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化学键 分子结构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化学键…(A)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C)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C)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B) 分子间作用力…(B)
【教学目标】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与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掌握电子式表示方法。
【重点难点】离子键与共价键。电子式。分子极性与键的极性。
【时间分配】第一课时:化学键与电子式;第二课时: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一、化学键
1、化学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子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⑴离子键的形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离子半径越____,离子带电荷越_____,离子键越______,熔沸点越____。
3、共价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⑴共价键的形成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影响共价键强弱的因素:原子半径越____,共用电子对数目越_____,共价键越______。
【问题讨论】⑴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化学键吗?
⑵稀有气体为什么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⑶氯化氢形成时,为什么只能生成HCl,而不能生成H2Cl?
〖例1〗下列过程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B.镁在空气中逐渐失去光泽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D.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混合
〖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⑵离子化合物一定都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⑶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单质分子中。
⑷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一定无共价键。
〖例3〗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并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Z的熔点较高 B. Z可以表示为M2Y
C. Z一定易溶于水 D. Z的晶体不导电
【基础知识】二、电子式
4、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
5、用电子式表示:
钠原子__________,钠离子__________,氯原子____________,氯离子___________,
H2O_____________,HCl___________,NaCl___________,K2O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⑸找出下列电子式中的错误:
⑹用电子式表示:
F2__________,C2H2__________________,Na2O2________________,
O2__________,HClO_________________,NaOH________________,NH4Cl________________
H2O2__________________,CaC2__________________,NaH______________,
⑺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
Mg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 BeCl2 B. PCl3 C. PCl5 D.N2
〖例5〗科学家于1998年11月合成一种名为“N5”的物质。由于其极强的爆炸性,又称为“盐粒炸弹”.至今人们对它的结构尚不清楚,只知道N5实际上是带正电荷的分子碎片,其结构是对称的,5个N排成V形。如果5个N结合后都达到8个电子最外层结构,且含有2个N≡N叁键,则“N5”分子碎片所带电荷是________,它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下列性质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晶体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融化状态能导电
2、(03江苏)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 H2O B. BF3 C. CCl4 D. PCl5
3、(02上海)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 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4、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钠与氧反应生成氧化钠后,钠与氧的能量均升高
B.任何离子键在形成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
C.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
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D. 钠原子与氯气反应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5、已知氮化物(Na3N)在熔融时能导电,与水作用时有NH3产生,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Na3N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微粒半径:Na+__________N3-(填“>”“<”“=”)
⑶Na3N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固体A和B都由相同的两种元素组成,在A,B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将A和B在高温时锻烧产物都是C(固体)和D(气体),由D最终可制得E(酸),E和另一种酸组成混合酸,常用于制取有机炸药,E的稀溶液和A反应时,生成G(气体)和F(溶液),G通入D的水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在F中滴入溴水后,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加热时又能转变为C,根据以上事实回答:
⑴写出A、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煅烧生成C和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G通入D的水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F中滴入溴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A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一、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1、非极性共价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极性共价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列出常见物质中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⑴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只有极性键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只有离子键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只有共价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无化学键只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既有非极性键又有分子间作用力还存在自由电子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二、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3、键能是指拆开(或形成)1mol共价键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键能越______,键越___________,含有该键的分子越________。
4、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的核间距离叫做键长。一般来说,成键的原子半径越______,形成的共价键键长就越______,共价键就越_______,含有该共价键的分子就越_______。
5、键角是指分子中共价键与共价键之间的夹角。键角和________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的极性。
6、非极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极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列出常见物质中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并分析其分子空间构型。
⑴双原子极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原子非极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三原子极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子非极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四原子极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原子非极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五原子极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原子非极性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96上海)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的是
A. CO2、H2S B. C2H4、CH4 C. Cl2、C2H2 D. NH3、HCl
〖例2〗能说明BF3分子中4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的理由是
A. BF3为非极性分子 B. B-F键为非极性键
C. 三个B-F键的键能均相同 D. 三个B-F键的键长均相同
〖例3〗已知: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中,而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中,这叫相似相溶原理。PtCl2(NH3)2为平面四边形结构,它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请在以下空格内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
淡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三、晶体结构
8、晶体结构与性质的比较
构成微粒 微粒间作用力 熔沸点 硬度 导电性 溶解性 实例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问题讨论】⑴NaCl晶体中Na+周围Cl-的数目? CsCl晶体中Cs+周围Cl-的数目?
⑵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几个碳原子相连?最小碳环为几元环?键角多大?
⑶如何比较CF4、CCl4、CBr4、CI4的熔沸点?
⑷H2O的熔沸点为什么反常?类似物质你还知道哪些?
〖例4〗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 碘晶体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反馈练习】
1、(01上海)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
A. 石英 B. 硫磺 C. 干冰 D. 食盐
2、(01上海)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 高沸点 ② 能溶于水 ② 水溶液能导电 ④ 低熔点 ⑤ 熔融状态不导电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3、CH3+是反应性很强的正离子,其结构式和电子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若已知CH3+的四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则C—H键间的夹角是__________。若(CH3)2CH+在NaOH的水溶液中反应将生成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CH3)3C+去掉H+后将生成电中性的有机分子,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4Cl4是一种淡黄色且有挥发性的固体化合物,在70℃以下存在于真空中,该化合物中每个氯原子均结合一个硼原子,其键长都相等,任意两个硼原子之间的距离均相同,试画出B4Cl4分子的空间构型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速率平衡综合应用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等效平衡的理解……………………(C) 勒沙特勒原理的应用……………………(C)
【教学目标】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能够通过图形、图表的观察,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等效平衡的问题。理解勒沙特勒原理的涵义。
【重点难点】等效平衡的应用。
【时间分配】第一课时:等效平衡;第二课时:速率平衡综合应用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一、等效平衡
1、定义: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是起始时加入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任何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均相同,这样的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等效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与外界条件和物质用量有关。
【问题一】根据课本P39页有关反应CO(g)+H2O(g)CO2 (g)+H2(g) 的叙述填写下表:
反应中起始和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800℃)
起始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mol/L) K
c(CO) c(H2O) c(CO2) c(H2) c(CO) c(H2O) c(CO2) c(H2)
Ⅰ 0.010 0.010 0 0 0.005 0.005
Ⅱ 0.010 0.010 0.005 0.005
Ⅲ 0.003 0.003 0.005 0.005
Ⅳ 0.007 0.007 0.005 0.005
Ⅴ 0.005 0.005 0.005 0.005
2、规律①:在相同条件(恒温恒压或恒温恒容)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的物质的量,只要按______ ____________换算成方程式一边物质的量与原平衡时起始态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且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与原平衡________。
〖例1〗有一可逆反应:2A(g)+3B(g)xC(g)+4D(g),若按下列配比,在同温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相等,则方程式中x值为
①0.8molA+1.2molB+1.2molC+2.4molD ②1.4molA+2.1molB+0.6molC+1.2molD
A. 4 B. 3 C. 2 D. 1
【问题二】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xD(g),达到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为W%。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列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B的体积分数仍为W%的有哪些?并比较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总体积、总压强、A的转化率。
起始态配比 2molA2molB 4molA2molB 2molD 2molD1molB 3molD 2molA1molB2molD
恒温恒容 X=3
X=2
恒温恒压 X=3
X=2
2、规律②: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比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平衡等效。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与原平衡________。
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同的可逆反应,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时,两平衡不等效,与原平衡相比,相当于_______________。
3、规律③:在恒温恒压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比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平衡等效。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与原平衡________。
在恒温恒压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同的可逆反应,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时,两平衡也等效。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与原平衡________。
【例2】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2和1mol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平衡状态。现维持该容器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若a=0,b=0,则c=______________
②若a=0.5,则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③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03江苏)Ⅰ.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C(g)。
⑴若开始时放入1mol A和1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 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⑵若开始时放入3mol A和3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⑶若开始时放入x mol A、2mol B和1mol 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 mol和3a mol,则x=________mol,y=________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mol (乙)等于2mol (丙)小于2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在⑶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 3mol 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
Ⅱ.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⑴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⑸开始时放入1mol A和1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 C。将b与⑴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___
(甲) a<b (乙) a>b (丙) a=b (丁)不能比较 a 和 b 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03天津)某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的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 均减半 B. 均加倍 C. 均增加1mol D. 均减少1mol
2、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2+B22C达到平衡状态,经测定平衡时C(A2) =0.5 mol/L,C(B2) =0.1 mol/L,C(C) =1.6mol/L。若A2、B2、C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mol/L、bmol/L、cmol/L。请回答:
⑴a、b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1、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下列事实用勒沙特勒原理解释的是______________
①使用催化剂有利于SO2转化SO3 ②向氨水中加入酸有利于NH4+的增多
③增大压强有利于氨的合成 ④温度控制在500℃左右有利于氨的合成
⑤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于低温处 ⑥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以防止氧化变质
⑦生产硝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氨气的利用率
⑧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 ⑨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⑩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析出白色的固体
〖例1〗(03上海)合成氨原料可以由天然气制取。其主要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⑴1m3(标准状况)CH4按上式完全反应,产生H2 __________mol。
⑵CH4和O2的反应为:2CH4(g)+O2(g)→2CO(g)+4H2(g),设CH4同时和H2O(g)及O2(g)反应。1m3(标准状况) CH4按上述两式完全反应,产物气体的体积V(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
⑶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O2含量较高,不同富氧空气氧气含量不同)混合反应,产物气体组成如下表:
气体 CO H2 N2 O2
体积(L) 25 60 15 2.5
计算该富氧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V(O2)/V(N2)。
⑷若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混合反应的产物中,V(H2)/V(N2)=3︰1(合成氨反应的最佳比),则反应中的H2O(g)和富氧空气的体积比为何值
〖例2〗(02上海)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 (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⑴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O)·c(H2O)/ c(CO2)·c(H2)。则该反应为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⑵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多选扣分)。
A.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 v正(H2)=v逆(H2O) D. c(CO2)=c(CO)
⑶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
〖例3〗(03上海)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NaCl(l)+K(g)-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右表。
⑴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________,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________。
⑵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⑶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至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_________________
〖例4〗如图所示,当关闭K时,向A中充入1molX、1molY,向B中充入2molX、2molY,起始时,V(A)=V(B)=aL。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列反应:2X(g)+2Y(g)Z(g)+2W(g);△H<0,达到平衡(Ⅰ)时,V(B)=0.8aL。请回答:
⑴B中X的转化率α(X)B为_____________
⑵A中W和B中Z的物质的量比较:n(W)A____________n(Z)B(填“>”、“<”、“=”)
⑶打开K,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Ⅱ)时,B的体积为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反馈练习】
1、(02全国)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 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Z
2、(02全国)1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 Y(g)b 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A. a=1,b=1 B. a=2,b=1 C. a=2,b=2 D. a=3,b=2
3、(00广东)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 )
A. 2NH3(g)N2(g)+3H2(g) B. 2NO(g)N2(g)+O2(g)
C. 2N2O5(g)4NO2(g)+O2(g) D. 2NO2(g)2NO(g)+O2(g)
4、(98全国)体积相同的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 % ,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
A. 等于p % B. 大于p % C.小于p % D.无法判断
5、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的量相同的NO和O2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2NO2 N2O4,所得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40%,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是…………( )
A. 49.6 B. 41.3 C. 62 D. 31
6、(02全国)将2mol H2O和2mol CO置于1L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至高温,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H2O(g)2H2+O2,2CO+O22CO2
⑴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则至少还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或_________和________。(填它们的分子式)
⑵若平衡时O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O2)平=a mol, n(CO2)平=b mol。试求n(H2O)平=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甲烷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甲烷的化学性质……(C) 取代反应……(C) 有机物实验式及分子式的确定……(B)
【教学目标】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特点,理解取代反应的原理,了解甲烷的用途。
【重点难点】取代反应。甲烷的化学性质。
【基础知识】
1、含_____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有机物主要特点:_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难_______性、化学反应比较_______,副反应_______,反应速率_______。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烃(又叫_______________):仅含有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叫烃,其通式为_______;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俗名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实验室用______________法或______________法收集,可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共热制取,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烷组成结构:分子式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其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键角________,分子是_______分子。
【问题一】经定量分析得甲烷中含C 75%、H 25%(质量分数),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17g/L,求甲烷的分子式
5、甲烷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与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反应,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起反应。
⑴氧化反应:易燃,点燃前需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
【问题二】如何检验甲烷燃烧产物中的CO2和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CH4+Cl2
【问题三】将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试管倒置于盛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且放在光亮处有何现象
【问题四】向CH4和Cl2发生取代反应的集气瓶中滴入几滴浓氨水,看到何种现象?
