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四川延迟考试地区)卷理综化学试题答案及相应知识点归纳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22.4L氧气中必然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B.同温同压下,原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体积
C.0.50mol的硫酸钠中含有6.02×1023个钠离子
D.1.0L浓度为1.0mol·L-1的一元酸溶液中含有 6.02×1023个氢离子
[答案] C.
[相应知识点归纳]
1、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7个角度归纳
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考察氧化剂的得电子数或还原剂的失电子数。
由于同一物质在不同反应中充当的角色不同(氧化剂或还原剂或既充当氧化剂又充当还原剂),所以转移的电子数也不同,一定量的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必须结合具体化学反应来确定,不能以常见的大多数反应来代替具体的特殊反应,也不能以少数特殊反应代替大多数常见反应,具体化学反应实例如下:
例1:15.6克Na2O2与过量的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Na2O2的电子转移数0.2NA 。
例2:15.6克Na2O2与过量的SO2反应(Na2O2+SO2=Na2SO4),Na2O2的电子转移数0.4NA 。
⑵.考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分子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
①.在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在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组成气体分子的原子数相同,)具有相同的原子数。
②.只有在标准状况下的稳定气体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换算N=*NA ,非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的换算公式为:N=*NA (ρ-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密度,V-气体的体积,M-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
③.稳定气体可以是在标准状况下相互不反应的混合气体,但不能是SO3或水蒸气(SO3的熔点是16.8℃,沸点是44.8℃,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而是固体;水蒸气在标准状况下变成了水或冰也不是气体)。
④.有机物在标准状况下呈气态的有:烃类中分子内含碳原子1~4个的烃是气态烃(新戊烷常温下也呈气态),烃的衍生物只有甲醛(醛类)和一氯甲烷(卤代烃)两种物质是气体。
具体考查实例如下:
例1:在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He)所含的分子数为0.05 NA ,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He)所含的原子数为0.05 NA 。
例2:在标准状况下,1.12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0.05NA ,标准状况下,1.12L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为0.2NA 。
⑶.考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分子所含的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
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一种元素无论以何种微粒形式存在,其质子数不变,例如:H 、H 、H 、H+ 、H 、H- 氢元素的这六种微粒质子数都是1。
②.化学变化是分子拆开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守恒、电子守恒、电子得失守恒,分子个数不一定守恒,就某一原子或原子团而言,其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失去几个电子带几个单位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带几个单位正电荷。
③.中性原子或中性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④.单核阴阳离子的电子数推导:
Ⅰ、公式法推导:离子的质子数减去离子所带的电荷等于离子的电子数,以钠离子为例:钠离子的质子数为11,钠离子所带的电荷为+1,钠离子的电子数为10,:11-(+1) = 10;以氯离子为例:氯离子的质子数为17,氯离子所带的电荷为-1,氯离子的电子数为:17-(-1)= 18。
Ⅱ、理解法推导:单核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单核的中性原子失去几个电子就变成了带几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例如:Na Na+ ,Mg Mg2+ ,AlAl3+ ,Fe Fe2+ ,Fe Fe3+ ;
单核的中性原子得到几个电子变成带几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例如:SS2- ,ClCl- 。
⑤.复杂阴阳离子中电子数推导:
Ⅰ、公式法推导:离子内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减去离子所带的电荷等于离子的电子数,以铵根离子(NH)为例:铵根离子的质子数为(7+4)11,铵根离子所带的电荷为+1,铵根离子的电子数为10,:11-(+1) = 10;以过氧离子(O)为例:过氧离子(O)的质子数为(8+8)16,过氧离子(O)所带的电荷为-2,过氧离子(O)的电子数为:16-(-2)= 18。
Ⅱ、理解法推导:复杂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团,中性原子团的质子数也等于电子数,复杂阳离子的电子数等于其中性原子团的电子数减去它所带的正电荷数,复杂阴离子的电子数等于其中性原子团的电子数加上它所带的负电荷数(所带电荷的绝对值)。
⑥.基的电子数推导:基是中性的原子团,电子数等于各原子的电子数之和,例如:甲基(-CH3)的电子式是9,羟基(-OH)的电子数是9。
⑦.常见的等电子体:
Ⅰ、具有He(2个电子)电子数的微粒:阳离子:Li+ Be2+ ;中性原子:He ;阴离子:H-
Ⅱ、具有Ne(10个电子)电子数的微粒:简单阳离子:Na+ 、Mg2+ 、Al3+ ;简单阴离子:F- 、O2- 、N3- ;复杂阳离子:NH、H3O+ ;复杂阴离子:OH- 、 NH 、BH;中性分子:Ne、HF 、H2O 、NH3 、CH4 。
Ⅲ、具有Ar(18个电子)电子数的微粒:简单阳离子:K+ 、Ca2+ ;简单阴离子:Cl- 、S2- 、P3- ;复杂阳离子:N2H;杂阴离子:HS- 、 O;中性分子:Ar;HCl 、H2S 、PH3 、SiH4 ;F2 、H2O2 、 N2H4 、 C2H6 ,CH3F 、CH3OH 、CH3NH2 、H2N-OH 、HO-F。
