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全部教案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全部教案 人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8-21 09:07: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引 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了解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热爱化学这们学科。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教学过程:
[魔术实验]“紫气东来”:老师在一堆混合粉末上滴几滴水,立即出现大量美丽的紫红色烟。
[学生交流]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你还知道那些神奇有趣的化学实验?
[揭秘]Zn+I2ZnI2 反应放热 碘单质升华
[导课]化学既然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从现在开始,我和同学们一道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学生阅读]前言内容。
[提问]DNA(C、H、O、N)、病毒、计算机芯片(SiO2)、氟氯代烷最基本的构成微粒是什么?
[学生主动回答]化学元素的原子
[讲述]化学研究的领域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反应,一些现代生物领域及物理领域都需要我们化学家参与研究,如刚才提到的几个问题。可以说无论从生活还是将来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因此我们必须学好。
[过渡]请同学们根据第二自然段演讲:化学在人类生产中的作用。
[学生演讲]………,其他同学补充。
[图片]展示: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讲解]关键词:解开物质构成之迷,合成新物质、新材料,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
[展示]化学与科技关系图
[讲述]“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食品是否变质也需要用化学知识去判断。
如:食盐中是否含碘,可用食醋、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
[点击试题]
1、我国某地曾发生特大“假酒案”,为此中央电视台进行跟踪报道.原来是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不择手段,兑制、销售有毒白酒,致使多人死亡,更多的人双目失明,终身致残.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甲醇)
2、酱油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但其中含有的3-氯丙醇是一种致癌物.2001年9月1日执行的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氯丙醇的含量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一.3-氯丙醇的化学式为:C3H7ClO,它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4 76.5 )
3、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可以预防碘缺乏病.测定市场销售的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的方法是:将食盐在酸性条件下与试剂X反应生成碘单质(I2),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IO3+5X+6HCl=6KCI+3I2+3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KI)
[反问]化学科学既然这样重要,那么它的理论及研究工具有哪些?怎样通过化学试验去判断变化本质?
[学生阅读]最后自然段。
[学生回答]原子分子理论;试管、烧杯、酒精灯及分析仪器。
[讲述]同学们要相当一个真正的化学家,造福于人类,光凭中学中的理论和方法还远不够,还需进入大学中接触更深层次的理论和更精密、先进的仪器,希望同学们努力!
[小结]略
[作业]1、预习第一章 第一节
2、写一篇《神奇的化学世界》小论文(3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知道液体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蒸馏和萃取,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情感目标:
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蒸馏和萃取的掌握和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制取蒸馏水装置15套、50ml分液漏斗(15)、10ml量筒(15)、烧杯(15)、铁夹台、铁圈(15)、CCl4、碘水。
教学过程:
[纠正作业]作业中的问题:语言叙述不严密,不符合逻辑,无因果关系;规范答案。
[复习提问]过滤、蒸发操作及SO42-检验方法。
[设问] 过滤、蒸发操作是用于固体混合物还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学生回答] 过滤、蒸发操作适用于固体混合物分离。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板书]2、蒸馏和萃取
[幻灯]展示: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示意图
[思考与交流] 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利用了什么原理?
[阅读]P7最后一自然段。
[讲解并板书](1)蒸馏—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4;先阅读实验内容。
[思考、回答]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老师演示]制取蒸馏水的操作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部分学生实验。
[填表]P8实验纪录表,学生组内交流。
[强调并板书] 蒸馏操作注意:
自来水不超过蒸馏烧瓶的1/3、沸石防爆沸、冷却水从下进从上出。
[讲述]淡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的道理。
[幻灯]展示:海水淡化工厂相关新闻
(位于天津塘沽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已经可以产生出口感不错的淡水)
[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节约用水的?为何要珍惜淡水资源?
