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08年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
第Ⅰ卷
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单选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
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6.C【解析】1mol氧气含有6.02×1023个O2,氧原子数为12.04×1023,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故A对。1mol臭氧(O3)与1.5mol氧气(O2)均含有3mol氧原子,B正确。磷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而盐酸是强酸,能够完全电离,故等体积、等浓度的磷酸和盐酸溶液中H+浓度比小于3:1。显然C错。设有1mol干冰(CO2)、1mol葡萄糖(C6H12O6);根据分子式:碳原子数比为1:1×6=1:6,氧原子数比为1×2:1×6=1:3,D对。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
Δ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
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B【解析】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与酸 、碱的元数无关,A错。燃烧热是指燃烧1mol纯物质生成最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CO的燃烧热为283.0kJ/mol,则说明燃烧1molCO放出这些热量;其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故B对。加热是反应条件,吸热反应是反应类型,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如煤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却需要加热,再如NH4Cl与Ba(OH)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能在常温下迅速反应。C错。燃烧热指生成稳定的化合物,而D项中的气态水不是最稳定的化合物,应为液态水。故D错。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 +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T1>T2,ΔH>0 B.T1>T2,ΔH<0
C.T1<T2,ΔH>0 D.T1<T2,ΔH<0
D【解析】根据T2曲线先达到平衡说明T2高于T1。而T2时HI的含量低于T1时的含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显然D正确。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C【解析】F的最高价为0,但不等于族序数,A错。周期与元素种类数关系为:一周期2种元素;二、三周期均为8种元素;四、五周期均为18种元素;六周期为32种元素;七周期目前为26种元素。故B错。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看出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C对。ⅠA族中的H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D错。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D【解析】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排列的方式不同,某个离子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个数也不同。如NaCl为6个;CsCl为8个。故A错。没有外加电场的条件下,金属晶体中就存在自由电子,这也是金属导电、导热的根本原因。B错。一般来说分子晶体有低熔点、低沸点的物理性质。但在常温下不一定均为液态或固态。如I2、P、S等在常温下为固态。C错。原子晶体就是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固体。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Al3++3CO32-+3H2O=2Al(OH)3↓+3CO2↑
B.硫酸铜与烧碱反应:
C.苯酚与碳酸钠反应:
D.碳酸钡与硫酸反应:
A【解析】Al2(SO4)3与Na2CO3是发生双水解反应,A正确。CuSO4可溶不应该写化学式,B错。苯酚的酸性小于H2CO3。故-OH与Na2CO3反应:-OH+Na2CO3→-ONa+NaHCO3。C错。BaCO3是难溶物,应写化学式。D错。
12.胡椒粉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结构式为HO——CH2CH=CH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mol胡椒粉最多可与4mol氢气发生反应
B.1mol胡椒粉最多可与4mol溴发生反应
C.胡椒粉可与甲醛发生反应,生成聚合物
D.胡椒粉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
B【解析】由胡椒粉的结构可以得出:与H2发生加成反应时苯环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另有碳碳双键也能加成1molH2,总计4molH2,故A对。当与Br2发生加成时只有碳碳双键与反应消耗1molBr2。而在苯酚的结构中与羟基的邻位碳上的2个氢原子能与Br2发生取代反应,消耗2molBr2。总计3molBr2发生反应,B错。胡椒粉分子中有酚羟基,故能与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C对。羟基是亲水基团,烃基是憎水基团;胡椒粉分子结构中烃基比苯酚分子中烃基大,故胡椒粉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D对。
13.在aL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b mol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NH3气,则原溶液中的Al3+离子浓度(mol/L)为