Ⅳ、14个电子的等电子体:N2 、C2H2 、CO、HCN 、NO+;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构,都有三键:氮氮三键、碳碳三键、碳氧三键、碳氮三键。
⑧.在核组成符号(X)中,左小角数字代表质子数,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中子数等于左上角数字减去左下角数字,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例1:标准状况下,1.12L丁烷(12C4H10)气体所含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 ,电子数 。
解析部分:
(1)12C的质子数是6,电子数是6,质量数是12,导出中子数是6(12-6=6),H就是H,质子数是1,电子数是1,质量数是1,导出中子数是0(1-1=0)。
(2)12C4H10分子质子数为:4*6+10*1=34,12C4H10分子中子数为:4*6+10*0=24,12C4H10分子电子数为:4*6+10*1=34。
(3)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N= *NA ,在标准状况下,1.12L丁烷(12C4H10)气体所含的分子数N=*NA=0.05NA 。
(4)在标准状况下,1.12L丁烷(12C4H10)气体所含的质子数为(0.05 NA *34)1.7 NA ,标准状况下,1.12L丁烷(12C4H10)气体所含的电子数为(0.05NA*34)1.7 NA ,标准状况下,1.12L丁烷(12C4H10)气体所含的中子数为(0.05NA*24)1.2 NA 。
⑷.考查一定质量的某物质所含的基本粒子数。
①.给出质量求分子数的公式:N=*NA
②.判定酸式盐和过氧化物中的阴阳离子时,要注意:酸式酸根中的氢原子属于阴离子的一部分,过氧离子(O)、超氧离子(O)、臭氧离子(O)、C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一个阴离子。
③.等质量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含有的原子数相同,分子数不同。
④.等质量的同分异构体(丁烷和2-甲基丙烷、环丙烷和丙烯、乙酸和甲酸甲酯、氨基乙酸和硝基乙烷等)含有的原子数相同,分子数也相同。
⑤.等质量的同最简式分子(甲醛、乙酸、甲酸甲酯、乳酸、葡萄糖、果糖;乙炔和苯;炔烃和炔烃碳原子数三倍的苯的同系物;所有单烯烃;NO2 、N2O4)含有的原子数相同,分子数不同。
例1: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1.7g羟基(—OH)所含的电子数为0.9NA,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所含电子数为9 NA ,2g重氧水(H218O)含有NA个中子,7g14C原子形成的石墨中所含的质子数为3 NA 。
例2:84gNaHCO3晶体中含有NA个HCO3- ,7.8gNa2O2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 NA 。
例3:84gNaHCO3溶于水含有HCO3- 的个数少于NA,53.5g NH4Cl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NH离子数目少于NA 。
⑸.用来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某物质所含的构成微粒的粒子数。
例1:0.125mol14CH4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NA 。
例2:0.1molH3O+中含有NA个电子。
例3:1L1mol/L的NH4Cl溶液中含有NH4+离子数不到NA 。
(6).用来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某物质微粒所含的共价键数。
碳原子周围有4个电子对,氢原子周围有1个电子对,氮原子、磷原子周围有3个电子对,氧原子、硫原子周围有2个电子对。有机物分子中电子对个数规律:
①.烃(CxHy)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n=x+y+(-1); 是烃分子的不饱和度。
②.卤代烃分子(CaHbXc)将卤素原子当成氢原子,不饱和度,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n=a+b+(-1),例如:氯乙烷(C2H5Cl)分子:=0, 共用电子对数n= a+b +(-1)=2+6+(0-1)=7 。
③.醇分子(CaHbOc),不饱和度,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n= a+b +c+(-1),例如:丙三醇(C3H8O3)分子:=0, 共用电子对数n= a+b +c+(-1)=3+8+3+(0-1)=13 。
④.醛分子(CaHbOc),不饱和度,(饱和一元醛=1)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n= a+b +c+(-1),例如:乙二醛(C2H2O2)分子:=2, 共用电子对数n= a+b +c+(-1)=2+2+2+(2-1)=7 。
⑤.酸分子(CaHbOc),不饱和度,(饱和一元酸=1)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n= a+b +c+(-1),例如:乙二酸(C2H2O4)分子:=2,共用电子对数n= a+b +c+(-1)=2+2+4+(2-1)=9 。
⑥.氨基酸分子(CaHbOcNd),不饱和度,(饱和一元酸=1)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
n= a+b +c+d+(-1),例如: -氨基丙酸(C3H7O2N)分子:=1,共用电子对数n= a+b +c+d+(-1)=3+7+2+1+(1-1)=13 。
⑺.考查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数目
①.弱酸不完全电离,酸根浓度小于酸的浓度。
例1:100mL 2.0mol/L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数小于0.2 NA 。
②.弱碱不完全电离,阳离子浓度小于溶液浓度。
例1:100mL 2.0mol/L氨水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小于2.0mol/L。
③.可水解的盐溶液中水解部分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小于该盐呈晶体状态时该离子的物质的量。
例1:200mL 1mol/L Al2(SO4)3溶液中,Al3+和SO离子总数小于6.02*1023
④.一定温度下,1L0.5mol·L-1NH4Cl溶液与2L0.25mol·L-1NH4Cl溶液含Cl-物质的量相同,含NH物质的量不同,因为NH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解程度不同。
7.20g由两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这种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Mg和Al B.Al和Fe C.Fe和Zn D.Zn和Cu
[答案] B.