[过渡]对于液态混合物,我们还可以利用利用一种溶质在乎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它从另一种溶剂里提取出来。
[板书](2)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
[展示]萃取用的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讲解]几种常见的分液漏斗:
(1)普遍漏斗用于过滤,将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溶解易溶气体。
(2)长颈漏斗用于组装气体发生器。
(3)分液漏斗用于萃取或分离或组装气体发生器。
[演示]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震荡方法(图1-7)及拿法:
[学生分组实验]据实验1-4要求,认真做;老师巡回指导。
[强调] 注意:分液漏斗的震荡方法及拿法。
[交流]实验纪录,最后萃取出来的产品,观看图1-8、图1-9
[讲述]第四步又叫分液。分液是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一般分液都是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点击高考试题]
1、回答下面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答案:(1)蒸馏方法。(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2、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使溶液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空):
     _____→_____→_____→ A → G →_____→ E → 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_____。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_____。
 (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C→B→D→A→G→H→E→F (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 (3)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很多
[学生阅读]P9最后一自然段。
[强调]DNA测序、尿糖试纸检测。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使我们探索世界奥秘的有力助手,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小结]略
[作业]1、P10 1、2、5、7
2、课后复习本节内容
3、预习第二节
附:板书设计:
2、蒸馏和萃取
(1)蒸馏—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蒸馏操作注意:
自来水不超过蒸馏烧瓶的1/3、沸石防爆沸、冷却水从下进从上出。
(2)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
萃取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引言]古时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国王美丽的公主,国王出题刁难,其中一个问题是:10kg小米是多少粒?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思考、讨论、回答]
[追问]这些方法中,那种方法最科学?
[追问]谁能介绍几种生活中相似的例子
[讨论回答]箱、打、令、包、条…
设计意图: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板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讲述]可称量物质与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离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答案是肯定的。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 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的符号 单位名称及符号
长度 l(L) 米(m)
时间 t 秒(s)
质量 m 千克(kg)
温度 T 开尔文(K)
发光强度 I(Iv) 坎德拉(cd)
电流 I 安培(A)
物质的量 n 摩尔(mol)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例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水的物质的量为2mol。(铁的质量为10g)
[反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氢的物质的量是3mol、小米的物质的量是1mol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投影]练习:计算填空
H2O Al
一个分子或原子的质量 2.990×10-23g 4.485×10-23g
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 18 27
18g水含多少分子 27gAl含多少原子
[回答]结果:都是6.02×1023个。
[展示]实物展示:图1-11
[学生归纳、回答]大量实验证明,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时,所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板书]1、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6.02×1023/mol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
[投影]图1—12:
[阅读]P12第3、4自然段
[讲解]叙述时注意明确对象:微观粒子
[板书] 2、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M)
单位:克/摩 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举例]Mg的摩尔质量:24 g/mol,KCl摩尔质量:74.5 g/mol,CO32-摩尔质量:60 g/mol。强调单位。
[投影]图1—13:
[学生探究]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微粒数(N)、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板书]3、计算公式:
n=N/NA n=m/M
[练习]学与问
[辨析]
1 mol O的质量是 32g/mol
OH_的摩尔质量是17g
1 mol H2O的质量是18g/mol
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思考]通过以上学习的我们知道1mol微粒的质量,那么1mol微粒体积怎样求?
[阅读]科学视野:
[讲述] 由于在1 mol任何物质中的粒于数目都是相同的,都约是6.02×1023。因此,在粒子数目相同的情况下,物质体积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当粒子之间的距离很小时,物质的体积就主要决定于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大小;而当粒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时,物质的体积就主要决定于粒子之间的距离。
在1 mol不同的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中,虽然含有相同的粒子数,但粒子的大小是不相同的。同时,在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中粒子之间的距离又是非常小的,这就使得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的大小了。所以,lmol不同的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投影]固体、液体、气体分子距离示意图:
[学生讨论] 对于气体,粒子间距较大,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间的距离。(补充板书)而不同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等的,所
以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这里我们就引入了气体摩尔体积。
结论:相同条件下,1mol 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距离。
[引导] 请同学们回忆摩尔质量的概念,给气体摩尔体积下个定义。
[板书] 4、 气体的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小结]略
[作业]一、填空:
1、1mol H2O含 个H2O; mol H mol 质子。
2、0.5 mol H2SO4中含 个H, molO, mol 电子。
3、0.2mol H3PO4有相同H原子数的HNO3为 mol,有相同氧原子数的H2SO4有 个 ,有相同的分子数的HCl 有 mol,有相同原子总数的NH3 mol。
4、0.2molNaOH含Na+ mol, 含OH- mol, 与 mol Ba(OH)2所含OH- 相同。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一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6.02×1023/mol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
2、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M)
单位:克/摩 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3、计算公式:
n=N/NA n=m/M
4、 气体的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使学生知道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由肉眼不能看到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同时又是以可称量的物质之间按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由此可见,在分子、原子等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是一种什么联系呢?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分子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1)方程式2H2+O2=2H2O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2)若生成一滴水(约0.05mL)大约含有1.7亿亿个水分子,需要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各多少个? (3)在实验室中生成36克水,你如何实现 是数分子个数吗
新知学习 问题探究 (1)怎样测量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又怎样知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呢?