A. B. C. D.
C【解析】设Al2(SO4)3、(NH4)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有:
Al2(SO4)3+3BaCl2===2AlCl3+3BaSO4↓ (NH4)2SO4+BaCl2===BaSO4↓+2NH4Cl
x 3x y y 2y
NH4++OH-NH3↑+H2O
2y 2y
得关系式:①3x+y=bmol ②2y=c mol。解得:x=mol y=c/2mol
故c(Al3+)=2× [b-(c/2)]/3×a=(2b-c)/3amol/L,C正确。
第II卷(共四道大题)
26.(14分)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MgCO3、Al2(SO4)3、Na2SO4、Ba(NO3)2、AgNO3和CuSO4。将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根据所给实验现象完成表格(对于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写化学式,暂不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填“无”):
(1)将少许混合物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
(2)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
(3)取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气体。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
(4)通过上述实验仍无法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的检验和共存。
(1)混合物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肯定无CuSO4,因为CuSO4溶液是蓝色的。因为BaCO3、BaSO4、MgCO3等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所以无法确定存在哪些物质。
(2)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存在钠盐,即混合物中肯定含有Na2SO4。不能确定哪种物质肯定不存在。
(3)在(2)中通过焰色反应,确定混合物中含有Na2SO4,则混合物中一定不含Ba(NO3)2溶液,否则和Na2SO4生成BaSO4,不溶于盐酸;另外混合物中也一定不含AgNO3溶液,否则加入盐酸生成白色AgCl沉淀。白色沉淀溶于盐酸,并放出气体,则一定为MgCO3。
(4)通过上述试验仍无法确定是否含有Al2(SO4)3。
无 CuSO4 溶液无色,而CuSO4溶液为蓝色
【答案】(l)
Na2SO4 无 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2)
(3)
MgCO3 Ba(NO3)2 AgNO3 MgCO3沉淀溶于盐酸,有气体放出;如有Ba(NO3)2,生成的BaSO4沉淀不溶于盐酸;如有AgNO3,生成的沉淀在盐酸中不消失。
(4)Al2(SO4)3
27.(15分)D、E、X、Y、Z是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的最简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依次是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角形(V形)、直线形。回答下列问题: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上述5种元素中,能形成酸性最强的含氧酸的元素是___________,写出该元素的任意3种含氧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和Y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4)D 和X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键类型属___________,其晶体类型属__________;
(5)金属镁和E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_,此产物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比较D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熔点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_______
【解析】由于D、E、X、Y、Z是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并且它们的最简氢化物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角形(V形)、直线形。所以W、X为C、Si,E为N元素;Y为S,Z是Cl。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O3。⑵非金属性越强,其对于拟稿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在C、N、Si、S、Cl五种元素中Cl元素的非金属最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酸性最强。对应的三种含氧酸为HClO、HClO3、HClO4。
⑶D和Y形成的化合物为CS2,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⑷D和X形成的化合物为Si3C4,通过共价键形成原子晶体。
⑸金属镁和E的单质N2在高温下得到Mg3N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Mg3N2十6H2O = 3Mg(OH)2↓+2NH3↑。
⑹D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CO2和SiO2因为CO2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故SiO2熔点高于CO2。
【答案】(1)SO3 (2)Cl,HClO HClO2 HClO3 HClO4(任写 3种酸)
(3)直线形 (4)共价键 原子晶体
(5)Mg3N2 Mg3N2十8H2O = 3Mg(OH)2↓+2NH3·H2O(Mg3N2十6H2O = 3Mg(OH)2↓+2NH3↑)
(6)D的最高价氧化物是CO2,X的最高价氧化物是SiO2,前者比后者的熔点低。因为前者为分子晶体,由分子间力结合,而后者为原子晶体,由共价键结合;共价键强度大于分子间力。
28.(15分)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黄色的WO3粉末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A中的试剂是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中装入的试剂:B_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___;
(2)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反应管E”和“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 ______ _。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G管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其处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
①空E管的质量a
②E管和WO3的总质量b
③反应后E管和W粉的总质量c(冷却到室温称量)
④反应前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d
⑤反应后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e
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W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不同计算式(除W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
计算式1:Ar(W)=________ ____;计算式2:Ar(W)=_________ __。
【解析】⑴一般用盐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故B中放锌粒,C中用水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D中用浓硫酸干燥H2。
⑵连接好装置后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方法是:将G弯管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温热烧瓶B,观察G管口,若有气泡逸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⑶应先通入氢气,然后在加热反应管E,所以应该先向A瓶逐滴滴加液体,制取氢气;在加热反应管E 之前,还有检验氢气的纯度,只有氢气纯了,才能加热反应管E。
⑷F会将生成的水蒸气吸收,最后从G管逸出的气体是氢气,可以采用在G管出口处点燃的方法,除去多余的氢气。
⑸根据反应:WO3+3H2W+3H2O,列方程式得:
W+48 W 54
b-a c-a e-d
= 得:Ar(W)=;由= 得:Ar(W)=。
【答案】(1)锌粒 水 浓硫酸 (2)检查气密性 将G弯管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温热烧瓶B,观察G管口,若有气泡逸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先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 检验H2的纯度
(4)氢气 在G管出口处点燃
(5)
29.(16分)下图中A、B、C、D、E、F、G、H均为有机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化合物 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A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A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3 mol H2反应生成B,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 ;
(2)B在浓硫酸中加热可生成C,C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①芳香化合物E的分子式是C8H8Cl2。E的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则E的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在NaOH溶液中可转变为F,F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生成G(C8H6O4)。1 mol G与足量的 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 44.8 L CO2(标准状况),由此确定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和足量的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反应可生成H,则由G和B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A中含有—CHO;且1mol醛基可以和1molH2发生加成反应,但1mol A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3 mol H2,并且分子量小于60,所以A为:HC≡C-CHO。由A生成B的反应为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
(2)B为CH3CH2CH2OH,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生成C为CH3CH=CH2,丙烯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D,方程式为:。
(3)①E的分子式是C8H8Cl2。E的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则E的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②E在NaOH溶液中可转变为F,F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生成G(C8H6O4);并且1 mol G与足量的 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 44.8 L CO2,说明F可以氧化为二元羧酸,则说明E中苯环上的两个基团在对位,所以E为:。
(4)G是对苯二甲酸(HOOC--COOH),与(CH3CH2CH2OH)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HOOC--COOH+2CH3CH2CH2OHH3CCH2CH2OOC--COOCH2CH2CH3+2H2O,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 (或取代反应)。
【答案】
酯化反应 (或取代反应)
T1
碘化氢的量
时 间
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