【问题五】比较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从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适用范围、例子)
⑶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在光照条件下,等物质的量CH4和Cl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一氯甲烷 B. 二氯甲烷 C. 氯仿 D. HCl
〖例2〗将1mol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含碳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同,则消耗的Cl2为
A. 0.5mol B. 2mol C. 2.5mol D.4mol
〖例3〗一定量的CH4燃烧生成CO2、CO和H2O(g),混合气体重49.6g。当缓缓通过CaCl2时,CaCl2质量增加25.2g,则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甲烷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结构,理由是
A. 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 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 CH4是非极性分子
D. CH4中四个键的键长相等
〖例5〗苯甲酸钠与碱石灰共热,生成的有机物是
A. 苯 B. 苯甲酸钠
C. 苯酚 D. 甲苯
【反馈练习】
1、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都可以被取代。若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都被苯基取代,结构如图所示,则对该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25H20 B. 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 此分子的一卤代物只有三种 D. 此物质属芳香烃类物质
2、甲烷与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在相同条件下消耗等体积的氧气,则CH4与CO体积比
A. 1∶1 B. 1∶2
C. 2∶1 D. 1∶3
3、若2gCH4含m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A. m/16 B. 16m C. 32m D. 8m
4、将xmolO2、ymolCH4、zmolNa2O2放入密闭容器中,在150℃条件下,电火花引发反应后,容器内压强为零,则x、y、z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烃0.1mol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的气体通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30g沉淀,气体被完全吸收,则该烃的一个分子里碳原子数是多少个?[石灰水含Ca(OH)2 0.6mol]
【课后作业】
烷烃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饱和烃、烃基、同系物、烷烃及其命名、同分异构现象与同分异构体………(B)
【教学目标】理解基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掌握烷烃中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重点难点】烷烃的同分异构与命名。
【基础知识】
1、烷烃(又叫____________):碳原子之间都以________相结合,剩余的价键全被____原子结合的链烃,其通式为____________(n≥ )
2、烷烃的命名规则:⑴选主链作母体,称某烷,⑵编碳号,定支链,⑶支名前,母名后,支名同,要合并,支名异,简在前。
3、基本化学名词:
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写时省写与性质、结构特点无关部分,突出____部分).
最简式(实验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烃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系物:________相似,_______________相差一个或若干个_____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___不同的物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其产生原因:(1)__________异构,(2)_________异构,(3)_________异构。
【问题一】同系物之间是否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为什么?烃基能否为独立存在的物质?
【问题二】有人根据烷烃通式CnH2n+2推论:当n=0时,分子式为H2,所以H2是烷烃同系物,对吗?
〖例1〗写出己烷的同分异构体并写出它们名称。
〖例2〗写出丁烷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和它们的名称.
4、烷烃的熔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______,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_____。化学性质同甲烷:易_____、易_____、高温易______,不与______、_____、酸性____反应。
【问题三】常温下烷烃随碳原子数递增,其状态、熔沸点以及密度有何变化?
〖例3〗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2个—CH3、2个—CH2—、1个—CH—,它的可能结构只有四种,请写出这四种可能的结构简式。
〖例4〗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CH4 B. C2H6 C. C3H6 D. C6H6
〖例5〗在标准状况下,将1L由CO和某种气态烷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与9L氧气混合点燃,充分燃烧后,压强不变、温度为409.5K时,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15L。试求该烷烃的化学式以及该烷烃在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
【反馈练习】
1、下列不可能存在的有机物是…………………………………………………………………( )
A. 2—甲基丙烷 B. 2,3—二氯—2,2—二甲基戊烷
C. 3—溴—3—乙基戊烷 D. 2,2,3,3—四甲基丁烷
2、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四种的烃是…………………( )
A. 甲烷 B. 乙烷 C. 丙烷 D. 丁烷
3、燃烧0.1mol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生成3.58L CO2(标准状况)和3.6g水,则混合气体中( )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有乙烷
C. 一定无甲烷 D. 一定有丙烷
4、2mol某气态化合物CmHn完全燃烧需O210mol,则m +n的数值为………………………( )
A. 5 B. 7
C. 9 D. 11
5、分子量为100的烷烃,其主链为5个碳原子的同分异构体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6、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
A. (CH3)2CHCH2CH3 B. (CH3CH2)2CHCH3
C. (CH3)2CHCH(CH3)2 D. (CH3)3CCH2CH3
7、下列化合物沸点最低的是……………………………………………………………………( )
A. 己烷 B. 戊烷 C. 异戊烷 D. 新戊烷
8、2—甲基丁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得到一氯代物有几种?若某烷烃的蒸气密度是3.214g/L(标准状况),它进行取代反应后得到的一卤代物只有一种,试推测其结构简式。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钠和钠的化合物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钠的物理性质…………(B) 钠的化学性质…………(C) 钠的重要化合物……………(B)
【教学目标】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重点难点】金属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完成下列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
1、常温下,新切一块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长时间观察,有何现象?
2、如何完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如何解释下列现象?
⑴钠浮于水面__________________,⑵钠立即熔化成闪亮的小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________________,⑷水面上方弥漫的“白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⑸在反应后的烧杯里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何无Cu产生?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如何设计实验测定碱金属(如Na)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1〗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 干冰 B. 黄沙 C. 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 泡沫灭火剂
〖例2〗(全国)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HCO3- 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
试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Na2O2与水反应实验时,发现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呈红色,但红色很快褪去。甲、乙、丙三同学对此现象分别做了如下推测:
甲:因为反应后试管很热,所以可能是溶液温度较高使红色褪去。
乙:因为所加水的量较少,红色褪去可能是生成的NaOH溶液浓度较大的影响。
丙:Na2O2具有强氧化性,生成物中O2、H2O2 (可能产物)等也具有强氧化性,可能是氧化漂白了红色物质。
⑴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乙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即可说明丙同学的推测正确。
⑵有同学提出用定量的方法探究丙同学方案中是否含有H2O2,其实验方法为:称取2.6g Na2O2固体,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测量产生O2的体积,与理论值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①测量气体体积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进行,应选用右图装置中的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标准状况下测量气体的体积,应选用的量筒的大小规格为_____________(选填“100mL”、“200mL”、“500mL”、“1000mL”)
〖例4〗某干燥粉末可能含有Na2O、Na2O2、NaHCO3、Na2CO3、NaCl中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 B.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
C.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 D. 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
【反馈训练】
1、(上海)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mol的Na、Na2O、Na2O2、NaOH,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为………………………( )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甲=丁<乙=丙 D. 丁<甲<乙<丙
2、取mgNa久置空气中,缓慢作用后,质量变为14g,然后投入足量水中,反应完全后只放出3.36LH2(标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5mol/L盐酸100mL,溶液恰好呈中性,中和过程中无气泡产生,试通过计算回答:(1)m的值是多少 (2)14g固体中含有那些成分 各成分的质量分别为多少
3、(03江苏)取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和Na2SO4的混合物与250mL 1.00mol/L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 L CO2(标准状况),然后加入500mL 0.100mol/L 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mL 1.00mol/L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课后作业】
碱金属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B) 焰色反应………………………(B)
【教学目标】掌握以钠元素为核心的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重点难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应用。
【基础知识】
1、碱金属元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和离子半径________,金属性_________,金属键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
【问题一】金属钠、钾通常保存在煤油里,所以锂也保存在煤油里吗?
2、碱金属最外层只有_______个价电子,极易________电子而发生________反应,是强___________剂。
【问题二】碱金属与O2燃烧的产物有何不同?说明其性质有何差异?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例1〗钾与FeSO4溶液反应,很难完整地观察到反应全过程的有关现象。有人用进行实验改进:先在试管内新制备的FeSO4溶液面上覆盖一薄层汽油,然后将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待试管内汽油层消失后,往试管内投入一小粒钾并迅速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
⑴实验中汽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加入钾后可以观察到:液面上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有_____色沉淀生成;……
⑶如果往试管中加入汽油后即投入钾粒,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往试管中加入2cm高的苯,能否直接投入钾进行实验?________(填“能”、“否”)。投入后可能会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下列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热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 B. 熔点:K>Na>Li
C. 溶解性:NaHCO3>Na2CO3 D. 氧化性:Li+>Na+>K+
3、钠、钾的焰色反应:_______或______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钠或钠离子的焰色为_____色,钾或钾离子的焰色反应为_____色,观察钾盐的焰色反应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焰色反应属于________变化。
【问题三】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金属丝在使用前用稀盐酸清洗的目的是什么?能否用稀硫酸?
〖例3〗取0.45mol的NaOH、0.35molNa2CO3和0.20molNaHCO3溶解于水,在该混合物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明显分三个阶段进行。若加入盐酸含溶质物质的量为n mol,溶液中NaCl、Na2CO3和 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试分别计算在n值增大的过程中,不同反应阶段的n值范围和所对应的x、y、z的值。将其结果填入下表。
n x y z
①
②
③
〖例4〗称取一定质量的烧碱,溶于水后与盐酸完全反应放出CO2,用“增多”或“减少”填空:
⑴若纯碱中含有NaHCO3 ,则所需盐酸用量_________,产生的气体________。
⑵若纯碱中含有K2CO3 ,则所需盐酸用量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________。
⑶若纯碱中含有NaCl ,则所需盐酸用量____________,产生的气体________。
〖例5〗18.4g NaOH 和 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经充分反应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 16.6g ,试计算混合物中 NaOH 的百分含量。
〖例6〗现有Na2O2和NaHCO3固体混合物0.06mol,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让其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包括水蒸气),冷却,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Ag,设混合物中Na2O2为x mol(0<x<0.06=,当x取不同数值时,气体的成分、残留固体成分会发生变化。请完成下表(A值可以用包含x的式子表示)
X值 0气体成分 H2O、O2 H2O、O2 O2
残留固体成分 Na2CO3 Na2CO3、NaOH Na2CO3、NaOH、Na2O2
A值 A=4.24 A=3.96+14x A=4.38
【反馈练习】
1、由某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4.0g,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溶液,最后得干燥固体5.0g,则该碱金属元素是…………………………………………………………………………………………( )
A. Li B. Na C. K D. Rb
2、某混合物由Na2S、K2S、KNO3混合而成,经测定,含K46.8%,含S 19.2%,则该混合物含K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02全国)向300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
⑵若通入CO2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团体。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4、可能由CO、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30mL,通过足量的Na2O2 ,经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25mL,引燃剩余的气体,恢复到原温度,测得体积变为20mL(气体体积为相同条件下测得)。求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硫酸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浓硫酸的性质………………………(C) 环境污染与防止…………………………(A)
【教学目标】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能综合运用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基础知识】一、硫酸
1、完成下列方程式:⑴ Fe+ H2SO4(稀)- ⑵ Fe2O3+ H2SO4-
⑶ Ba(OH)2+ H2SO4- ⑷ Na2CO3+ H2SO4-
⑸ NH3·H2O+ H2SO4- ⑹ FeS+ H2SO4-
⑺ BaCl2+ H2SO4- ⑻ Na2SO3+ H2SO4-
⑼ Cu+ H2SO4(浓)- ⑽ C+ H2SO4(浓)-
⑾ S+ H2SO4(浓)- ⑿ Fe+ H2SO4(浓)-
【问题一】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一样吗?_____。浓硫酸有哪些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不法分子常用“坏水”(浓硫酸)毁容,你知道其中的化学道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怎样稀释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浓硫酸不能干燥哪些常见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四】浓硫酸能与铁和铝反应,为什么还能用铁、铝容器来盛放浓硫酸?____________。
【问题五】课本中的“黑面包”实验体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设计实验来验证产生了哪些物质?