归纳整理 显然,可用确定一个集体的办法,确定一个水分子的集体,这一定数目水分子(粒子)的集体,就把水(可称量物)与水分子(粒子)联系起来了。
问题探究 仔细观察表1中左边4栏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归纳整理 当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其式量时,所含相应微粒数都是6.02×1023个。
学习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页至12页中部。 阅读,然后谈谈你对下列名词或数据的认识,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物质的量”、“摩尔”、“6.02×1023”
归纳整理 “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微观微粒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含有6.02×1023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学习探究 现有:物质的量、质量、摩尔、安培、kg 、时间、mol 、发光强度、长度、坎、m、米、电流、cd等,请按各自的属类对它们进行分类,并指出各自的属类?
归纳整理 物质的量、质量、时间、发光强度、长度为物理量 电流、摩尔、安培、坎、米为相应物理量的单位。kg 、mol 、m、cd为相应单位的表示符号。
实践探究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 ,错在何处?①1 molO2 ②1 molH2SO4 ③ molFe3+ ④1 mole- ⑤0.3molSO42- ⑥0.5NA个中子 ⑦0.3mol氢 ⑧1 摩尔H2O ⑨1 mol盐酸 ⑩1 mol铅笔
归纳整理 使用摩尔时必须是微观微粒,必须指明微粒的种类,可以是分数、小数、整数。
学习探究 指导阅读教材12页下半部分 1mol物质的质量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摩尔质量?其单位是什么?
归纳整理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一个具有单位的物理量,要和质量区分开。物质的量(n)、质量(m)和摩尔质量(M)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实践应用 写出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Fe___________, H2SO4_____________, CO32-______________, K+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2、阿伏加德罗常数:3.摩尔质量: 定义: 单位: 表达式:n=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0.012Kg12C中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1molH2O中含有2 mol氢和1mol氧
D. 1molH2O中含有3 mol原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2的摩尔质量是2 g B. 1molH2O 的质量是18 g
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 g/ mol D.2g H2含1mol H
3.比较1.0mol N2和1.0mol CO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 ②分子总数 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
4.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 )
A.CH4 B.NH3 C.H2O D.HF
5.2.5 molBa(OH)2中含有 个Ba2+,含有 个OH-;5molNa2SO4溶于水电离出Na+ 个;含SO42-0.6mol的Al2(SO4)3 中含Al3+ mol。
6. 0.1 mol L-1Na2O放入 克水中才能使溶液中Na+与H2O的个数比为1∶100。
7.请你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字,完成这幅关系图。
8.49g H3P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1.5 molNaOH的质量是多少
9.在求相同质量的SO2和SO3所含硫原子的个数比时,不同的同学用了不同的解法。
解法1:设SO2和SO3的质量均为mg,每个硫原子的质量为ag。

解法2:设SO2和SO3的质量均为mg。
解法3:设SO2和SO3的质量均为mg。
这几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差异?你倾向于使用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10.血液中的血清素(摩尔质量为176g mol-1)在人体中起着镇定情绪、解出忧虑的作用。血清素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8.2%,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82%,所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9%,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08%。请你尝试写出血清素的化学式。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1.AC 2.BC 3.C 4.A
5.1.505×1024 、3.01×1024、6.021024 、0.4
6.361.8g
7.略
8. 0.5 mol 60 g
9.解法1先求出硫元素的总质量(以质量为计算基础),再比上一个硫原子的质量求硫原子数
解法2先求出硫元素的物质的量(以物质的量为计算基础),再乘以阿佛加德罗常数求原子个数
解法3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推论求解.
倾向于解法3,简洁易懂.
(此题可各抒己见)
10.C10H12N2O
说明:气体摩尔体积新课标没做重点要求,
人教版放在了科学视野,有些版本按主要内容处理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知道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认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将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联系在一起。那么,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新知学习 问题探究 表1. 观察和分析表1信息,你发现1 mol固、液、气物质的体积有什么特点?温度和压强对气体的体积有和影响?