[相应知识点归纳]
⑴.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法:===40g/mol 。
⑵.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Mg-24 ;Al-18;Fe-56 ;Zn-65 ;Cu-64 ;
⑶.混合物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有两种情况可以成立:ⅰ、都是40的成立,这种情况不存在;ⅱ、一个大于40和一个小于40的组合成立。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全部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没有极性键
C.离子晶体中一定没有共价键 D.分子晶体中一定没有离子键
[答案] D.
[相应知识点归纳]
⑴.离子晶体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离子键是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力(阴阳离子之间、核对最外层电子之间)和静电斥力(核与核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⑵.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⑶.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可以是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形成的铵根离子,但不能是氢离子;离子化合物中的阴离子可以是单核阴离子(N3- 、O2- 、F- 、Cl- 、S2-)、双核阴离子(OH- 、C 、CN-、O 、HS- 、ClO-)、多核阴离子(CO 、SiO 、SO 、NO 、NO 、ClO 、PO 、SO 、ClO),所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⑷.阳离子中的铵根离子内部有共价键,阴离子中的双核阴离子和多核阴离子内部都有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物质有:强碱、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活泼金属的硫氢化物、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铵盐等。
⑸.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例如:过氧化钠(Na2O2)、含有两个碳原子以上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乙醇钠、乙酸钠、苯酚钠、氨基酸钠、谷氨酸钠)。
(6) .电子数为2、10、14、18的离子归纳
阳离子 阴离子
2电子单核离子 Li+ 、Be2+ H-
10电子单核离子 Na+ 、Mg2+ 、Al3+ N3- 、O2- 、F-
10电子多核离子 NH 、CH OH- 、NH 、CH
14电子多核离子 C 、CN-
18电子单核离子 K+ 、Ca2+ S2- 、Cl-
18电子多核离子 PH O 、 HS-
⑺.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⑻.共用电子对不偏移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含有非极性键的单质有:稀有气体以外的所有非金属单质,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有:C2H2 、CaC2 、 H2O2 、 Na2O2 、 KO2 、 CsO3 、 含有2个碳原子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乙烯、乙炔、苯等)。
⑼.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通常来说:不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必然含有两种以上的非金属元素,例如:H2O 、CO2 。
⑽.非金属原子可以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8-最外层电子数(氢元素例外),例如:氯元素可以形成一对共用电子(HCl 、Cl2),硫元素可以形成两对共用电子(H2S),氮元素可以形成三对共用电子(N2 、NH3),碳元素可以形成四对共用电子(CH4 、CO2 、CCl4 、C2H2 、C2H4)。
⑾.电子数为10、14、16、18的分子归纳
①.10电子的分子(按组成由简单到复杂):Ne ,HF ,H2O ,NH3 , CH4 。
②.14电子的分子(按组成由简单到复杂):N2 ,CO,HCN,C2H2 。
③.16电子的分子(按组成由简单到复杂):O2 ,CH2O ,C2H4 。
④.18电子的分子(按组成由简单到复杂):Ar ,F2 HCl ,H2S ,PH3 、H2O2 ,SiH4 、CH3F,CH3OH 、N2H4 ,C2H6 。
⑿.ABn型分子的极性判断方法: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时,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例1:CO2中碳元素:|+4|=4 ,CO2为非极性分子。例2:CH4中碳元素:|-4|=4 ,CH4为非极性分子。
⒀.常见的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CH4 、CX4 、SiH4 、SiX4 、CO2 、CS2 、BF3 。
⒁.常见的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6H6(苯)、C2H2 、C2H4 。
⒂.只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非金属双原子分子、个别多原子分子:白磷P4 。
⒃.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多原子分子:臭氧分子O3 。
⒄.1~20元素的化合物常见类型:
XaYb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XY HF、HCl、CO、NO、SiC NaH、NaF、NaCl、MgO、AlN
XY2 CO2、SiO2、NO2、SO2、ClO2 CaH2、CaC2、MgF2、MgCl2
XY3 NH3、PH3、BF3、AlCl3、NCl3、PCl3、SO3
XY4 CH4、CCl4、SiH4、SiF4
X2Y H2O、H2S Li2O 、Na2O 、Na2S、K2O 、K2S
X2Y2 H2O2 、C2H2 Na2O2 、K2O2
X2Y3 B2O3、N2O3 Al2O3
X3Y2 Mg3N2
9.在碱性锌锰干电池中,已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
下列该电池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Zn-2e-=Zn2+ B.负极反应为Zn+2H2O-2e-= Zn(OH)2+H+
C.正极反应为2MnO2+2H++ 2e-=2MnOOH D.正极反应为2MnO2+2H2O + 2e-=2MnOOH+2OH-
[答案] D.