〖例1〗(97全国)向50mL 18mol/L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A. 小于0.45mol B. 等于0.45mol C. 在0.45mol和0.90mol之间 D. 大于0.90mol
〖例2〗三位同学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42-。
试评价上述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方案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二、硫酸工业、环境污染
2、接触法制硫酸中的“三”:
⑴三反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三阶段: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三设备: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⑷三原料:①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带来的全球三大危机是 、 和 。
4、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分有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
5、全球三大环境问题是:⑴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六】为了防治酸雨,降低燃煤时向大气排放的SO2气体,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有关“固硫”(不使硫的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3〗在硫酸的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与说明生产操作的主要原因二者都正确的是( )
A. 硫铁矿燃烧前要粉碎,因为大块的硫铁矿不能燃烧
B. 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净化,因为炉气中SO2会与杂质反应
C. SO2氧化三氧化硫时需要使用催化剂,这样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 SO3用98.3%的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便使SO3吸收完全
〖例4〗已知98%的浓硫酸的浓度为18.4mol/L,则49%的硫酸溶液的浓为( )
A. 9.2 mol/L B. 大于9.2 mol/L C. 小于9.2 mol/L D. 不能确定
【反馈练习】
1、将含有amolNa2S的溶液跟含有bmolNa2SO3的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再加入稀硫酸,则立即出现浇黄色硫沉淀。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a:b=2:1,生成S而无SO2 B. 若a:b>2:1,生成S和H2S
C. a:b<2:1,生成S和SO2 D. 若0<a:b≤1:3,同时生成S、SO2、H2S
2、把2.5mL 0.1mol/L的Na2S溶液、1mL 0.1mol/L的Na2SO3溶液和7mL0.1mol/L的HCl溶液相混合后,分散系中硫元素以多种形式存在,其相对含量的多少(物质的量)正确的是…( )
A. H2S>HS->S2->S B. H2S>S2->S>HS-
C. S>H2S>HS->S2- D. S>S2->H2S>HS-
3、(02上海)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含96%的废铜屑制取胆矾(五水合硫酸铜)。将铜屑放入稀硫酸中,并加热不断彭入空气,在氧气作用下便生成硫酸铜。
⑴写出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胆矾与生石灰、水按质量比为1∶0.56∶100混合配制成无机铜杀菌剂波尔多液。
①此波尔多液中Cu2+离子和Ca2+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最简整数比) _________________。
②波尔多液有效成份的化学式表示为CuSO4·xCu(OH)2·yCa(OH)2,此种配比当x=1时,试确定y的数值。
【课后作业】
碳族元素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碳族元素…………(B) 硅和二氧化硅…………(B) 无机非金属材料…………(A)
【教学目标】掌握碳、硅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
【重点难点】碳、硅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基础知识】一、碳族元素
1、碳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种元素。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____________,铅的_____价稳定,而其它元素_____价化合物稳定。由此可知SnCl2表现________性,而PbO2表现________性。碳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有____个电子,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最高价含氧酸分子的通式为__________,从上到下由__________元素逐渐转变为__________元素,其中__________是非金属元素,__________是金属元素。该族元素从上到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依次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金属性逐渐______。
2、完成下列方程式: ⑴C+ CO2- ⑵C+ CuO-
⑶ CO2+ Ca(OH)2- ⑷ CO2+ Na2O2-
⑸ Ca(ClO)2+ CO2+ H2O- ⑹ Na2CO3+ Ba(OH)2-
⑺ NaHCO3- ⑻ Na2CO3+ CO2+ H2O-
⑼ Na2CO3+ Ca(OH)2- ⑽ C+ H2SO4(浓)-
⑾ NaHCO3(少量)+ Ba(OH)2- NaHCO3(过量)+ Ba(OH)2-
〖例1〗如图(Ⅰ)中瓶a放入20mL的6mol/L盐酸,b是未充气的气球,里边放有4g碳酸钙粉末,将它紧紧套在瓶a口上,胶管c套在瓶的侧口,并用弹簧夹d夹紧(瓶口和侧口都不漏气)。将图(Ⅰ)的装置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W1g,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列空白:
⑴把气球b中的碳酸钙粉末小心地倒入瓶中,立即产生许多气体气球逐渐胀大(图Ⅱ)。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质量为W2g。则W2和W1的关系是(不考虑浮力作用)_________________。
⑵取25mL 6mol/L NaOH溶液,滴管插入胶管c口中(为便于操作,可适当倾斜瓶a,注意防止漏气)。打开d,将溶液挤入瓶中,立即夹紧d。可以看到少量白色沉淀,轻轻摇动瓶a,沉淀随即消失。用同样方法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轻摇,沉淀又消失。使沉淀消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将全部NaOH溶液很快加入瓶中,夹紧d,瓶内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不再溶解,此时瓶内温度______________(填“不变”、“降低”或“升高”)。
⑷继续轻摇瓶a,气球逐渐减小,直至恢复反应前的垂下状,写出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二、硅及其化合物
3、在地壳中,硅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居第_____位,全部以________态存在。硅有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同素异形体。晶体硅是灰黑色,有______光泽,它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每个硅原子与周围的____个硅原子成键,与之成键的硅原子所形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形成的最小的环是____元环,它的熔点_______,是_______晶体,是良好的_______材料。
4、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⑴ Si+ F2- ⑵ Si+ HF- ⑶ Si+ O2-
⑷Si+ NaOH+ H2O- ⑸ SiO2+ HF-
⑹ SiO2+ CaO- ⑺ SiO2+ NaOH-
⑻ Na2SiO3+ HCl- ⑼ Na2SiO3+ CO2+ H2O-
【问题一】为什么实验室不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用什么塞子?_______。实验室能否用玻璃瓶保存氢氟酸?______________。
【问题二】SiO2是酸酐吗?_______。由SiO2如何来制取H2SiO3?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如何用实验证实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在SiO2晶体结构中最小的环是几元环?_____。每个Si原子与几个O原子成键?___。
〖例2〗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其保存方法和理由描述都正确的是________
A. 固体NaOH,存放在带有橡皮塞的广口瓶中,防止与空气接触被氧化
B. 碳酸钠晶体,存放在干燥密封的广口瓶中,防止风化而碎裂成粉末
C. 液溴,存放在带橡皮塞的细口瓶中,防止挥发
D. 过氧化钠粉末,存放在带玻璃塞的细口瓶中,防止吸收水分而变质
〖例3〗若把Fe3O4看着“混合氧化物”时,可写成FeO·Fe2O3,若看做一种盐时,又可写成Fe(FeO2)2。根据化合价规则,Pb3O4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量的Fe3O4和Pb3O4分别和浓盐酸反应时所消耗HCl的物质的量相等,不同的是,高价的铅将盐酸氧化放出氯气。试写出Fe3O4和Pb3O4分别 和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非金属单质跟碱作用都无H2产生( )
⑵非金属单质都为非导体( ) ⑶含氧酸都能由其酸酐直接制得( )
⑷酸性氧化物都不与酸作用( ) ⑸无机酸都易溶于水( )
2、把下列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⑴硅酸钠 Na2SiO3_______________;⑵钙沸石Ca(Al2Si3O10)·3H2O___________________; ⑶镁橄榄石Mg2SiO4________________;⑷正长石KalSi3O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锡、铅两种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2和+4价,其中+2价锡元素和+4价的铅元素均不是稳定价态,+2价锡离子有强还原性,+4价铅元素有强氧化性。例如:Sn2+还原性比Fe2+还原性强。PbO2的氧化性比Cl2氧化性强。
⑴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氯气跟锡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氯气跟铅共热________________;③二氧化铅与浓盐酸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能说明Sn2+还原性比Fe2+还原性强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羧酸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乙酸的化学性质…………………………(C) 羧酸简介…………………………(B)
【教学目标】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理解羧基的反应特征,熟练处理与羧酸有关的有机合成。
【重点难点】综合运用乙酸及其同系物的结构与性质特点解决问题。
【基础知识】
1、分子由_____基和_____基相连构成的化合物统称为羧酸。根据烃基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羧基数目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元羧酸的通式__________,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一〗写出下列酸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甲酸_______、_________,草酸________、_____________,苯甲酸________、___________,硬脂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油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酸(俗名_____):分子式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官能团:_______________。
3、乙酸的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⑴弱酸性:CH3COOH(电离) CH3COOH+CaCO3
CH3COOH+NaOH CH3COOH+Cu(OH)2
⑵酯化反应: CH3CO18OH+C2H5OH
HOOCCOOH++C2H5OH
〖讨论二〗比较HCOOH、CH3COOH、HOOCCOOH、C6H5OH、H2CO3 、HCl酸性的强弱。
〖讨论三〗在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的长导管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
〖讨论四〗酸化反应过程中:羧酸脱_______,醇脱_______,结合成_______,其余部分结合成_______。HOOCCOOH与HOCH2CH2O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能得到哪些产物?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
〖讨论五〗比较:醇羟基、酚羟基、羧酸羟基的性质(与Na、NaOH、Na2CO3、NaHCO3溶液)
〖例1〗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2—丁醇、⑤酸化的KMnO4溶液,试根据巴豆酸的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
A. 只有②④⑤ B. 只有①②④ C. 只有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例2〗某有机物A(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内为多。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①在25℃时,电离常数K1=3.99×10-4,K2=5.5×10-6,②A + RCOOH (或ROH)有香味的产物,③1mol A与足量的钠反应慢慢产生1.5mol气体,④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不是环状化合物)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试回答:
⑴根据以上信息,对A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__________
(a)肯定有碳碳双键 (b)有两个羧基 (c)肯定有羟基 (d)有—COOR官能团
⑵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不含-C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和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A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是_________________
〖例3〗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右图所示。
⑴A与过量NaOH完全反应时,A与参加反应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⑵A与新制的Cu(OH)2反应时,A与被还原的Cu(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⑶A在H2SO4作用下,若发生分子内脱水所生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例4〗(03上海)已知两个羧基之间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如:
某酯类化合物A是广泛使用的塑料增塑剂。A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
⑴CH3COOOH称为过氧乙酸,写出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B+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F、A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1摩尔C分别和足量的金属Na、NaOH反应,消耗Na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⑸写出D跟氢溴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
A. C17H35COOH B. HCOOH C. C3H7CHO D. CH2=CH-CH2Br
2、某有机物与过量的金属钠反应,得气体VAL另一份等质量的该有机物与纯碱反应,得气体VBL(同温同压),若VB≠0,且VA>VB,则有机物是………………………………………( )
A. HO(CH2)2COOH B. CH3COOH C. HOOCCOOH D. HOCH2CH2OH
3、溴乙烷跟氰化钠反应后再水解可以得丙酸:CH3CH2BrCH3CH2CNCH3CH2COOH,产物分子比原化合物分子多一个碳原子,增长了碳链。请根据以下图框回答问题:(F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⑴反应①②③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反应序号)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结构简式:E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酯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酯的性质……………………………………………………………………………(B)
【教学目标】掌握以乙酸乙酯为代表的酯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熟练处理与酯类有关的有机合成。
【重点难点】综合酯类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特征,对有机物的结构和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基础知识】
1、酯是____和____起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酯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酯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_,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羧酸反应生成的酯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这类酯与碳原子数相同的______________是同分异构体关系。
2、酯的密度一般比水______,_____溶于水,______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一般具有芳香气味。
3、酯的水解: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相应的______和______;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条件下水解的程度前者______后者。
RCOOR`+H2O
4、酯的制取:CH3COOH+C2H5OH C2H5OH+HO-NO2
5、油脂是由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生成的_________。由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_____,常温下呈_____态,称______;由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_____,常温下呈_____态,称为______。油脂在__________________叫皂化反应。
(C17H33COO)3C3H5+ H2 →
(C17H35COO)3C3H5+ NaOH →
〖例1〗某酯C6H12O2经水解后得相同碳原子数的醇和羧酸,再把该醇氧化得到丙酮,该酯是
A、HCOOCH(CH3)CH2OH B、C3H7COOC2H5
C、C2H5COOCH2CH2CH3 D、C2H5COOCH(CH3)2
〖例2〗A是一种酯,分子式为C14H12O2,A可由醇B跟羧酸C发生酯化反应得到,A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氧化B可得C。
⑴写出A、B、C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B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
简式(它们都可以跟NaOH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已知A、B、C、D、E五种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8H8O2,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可能结构简式,使之满足下列条件:A水解后得到一种羧酸和一种醇;B水解后也得到一种羧酸和一种醇;C水解后得到一种羧酸和一种酚;D水解后得到一种羧酸和一种酚,但这种酚跟C水解得到的酚不是同分异构体;E是苯的一取代衍生物,可发生银镜反应。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
〖例4〗如图,乙酸跟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A),其逆反应是水解反应(B)。反应经历了生成中间体这一步。
⑴如果将反应按加成、消去、取代反应分类,则A~F六个反应中(将字母代号填入下列横线上):
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⑵中间体(Ⅰ)属于有机物的___________类。
⑶如果将原料C2H5OH中的氧原子用18O标记,则生成物乙酸乙酯中是否有18O?________。如果原料CH3COOH中羰基或羟基中的氧原子用18O标记,则生成物水中氧原子是否含有18O?________。试简述作此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下列各种有机物中,在不同的条件下,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A、(CH3)2C(CH2OH)COOH B、CH3CH(OH)CHO
C、CH3CH(OH)COOH D、(CH3)2CHCOOH
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药物的主要成份都能发生:①取代 ②加成 ③水解 ④中和 ⑤酯化五反应的是………………………………………………………………………………………( )
3、化合物C和E都是医用高分子材料,且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均可由化合物A(C4H8O3)制得,如下图所示,B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试写出:
⑴化学方程式:
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类型A→B________,B→C________,A→E________。
⑶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A的同分异构体(同类别且有支链)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元素周期律……(C) 元素周期表……(B) 周期和族…(B)元素周期表的应用…(A)
【教学目标】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以及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即位—构—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推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
【时间分配】第一课时:检查预习、问题讨论;第二课时:专题拓展、作业讲评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两个概念 ⑴周期性变化——每隔一定数量,又重现前面出现过的情况,这种变化称作周期性变化。
⑵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化规律 ⑴原子半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主要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核外电子排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周期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⑴编排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编排原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结构 ①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___周期。
_____________周期为短周期,______________周期为长周期,_________周期为不完全周期。
②族:______________ _______。主族:___________________。副族: 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周期表中有____个纵行,分为_____个族,其中主族_____个,副族_____个,还有________族。
过渡元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__________元素,又称__________。
4、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得失电子能力
元素性质 化合价
元素金属性
元素非金属性
单质化合物性质 单质与水酸
阳离子氧化性
单质与氢气
氢化物稳定性
阴离子还原性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 酸性
碱性
【课堂讨论】
1、元素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有何规律?
