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选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Zn:65 Ba:137
选 择 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铵态氮肥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可以混合施用
B.水玻璃可作粘合剂,当它与NH4Cl溶液接触时,会很快凝结
C.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的效果较差
D.蚂蚁叮咬皮肤后可用醋酸涂抹减轻疼痛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硫>磷 B.元素的电负性:Na> Mg >Al
C.碳碳键键长:乙烯>乙炔 D.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氟化钠>氧化镁
3.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用润湿的pH试纸测盐酸的酸度
C.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D.用pH计测得某烧碱溶液的pH为13.15
4.下列有关NH4Cl、PH3、C2H4、Na2O2、CaCl2、SiO2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配位键的是:NH4Cl、PH3、Na2O2
B.含有非极性键的是:C2H4、Na2O2、CaCl2
C.含有极性键的是:NH4Cl、PH3、CaCl2
D.熔化时需要克服离子键的是:NH4Cl、Na2O2、CaCl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不一定是自发的
C.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增多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多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6.下列符号中表达正确的是
A.25M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24Cr的外围电子排布式:3d44s2
C.次氯酸的电子式:
D.C的轨道表示式:
7.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中由6个碳原子构成一个最小碳环
B.白磷晶体中微粒间通过共价键结合,键角为60°
C.对羟基苯甲酸熔点高于邻羟基苯甲酸
D.黄铜的熔点低于铜,硬度和强度高于铜
8.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c(OH-)=10-2mol/L的溶液中:Na+、Ba2+、NO3-、Cl-
B.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中:Al3+、K+、Cl-、SO42-
C.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 K+、NO3-、Cl-、NH4+
D.中性透明溶液中:K+、HCO3-、NO3-、Al3+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9.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烯(CH3—CH=CH2)分子有8个σ键,1 个 π键
B.丙烷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C.丙烯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碳碳σ键易断裂
D.4.2 g丙烯中含有0.9 mol的共用电子对
10.有关晶体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形成正八面体
B.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个数的比为1:4
D.铜晶体为面心立方堆积,铜原子的配位数为12
11.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Mg2++ 2HCO3- + 2Ca2+ + 4OH- = 2CaCO3↓ + Mg(OH)2↓ + 2H2O
B.明矾的水解:Al3++3 H2O===Al(OH)3 ↓+3H+
C.AgCl悬浊液中加入硫化钠饱和溶液:2AgCl + S2-= Ag2S +2Cl-
D.FeCl3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Fe3+ + 6SCN- = Fe (SCN)6
12.反应N2O4(g)2NO2(g) ΔH=+57 kJ·mol-1,在温度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13.25℃时,下列各溶液中有关离子(或物质)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aHCO3稀溶液中:c(OH-)+ c(HCO3-)+ c(CO32-)=c(H+)+ c(Na+)
B.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充分振荡至恰好呈中性:
c(Na+)>c(SO42-) >c(NH4+) >c(OH-) =c(H+)
C.已知酸性HF>CH3COOH,则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F与CH3COOK溶液中:
[c(Na+)-c(F-)] < [c(K+)-c(CH3COO-)]
D.pH相同的CH3COONa溶液、C6H5ONa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关系:c(CH3COONa)>c(Na2CO3)>c(C6H5ONa ) >c(NaOH )
14.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a点对应的Ksp小于c点对应的Ksp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在该温度下,蒸去溶剂溶液可能由d点变到e点
非 选 择 题
15.(14分)常温下,在20 mL 0.1000 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000 mol·L-1 HCl溶液40 mL,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元素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占碳的总物质的量的分数(纵轴)也发生变化(CO2因逸出未画出),如下图所示。
配制碳酸钠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和滴定实验如下:
步骤I、称取碳酸钠样品2.70 g(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步骤II、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步骤Ⅲ、移取10.00 mL样品溶液于洁净的锥形瓶中,滴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0.1000 mol·L-1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 mL Na2CO3溶液时,必须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天平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盐酸溶液进行滴定,则所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10.00 mL 0.02 20.02
2 10.00 mL 0.70 20.71
3 10.00 mL 0.08 20.07
则该碳酸钠样品的纯度为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3)根据上图回答:①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在PH为6.37及10.25时,溶液中:c (H2CO3) = c (HCO3-) = c (CO32-)
B.当加入盐酸使溶液pH为10时,溶液中:
c(HCO3-)>c(Cl-)>c(CO32-)>c(OH-)>c(H+)
C.当加入盐酸使溶液pH为7时,溶液中含碳的微粒为:CO32- 、HCO3-
②当加入盐酸使溶液pH在6.37-10.25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认为该溶液中Na2CO3的水解是微弱的,发生水解的CO32-离子不超过其总量的10%。请你设计简单实验证明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
16.(12分)已知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同周期中原子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E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碱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D的氢化物和C的氢化物的沸点差别很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E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区。