[相应知识点归纳]
检查电极反应式的方法:
⑴.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⑵.负极失电子总数等于正极得电子总数。
⑶. 强碱性条件下不会存在:H+ 或Zn2+以及其它弱碱的阳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修正为:H2O 和Zn(OH)2 以及其它弱碱。
⑷.强酸性条件下不会存在:OH- ,在强酸性条件下修正为:H2O 。
10.下列关于苯乙酸丁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2H16O2 B.有3种不同结构的苯乙酸丁酯
C.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可发生取代反应 D. 在酸、碱溶液中都能发生反应
[答案] B.
[相应知识点归纳]
⑴.根据结构能判断该物质的类别:①单官能团化合物:含卤素的就是卤代烃;含羟基的物质,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类,其余的是醇类;含醛基的是醛类;含羧基的是羧酸类;含酯键的是酯类。②多官能团化合物:含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是糖类;既含氨基又含羧基的化合物是氨基酸。
⑵.根据结构能判断该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以及能发生哪些反应类型。
①.卤代烃:能发生水解反应,卤素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存在的还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注意卤代烃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②.醇类:能发生酯化反应,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羟基所连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存在的还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伯醇、仲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③.酚类: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④.醛类:与银氨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还原反应。
⑤.羧酸类: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⑥.酯类:发生水解反应,在酸、碱性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⑦.羟基酸:能发生分子间的酯化反应成链状,也可以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酯化反应成环状,例如:乳酸。
⑧.氨基酸:能发生分子间的缩合反应成链状,也可以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的缩合反应成环状,例如:甘氨酸。
⑨.芳香烃的衍生物:既能发生苯环的加成(与氢气)反应,又可发生取代(在苯环上)反应。
⑶.根据结构能判断发生一些化学反应时的定量关系
①.1摩有机物分子最多能与几摩氢氧化钠反应的问题
ⅰ、中学阶段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有机物种类有:卤代烃,酚类,羧酸,酯类,二肽或多肽,对应的官能团有:卤素原子,酚羟基,羧基,酯键(-COO-),肽键。
ⅱ、烃的衍生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理如下:
a.卤代烃类:RX+NaOH→ROH+NaX, “R-”如果是脂肪烃基,1摩一卤代烃只能与1摩NaOH 反应,生成1摩醇和1摩卤化钠;“R-”如果是苯基,1摩一卤代芳烃与1摩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先得到的是1摩苯酚和1摩卤化钠(例如:C6H5X+ NaOH→C6H5OH+NaX),1摩苯酚还可以和1摩NaOH 反应,生成1摩苯酚钠和1摩水,即“R-”如果是苯基,1摩一卤代芳烃最多能与2摩氢氧化钠反应。
b. 酚类:C6H5OH + NaOH→C6H5ONa+H2O,1摩一元酚只能与1摩NaOH反应,生成1摩酚钠和1摩水。
c.羧酸类:RCOOH+NaOH→RCOONa+H2O,1摩一元羧酸只能与1摩NaOH 反应,生成1摩羧酸钠和1摩水。
d.酯类:RCOOR′+NaOH→RCOONa+ R′OH, 1摩酯与1摩NaOH 反应,生成1摩羧酸钠和1摩醇;如果“R′”是苯基,1摩“酯”与1摩NaOH 反应,生成1摩羧酸钠和1摩酚,1摩一元酚又能与1摩NaOH反应,生成1摩酚钠和1摩水,这种情况下,1摩“酯”最多可以与2 摩NaOH 反应。
e.二肽:1摩二肽水解得到各1摩不同的氨基酸或2摩同样的氨基酸,所以1摩二肽可以与2摩NaOH反应。
注意区别:卤素原子是否直接连接在苯环上,酯键的烷氧基部分是否是碳氧单键与苯环相连。
②.1摩有机物分子最多能与几摩溴水中的溴反应的问题
ⅰ、1摩碳碳双键与1摩溴发生加成反应,1摩碳碳三键与2摩溴发生加成反应。注意:苯环不能发生与溴水的加成反应。ⅱ、在苯环上有羟基或烷烃基时,溴水中的溴会在苯环上羟基或烷烃基的邻对位发生取代反应;苯环上羟基或烷烃基的邻对位有几个空位,1摩该有机物就可以与几摩溴分子发生取代反应。
③.1摩有机物分子最多能与几摩氢气反应的问题。
ⅰ、1摩碳碳双键与1摩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ⅱ、1摩碳碳三键与2摩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ⅲ、1摩苯环与3摩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ⅳ、1摩碳氧双键与1摩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酮羰基加成生成醇,醛基加成生成醇,酯键中的羰基不能发生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④.辨认分子内羧基个数:1摩有机物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1摩二氧化碳,该有机物分子内含有1个羧基,该有机物分子是一元羧酸;1摩有机物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2摩二氧化碳,该有机物分子内含有2个羧基,该有机物分子是二元羧酸。