Li____Na____K,Li+____Na+____K+,F____Cl____Br___I,
F-____Cl-____Br-___I-,Na____Mg____Al,P____S____Cl,
Na____Na+,Cl____ Cl-,Fe____ Fe2+____ Fe3+,
N3-____O2-____F-____Na+____Mg2+____Al3+,
P3-____S2-____Cl-____K+____Ca2+,
〖例题1〗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
A. LiI B. NaBr C. KCl D. CsF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哪些等量关系?
〖例题2〗X、Y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aXm+比bYn-少2个电子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只能位于第二周期 B. a一定小于b
C. (b-a+m+n)一定等于16 D. Y只能位于第三周期
3、怎样理解“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例题3〗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形成的-2价阴离子比氦的核外电子数多8个。B元素的一种氧化物为淡黄色固体,该固体遇到空气能生成A的单质。C为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的二价金属,当2.4gC与足量热水反应时,在标准状况下放出2.24LH2。D的M层上有7个电子。
⑴A、B、C、D各是什么元素?写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⑵写出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并比较其酸碱性。
⑶比较D的气态氢化物与H2S和HF的稳定性。
4、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有哪些重要的实际意义?
5、根据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2、10、18、36、54、86)推测88、119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作 业】
第二课时
【专题拓展】
1、用Z表示质子数,N表示中子数,E表示核外电子数,e表示最外层电子数,n表示电子层数,填写下列空白:
⑴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⑵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⑶主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由_______________决定,化学性质由_____________决定。
2、将10mL0.2mol/L的含氧酸HxRO4溶液与20mL0.15mol/L的某碱M(OH)a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R的化合价为……………( )
A. +5 B. +6 C. 8-1.5a D. 8-3a
3、有a、b、c、d四种元素,a、b为同一周期元素,c、d为同一主族元素。已知a的阳离子和d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的阴离子和c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且c离子的电荷数高于b离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原子序数d<b<c<a ②原子序数d<a<c<b
③原子序数d<a<b<c ④离子半径b>c>d>a
⑤离子半径b>c>a>d ⑥离子半径c>b>d>a
A. ③④ B. ②⑥ C. ①⑤ D. ②④
4、镁、锂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特殊“对角线”位置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例如它们的单质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时均只生成正常的氧化物。以下对锂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Li2SO4难溶于水 B. Li遇浓硫酸不产生“钝化”现象
C. LiOH是易溶于水,受热不分解的强碱
D. Li2CO3受热分解,生成Li2O和CO2
5、aA、bB、cC、dD均为短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已知:①a⑴由A、B两元素组成的被称为“生命之源”的物质与由A、D两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沸点______ (填“前者高”或“后者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分子都属于_________性分子。
⑵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题选】
6、(02上海)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
A、HF B、H3O+ C、NaH D、H2O2
7、(02苏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Ⅶ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8、(02全国)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9、(00粤豫)⑴写出表示含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
⑵周期表中位于第8纵行的铁元素属于第_________族。
⑶周期表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_纵行。
10、(02全国)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④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⑴ 元素X是________,Z是_____________;
⑵写出③中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④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02上海)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致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烧。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⑴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_____>H2O>HF;
第三周期:SiH4>PH3>H2S>HCl。
⑵化合物的毒性:PH3>NH3;H2S___H2O;CS2___CO2;CCl4>CF4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⑶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的致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他类似的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
⑷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_________,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化合物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①毒性 ②沸 点 ③易燃性 ④水溶性 ⑤颜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作业讲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糖类 蛋白质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葡萄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的性质和用途…(B) 蔗糖、麦芽糖、酶简介…(A)
【教学目标】掌握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的化学性质,了解糖类、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重点难点】了解多官能团物质的性质特点。
【基础知识】
1、糖类(又称为__________),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从结构上看一般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糖可分为______糖(葡萄糖和果糖)、_____糖(蔗糖和麦芽糖)、____糖(淀粉和纤维素)。
2、葡萄糖:分子式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_____体,_____溶于水。具有醛和多元醇的性质,有还原性。
3、二糖(蔗糖、麦芽糖) :分子式________,蔗糖_____发生银镜反应,麦芽糖_____发生银镜反应。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蔗糖水解产物为__________,麦芽糖水解产物为__________。
4、多糖(淀粉、纤维素):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淀粉和纤维素n值不同),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无还原性。碘遇淀粉变______色,常用于检验淀粉或碘。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CH2OH(CHOH)4CHO+ Ag(NH3)2OH
CH2OH(CHOH)4CHO+ Cu(OH)2
CH2OH(CHOH)4CHO+ H2
CH2OH(CHOH)4CHO+ CH3COOH
C12H22O11(蔗糖)+H2O C12H22O11(麦芽糖)+H2O
(C6H10O5)n(淀粉、纤维素)+ H2O
[C6H7O2(OH)3]n+ HNO3
〖讨论一〗如何检验糖尿病
〖讨论二〗在蔗糖水解溶液中,为什么要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后再加银氨溶液
〖例1〗化合物C2H4、CH3CHO、CH3CH2COOH、C6H12O6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那么,符合该条件的有机物的通式可用______________表示。现有一些只含两个碳原子的烃的衍生物,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且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符合如下比值。请在横线上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⑴n(CO2):n(H2O) =2:3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⑵n(CO2):n(H2O)=1:1 且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有____________(一种)
〖例2〗棉花纤维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74960,每个分子中含有____个葡萄糖单元。当纤维素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后,生成的产物中含N11.12%。每个葡萄糖单元中发生硝化反应的羟基数是____个
5、氨基酸:通式_____________,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天然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常见氨基酸有:甘氨酸___________,丙氨酸_____________,苯丙氨酸___________________,谷氨酸_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具有两性,既能与____酸反应,又能与____碱反应。
6、蛋白质(含有_____键:—CO—NH—)的性质:
⑴水解:在____或____作用下水解生成多种_____________。
⑵盐析: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_________溶液,可使蛋白质溶解度____而析出。盐析___逆,属于_____变化,析出的蛋白质加水后可再________。
⑶变性:在受_____、_____、_____、甲醛、苯酚、_______盐作用或紫外线照射时,蛋白质性质______而凝结析出。变性______逆,属于化学变化。
⑷颜色反应: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和浓硝酸作用显_______色。
⑸蛋白质灼烧时可生烧焦______的气味。(用于检验蛋白质)
〖讨论三〗为什么人误食重金属盐类时,可以喝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来解毒
〖例3〗天然蛋白质水解产物中含某有机物A,A由C、H、N、O元素组成。A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HCl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A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有机物B和1个水分子,经测定A分子中不含甲基,B的相对分子质量312,当蛋白质与浓硝酸反应时显黄色。由此推断A和B的结构简式。
〖例4〗A、B两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都是C9H11O2N。
⑴化合物A是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光谱测定显示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甲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⑵化合物B是某种分子式为C9H12的芳香烃一硝化后的唯一产物(硝基连在苯环上)。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分子式与苯丙氨酸相同,且同时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异构体的数目是…………………( )
①有带有两个取代基的苯环;②有一个硝基直接连在苯环上
A、3 B、5 C、6 D、10
2、写出三种你学过的有机物名称,它们可作为制取炸药的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制取炸药的化学反应类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油脂 合成材料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油脂的性质………(B)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A) 合成材料……(A)
【教学目标】掌握油脂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了解合成材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重点难点】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和缩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基础知识】
1、油脂是液态的_______和固态_______的总称,油脂在化学成分上都是__________跟________生成的酯。如:硬脂酸_______________,软脂酸_______________,油酸______________。
2、油脂的结构可表示为:若R1、R2、R3相同的油脂称为____________,若R1、R2、R3不相同的油脂称为____________。天然油脂大都是_________。
羧酸主要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熔点较_____,常温下呈____态,称为________。羧酸主要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熔点较_______,常温下呈______态,称为_______。
3、油脂的密度比水______,不溶于______,易溶于汽油、乙醚、苯等多种有机溶剂。
〖讨论一〗家里做汤的油为何浮在水面,衣服上的油渍为什么可用汽油洗
4、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⑴油脂的氢化(又称油脂的硬化):(C17H33COO)3C3H5+ H2 (____反应)
⑵油脂的水解:a. 酸性条件:(C17H35COO)3C3H5+ H2O
b.碱性条件:(C17H35COO)3C3H5+ NaOH (____反应)
〖例1〗以CH2==CH2、空气、H2O为原料,合成CH3COOC2H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例2〗某天然油脂10g,需1.8gNaOH才能完全皂化,把其1000g进行催化加氢,耗氢12g才能完全硬化,试推断1mol该油脂平均含碳碳双键数为_________
5、高分子化合物:⑴相对分子质量很大,⑵分子中由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其中结构单元叫______,如—CH2—CH2—。高分子化合物分为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其中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等属于_______________,而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则属于________________。高分子化合物中各分子的聚合度(n)可能不同,故无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
6、线型高分子以_______________紧密结合(如:聚乙烯),体型高分子链之间形成_______交联(如:硫化橡胶)。
〖讨论二〗从溶解性、热固性和热塑性、强度、电绝缘性等方面比较两类高分子化合物。
7、缩聚反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相互结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生成小分子(如H2O、HX、NH3、醇等)的聚合反应。如:
HOCH2COOH H2NCH2COOH
H2N(CH2)6NH2+ HOOC(CH2)6COOH
HOOCCOOH+ HOCH2CH2OH C6H5OH+ HCHO
〖例3〗用玉米芯在稀硫酸中蒸煮,使水解出属于醇醛类的木糖[OHC(CHOH)3CH2OH],再脱去某种小分子而生成呋喃甲醛(结构如图)。
⑴写出木糖转化为呋喃甲醛的化学方程式
⑵写出苯酚与呋喃甲醛缩聚成酚糖树脂的化学方程式
〖例4〗最近医用化学杂志报道,有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为聚乙交酯纤维材料C,用这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医用缝合线比天然高分子材料(如肠线)还好。它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⑴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由A制取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可用作医用的高分子材料须具备哪些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 高分子分离膜 B. 液晶高分子材料 C. 生物高分子材料 D. 有机玻璃
2、已知某高聚物片段为:……下列对此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它是缩聚反应的产物 B. 其单体是CH2=CH2和HCOOCH3
C. 其链节是CH3CH2COOCH3 D. 其单体是CH2=CH—COOCH3
3、某物质(结构如图)是某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除草剂,比原有除草剂大大提高了除草效果,关于该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7H19N3O3F3Cl2 B. 该物质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
C. 该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D. 该物质是一种卤代烃
4、DAP是电器部件和仪表部件中常用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合成它的单体可能有:①邻苯二甲酸 ②丙烯醇 ③丙烯 ④乙烯 ⑤邻苯二甲酸甲酯 ⑥甲醛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④⑤⑥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速率平衡基础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化学反应速率……………(B) 化学平衡……………(C) 影响速率、平衡的因素………(C)
【教学目标】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特征和标志,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涵义和运用。
【重点难点】化学反速率的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时间分配】第一课时:反应速率概念计算及影响因素;第二课时:化学平衡概念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对于反应:aA(g)+bB(g)cC(g)+dD(g),某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分别用A、B、C、D表示,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V(A)∶V(B)∶V(C)∶V(D)=____∶____∶____∶____; V(A)/a=_____=_____=_____
〖例1〗反应4A(g)+5B(g)=4C(g)+6D(g)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30mol/(L·s)
B. 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mol
C. 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比一定是4∶5∶4∶6
D. 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mol
【问题二】某反应20℃时V=2mol/(L·s),则40℃时反应的速率范围是多少?
〖例2〗(01上海)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⑴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__mol/(L·min)。
⑵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C2=____________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_____V1(填“>”、“<”、“=”),且C3______1.0mol/L(填“>”、“<”、“=”)
⑷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因
⑴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催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怎样理解固体反应物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问题四】⑴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在下列情况下,气体的总压强如何变化?反应速率如何变化?
(a)缩小体积; (b)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 (c)保持压强不变通入He,
⑵在密闭容器中通入xmol H2(g)和ymol I2(g),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将如何改变?