归纳整理 (1)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物质所占的体积: 固体液体气体(2)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近似相等而固体、液体却不相等。(3)压强相等时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温度相等时气体的体积随压强的增大而减小。
问题探究 表2。物质的聚集状态 微观结构 微粒运动 宏观性质固 态微粒紧密排列,微粒间的空隙很小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不能自由移动有固定的形态,几乎不能被压缩液 态气 态 为什么有上述规律?完成下列表格的空白后请你推测,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固、液、气物质的体积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归纳整理 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①物质粒子的多少②物质粒于本身的大小③物质粒子之间距离的大小
学习探究 阅读教材13—14 看书后谈谈你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
板书设计 二、气体摩尔体积 (Vm)概念:(略)单位:L/mol表达式:n=
巩固练习:
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含0.1 mol BaCl2的溶液中Cl-数为0.2 NA
B.22 g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C.11.2L CO2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D.常温下NA 个Cl2分子所占有的体积为22.4L
2.标准状况下,两种气体的体积相等,则 ( )
A. 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 B.物质的量一定相同 C.质量一定相同 D.密度一定相同
3.标准状况下,32g某气体的分子数目与22 g CO2的分子数目相同,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
A.32 B.32 g/ mol C.64g/ mol D.64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0.05 NA 个CO2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L
B.氨气的摩尔质量和NA 个氨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C.常温常压下,32g氧气和34 g H2S分子个数比为1:1
D.标准状况下, 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为22.4L
5.同温同压下,已知O2的密度为ρg L-1,则NH3的密度为 ( )
A. g L-1 B. g L-1 C. g L-1 D. g L-1
6.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
7.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和CO,下列叙述:(1)质量相等 (2)密度相等 (3)所含分子数相等(4)所含碳原子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
A.(1)(2)(3)(4) B. (2)(3)(4) C.(3)(4) D.(3)
8.今有H2和CO(体积比为1:2)的混合气体V L,当其完全燃烧时,所需要 O2的体积为( )
A.3V L B.2V L C.V L D.0.5V L
9.如果a g某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22.4bc/aNA L B. 22.4ab/cNA L C.22.4ac/ bNA L D. 22.4b/acNA L
10.下列数量的各物质:(1)0.5molNH3 (2)标准状况下22.4L氦(He),(3)4。C时9ml水(4)0.2mol磷酸钠,所含原子个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恒温密封容器中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AH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1.AB 2.B 3.C 4.BC 5.A 6.AC 7.C 8.D9.A
10.(1)(4)(3)(2)
11.A4 4AH3=A4+6H2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以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难点:有关应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进行的计算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使用溶液。溶液的浓稀程度我们用浓度来表示。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便是其中的一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39度的白酒,你知道“39度”的含义吗? 5ppm的硫酸铜溶液,ppm表示什么你知道吗?
新知学习 问题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4页的有关内容 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 某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为nB,溶液的体积为V,若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cB表示,请写出用nB 、V表示cB的式子。
归纳整理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B。(其中,B表示各种溶质)
表达式:c(B)=
单位:mol/L1(或mol·L-1)
实践应用 1.将23.4 g 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 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归纳整理 [分析]此题已知溶液的体积V=250 mL=0.25 L,据c(NaCl)= 还须知道n(NaCl),这就需要根据n(NaCl)=来 算出NaCl的物质的量。
解:23.4 g NaCl的物质的量为
n(NaCl)= =0.4 mol
因此,可算出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NaCl)= =1.6 mol·L-1
答: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6 mol·L-1。
实践应用 2.配制500 mL,0.1 mol·L-1的NaOH溶液,需NaOH物质的量是多少 质量是多少
归纳整理 [分析]略
解:依题意:n(NaOH)=c(NaOH)·V[NaOH(aq)]=0.1 mol·L-1×0.5 L=0.05 mol
0.05 mol NaOH的质量为
m(NaOH)=n(NaOH)·M(NaOH)=0.05 mol×40 g·mol-1=2 g
答:配制500 mL 0.1 mol的NaOH溶液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质量为2 g。
练习1:配制500 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需Na2CO3多少 g
问题探究 1.将342 g C12H22O1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溶解在1 L水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为1 mol·L-1
2.从1 L 1 mol·L-1的C12H22O11溶液中取出100 mL,取出的溶液中C12H22O11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整理归纳 1.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且不同物质(尤其是不同状态的物质)的体积是没有加和性的。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可比喻从一坛醋中取一勺,其酸度是相同的)
问题探究 初中学过质量分数表示浓度的溶液的稀释问题,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浓度的溶液如何进行稀释呢?