⑷.能辨认该分子中有没有环存在,是几元环(构成环的原子数是几就是几元环,全部由碳原子形成的环是碳环),存在几个环,分子中氢原子个数在饱和烃氢原子个数的基础上就减去环个数的2倍个氢原子;
注意判别6元碳环是否是苯环,单双键交替的6碳环是苯环,含有离域大Л键的6碳环(6碳环中含有一个圆圈的是苯环)是苯环,含苯环的化合物是芳香族化合物。
⑸.注意辨析“酯键”必须是羰基碳和碳氧单键的碳是同一个碳,注意辨析“肽键”必须是羰基碳和碳氮单键的碳是同一个碳,注意辨析“酯键”和“肽键”的书写形式,从左至右书写与从右至左的区别,注意“酯键”中的羰基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11.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的装置并连接。合理的是
A.a-a′→d-d′→e B.b-b′→d-d′→g C.c-c′→d-d′→g D.d-d′→c-c′→f
[答案] C.
[相应知识点归纳]
⑴.长口进气短口出气,瓶内无溶液时洗气瓶的作用
此装置可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具有密度比空气大(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等于32)与空气不会发生反应的性质;符合这两条性质的中学常见气体有:CO2 、NO2 、O2 、 SO2 、Cl2 、HCl。
.长口进气短口出气,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浓硫酸时洗气瓶的作用
此装置可用于干燥与浓硫酸不反应的气体,该气体具有中性或酸性即便有还原性但是常温下也不与浓硫酸反应的性质;符合这两条性质的中学常见气体有:中性气体:H2 、CO 、CH4 、C2H4 、C2H2 、NO 、O2,酸性气体:CO2 、NO2 、 SO2 、Cl2 、HCl。
.长口进气短口出气,瓶内装有一定量的特定溶液时洗气瓶的作用
此装置可用于混合气体的净化、除杂,该混合气体具有:主气体与特定的溶液不反应,杂质气体与特定溶液反应被吸收或转化为主气体,符合这条性质的中学常见混合气体及其特定溶液有:CO2 混有SO2(饱和NaH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 、CO2 混有HCl(饱和NaHCO3溶液、AgNO3溶液) 、SO2混有HCl(饱和NaHSO3溶液) 、H2S混有HCl(饱和NaHS溶液)、Cl2混有HCl(饱和NaCl溶液)。
12.已知和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等于
A.b+m+n B.b+m-n C.b-m+n D.b-m-n
[答案] A。
[相应知识点归纳]
⑴.单核阴阳离子的电子数推导:
①公式法推导:离子的质子数减去离子所带的电荷等于离子的电子数,以钠离子为例:钠离子的质子数为11,钠离子所带的电荷为+1,钠离子的电子数为10,:11-(+1) = 10;以氯离子为例:氯离子的质子数为17,氯离子所带的电荷为-1,氯离子的电子数为:17-(-1)= 18。
②理解法推导:单核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单核的中性原子失去几个电子就变成了带几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例如:Na Na+ ,Mg Mg2+ ,AlAl3+ ,Fe Fe2+ ,Fe Fe3+ ;
单核的中性原子得到几个电子变成带几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例如:SS2- ,ClCl- 。
⑵.复杂阴阳离子中电子数推导:
①公式法推导:离子内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减去离子所带的电荷等于离子的电子数,以铵根离子(NH)为例:铵根离子的质子数为(7+4)11,铵根离子所带的电荷为+1,铵根离子的电子数为10,:11-(+1) = 10;以过氧离子(O)为例:过氧离子(O)的质子数为(8+8)16,过氧离子(O)所带的电荷为-2,过氧离子(O)的电子数为:16-(-2)= 18。
②理解法推导:复杂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团,中性原子团的质子数也等于电子数,复杂阳离子的电子数等于其中性原子团的电子数减去它所带的正电荷数,复杂阴离子的电子数等于其中性原子团的电子数加上它所带的负电荷数(所带电荷的绝对值)。
⑶.基的电子数推导:基是中性的原子团,电子数等于各原子的电子数之和,例如:甲基(-CH3)的电子式是9,羟基(-OH)的电子数是9。
⑷.电子层结构相同就是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单核离子有:
①具有He(2个电子)电子数的微粒:阳离子:Li+ Be2+ ;中性原子:He ;阴离子:H-
②具有Ne(10个电子)电子数的微粒:简单阳离子:Na+ 、Mg2+ 、Al3+ ;简单阴离子:F- 、O2- 、N3- ;复杂阳离子:NH、H3O+ ;复杂阴离子:OH- 、 NH 、BH。
③具有Ar(18个电子)电子数的微粒:简单阳离子:K+ 、Ca2+ ;简单阴离子:Cl- 、S2- 、P3- ;复杂阳离子:N2H;杂阴离子:HS- 、 O 。
13.X、Y、Z三者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X元素有一种同位素不含中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化学式①XYZ3、②X2YZ2、③X2YZ3、④X2Y2Z2、⑤X2Y2Z4、⑥X4Y2Z2中,并非都存在的一组分子是
A.①② B.④⑥ C.③⑤ D.②④
[答案] A。
[相应知识点归纳]
⑴.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归纳:
第1类:倍比关系