(a)升高温度; (b)加入正催化剂; (c)充入更多的氢气;
(d)扩大容器的体积; (e)容器体积不变,通入氖气。
〖例3〗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_________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二氧化锰
A. 全部 B. ①②⑤ C. ② D. ②③
【反馈练习】
1、加速漂白粉的漂白作用,最好的方法是……………………………………………………………( )
A. 用水湿润 B. 加热干燥 C. 加氢氧化钠溶液 D. 加少量盐酸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经4min生成物Y从零增加到0.24mol/L,而反应物X的浓度从0.3mol/L变化到0.22mol/L,那么该反应可能是……………………………………………………( )
A. 3X=Y+Z B. X+Z=2Y C. X+2Z=3Y D. X=Y+3Z
3、在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nBpC,t秒后,A减少了1mol,B减少了1.25mol,C增加了0.5mol,则m:n:p应为……………………………………………………( )
A. 4∶5∶2 B. 2∶5∶4 C. 1∶3∶2 D. 3∶2∶1
4、下列四个数据表示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其中代表同一反应速率的是……………………………( )
① V(N2)=0.3mol/(L·min) ②V(NH3)=0.9mol/(L·min)
③V(H2)=0.01mol/(L·s) ④V(H2)=0.0225mol/(L·s)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5、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mol/(L·min),且c(A) ∶c(B)=3∶5。求:⑴此时A的浓度及反应开始前放入容器中A、B物质的量;
⑵B的平均反应速率; ⑶x值是多少?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一、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平衡的特征:①“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根据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情况下,是否达到平衡?
⑴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⑵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
⑶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⑷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
⑸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了nmolB ⑹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B,同时消耗pmolC
⑺V(A)∶V(B)∶V(C)∶V(D)=m∶n∶p∶q ⑻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qmolD
⑼其它条件不变,m+n≠p+q时,总压力一定
⑽其它条件不变,m+n=p+q时,总压力一定
⑾当m+n≠p+q时,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
⑿当m+n=p+q时,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
⒀组成成分有色时,体系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⒁其它条件一定,体系温度一定 ⒂其它条件一定,体系密度一定
〖例1〗对于N2(g)+3H2(g)2NH3(g)反应,下列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①在单位时间内有1molN2消耗,同时有1molN2生成;
②在单位时间内有1molN2消耗,同时有2molNH3生成;
③在单位时间内有1molN≡N键生成,同时有6molN-H键断裂;
④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体系中的气体密度不变;
⑤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体系中的气体压强不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⑦若在恒压下进行,气体的总体积不变。
对于H2(g)+I2(g)2HI(g)反应,上述④⑤⑥⑦的情况又如何?
【基础知识】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1、化学平衡的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⑴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勒夏特列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对在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 [△H<0,m+n>p+q ],建立平衡后,改变哪些条件能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若m+n=p+q呢?
【问题二】对于FeCl3+3KSCNFe(SCN)3+3KCl达到平衡后,加入KCl固体,平衡是否移动?为什么?
【问题三】一定条件下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如果是密闭恒压容器,充入一定量的氩气,N2O4的分解率如何变化?如果是密闭恒容容器,充入一定量的氩气,N2O4的分解率又将如何变化?
〖例2〗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B、C物质的量之比n(A)∶n(B)∶n(C)=2∶1∶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和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C. C的质量分数增大 D. C的质量分数可能减小
〖例3〗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曲同样的可逆反应:2A(g)+B(g)3C(g)+2D(g),起始时四个容器所盛A、B的量分别如表。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A或B的转化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α(A):甲<丙<乙<丁
B. α(A):甲<乙<丙<丁
C. α(B):甲>丙>乙>丁
D. α(B):丁>乙>丙>甲
【反馈练习】
1、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高温比室温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 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A+B2C达到平衡时,若增大压强,则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则以下关于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和B中至少有一种是气体 B. C肯定不是气体
C. 如果C为气体,A、B一定均为气体 D. A、B、C一定均为气体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
C.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b
4、有两只密闭的容器A和B,A保持恒压,B保持恒容。起始时向容积相等的两容器中通入体积比为2∶1的等量的SO2和O2,使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则(填“>”、“<”、“=”、“左”、“右”、“增大”、“减小”、“不变”)。
⑴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A)______t(B),SO2的转化率:σ(A)______σ(B)。
⑵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v(A) ______v(B),反应过程中的速率:v(A) ______v(B)。
⑶达到平衡时,在两容器中分别通入等量的氩气,A容器中的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B容器中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原电池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原电池原理……(C)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A)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B)
【教学目标】理解原电池原理。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重点难点】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的书写。电子转移守恒计算。
【基础知识】
1、原电池是将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的装置。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为: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下列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吗?
⑴2FeCl2+Cl2=2FeCl3 ⑵Cl2+H2O=HCl+HClO ⑶CO2+Ca(OH)2=CaCO3↓+H2O
2、判断电极的方法:负极——发生_______反应的电极、_______金属所在的电极、电子流____的电极、电流流____的电极。正极——发生_______反应的电极、_______金属所在的电极、电子流____的电极、电流流____的电极。
【问题二】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再插入稀硫酸中又有何现象?为什么?
若在导线之间接入一个检流计,检流计的指针如何偏转?电子如何流动?
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两金属片上各发生那些反应?如从能量角度又如何?
3、几种常用电池
负极反应物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物电极反应式 电池总反应式 备注
干电池
铅蓄电池
锂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 酸性
碱性
碱性甲烷电池
碱性CO电池
4、金属腐蚀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更为普遍,钢铁在酸性很弱或中性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是________腐蚀,钢铁在酸性较强的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是_____腐蚀,其中_____腐蚀是造成钢铁等金属腐蚀的主要因素。钢铁在中性溶液中发生的腐蚀,此时铁为原电池____极,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所得产物又进一步氧化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物质分解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铁锈Fe2O3·xH2O。
【问题三】用铝制饭锅盛放醋酸,一段时间后,饭盒被腐蚀,该种腐蚀属于______腐蚀,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铝饭锅盛放食盐(含水),一段时间后,饭盒被腐蚀,这种腐蚀叫_______腐蚀,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例1〗埋在地下的输油管,在下列各种情况下,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A. 在含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 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含碳粒较多潮湿透气的土壤中
〖例1〗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镍电池.氢镍电池的总反应是:1/2H2+NiO(OH)Ni(OH)2。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 B. 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
C. 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 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
〖例1〗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下,Cu2+和Ag+分别按Cu2++2e-=Cu或Ag++e-=Ag,在电极上放电,若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
A. 1.62g B. 6.48g C. 3.24g D. 12.96g
〖例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极附近SO42-的浓度逐渐增大 B. 负极附近SO42-的浓度逐渐增大
C. 正、负极附近SO42-的浓度基本不变 D. 若锌片上气泡冒出,则说明锌片不纯
〖例1〗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其主要成分是铁屑、炭粉、木屑与少量氯化钠、水等。当它在使用之前需用塑料袋与空气隔绝,使用时启开塑料袋上的小气孔,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来,当使用完后还会发现有铁锈生成。依上述现象回答:
⑴炭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C、B与D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已知B、D二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C二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有两种是气体、两种是固体。回答:
⑴写出由B、C二元素所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其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填化学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两种均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A元素的单质与B元素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已在宇宙飞船中使用。其结构如图所示。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
则a是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是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电解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电解原理……(C) 氯碱工业反应原理……(B) 铜的电解精炼…(B) 镀铜……(A)
【教学目标】理解电解原理。了解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综合运用电解知识。
【重点难点】电解原理的应用。
【基础知识】
1、电解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____极,发生______反应,一般是电极金属或溶液中____离子____电子而放电;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____极,发生______反应,一般是溶液中____离子____电子而放电。
2、用惰性电极进行溶液中的电解时有四种类型:
电极反应 总反应 电解对象 电解质浓度 溶液pH 复原
电解水型NaOH H2SO4
分解电解质型HCl CuCl2
放H2生碱型NaCl
放氧生酸型CuSO4
【问题一】归纳电极放电规律:
【问题二】试从组成、原理、功能几方面对电解池、原电池和电镀池进行比较?
【问题三】试分析在电解精炼铜的过程中,粗铜是如何变成纯铜的?写出电极反应式。
3、氯碱工业以___________为原料,电解时阳极室加_____________,阴极室加_____________,阳极区产物是________,阴极区产物_____________。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盐水的精制:粗盐中含有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通常用________除去SO42-,用_______除去Ca2+,用______除去Mg2+。基本步骤为:粗盐→沉降除去泥沙→除去SO42-→除去Mg2+→除去Ca2+和过量的Ba2+→过滤→加盐酸除去CO32-→阳离子交换塔进一步除去少量的Ca2+、Mg2+→精制盐水。
〖例1〗从H+、Cu2+、Na+、SO42-、Cl-5种离子中两两恰当地组成电解质,按要求进行电解:
⑴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质量减少,水量不变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______________
⑵以碳棒为电极,使电解质质量不变,水量减少进行电解,则采用的电解质是______________
⑶以铂为电极,使电解质和水量都减少进行电解,则电解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工业上为了处理含有Cr2O72-酸性工业废水,采用下列处理方法:往工业废水中加入适量的NaCl,以Fe为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有Cr(OH)3和Fe(OH)3沉淀生成,工业废水中铬的含量低于排放标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两极电极反应式: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Cr2O72-变为Cr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工业废水由酸性变为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用石墨电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如图,E为沾有Na2SO4溶液的滤纸,并加入几滴酚酞。A、B分别为Pt片,压在滤纸两端,R、S为电池的电极。M、N是多微孔的Ni电极材料,它在碱溶液中可以视为惰性电极。G为电流计,K为开关。C、D和电解池中都充满浓KOH溶液。若在滤纸中央点上一滴紫色的KMnO4溶液,K打开,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C、D中有气体产生。
⑴外电源的正、负极分别是R为______,S为_______。
⑵A附近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B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滤纸上的紫色点向哪方移动_______。
⑷当C、D里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C、D中气体逐渐减少,主要因为_______,有关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
〖例4甲〗在25℃时,将两个铂电极插入一定量的硫酸钠饱和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上逸出amol气体,同时有wg Na2SO4·10H2O晶体析出,若温度不变,剩余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w/(w+18a)]×100% B. [7100w/161(w+36a)]×100%
C. [w/(w+36a)]×100% D. [7100w/161(w+18a)]×100%
〖例4乙〗将“例4甲”中的“铂电极”改为“铜电极”,其它条件不变,则剩余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选项同上)
〖例5〗在1L K2SO4和CuSO4混合液中,c(SO42-)=2.0mo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则原溶液K+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2.0mol/L B. 1.5mol/L C. 1.0mol/L D. 0.5mol/L
〖例6〗以铁为阳极、以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2mol 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为
A. 2mol B. 3mol C. 4moL D. 5moL
〖例7〗用惰性电极以1A的电流强度电解0.5mol/L的NaCl溶液200mL,当溶液的pH=12停止电解。求:⑴通电所需时间 ⑵生成NaOH的质量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速率平衡图象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
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
【教学目标】复习和强化对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认识、对同一平衡状态的判断;培养学生应用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移动的原理识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速率平衡图象的内在含义。
【时间分配】第一课时:速率平衡图象;第二课时: 速率平衡计算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平衡的形成与移动图象
1、速率图象
【问题一】根据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找出对应的速率图象
改变条件反应 增加一反应物 减少一反应物 加压 减压 升温 降温
2SO2(g)+O2(g)2SO3(g);△H<0
N2O4(g)2NO2(g);△H>0
H2(g)+I2(g)2HI(g);△H<0
〖例1〗在容积固定的4L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气)+2Y(气)2Z(气)并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
A. X的浓度的减少 B. Y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C. Z的浓度的增加 D. X的物质的量的减少
〖例2〗在容积固定的2L密闭容器中充入X、Y各2mol,发生可逆反应X(g)+2Y(g) 2Z(g)并达到平衡,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的平衡浓度的表达式正确的是(S表示对应区域的面积) ( )
A. 2-S(aob) B. 1-S(aob) C. 2-S(abdo) D. 1-S(bod)
2、浓度(或物质的量)图象
【问题二】根据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找出对应的浓度图象
改变条件反应 增加一反应物 减少一反应物 加压 减压 升温 降温
2SO2(g)+O2(g)2SO3(g);△H<0
N2O4(g)2NO2(g);△H>0
H2(g)+I2(g)2HI(g);△H<0
〖例3〗(01全国)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 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 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例4〗今有反应:X(g)+Y(g)2Z(g);△H<0,从反应开始经过t1后达到平衡状态,在t2时由于条件改变,平衡受到破坏,在t3时又达到平衡。根据图示回答:从t2到t3间的曲线变化是由哪种条件引起的( )
A. 增大X或Y的浓度 B. 增大Z的浓度
C. 增大压强 D. 升高温度
【反馈练习】
1、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H2和1mol N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H2+N22NH3,下列对V(正)、V(逆)随时间而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2、如图是800℃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A是反应物 B. 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C. 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降低
D. 前2min A的反应速率是1mol/(L·min)
3、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写下列空白:
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⑶若X、Y、Z均为气体,反应达到平衡时:
①此时体系的压强是开始的__________倍
②若此时只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容器内温度将降低(容器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吸热”);达到新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原平衡时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相等”)
