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杨修之死[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2-05 19: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杨修之死罗贯中杰出的古典小说大家罗贯中: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
长篇巨著《三国演义》,大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4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的名著,是根据《后汉书》《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以及某些传说,经过作者的综合加工、创作而成的。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群雄逐鹿中原。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权术,计谋,武力、人心的争斗,最终如卧龙诸葛亮所说,形成了天下三分,三足鼎立的局势:东汉后裔刘备所建的蜀、江东霸主孙权所建的吴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所建的魏。然而争斗并没有停止,魏蜀吴三方仍在在保存自己实力的同时企图消灭其他两方,统一天下。乱世出英雄,而英雄最终被浪花淘尽,是非成败转头空。只留下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后人凭吊。
整体感知1、对照注解读懂文章。
2、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情?三.整体感知:用树状结构图理出情节及结构 故事
1.鸡肋事件
插 2.改建花园大门
3.分食塞北酥饼
4.所谓“梦中杀人”
5.告发曹丕阴事
6.教曹植斩吏而出
叙 7.为曹植巧作答教
8.失利葬修 找一找:标注出表现曹操心理活动的词语,并根据这些判断曹操对杨修态度的变化。虽称美,心甚忌之虽喜笑,而心恶之闻而愈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有杀修之心改建花园大门 分食塞北酥饼所谓“梦中杀人” 告发曹丕阴事
教曹植斩门吏 为曹植作答教
1.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   即使是单纯的智力较量,曹操也不甘居于下风,所以他表面“称美”以示宽容,心里却酸溜溜的不是滋味。 2.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   面对杨修的强词夺理和荒唐行为,曹操有苦难言,只好用“喜笑”来掩饰,然而内心却对杨修这样戏弄自己颇为恼火。 3.操闻而愈恶之。4.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   杨修的小聪明居然耍到曹丕的家事上来,这使曹操对他的憎恨又升了一级。 5.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   杨修这次教曹植在行为上欺骗曹操,所以曹操对他的恨又进而外化为情绪上的“大怒”。 6.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 ??   杨修这次教曹植在言语(智能)上欺骗曹操,所以曹操怒不可遏,骂出声来。这也是历次积怨的总爆发。
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刻画人物展示性格 (恃才) -----矛盾冲突----- (忌才)
杨修 故事 曹操
恃才放旷 1.杨修被杀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2.改建园门 插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3.分食酥饼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4.语破奸心 虚伪狡诈
轻率大意 5.轻视吴质 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 6.教植斩吏 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 7.巧作答教 叙 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 8.失利葬修 固执虚伪“古来第一奸雄”刚愎自用、阴险残忍 、 机变狡诈、虚伪 、雄才大略、善于权术,自私自利、残暴、率性、不安、多疑恃才放旷、 毫无心机、自恃才敏、疏放不羁、蔑视权贵、张扬个性 分析杨修被杀的原因延伸拓展,联系实际,深刻反思:杨修才华横溢,因其才受曹操赏识,也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应该明白些什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
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
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
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
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
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
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
需求。
杨德祖①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②。魏武③自出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竟, 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④,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
便啖,“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注释:①杨德祖:杨修,曾任曹操主簿,后为曹操所杀。榱桷(cuījué):屋椽(chuán)。③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④酪(lào):一种奶制品。
?
1杨德祖任魏武帝曹操的主簿,当时正在建造相国府的大门,刚架好门椽,曹操亲自出来观看,叫人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走了。杨德祖看见了,立刻叫人把门拆毁。拆完以后,说道:“‘门’中加了一个‘活’字,就是‘阔’字,魏王正是嫌门大了。” 2 有人馈赠曹操一杯酪,曹操稍稍吃了一点,就在盖上写了一个“合”字,拿给众人看,众人不解其意。依次轮到杨修,杨修拿过来就吃,说道:“曹公教每人吃一口,还犹豫什么?”
1.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2.魏武征袁本初(即袁绍),治装,余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众云并不堪用。正令烧除,太祖思所以用之,谓可为竹而未显其言。驰使问主簿杨德祖,应声答之,与帝心同,众服其辩悟。
巩固扩展 阅读材料,说说杨修和纪晓岚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做法?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纪晓岚是一个怎样的人?与杨修的恃才放旷是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