整理归纳 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为此,在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我们可用下面的式子来进行有关计算:
[板书]c(浓)·V(浓)=c(稀)·V(稀)
知识实践 配制250 mL 1 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1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整理归纳 [分析]本题可依据上式进行计算
解:设配制250 mL(V1)·1 mol·L-1(c1)HCl溶液,需要12 mol·L-1(c2)HCl溶液的体积为V2
c1·V1=c2·V2
V2= =0.021 L=21 mL
答:配制250 mL 1 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1 HCl溶液21 mL。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定义:表达式:c(B)= 单位:mol/L1(或mol·L-1)浓溶液的稀释 c(浓)·V(浓)=c(稀)·V(稀)
.巩固练习:
1. 100mL0.3mol/LNa2SO4溶液和50mL0.2mol/L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2mol/L  (B)0.25mol/L  (C)0.40mol/L  (D)0.50mol/L
2. 3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现欲配制1mol/L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1∶5     (C)2∶1     (D)2∶3
3.下溶液中c(CI-) 于50mL 1mol/L 氯化铝溶液中的c(CI-) 相等的是 ( )
(A)150 mL 1mol/L 氯化钠溶液   (B)75 mL 2mol/L 氯化铵溶液  
(C)150 mL 1mol/L氯化钾溶液     (D) 75 mL 1mol/L 氯化铁溶液
4.今有0.1mol/LNa2SO4溶液300 mL,0.1mol/LMgSO4溶液200 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 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 )
(A)1∶1∶1    (B)3∶2∶2    (C) 3∶2∶3    (D) 1∶1∶3
5.实验室要确定一瓶盐酸的浓度,进行了下列试验:取25.00 mL盐酸溶于锥形瓶中,加入两滴酚酞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向锥形瓶中慢慢滴加0.1000 0 mol L-1NaOH溶液,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时,记录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4.50 mL。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6.在标准状况下,350体积氨气溶于1体积水中,得到密度为0.92g cm-3的氨水,求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已知溶质为NH3)。
7.106 g碳酸钠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与1 molNa2CO3溶于水稀释成1L溶液相比,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为什么?
8.现有一种泉水样品,1.0L这种样品含有46.0mgMg2+。那么,该泉水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含1.0 mol Mg2+的这种泉水的体积是多少升?
9.①20g NaOH溶于水形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②标准状况下,44.8LNH3溶于水形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③配制500mL 0.5 mol L-1的盐酸溶液,需要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多少升?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1.C 2.A 3.D 4D
5.0.098mol/L
6.14.13mol/L
7.不相等,前后两种溶液的体积不一样.
8.1.9×10—3 526.3ml
9.①1 mol/L ②2 mol/L ③5.6L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 质量分数溶液的配置。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所需确定的量。
新知学习 问题探究 配制200 g 5%的NaCl溶液,需要哪些实验用品和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归纳整理 仪器:天平(含滤纸)、药匙、玻璃棒、小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学习探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配制500 mL 1 mol·L-1的Na2CO3溶液需要多少克Na2CO3固体?能否知道所用水的量?
分析归纳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首先需要算出溶质和溶液的量。此题需要的原料是Na2CO3和水。
溶质的量为:m(Na2CO3)=n(Na2CO3)·M(Na2CO3)=c(Na2CO3)·V[Na2CO3(aq)]·M(Na2CO3)
=0.1 mol·L-1×0.5 L×106 g·mol-1=5.3 g
显然,我们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算出水的量(质量或体积)。即我们不能通过用一定量的水和Na2CO3混合来配出所需的Na2CO3溶液。那么,如何配制此溶液呢?
学习探究 展示500 mL的容量瓶
容量瓶有哪些结构特点? 使用容量瓶要注意哪些问题?