【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基础知识】平衡的形成与移动图象
1、温度、压强图象
【问题一】找出下列反应对应的温度压强图象(W%是平衡时某生成物的百分含量,P1>P2)
⑴2SO2(g)+O2(g)2SO3(g);△H<0 _______
⑵N2O4(g)2NO2(g);△H>0 _______
⑶H2(g)+I2(g)2HI(g);△H<0 _______
【问题二】aX(g)+bY(g)cZ(g)+dW(g);△H (W%是平衡时W的百分含量,P1>P2)
⑷若对应图B,则a+b ______c+d,△H_______0
⑸若对应图D,则a+b ______c+d,△H_______0
⑹若对应图E(虚线),则a+b ______c+d,△H_______0
〖例1〗(97全国)反应:2X(g)+Y(g)2Z(g)+热量,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 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1<T2,P1<P2 B. T1<T2,P1>P2
C. T1>T2,P1<P2 D. T1>T2,P1>P2
〖例2〗(01粤豫)反应:L(s)+aG(g) 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 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A.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 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 a>b D. a<b
2、转化率图象
【问题三】x表示某反应物的转化率
⑴反应2SO2(g)+O2(g)2SO3(g);△H<0,在下列条件下对应的图象为(用A图中的1、2、3填写):300℃、202kPa:______,400℃、101kPa:______,400℃、202kPa:______,
⑵反应N2O4(g)2NO2(g);△H,对应图象B,则△H ____0,
⑶反应aX(g)+bY(g)cZ(g)+dW(g);△H,对应图象C,
则△H______0,若a+b>c+d,则P1______P2
⑷D表示反应 H2(g)+I2(g)2HI(g) 在某个过程中的情况,则△H ____0
〖例3〗右图里的曲线是在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2NO2+Q 中NO 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NO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未达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是
A. a B. b C. c D. d
〖例4〗已知:反应3A(g)+B(g)C(g)+4D(g)+Q,图中a、b表示在一定条件下,A的转化率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使曲线a变为曲线b,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B的浓度 B.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
C.升高温度 D.加入催化剂
〖例5〗一定压强下,某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B2C(g)+Q平衡时体系的气体平均摩尔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A为气体时,B可能为气体或固体 B.A、B不可能全为固体
C.B为固体则A一定为气体 D.A不可能为固体
【反馈练习】
1、下列图象中,不能表示反应A2(g)+3B2(g)2AB3(g)+Q平衡体系的是………………………( )
2、同时符合下列两个图象的反应是(x%表示某气态生成物的体积分数,Q>0,)………………( )
A. N2O3(g)NO2(g)+NO(g)-Q
B. CO2(g)+C(s)2CO(g)-Q
C. 3NO2(g)+H2O(l)2HNO3(l)+NO(g)+Q
D. 4NH3(g)+5O2(g)4NO(g)+6H2O(l)+Q
3、对于2NO2N2O4+Q的体系,在压强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2O4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实线的任何一点为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状态)。
(1)A、B、C、D、E各状态中,υ(正)<υ(逆)的是________。
(2)维持t1不变,E→A所需时间为x,维持t2不变,D→C 所需时间为y,则x__________y(<,>,=)。
(3)要使E状态从水平方面到达C状态后,再沿平衡曲线到达A状态从理论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_________
A、从t1无限缓慢升温至t2,再由t2无限缓慢降温至t1
B、从t1突然升温至t2,再由t2无限缓慢降温至t1
C、从t1突然升温至t2,再由t2突然降温至t1
D、从t1无限缓慢升温至t2,再由t2突然降温至t1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卤代烃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溴乙烷的化学性质………(C) 卤代烃简介、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A)
【教学目标】掌握溴乙烷的性质,了解卤素原子在卤代烃中的作用,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重点难点】综合运用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特点解决问题。
【基础知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烃的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官能团。
〖问题一〗写出常见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名称、官能团符号、官能团名称、官能团的电子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卤代烃。根据分子中卤素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根据分子里所含卤原子的多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烃基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卤代烃中_____________等少数是气体,大部分卤代烃是______,都___溶于水,可溶于___________,其沸点、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根据溴乙烷试推测一卤代烃同系物的溶解性、熔沸点和相对密度如何变化 并说明原因
〖问题三〗(CH3)2CHCH3有几种不等性氢原子?写出C4H9Cl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问题四〗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可以得到什么分子 其结构与乙烷有什么区别?C—H键与C—Br键有什么不同?
〖例1〗命名下列卤代烷烃: ①CH3CHClCH3 _________________
②(CH3)2CBrCH(CH3)2 __________________ ③CH2ClCHClCH2CH3 ______________
④CHBr2CH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CH2BrCH2Br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写出C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
4、溴乙烷:分子式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纯净的溴乙烷是______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⑴水解反应(_________):CH3CH2Br+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______键
〖问题五〗①如何证明溴乙烷确实发生了取代反应?实验中为什么加HNO3?为什么不直接向C2H5Br和NaOH溶液反应混合物中加入AgNO3溶液检验Br-
②若既要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要提高CH3CH2OH产量,可采用什么措施
⑵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__________,而生成___________化合物的反应。CH3CH2Br+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______键
〖问题六〗为什么不用NaOH水溶液而用醇溶液?什么样结构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例3〗以1—溴丁烷和必要的无机试剂制取1,2—二溴丁烷,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若用2—溴丁烷代替1—溴丁烷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例4〗在有机物分子中,只要有一个(或几个)碳原子连接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物质就会具有光学活性。
⑴有机物A的分子式C5H9Cl,它能和H2发生下面的变化:A(有光学活性)+H2→B(无光学活性);那么,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⑵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有机物C。C的分子式中所有碳原子都连有氢原子,用1mol C和1mol Br2发生加成时,产物有多种可能。请分别写出C和等物质的量溴加成的产物可能的结构,并在后面注明“有”或“无”光学活性。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已知C还能在一定条件下与乙烯发生下列变化:C+C2H4→D (链状聚合物),C+C2H4→E (六元环状化合物)。则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E的反应方程式是(不注明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结构不同的二甲基氯苯的数目有……………………………………………………………( )
A. 4个 B. 5个 C. 6个 D.7个
2、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物中存在有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CH3CHBrCH3 B. CH3CH2CBr(CH3)2
C. —CH2CH2Cl D. CH3Cl
3、根据分子离子的质量数M可以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⑴若某种含C、H和卤素的化合物的M为48,写出其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⑵现有某种含C、H和卤素的化合物,测得两个M值,分别为64和66。试说明原因,并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在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时,可能用到的含量较多的同位素的质量数如下表:
元 素 H C F Cl Br
同位素的质量数 1 12 19 35,37 79,81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乙醇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乙醇的的化学性质…………………………………………………………………(C)
【教学目标】掌握乙醇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重点难点】综合应用乙醇的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
【基础知识】
1、乙醇:分子式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官能团:名称________,称号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_。
2、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_____________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沸点______,易______,能跟水_________________,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和有机物。俗称__________。
3、化学性质
⑴与活泼金属(K、Na、Mg、Al等):C2H5OH+Na_____________________,断_____键
⑵与氢卤酸:C2H5OH+H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_____键,属_____反应。
⑶生成醚(分子间脱水):C2H5OH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__________键,属_____反应。
⑷燃烧:C2H5OH+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____________键,属_____反应。
⑸催化氧化:CH3CH2OH+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_________键,属_____反应。
⑹分子内脱水:CH3CH2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_________键,属_____反应。
⑺酯化:CH3CH2OH+CH3CO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_________键,属_____反应。
〖问题一〗下列醇中,能在Cu催化下氧化生成醛的是____,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是____
①CH3CHOHCH3 ②CH3OH ③ (CH3)3CCH2OH ④(CH3)3COH
◇归纳:从分子结构上看,什么种类的醇不能在Cu催化下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什么种类的醇可以氧化成对应的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种类的醇不能氧化成醛、只能氧化成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从分子结构上看,哪一类醇不能发生分子内脱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制法:⑴发酵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乙烯水化法:CH2=CH2+H2O__________________
〖例1〗某工业反应混合液中可能含有的组分是乙醚、乙醇和水。经分析知,液体中各元素的原子数之比为C∶H∶O=16∶42∶5。
⑴若该混合液中只含有两种组分,则所有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该混合液中含有三种组分,且知在628g该混合液中有1mol H2O,则此时乙醇和乙醚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例2〗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所需O2的量相同的是
⑴质量相同的C2H2和C6H6 ⑵物质的量相同的HCHO和OHCCOOH
⑶物质的量相同的C2H2和CH3CHO ⑷物质的量相同的C2H6和CH2OHCHOHCH2OH
〖例3〗由丁炔二醇可以制备1,3—丁二烯。请根据下面合成路线图填空:
⑴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条件及试剂名称:
X______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A、B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含羟基的化合物可表示为M—OH(M为某原子或原子团),当它与H+结合后,可形成M—O+H2(有机反应的重要中间体),M—O+H2在一定条件下,易失去H+或H2O分子。
⑴符合M—O+H2通式的最简单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微粒中:原子数、电子数都相等的微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有相似的几何图形。上面⑴中离子的几何图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同温同压下,由(A). ⑴中离子,(B). NH4+,(C). HCO3-三者分别形成水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液态乙醇中存在CH3CH2O+H2,可与之相互中和而使液体呈电中性的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
⑸液态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则乙醇钠水溶液显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用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醇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若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反应,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质量相同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
A.硝酸 B. 无水乙醇 C. 石灰水 D. 盐酸
2、甲、乙、丙三种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甲、乙、丙三种醇分子里羟基个数之比为………………( )
A. 3:1:2 B. 3:2:1 C. 2:6:3 D. 2:1:3
3、由丙醇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是……( )
A. 78% B. 22% C. 14% D. 13%
4、将一定质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完全吸收后经过滤,得20g沉淀,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5.8g,该有机物可能是……………………………………………( )
A. 乙烯 B. 乙二醇 C. 乙醇 D.乙醚
5、某醇的蒸汽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46倍,0.2mol该醇与足量的Na反应,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为6.72L,推断该醇的化学式,并写出结构简式及名称。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乙烯 烯烃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C) 烯烃、加成、聚合反应…(B) 乙烯用途…(A)
【教学目标】掌握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重点难点】综合运用烯烃的结构与性质特点解决问题。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基础知识】
1、乙烯的分子式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_。丙烯呢
2、实验室制乙烯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乙烯反应液变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质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如何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⑴乙烯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
⑵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
⑶丙烯与Br2的CCl4溶液(或水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
⑷丙烯与H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丙烯与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丙烯与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乙烯聚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丙烯聚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乙烯与丙烯等物质的量聚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如何给下列反应下定义: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加成反应与化合反应相同吗
【问题三】如何鉴别乙烯与乙烷?如何除去乙烷中的乙烯?为什么?
4、烯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烯烃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烯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写出烯烃的燃烧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 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 与HCl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 能发生加聚反应
〖例2〗某烃A 0.2mol在O2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化合物B、C各1.2mol。试回答:
⑴烃A的分子式为_______
⑵若取一定量的烃A完全燃烧后,生成B、C各3mol,则有_______克烃A参加了反应,燃烧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______L
⑶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此烃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4个甲基,烃A可能有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比烃A少1个碳原子且能使溴水褪色的A的同系物有______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例3〗已知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8的单烯烃与HBr反应,其加成产物只有一种结构。
⑴符合此条件的单烯烃有________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这些单烯烃中,若与H2加成后,所得烷烃的一卤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这种的单烯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某有机物23g在氧气流中充分燃烧后,使所得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再通过固体KOH,前者增重27g,后者增重44g,剩余气体为纯氧。
(1)此有机物是否含氧 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有机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写出计算和推理过程)
【反馈练习】
1、有关聚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聚乙烯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 B. 聚乙烯具有固定的元素组成,因而有固定的熔沸点
C. 聚乙烯塑料袋因有毒,故不能装食品 D. 聚乙烯性质稳定,故不易造成污染
3、把3 mol C2H4和5 mol 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当的条件下生成了2 mol C2H6,若将所生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需O2…………………………………………( )
A. 7 mol B. 11.5 mol
C. 14 mol D. 5.5 mol
4、某气态烃和一气态单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取标准状况下的此混合气体为4.48L,通入足量的溴水中,溴水增重2.8克,此两种烃是…( )
A. 甲烷和丙烯 B. 甲烷和2—丁烯
C. 甲烷和2—甲基丙烯 D. 乙烯和丁烯
5、今有两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若取42克该混合物,则其物质的量已大于1mol。在温度为120℃时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该混合烃和足量的氧气,引燃,待反应完全后,再恢复到120℃,容器内压强比原来有所增大。
⑴试推断原混合烃中两种烯烃的分子式
⑵为使该混合烃中对O2的相对密度(同温同压下)≥1.05,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所增加的气体总物质的量≤0.3mol,问两种烃的物质的量之比应满足什么条件?
