥形瓶用NaOH溶液润洗
B.滴定时,眼睛注视酸式滴定管中液面的下降情况
C.应用右手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
D.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到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液体为橙色
11.25℃时,将0.1mol/L的NaOH溶液逐滴滴入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当滴加至溶液的c(Na+)=c(CH3COO-)时,溶液的pH值是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不能肯定
12.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有关该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 B.分子中可能含有羧基
C. 分子中可能含有氨基 D.该物质的分子式可能为C3H6O3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适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1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 CH3COO-+H3O+=CH3COOH+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C6H5O-+CO2+H2O=C6H5OH+CO32-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NO3-=3Fe3++2NO↑+4H2O
15.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A.混有乙酸、乙醇杂质的乙酸乙酯用饱和Na2CO3溶液进行除杂、提纯
B.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颜色
C.淀粉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新制的Cu(OH)2后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
D.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NaOH、AlCl3、盐酸、NaHCO3四种溶液
16.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17.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中一种成分。关于胡椒酚的下列说法:①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②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③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④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18.一定温度下,石灰乳的悬浊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如果温度一定,则c(Ca2+) c(OH-)2=常数。当向混合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减少 B.Ca2+的质量分数增大 C.溶液的pH增大 D.溶液c(H+)增大
19.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O2进入发生反应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
B.有H2进入发生反应的b极为电池的正极
C.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 = 4OH-
D.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
20、向Cr2(SO4)3的水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当pH= 4.6时,开始出现Cr(OH)3沉淀,随着pH的升高,沉淀增多,但当pH≥13时,沉淀消失,出现亮绿色的亚铬酸根离子(CrO2-)。其平衡关系如下:
向0.05 mol·L-1的Cr2(SO4)3溶液50mL中,加入1.0 mol·L-1的NaOH溶液50mL,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A.溶液为紫色 B.溶液中有灰绿色沉淀 C.溶液为亮绿色 D.无法判断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7分)
21.(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必须写离子方程式)
(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 ;
(2)用明矾净化水 ▲ ;
(3)实验室制乙烯 ▲ 。
22.(8分)现有浓度为0.1 mol·L-1的五种电解质溶液①Na2CO3 ②NaHCO3 ③NaAlO2 ④CH3COONa ⑤NaOH。已知:CO2+3H2O+2AlO2-== 2Al(OH)3↓+CO32-
(1)这五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填编号)
(2)将五种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其pH变化最大的是 ▲ (填编号)
(3)在上述五种溶液中分别加入AlCl3溶液,能产生大量无色无味气体的是 ▲ (填编号)
(4)将上述①、②、③、④四种溶液两两混合时,有一对溶液相互间能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3.(6分)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Δ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
(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 ▲ ;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 ▲ ,HI浓度的变化正确 ▲ ;(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 。(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反应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24.(10分)X、Y、Z、W为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① X可分别与Y、W形成X2Y,X2Y2、XW等共价化合物;② Z可分别与Y、W形成Z2Y、Z2Y2、ZW等离子化合物。请回答:
(1)Z2Y的化学式是 ▲ 。
(2)Z2Y2与X2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溶液的ZW饱和溶液,C(Ⅰ)、C(Ⅱ)为多孔石墨电极。接通S1后,C(Ⅰ)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断开S1,接通S2,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此时:
C(I)的电极名称是 ▲ (填写正极或负极),
C(II)的电极反应式是 ▲ ;
(4)铜屑放入稀硫酸不发生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X2Y2,铜屑可逐渐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25.(7分)某有机化合物X(C7H8O)与另一有机化合物Y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Z(C11H14O2): X+YZ+H2O
(1)X是下列化合物之一,已知X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X是 ▲ (填标号字母);
(2)Y的分子式是 ▲ ,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和 ▲ ;
(3)Y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E发生银镜反应后,其产物经酸化可得F(C4H8O3)。F可发生如下反应:
该反应的类型是 ▲ ,E的结构简式是 ▲ 。
(4)若Y与E具有相同的碳链,则Z的结构简式为 ▲ 。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6.(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 ▲
A.配制480 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用500mL的容量瓶
B.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C.能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体分离
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
E.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未经湿润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过一会取出,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F.用浓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G.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H.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立刻用稀NaOH溶液洗涤
I.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少量硫酸会产生沉淀
J.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27.(8分)资料显示:“铝与空气里的氧气极易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构成薄膜的主要成分是Al2O3,Al2O3的熔点(2050℃)高于Al的熔点(660℃),这层膜起着保护内部金属的作用,使得性质活泼的金属铝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某校化学小组学生为了探究“铝与氧气能否反应”时,做了如下实验: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经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铝箔发红蜷缩,变暗失去光泽,但是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也不燃烧。
(2)将实验作如下改进:将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点燃纸片,立即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氧气瓶底放有一层细砂,如右图),发现铝箔剧烈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也不燃烧的原因是 ▲ ;
(2)改进实验(2)中纸片的作用是 ▲ ;集气瓶底放有细沙的作用是
▲ 。该实验改进后,铝片能燃烧主要原因是 ▲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8.(5分)5.8g有机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g),其体积比为1:1(同温同压),若把它们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18.6g;等量的该有机物与0.1mol乙酸完全发生酯化反应。又知该有机物相对空气的密度为2。
(1)通过算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通过核共振氢谱分析,该有机物共有4个峰,其强度为2︰1︰2︰1,请写出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29.(4分)20.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滴定过程中溶液pH和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试求X、Y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2)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007学年第二学期末高二统测模拟考试20080619
化 学 评 分 标 准
一、选择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共37分)
21.(6分)(1)2Al+2OH-+2H2O==2AlO2-+3H2↑ (2)Al3+ + 3H2O Al(OH)3 + 3H+
(3)C2H5OH CH2=CH2↑+ H2O
22.(8分)(8分) (1)⑤>③>①>②>④ (2)⑤ (3) ①②
(4)HCO3-+AlO2-+H2O==Al(OH)3↓+CO32-
23.(6分)(1)(2)0.167mol/(L·min) (3)① 减小 C ② f
(4)画图略
24.(10分)(1)Na2O (2)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3)负 2Cl- +2e-= Cl2 ↑ (4)Cu + 2H+ + 2H2O2 == Cu2+ + 2H2O
25.(7分)(1)D (2)C4H8O2 CH3CH2CH2COOH 和 (CH3)2COOH
(3)取代 HOCH2CH2CH2CHO (4)C6H5CH2OOCCH2CH2CH3
三、实验题(共14分)
26.(6分)A、B、F、G、I、J
27.(8分)(1)生成致密氧化膜而Al2O3熔点高 O2浓度不够大 (2)燃烧产生高温
防治固体物质溅落击穿瓶底 增大接触面积、升高温度、增大O2浓度
四、计算题(共9分)
28.(5分)分子式C3H6O 结构简式CH2=CHCH2OH
29.(4分)(1); (2)c(HCl) == 0.03mol/L
高温
H2SO4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