归纳整理 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上面标有:容量、刻线、20℃。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 cm~2 cm时,须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学习实践 演示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1—5的要求和实验步骤配制100 mL 1.00mol/L NaCI溶液。
归纳整理 所用仪器:实验步骤:
问题探究 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2.为什么要将洗涤后的溶液注入到容量瓶中
3.为什么不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
(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体积)
4.转移溶液时,玻棒为何必须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下
5.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容量瓶,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充分混合
归纳整理 略
问题探究 分析误差时,要围绕操作行为对n与V的影响来分析。
若在配制操作中有以下行为,将会对配制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1.称量时,物体与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
2.容量瓶内壁存有水珠。
3.定容时仰视读数。
4.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
5.溶质溶解后,没有恢复至室温转移。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读溶液体积偏小。
7.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板书设计 3.物质的浓度溶液的配制(1)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2)所用仪器: 天平、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自我测评题
1.某学生计划用12 mol L-1的浓盐酸配制0.10mol L-1的稀盐酸500 mL。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 mL,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
(2)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 。
(3)配制时(除容量瓶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主要有 、 、 和试剂瓶。
2. ①配制100g 20%碳酸钠溶液,需要碳酸钠 g,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
②配制100 mL 2.00 mol L-1的碳酸钠溶液,需要碳酸钠 mol,用到的和①中不同的仪器有 。
简述完成该试验所需要的主要操作步骤:
a.
b
c
3.实验室需要0.1 mol L-1NaOH溶液100 mL,现有2 mol L-1 NaOH溶液。
(1) 计算所需2 mol L-1 NaOH溶液的体积。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1.(1)4.2 mL 10 mL (2)500 mL (3)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1)①20 g ②量筒 、烧杯、玻璃棒
(2)0.2 mol 容量瓶 胶头滴管
操作步骤略
3. ⑴ 5ml
(2) ①计算 ②量取③配制 ④装瓶(详见课本后边学生实验)
化学式 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质 量 原子或分子个数(个) 体积
0℃,101kPa 20℃,101kPa 20℃,202kPa
Fe 56 56g 6.02×1023 — 7.2cm3 —
C12H22O11 342 342 g 6.02×1023 — 280cm3 —
H2O 18 18g 6.02×1023 — 18.0 cm3 —
C2H5OH 46 46g 6.02×1023 — 58.3 cm3 —
H2 2 2g 6.02×1023 22.4L 24.0L 11.2L
O2 32 32g 6.02×1023 22.4L 24.0L 11.2L
CO2 44 44g 6.02×1023 22.4L 23.9L 11.2L
微粒数( )氢原子
6.02×1023个水分子
微粒数( )氧原子
物质的量( )H
物质的量( )O
1 mol H2O
质量( )H2O
化学式 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质 量 原子或分子个数(个) 体积
0℃,101kPa 20℃,101kPa 20℃,202kPa
Fe 56 56g 6.02×1023 — 7.2cm3 —
C12H22O11 342 342 g 6.02×1023 — 280cm3 —
H2O 18 18g 6.02×1023 — 18.0 cm3 —
C2H5OH 46 46g 6.02×1023 — 58.3 cm3 —
H2 2 2g 6.02×1023 22.4L 24.0L 11.2L
O2 32 32g 6.02×1023 22.4L 24.0L 11.2L
CO2 44 44g 6.02×1023 22.4L 23.9L 11.2L
……
……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情感目标: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怎样取用固体、液体?
[学生回答] 固体盖住试管低、液体1~2ml。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
[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投影]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 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学生讨论、回答]仓库、实验室、研究所……等,它们都是安全标志。
[简介]各图标的意义。
[讲解]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结果,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规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4
[学生回答]实验安全注意的问题:……(老师穿插、补充、完善)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熟悉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思考]根据初中你做的化学实验,想一下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还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写在卡片上同为交流。
[交流]讨论情况及归纳总结。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学生回答]具体的方法。(水冲刷、磁铁)
[过渡]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实现。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学生阅读]P5中间自然段,思考回答“学与问”。
[过渡]粗盐中还用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通过提纯后才可食用;但粗盐中的杂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理原料。例如我们山东的海化公司,就是以食盐为主要原料的大型化工厂。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来提纯你课桌上的粗盐。
[板书]1、过滤和蒸发
[学生阅读]实验1-1内容
[学生实验](前后位四人一组)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实验。
[交流]P6所填的操作步骤及现象。
[幻灯]展示图1-2 图1-3
[问题]过滤操作及蒸发操作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学生交流回答]学生回答:“一帖、二低、三靠”;老师补充、完善。
[板书](1)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一帖、二低、三靠”)、蒸发。
[点击高考试题] 根据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沉降,③____④___⑤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______(填下列正确选项的代码)。
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第③步操作时,有可能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_______
(4)在进行第④步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小心地搅动液体,目的是防止______。
(5)所得产物中主要的钾盐有______等
答案:(1)③过滤,④蒸发结晶(2)B(3)滤液浑浊(4)液体飞溅(5)K2CO3、K2SO4、KCl等
[思考]制得的食盐中可能含含有哪些杂质?如何检验?