【课后作业】
乙炔 炔烃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乙炔、炔烃…………………………………………………………………………(B)
【教学目标】掌握炔烷烃中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重点难点】综合应用烷、烯、炔烃的结构与性质特点解决相关问题。
【基础知识】
1、乙炔的分子式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_。丙炔呢
2、实验室制乙炔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制乙炔装置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用启普发生器吗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存在的杂质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⑴乙炔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
⑵乙炔通入酸性KMn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
⑶丙炔与Br2的CCl4溶液(或水溶液)1∶1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
⑷丙炔与HBr 2∶3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用乙炔制聚氯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炔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炔烃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写出炔烃的燃烧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某烃室温时为气态,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水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该不饱和烃的链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 2 B. 3 C. 4 D. 5
〖例2〗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A. 只含有一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B. 含有两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C. 含一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D. 含有一个叁键的直链有机物
〖例3〗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20mL,跟过量氧气混合后进行完全燃烧,当燃烧产物通过浓硫酸体积减少30mL,然后通过碱石灰体积又减少40mL(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则这两种烃为
A. CH4和C2H4 B. C2H2和 C2H4
C. C2H2和C2H6 D. CH4和C2H6
〖例4〗两种烃A、B取等质量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与消耗O2的量相同,这两种烃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一定互为同系物
C. 最简式一定相同 D. 只能是同种物质
〖例5〗任取两种烃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水的物质的量,则两种烃的组成不可能是
A. 烯+炔 B. 烷+烯
C. 烷+炔 D. 烯+烯
〖例6〗150℃时,1L混合烃与9L氧气混合,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当恢复到150℃时,容器内压强增大8%,则该混合烃的组成是
A. 甲烷∶乙烷=1∶1 B. 丙炔∶乙炔=1∶4
C. 乙烯∶丁烷=1∶4 D. 乙烯∶丁烯=1∶4
【反馈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具有相同组成通式的两种物质,如果碳原子数不同,则一定属于同系物
C. 分子式相同的烃具有相同的性质
D. 属于同一类的物质一定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2、描述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 6个碳原子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C. 6个碳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 D.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3、科学家于1978年制得一种物质A。A可看作是烃B所有氢原子被烃C的一价基取代而得。A遇Br2的CCl4溶液不褪色。A中氢原子被一个氯原子取代只得一种物质。一定量的C完全燃烧,所得的水和C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25。C的异构体不超过3种,而C的二溴代物为3种。一定量的B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物质的量的比值为2。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6、小于78。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⑵写出C的3种二溴代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4、饱和链烃A和不饱和链烃B在常温下均为气体,其中A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多于B。
⑴将A和B按一定比例混合,取1L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在同温同压下得到3.6LCO2。试推断混合气体可能的组成及A与B混合时体积比。
⑵若1mol符合上述条件的混合气体恰好能使含0.4mol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完全褪色,推断A和B的化学式。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苯及其同系物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苯的性质…(C) 苯的结构、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B) 苯的同系物……(A)
【教学目标】掌握苯的结构和性质,掌握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重点难点】综合运用苯环的结构与性质特点解决问题。
【基础知识】
1、在有机化合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属于芳香烃,简称_____。
2、苯的分子式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或_________。苯分子中____个原子共平面,碳环呈__________形,键角_____,是_______分子。
【问题一】从结构与性质两方面举例说明苯环不是单双键交替。
3、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_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_,___毒。
4、苯的化学性质可概括为:易_____、能_____、难_____,写出苯的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⑴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硝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加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磺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苯与液溴、氯气、氯水,溴水能否反应?现象有何区别?
5、苯的同系物通式_____________(n≥___),结构特点: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苯环上的取代基一定为烷基。化学性质:比苯更易发生取代反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⑴甲苯的硝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甲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如何鉴别苯和苯的同系物?
〖例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既不在同一直线上,又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是
A. C2H4 B. CH3-CH=CH2
C. C6H6 D. C6H5-CH3
〖例2〗某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C11H16,经分析分子中除含有苯环外不再含有其它环状结构,含有2个-CH3,2个-CH2-,1个-CH-,由此可知该有机物属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___个。写出其结构简式。
〖例3〗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出乙醇、乙酸、苯、溴苯四种无色液体,这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甲基橙溶液
C.溴水 D.Na2CO3饱和溶液
〖例4〗已知化合物B3N3H6(硼氮苯)与C6H6的分子结构相似(如图),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B3N3H4Cl2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 2 B. 3 C. 4 D. 6
〖例5〗二溴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为M。M的苯环上的氢原子被一个溴原子取代后,只能得到一种产物,则由M形成的三溴苯只能是
〖例6〗充分燃烧某液态芳香烃X,并收集产生的全部水,恢复到室温时,得到水的质量跟原芳香烃X的质量相等。试推测X的分子式。
【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是……………………………………( )
A. SO2 B. C4H6 C. C2H6 D. C6H6
2、有三种不同的基团,分别为-X、-Y、-Z,若同时取代苯环上的三个氢原子,能生成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A.10 B.8 C.6 D.4
3、在各类常见的烃中:
⑴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的烃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⑵能使溴水褪色的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烃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⑷只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而不能使溴水褪色的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苯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换成一个氮原子,得到一种类似苯环结构的稳定有机物,此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
5、烃A跟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CO、H2O、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则此有机物的最简式为_________。A的分子与同碳数的烷烃比较,分子中少8个氢原子,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A分子中每个碳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并以单键结合三个碳原子,这三个C-C键的键角为一个60°,两个90°,试写出A的结构简式。
【课后作业】
烃的综合应用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烃的结构与性质的综合应用……………………(D) 石油的分馏………………(A)
【教学目标】掌握各类炔的碳键性质特点,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重点难点】综合应用各类炔的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
【基础知识】
1、石油主要含____、____两种元素,主要是由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______物。石油______固定熔沸点。
【问题一】辨析:⑴蒸发、蒸馏、分馏
⑵常压蒸馏与减压蒸馏
⑶裂化与裂解
【问题二】分馏汽油________使溴水褪色,裂化汽油_______使溴水褪色。为什么?
2、煤主要含____元素,还含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煤是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组成的复杂的_________物。
【问题三】把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制得的固态产品叫________(主要用于_______工业),液态产品叫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态产品叫____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3、煤是工业上获取_________烃的重要来源。萘的分子式为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是_______色片状晶体,具有___________气味,______溶于水,易_______。
〖例1〗烷基取代苯可以被KMnO4的酸性溶液氧化成-COOH,但若烷基R中直接与苯环连接的碳原子上没有C-H键,则不容易被氧化得到-COOH,现有分子式是C11H16的一烷基取代苯,已知它可以被氧化的异构体有7种,其中的3种是:
请写出其他四种的结构简式:
〖例2〗烷烃C7H16可看作某烯烃或某炔烃的加成产物。
⑴其中只能由烯烃加氢生成而不能由炔烃加氢得到的C7H16共有A、B两种,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中既能由烯烃又能由炔烃加氢获得,但对应的烯烃和炔烃均只可能为一种的C7H16也只有一种,写出该C7H16对应的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简式:
烯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炔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六种同分异构体,可用还原法制得三种二甲苯,它们的熔点分别如下表:
各种溴二甲苯的熔点(℃) 234 206 213.3 204 214.5 205
对应二甲苯的熔点(℃) 13 -54 x -54 -27 -54
⑴试推断并写出熔点为13℃和
234℃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13℃________________、234℃________________。
⑵x为______℃,其对应有机物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例4〗萘环上的原子的编号如(Ⅰ)式,根据系统命名法,(Ⅱ)式可称为2—硝基萘,则化合物(Ⅲ)的名称应是
A. 2, 6—二甲基萘 B. 1, 4—二甲基萘
C. 4, 7—二甲基萘 D. 1, 6—二甲基萘
〖例5〗有人设计制取溴苯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制取溴苯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滴入混合液几秒钟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处:_______________,②处:_______________,
③处:_______________,④处:_______________。
⑶在2~3min后,可以在a管底部得到_______________
⑷Fe粉的作用是_______。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U形管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AgN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管带有支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例6〗(03上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几何形状的这一类物质在高科技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合成芳炔类大环的一种方法是以苯乙炔(CH≡C-)为基本原料,经过反应得到一系列的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其结构为:
⑴上述系列中第1种物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⑵已知上述系列第1至第4种物质的分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分别将它们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的分散系为_____________。
⑶以苯乙炔为基本原料,经过一定反应而得到最终产物。假设反应过程中原料无损失,理论上消耗苯乙炔与所得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⑷在实验中,制备上述系列化合物的原料苯乙炔可用苯乙烯(CH2=CH-)为起始物质,通过加成、消去反应制得。写出由苯乙烯制取苯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所需的无机试剂自选)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物质的量浓度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物质的量浓度………………………………………………………………………………(C)
【教学目标】理解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掌握有关计算的基本题型。培养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思维能力。在溶液计算中,贯彻守恒的思想。
【重点难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基本类型;电荷守恒解题方法。
【时间分配】第一课时:检查预习、问题讨论;第二课时:专题拓展、作业讲评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物质的量浓度
⑴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溶液浓度的其它表示方法
⑴体积比浓度。如1∶4的硫酸溶液,指1体积的___________与4体积的_______混合而得的溶液。
⑵质量分数。如98%的硫酸溶液,指100g的________中含有98g的___________。
⑶质量体积浓度。如30mg/L,指1L_________中含有30mg的____________。
⑷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如S(NaCl,20℃)=36g,指20℃时,在_______________里NaCl溶解达到__________________时所溶解NaCl的___________为36。
3、若某温度下A的溶解度为S g,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W%,密度为ρg/mL,物质的量浓度为C(A)mol/L ,A的摩尔质量为M(A),则:
⑴S与饱和溶液的W%的关系: W%=______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______
⑵W%与C(A) 的关系(推导):
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溶液体积为100mL
⑴若溶质为葡萄糖,则C(葡萄糖)=________,n(葡萄糖分子)=_________________
⑵若溶质为H2SO4,则C(H2SO4)=__________,n(H2SO4分子)=______________;
C(SO42-)=________,n(SO42-)=__________;C(Na+)=__________,n(Na+)=__________
⑶若溶质为CH3COOH,则C(CH3COOH)=________,n(CH3COOH分子)=_________________。C(CH3COO-)=_____________;C(H+)=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醋酸有1%电离)
5、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⑴主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主要步骤:计算、__________、溶解、_______、_______、振荡、_______、_______。
⑶配制误差分析(以配制0.1mol/L NaOH溶液为例,填 “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用滤纸称溶质NaOH_________;②溶解后立即转移__________;③未洗涤烧杯________;
④整个过程未摇动________;⑤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_;⑥摇匀后又滴入水________;
【课堂讨论】
1、1molHCl气体溶于1L水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对吗?