①.在短周期元素中,ⅰ、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一倍的元素有:H、Be、Al ;ⅱ、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两倍的元素有:C、S ;ⅲ、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三倍的元素有:O ;ⅳ、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四倍的元素有:Ne ;ⅴ、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中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有:2对;1:1时,氢元素 和铍元素;1:2时,氦元素 和 碳元素 ;ⅵ、短周期元素中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二倍的元素有:Li ;ⅶ、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三倍的元素有:Na。
②.在短周期元素中,ⅰ、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两倍的元素有:Li、Si ;ⅱ、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四倍的元素有:Mg ;ⅲ、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八倍的元素有:Na ;ⅳ、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一倍的元素有:Be、Ar。
③.在短周期元素中,ⅰ、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二倍的元素有:C;ⅱ、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倍的元素有:Be、Ar ;ⅲ、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三倍的元素有:O ;ⅳ、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四倍的元素有:Ne 。
④.在短周期元素中,ⅰ、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P;ⅱ、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5倍的元素有:Mg 。
⑤.在短周期元素中,ⅰ、电子总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有:He、Be ;ⅱ、电子总数是电子层数1倍的元素有:H ;ⅲ、电子总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元素有:C, ⅳ、电子总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元素有:O、Mg ,ⅴ、电子总数是电子层数5倍的元素有:Ne、P , ⅵ、电子总数是电子层数6倍的元素有:Ar 。
第二类:乘积关系:
⑥.短周期元素中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积等于原子序数的元素有:H、He、Be、P 。
第三类:和差关系
⑦.在短周期元素中,ⅰ、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和为6的元素有:Cl ;ⅱ、短周期元素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和为4的元素有:S,ⅲ、短周期元素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和为2的元素有:N、P,ⅳ、短周期元素中为0的元素有:H、C、Si 。
⑵.①XYZ3、②X2YZ2不存在,③X2YZ3→碳酸; ④X2Y2Z2→乙二醛;⑤X2Y2Z4→乙二酸、⑥X4Y2Z2→乙酸或甲酸甲酯。
26.(15分)1mol水蒸汽和炽热的焦炭反应生成水煤气,反应吸热131.4 kJ ·mol-1。利用该反应生成的氢气和空气中的氮气合成氨,其反应的△H<0。氨可以用于制备硝酸。请回答:
(1)生成水煤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合成氨需要在较大的压力下进行的原因是 ;
(3)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合成氨的影响是 ;(4)由氨生成HNO3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某化肥厂由NH3制备HNO3,进而生产硝铵(NH4NO3)。假设由氨氧化生成HNO3的总产率是85%,而HNO3和NH3完全反应生成NH4NO3。列式计算:①从NH3制取NH4NO3过程中,用于中和硝酸所需的氨占总的氨消耗量的分数;②若氨的消耗总量为100 kg,可生产NH4NO3的量。
[答案] (1)C(s)+H2O(g)CO(g)+H2(g),△H = +131.4 kJ ·mol-1
(2)合成氨是体积减少的反应,加大压力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3)温度过低反应速率慢;合成氨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反应向氨分解的方向进行
(4)4NH3+5O2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5)①中和硝酸所需的氨占总的氨消耗量的分数为*100%=46 % 。
②可生产NH4NO3 100kg×46%×=216kg
[相应知识点归纳]
化工生产中的四率和纯度:
(1)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
(2)利用率=(实际利用原料量/实际投入原料总量)*100%
(3)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4)损失率=1-利用率
(5)转化率=利用率(物质的转化率与该物质中某元素的转化率一致)