[阅读] 资料卡片;注意:物质检验的原则。
[过渡]通过刚才习题我们知道食盐中可能含有K2CO3、K2SO4、KCl等,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检验食盐中是否含SO42-。
[讲解]操作步骤:
[分组实验]1-2; 老师指导试管实验的操作方法。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向老师汇报。
[板书](2)SO42-检验:
化学方程式: Na2SO4 +BaCl2=BaSO4↓+2NaCl
[思考交流]为何加入稀硝酸酸化?
[讲解]排除CO32-等的干扰:Na2CO3+2HNO3 =2NaNO3+CO2↑+H2O
[问题]食盐中除去SO42-、CO32-杂质外,还含有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同学们考虑如何除去?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小结]主要内容:过滤与蒸发操作、SO42-检验。
[作业]1、P7思考与交流
2、P10习题3、4
3、预习:蒸馏和萃取
附:板书设计: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一、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和蒸发
(1)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一帖、二低、三靠”)、蒸发。
(2)SO42-检验:
化学方程式: Na2SO4 +BaCl2=BaSO4↓+2NaCl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黄忠光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实验准备:天平(含滤纸)、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各15套。
教学过程:
[复习]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N/NA = n = m/M
[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但是,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
[板书]二、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自主探究]如何设置一个物理量,使物质的量和体积联系起来。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表示体积,我们最取一定体积时通过这个物理量就可以知道很快地知道它的物质的量。
2、我们要取若干物质的量的溶质时,通过这个物理量就可以知道要量取多少体积的溶液。
[总结]通常我们把这个物理量称为物质的量浓度。即
[阅读]P14相关内容
[板书]]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又叫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 ,公式:CB=nB/V ,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讲述]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
2、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讲解]
例题: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
2、从1L1mol/L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的
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
[讲述]简介主要容量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主要使用天平和一种容积精确的仪器——容量瓶。容量瓶有各种不同规格,常用的有100 mL、250 mL、500 mL、和1 000 mL等几种。
[学生阅读]实验1-5
[讨论]⑴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体积的刻度线只有一条。这说明了什么?
(2)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
(3)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放到容量瓶中呢
(4)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如何处理?
(5)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
[启发学生]讲解以上问题。
[教师演示]容量瓶的使用: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小心地注入容量瓶时,不要让溶液洒在容量瓶外,也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得溶液过程:
[学生实验]四人一组,老师巡视指导,并提醒注意事项。
[交流]实验成果及有关问题。
[板书] 2、物质的量溶液配制步骤
1、计算 2、称量 3、溶解(稀释) 4、移液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仪器: 天平(含称量纸)、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思考]学与问,主动回答。
[阅读]P16第二自然段。
[思考交流] 浓硫酸如何稀释配制稀溶液?
[练习题]1、若用98%的浓H2SO4(ρ=1.84 g·cm-3)配制10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溶液,需怎样配制
[注意]①计算浓H2SO4的体积V
②浓H2SO4的正确稀释方法
③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
2、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克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克胆矾配成500mL溶液
  答案:D
[讲述并板书]3、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小结]整节总结
[作业]P16 1、2、3、
附: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又叫B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 ,公式:CB=nB/V ,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2、物质的量溶液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固—质量 天平 冷 引流 2-3次 2-3CM
液—体积 量筒数 控制水量 也转入 胶头滴管
容量瓶:1选择恰当规格,2验漏,3不能用于溶解,4不能用于久存溶液。
用于配制溶液。
仪器: 天平(含称量纸)、药匙、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3、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