(4)A、B、C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5)画出D原子基态时的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电子式表示B的硫化物(B2S)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CuCl2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FeCl2,为制备纯净的CuCl2·2H2O晶体,拟定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将Fe2+转化为Fe3+最好选用下列氧化剂中的 (填字母)。
A.K2Cr2O7 B.NaClO C.H2O2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在步骤Ⅱ中,①加入Y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溶液的酸度以促使Fe3+沉淀完全,Y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填字母);
A.NaOH B.Cu C.Cu2(OH)2CO3
②江河入海口处易形成沙洲的原因是江水中的胶粒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凝聚。将步骤Ⅱ中沉淀制成胶体后,再逐滴加入稀硫酸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3)步骤Ⅲ应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18.(12分)反应Fe(s) + CO2(g) FeO(s) + CO(g)的平衡常数为K1;
反应Fe(s) + H2O(g) FeO(s) + H2(g)的平衡常数为K2。
在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如下表:
温度/K K1 K2
973 1.47 2.38
1173 2.15 1.67
请解答下列问题:
(1)反应CO2(g) + H2(g) CO(g) + H2O(g)的平衡常数K与K1、K2的关系式为 ;
据此可得,当温度为973K时,K= ;进一步地,可知反应
CO2(g) + H2(g) CO(g) + H2O(g)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在一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2(g)和H2(g),在1173K时发生反应并记录前5min的浓度,第6min时改变了反应条件。各物质浓度变化(mol/L)见下表:
时间/min CO2 H2 CO H2O
0 0.2000 0.3000 0 0
2 0.1740 0.2740 0.0260 0.0260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5 0.0727 0.1727 0.1273 0.1273
6 0.0350 0.1350 0.1650
则①前2min内,用CO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率是 。
②在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 状态(填“平衡”或“非平衡”)。
③第6min时,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可能原因(即改变的条件)是 。
19.(8分)砷化镓属于第三代半导体,它能直接将电能转变为光能,砷化镓灯泡寿命是普通灯泡的100倍,而耗能只有其10%,推广砷化镓等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是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已知砷化镓的晶胞结构如右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砷化镓的化学式 ,镓原子的配位数为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砷化镓晶胞结构与NaCl的相同
B.GaP、SiC与砷化镓的价电子总数相等
(3)砷化镓是将(CH3)3Ga和AsH3用MOCVD方法反应得到,该反应在700℃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8分)请解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温度下,Ksp是一个常数。通过比较Ksp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者溶解,则当Qc <Ksp时,溶液中 (填“有”或“无”)沉淀析出,此时若加入过量的相应难溶电解质固体,难溶电解质将 (填“溶解”或“不溶解”)。
(2)Ba2+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当人体中c(Ba2+)达到2 ×10—3 mol·L -1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在250C时,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 ×10—4 g。请通过计算说明用硫酸钡作“钡餐”是否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3)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常常将难溶于强酸的BaSO43制成易溶于盐酸的BaCO3。
已知250C时,Ksp(BaCO3) = 5.1×10—9 ,Ksp(BaSO4) = 1.1×10—10,则250C时,反应
BaSO4 (s) + CO32— (aq) BaCO3 (s) + SO42— (aq)
的平衡常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0.15 L 1.5 mol·L -1 的Na2CO3溶液在此条件下可溶解的BaSO4为 mol(设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21.(8分)能源问题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甲醇是未来的重要能源物质。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CH3OH(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某次合成实验过程中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
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则该反应的△H 0(填“>”、
“<”或“=”);工业上合成甲醇的适宜条件为一定温度
和 。
(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5 mol
CO和7.5 mol H2,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90%,则此时
容器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 倍。
(3)保持和(2)相同的条件,将起始时各物质改为a mol CO、b mol H2、c mol CH3OH,若欲使平衡状态与(2)的相同,则a、b应满足的关系为 ;若欲使开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且平衡状态与(2)的相同,则c的取值范围是 。
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选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C 3.D 4.D 5.C 6.C 7.B 8.A
不定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9.AD 10.C 11.BD 12.C 13.BC 14.CD
15.共14分。每空各2分。
(1)250 mL容量瓶、药匙
(2)① 偏高 ②滴加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化 ③ 98.15%
(3)① B ② CO32- + H+ = HCO3-,HCO3- + H+ = H2CO3
(4)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常温下0.1 mol·L-1 Na2CO3溶液的pH,若pH<12,则该同学观点正确;若pH>12,则其观点不正确
16.共12分。每小题各2分。
(1)NaOH
(2)NH3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3)[Ar]3d64s2 d
(4)SiO2> Na2O > P2O5
(5)
(6)EQ Na eq \o(\s\up 2( EQ
),\s\do 2(· + ·))eq \o(\s\up2(
),\s\do 2(· + ·))Na Na+[::]2-Na+
17.共10分。每空各2分。
(1)C 2Fe2+ + H2O2 + 2H+ = 2Fe3+ + 2H2O
(2)① C ② 先有红褐色沉淀出现,继续滴加硫酸溶液沉淀溶解得黄色溶液
(3)将溶液在较低温度下加热蒸发析出晶体,同时通以氯化氢气体防止水解
18.共12分。每空各2分。
(1)K=K1/K2 0.62 吸热
(2)① 0.0130 mol/(L·min) ② 平衡 ③ 升高温度或减小c[H2O(g)]
19.共8分。每空各2分。
(1)CaAs 4
(2)B
(3)(CH3)3Ga+AsH3 GaAs+3CH4
(或
)
20.共8分。第(1)、(2)题各2分,第(3)题4分。
(1)无 溶解
(2)c(Ba2+) = 2.4×10—3 g / 233 g·mol—1 ×1 L = 1.03×10—5 mol·L -1 < 2 ×10—3 mol·L -1
不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3)0.022 4.845×10—3
21.共8分。第(1)、(2)题各2分,第(3)题4分。
(1)< 高压 、催化剂
(2)0.55
(3)b = 2a +2.5 2.25 < c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