27.(15分)下图中A~J均代表无机物或其水溶液,其中B、D、G是单质,B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G是气体,J是磁性材料。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I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3)J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后的溶液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Fe2O3; Al2O3; AlCl3 ;(2)2Al+NaOH+2H2O=2NaAlO2+3H2 ↑;3Fe+4H2OFe3O4+3H2
(3)Fe3O4+8HCl=FeCl2+FeCl3+4H2O ;2FeCl3+Fe=3FeCl2
[相应知识点归纳]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①.铝的还原性:
ⅰ、铝粉在纯氧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强光:4Al+3O2 2Al2O3 。
ⅱ、铝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覆盖在铝表面,阻止反应进行,反应自行停止):2Al+6H2O(g) 2Al(OH)3+3H2
ⅲ、铝与难熔氧化物反应用来冶炼金属(铁、铬、锰、钒):Fe2O3+2Al2Fe+Al2O3 。
ⅳ、铝与非氧化性强酸的反应产生氢气:2Al+3H2SO4 =Al2(SO4)3+3H2 ↑
ⅴ、铝在常温下与冷的非氧化性强酸的发生钝化反应,在金属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继续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铝槽车盛运浓硫酸或浓硝酸:2Al+3H2SO4(浓)=Al2O3+3H2O+3SO2↑
ⅵ、铝与盐溶液的反应(铝汞齐):2Al+3Hg(NO3)2 =2Al(NO3)3+3Hg 。
28.(15分)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的阴、阳离子分别是
阳离子 K+ 、Ba2+ 、、Ag+ 、、 Mg2+ 、NH4+ 、Na+
阴离子 SO 、SO 、CO 、AlO
为了鉴定其中的离子,现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表格:
(1)取该粉末,加水后得到无色溶液,且未嗅到气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12。
排除的离子 排除的依据
(2)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开始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同时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肯定存在的离子 判断依据
排除的离子 排除的依据
(3)尚待检验的离子及其检验方法
尚待检验的离子 检验方法
[答案] (1)ⅰ、没有NH,由于溶液呈碱性,且未嗅到刺激性气味;ⅱ、没有Ag+、Mg2+ ,碱性溶液中无沉淀生成。(2)ⅰ、肯定有AlO ,加酸有沉淀,继续加酸沉淀溶解;ⅱ、肯定有CO ,加酸后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ⅲ、肯定没有Ba2+ ,有CO 存在时原溶液无沉淀 ;ⅳ、肯定没有SO ,酸化后逸出的气体没有刺激性气味。(3)尚待检验的离子ⅰ、K+、 Na+ ,检验方法:焰色反应;尚待检验的离子ⅱ、SO,检验方法:盐酸酸化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相应知识点归纳] 固体混合物成分的推断题是一种集物质的共存、物质的检验、混合物计算为一身的综合题型,是理综合试卷中越来越被重视的一类题型,因此将这类题的推断方法归纳如下:
1.通常将固体混合物投入到足量的蒸馏水中,通过观察现象得出初步的结论。
(1)如果得到的是无色溶液,①说明没有可溶性的高锰酸盐、铁盐、亚铁盐、铜盐[MnO(紫色)、Fe3+(黄色) 、Fe2+(浅绿色) 、Cu2+(蓝色)];②说明没有不溶性固体(例如:CaCO3 、BaCO3 、BaSO4 、AgCl 、AgBr 、AgI)存在,③说明也不会存在相互反应生成不溶性固体的固体混合物组合,例如:不会存在Na2CO3和BaCl2 。(2)如果有无色无味(O2 、CO2)的气体产生,说明固体中可能有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存在,或者同时存在硫酸氢盐与碳酸盐或碳酸氢盐。(3)如果有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①气体有臭鸡蛋气味(H2S),说明同时存在硫酸氢盐与中等以上活泼金属的硫化物或硫氢化物;②如果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氨气产生,固体成分中应该有强碱和铵盐或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和铵盐;③如果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一定同时存在硫酸氢盐与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
2.将第一步所的溶液分成几等份,加入相应的试剂,得出相应的结论。
(1)将溶液用硝酸酸化,再滴入硝酸银溶液,①有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生成,说明有盐酸盐;②有不溶于硝酸的淡黄色沉淀生成,说明有溴化物存在;③有黄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生成,说明有碘化物存在。
(2)在无色溶液中滴入氯水,在加入四氯化碳液体震荡,①在下层有橙红色出现,说明有溴化物存在;②在下层有紫红色出现,说明有碘化物存在。(3)将溶液用盐酸酸化,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生成,说明有硫酸盐。(4)将溶液用盐酸或硝酸酸化,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说明有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存在。(5)将溶液用盐酸或稀硫酸酸化,有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该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存在。(6)将溶液用盐酸或硝酸酸化的过程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又溶解,说明有偏铝酸盐。(7)将溶液用盐酸酸化的过程中,始终有白色沉淀,说明有硝酸银或可溶性硅酸盐。(8)将溶液用盐酸酸化的过程中,开始有白色浑浊,后来白色混浊变成粉色,说明有石炭酸盐。
3.将第一步所放出的气体,通过相应试剂,得出相应的结论。
(1)通过浓硫酸,气体体积明显减少,说明有氨气产生,混合物中存在铵盐。(2)通过碱石灰,气体体积明显减少,说明有酸性气体生成,混合物中可能有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的固体组合。
(3)通过浓硫酸或碱石灰,气体体积均未发生改变,通过热的铜网气体体积减少,说明有氧气生成,说明混合物中有过氧化物。
4.将第一步所得的溶液,平均分成几等份,作定量实验,根据气体的体积或沉淀的质量,定量计算出混合物中各成分的量。
5.对于可能存在的物质,用焰色反应检测,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检验出是它否存在。
29.(15分)A和B是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物,A-I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框图回答下列问题:(1)B的结构简式是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上述转换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填写反应序号)
(4)图中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化合物代号)。图中化合物带有的含氧官能团有 种。
(5)C在硫酸催化下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I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答案]
(1) (2)
(3)④⑦⑧ ;(4)H;4;(5)2CH3CH=CH2+2H2O CH3CH(OH)CH3+CH3CH2CH2OH
(6)CH3CH2COOCH(CH3)2;丙酸异丙酯
[相应知识点归纳]
如何根据反应条件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物的类别
1.A B;
类型:氧化反应;类别:反应物A:伯醇(或仲醇);生成物:醛(或酮)和水。
辨析:如果B还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或与斐林试剂反应,说明B一定是醛,而A一定是伯醇,否则,说明B一定是酮,而A一定是仲醇。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
CH3CH2OH + CuOCH3CHO + H2O
2.A B
类型:氧化反应;类别:反应物A:醛,生成物:羧酸和水。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3.A B
类型1:消去反应;类别:反应物:醇,生成物:烯烃和水。
CH3CH2OH CH2=CH2↑+H2O
类型2:取代反应;类别:反应物:醇,主要生成物:醚和水。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类型3:酯化反应;类别:反应物:羟基羧酸,生成物:链酯、环酯、聚链酯和水。
HOCH(CH3)COOH + HOCH(CH3)COOH HOCH(CH3)COOCH(CH3)COOH + H2O
n HOCH(CH3)COOH ?OCH(CH3)CO?n + n H2O
说明:α―羟基羧酸反应生成六元环酯(分子间酯)或三元环酯(分子内酯);β―羟基羧酸反应生成八元环酯(分子间酯)或四元环酯(分子内酯)。
4.A B
类型:消去反应;类别:反应物:卤代烃,生成物:烯烃、卤化钠和水。
CH3CH2Br+NaOH CH2=CH2↑+NaBr+H2O
5.A B
类型1: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反应物:卤代烃,生成物:醇和卤化钠。
特点:碳原子数没有减少。
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类型2: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反应物:羧酸酯,生成物:醇和羧酸钠。
特点:碳原子数减少。
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类型3:中和反应;反应物:羧酸,生成物:羧酸盐和水
特点:碳原子数没有减少。
课本寻源: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类型4:取代反应和中和反应;反应物:卤代羧酸,生成物:羟基羧酸盐、卤化钠和水。
课外寻源:
CH3CHClCOOH+2NaOH CH3CH(OH)COONa+NaCl+2H2O
6.A B
类型1: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反应物:不饱和烃:烯烃(或炔烃);生成物:烷烃(或烯烃)。
CH2=CH2+H2 CH3–CH3
CH≡CH+H2 CH2=CH2
类型2: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反应物:芳香烃;生成物:环烷烃。
?+3H2 ?
类型3: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反应物:醛(或酮),生成物:伯醇(或仲醇)。
CH3CHO+H2 CH3CH2OH
CH3COCH3+H2 CH3CH(OH)CH3
Cu/O2
△
新制Cu(OH)2
△
浓H2SO4
△
浓H2SO4
170℃?
浓H2SO4
140℃
浓H2SO4
△
浓H2SO4
△
NaOH、醇
△
醇
△
NaOH、水
△
水
△
水
△
水
△
水
△
H2/Ni
△
Ni
△
Ni
△
Ni
△
Ni
△
Ni
△
第16页 共16页 打印时间:23:32:13,20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