〖例1〗用98%的浓硫酸(ρ=1.84g/cm3)配制得体积比为1∶4的硫酸溶液(ρ=1.2g/cm3),求此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2〗63%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 mol/L,溶液的密度为______。
〖例3〗某CuO粉末与适量的硫酸(ρ=1.7g/cm3)在微热下充分反应,冷却后恰好全部形成CuSO4·5H2O(设反应过程中无水份损失)。则此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例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关于0.2mol/L Na2SO4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500ml溶液中含Na+、SO42-的数目为0.3NA
B.500ml溶液中含Na+的数目为0.4NA
C.500ml溶液中含SO42-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D.500ml溶液中含Na+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
〖例5〗已知硫酸钾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则C(K+)为…………………………………………………………( )
A. 0.2mol/L B. 0.3mol/L
C. 0.4mol/L D. 0.5mol/L
〖例6〗将体积为V、物质的量浓度为C的硫酸钾溶液与体积为V/2、物质的量浓度也为C的氯化钡溶液混合后(溶液体积等于二者之和),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作 业】
第二课时
【专题拓展】
1、⑴将1.2mol/L的盐酸溶液50mL和0.1mol/L的盐酸100mL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混合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⑵将12mol/L的盐酸(密度为ρ1 g/mL)50mL和1mol/L的盐酸(密度为ρ2 g/mL)100mL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标准状况下,一圆底烧瓶充满气体,倒扣于水槽中,假设溶液没有损失。根据下列条件求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⑴气体为纯净的氯化氢,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⑵烧瓶内为某同学收集的氨气,气体的平均式量为19,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⑶烧瓶内为体积比的4∶1二氧化氮和氧气,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⑷烧瓶内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当反应不再进行时,溶液充满烧瓶,所得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3、物质X的1%(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同)的溶液和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溶液①,物质Y的1%的溶液和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溶液②,根据附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①,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
B.溶液①,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
C.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溶液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溶液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
【高考题选】
4、(98全国)30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 60 g 溶质。现欲配制 1 mol/L NaOH 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 1∶4 B. 1∶5
C. 2∶1 D. 2∶3
5、(03江苏)质量分数为 a 的某物质的溶液 m g 与质量分数为 b 的该物质的溶液 n g 混合后,蒸发掉 p g 水。得到的溶液每亳升质量为 q g ,物质的量浓度为 c 。则物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6、(03江苏)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 a mol/L和 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
7、(03江苏)要配制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100mL,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填代号)
A. 称取8g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 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的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作业讲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原子结构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原子序数………(B) 同位素………(A)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初步知识…………(B)
【教学目标】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以第1、2、3周期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重点难点】灵活运用概念的内涵解决原子结构问题。
【时间分配】第一课时:检查预习、问题讨论;第二课时:专题拓展、作业讲评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原子的构成
⑴原子是由居于_____________的带__________的__________和______带________的______构成的。
⑵原子核是由带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构成的。
⑶原子符号“ZAX”中,Z表示_____________,A表示____________,核内中子数用______表示
2、几组重要的关系式
⑴原子中:质子数(Z)=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⑵原子中:质量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离子中:离子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离子Rm+: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_________,阴离子Rm-: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
3、元素、核素、同位素
⑴元素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宏观概念。
⑵核素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微观概念。
⑶同位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观概念 。
⑷在原子结构中,______________决定元素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原子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决定原子的化学活动性。
⑸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质量数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各种同位素所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是_____________。
4、相对原子质量
⑴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r(原子)=__________________,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
⑵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r(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核外电子排布
⑴电子能量越高,运动区域离核越___________,由里到外电子层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是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___,次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__,倒数第三层电子数_______________,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占有______________的电子层。
⑶常见的10电子微粒有: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阴离子_______________,分子______________;常见的18电子微粒有: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阴离子_______________,分子_____________;
⑷与Na+同质子数电子数的微粒有___________,与F-同质子数电子数的微粒有__________。
【课堂讨论】
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
〖例1〗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离子,质量数为A,则n 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是…………………………………………( )
A. (A-N+8)n/(A+16)mol B. (A-N+6)n/A mol
C. (A-N+2)mol D. (A-N+10)n/(A+16)mol
〖例2〗某元素的一种原子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
B. 若碳原子质量为W 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g
C.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m+n)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3、截止到1999年,人们已经知道了115种元素,能不能说人们已经知道了115种原子?为什么?
〖例3〗⑴等质量的H2O、D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与足量钠反应放出的H2和D2的体积比为______(相同条件);
⑵等物质的量H2O和D2O的质量比为________,与足量钠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相同条件),质量比为________,中子数比为_________,核外电子数比为_______
4、C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下二种对吗 为什么
〖例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用右图表示。
①x 表示_____________,y表示________________。
②当y=8时,若微粒为中性原子,则x=__________。
③当y=8时,若该微粒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微粒的符号为___________。
〖例5〗某元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该原子总数的3/8。推断该元素的名称,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作 业】
第二课时
【专题拓展】
1、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为191和193的同位素,而铱的平均原子量为192.22,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为…( )
A. 39∶61 B. 61∶39 C. 1∶1 D. 39∶11
2、据推测哈雷慧星上碳的同位素126C和136C的原子个数比为65:1,而地球上这一比值为89:1,地球上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1,则哈雷慧星上碳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12.000 B. 12.009 C. 12.015 D. 12.980
3、一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与另一种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可能是不同的分子 B.可能是不同的离子
C.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D.可能是同位素
4、X和Y属于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A.XY B.XY2 C.XY3 D.X2Y3
5、我国科学家为了证明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的牛胰岛素是否同一物质,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过程中掺入了放射性14C,然后将人工合成的与天然的牛胰岛素混合得到了放射性14C分布均匀的结晶物,从而证明了两者是同一物质,为我国在国际上首先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牛胰岛素提供了有力证据,在人工合成过程中掺入放射性14C的用途是…………………………( )
A.催化剂 B.媒介质 C.组成元素 D.示踪原子
6、1993年8月,国际原子量委员会确认我国张青莲教授测定的锑相对原子质量(121.760)为标准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锑有两种以上的同位素,则121.760是………………………………( )
A.锑元素的质量与12 C 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B.一个锑原子的质量与12 C 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C.按锑的天然同位素原子量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
D.按锑的天然同位素质量数与这些同位素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
7、有A+、B-、C+、D-和Q、R六种微粒,它们都含有氢原子,且微粒中都含10个电子,A+和B-在加热时反应生成Q气体和R液体,R在常温下发生很弱的电离生成C+和B-,Q在低温液态时有极微弱的电离生成A+和D-。
⑴写出A+、B-的电子式: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⑵写出A+、B-加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Q在低温液态时电离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题选】
1、(03上海)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2、某粒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净电荷数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 )
A 13Al B 13Al C 13C D 13C
3、(02年上海)12C和14C结构上的差别在于其_________不同,如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微粒有…………………( )
A.14CO2 B.14CO2、14CO C.14CO2、14CO、14C D.14C
4、(02年上海)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
A. 同位素 B. 同素异形体 C. 同分异构体 D. 同系物
5、(02年上海)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 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
A. 3种 B. 6种 C. 9种 D. 12种
6、(02年全国)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
A. 电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电子层数 D. 次外层电子数
【作业讲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醇类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醇的化学性质………………(C) 醇的同分异构…………(B) 多元醇……………(A)
【教学目标】掌握羟基的性质,结合同系列原理掌握醇类在有机合成中的特点与规律。
【重点难点】综合运用醇类的结构与性质特点解决问题。
【基础知识】
1、醇是分子中含有跟__________基或______________结合的______基的化合物。醇类的官能团是_______。醇根据羟基数目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醇的通式:一元醇_________,饱和一元醇_________________。
3、醇的通性:醇类与乙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⑴ R-OH+ Na ⑵ R-OH+ HBr
⑶ CnH2n+2O+ O2 ⑷ R-CH2-OH+ O2
⑸ RCH2CH2OH ⑹ RCH2OH+ HOCH2R'
4、醇类的物理性质:直链饱和一元醇含C4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C4~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12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_______,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______。低级醇的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烷烃要高得多。
5、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写出C4H10O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6、几种常见的醇:
⑴甲醇(又叫木精):分子式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有毒)
⑵乙二醇:分子式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丙三醇(俗称______):分子式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有很强的吸湿性。
〖问题二〗⑴如何用乙醇制取乙二醇?(用流程图表示)
⑵如何氯乙烷制取乙二醇?
⑶如何由3-氯丙烯制取丙三醇
〖例1〗卤代烃在NaOH存在的条件下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例如OH-等阴离子)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
例:CH3CH2Br+OH-CH3CH2CH2OH+Br-,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溴乙烷和NaHS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钠合成甲乙醚(CH3OCH2C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已知某化合物甲,分子中只含C、H、O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其C、H的质量分数合计为78.4%。又知甲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它的4个价键分别连接在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上,如下图所示,A、B、D、E为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⑴写出甲的分子式 ⑵写出甲的结构简式
〖例3〗A和B两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C7H8O,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A不溶于NaOH溶液,而B能溶于NaOH溶液。B能使适量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A不能。B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
写出A和B的结构简式。
〖例4〗A是一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已知: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A只含一种官能团,且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A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发生消去反应。请填空:
⑴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A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所有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属直链化合物;②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这些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反馈练习】
1、下列分子式表示的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
A. CH4O B. C2H6O C. C2H4Cl2 D. C5H10
2、在下列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C-O键而失去羟基的是…………………………………( )
A. 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消去反应 B.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C. 乙醇与氢卤酸的取代反应 D. 乙醇在铜丝存在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
3、现有组成为CH4O和C3H8O的醇的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水反应,可能生成有机物的种数是………………………………………………………………………………………( )
A. 5种 B. 6种 C. 7种 D. 8种
4、试用CH2=CH2为原料,经最简单可行的步骤,合成环醚: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后作业】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C)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D)
【教学目标】掌握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常用方法,结合有机物的性质加以应用。
【重点难点】综合各种信息,对有机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基础知识】
1、相对分子质量的基本求法
2、分子式确定的常见方法
3、分子式为C2H6O,同分异构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确定乙醇的结构式
〖讨论〗某烃含氢元素17.2%,烃的分子式可能是___________
〖例1〗已知某有机物X有如下性质:⑴X不和Na2CO3反应;⑵X的蒸气对H2的相对密度为46.0;⑶取1.84克X与过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后,生成672mL(标准状况)气体;⑷一定质量的X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使两者的质量分别增加36.0g和66.0g。试求X的结构简式
〖例2〗(02春季高考)⑴由2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N原子和若干个H原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H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个,试写出其中一例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⑵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含有C、N、H三种元素,且以n(C)和n(N)分别表示C和N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含有C、N、H、O四种元素,且以n(C)和n(N)和n(O)分别表示C、O和N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A、B都是芳香族化合物,1molA水解得到1molB和1mol醋酸。A、B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超过200,完全燃烧都只能得到CO2和H2O,且B分子中碳和氢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65.2%。A溶液具有酸性,不能使FeCl3溶液显色。
⑴A、B式量之差为__________
⑵1个B分子应该有_______个氧原子。
⑶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⑷B可能的三种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例4〗400K 101.3Pa时,1.5L某烃蒸气能在aL氧气中完全燃烧,体积增大到(a+3)L(相同条件下)问:
⑴该烃在组成上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当a=10L时,该烃可能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当该烃的分子式为C7H8时,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
〖例5〗已知某不饱和烃含碳元素85.71%(质量分数)。1mol该烃充分燃烧后生成的CO2全部被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5L所吸收。根据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推断不饱和烃的化学式,并填写下表(有几种情况填几种,可不填满)
1 2 3 4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相应烃的化学式
【反馈练习】
1、在一定条件下,将A、B、C三种炔烃所组成的混合气体4克在催化剂作用下与过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4.4克对应的三种烷烃,则所得烷烃中一定有……………………( )
A. 戊烷 B. 丁烷 C. 丙烷 D. 乙烷
2、一定量有机物完全燃烧后,将燃烧产物通过足量石灰水,经过滤可得沉淀10克,但称量滤液时质量只减少2.9克,则此有机物可能是…………………………………………………( )
A. C2H5OH B. C4H8O2 C. C2H6 D. C5H12O
3、(01全国)标准状况下,1.68L无色可燃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15.0克;若用足量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增重9.3克。
⑴计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
⑵若原气体是单一气体,通过计算推断它的分子式
⑶若原气体是两种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混合物,其中只有一种是烃,请写出它们的分子式.
4、(98试测)取3.40克只含羟基、不含其它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O2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L。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0L(所有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⑴3.40克醇中C、H、O物质的量分别是:C____mol,H____mol,O____mol,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
⑵由以上比值能否确定该醇的分子式 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将醇的任意一个羟基换成一个卤原子,所得到的卤化物都只有一种,试写出该饱和多元醇的结构简式。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苯酚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苯酚的化学性质…………………………(B) 苯酚的用途………………………(A)
【教学目标】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理解酚羟基的反应特征,在有机合成推导中灵活运用。
【重点难点】综合运用苯酚及其同系物的结构与性质特点解决问题。
【基础知识】
1、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酚。苯酚的分子式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
〖讨论一〗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族物质有几种?
写出其结构简式和所属类型。
2、纯净的苯酚是_____色的晶体,因____________可呈_____色,有____________,有_____。
〖讨论二〗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苯酚晶体,振荡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当把试管加热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再把试管置于冷水中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以上现象说明苯酚的溶解性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变化表现了苯酚的______性。
3、苯酚俗名_______,它的酸性比碳酸强还是弱?如何证明?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4、如何检验苯酚?可用方程式表示。
〖讨论三〗鉴别苯、苯酚、四氯化碳、碘化钠溶液、硫化钠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应选用的一种试液是___________,分析所产生的实验现象。
〖讨论四〗由苯如何制得苯酚
〖例1〗由CH3—、—C6H4—、—CH2—、—OH四种原子团共同组成,属于酚类的物质的种类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例2〗某芳香族化合物经分析含有C、H、O的质量分数为78.7%、8.2%、13.1%。如果该有机物一个分子只含1个氧原子,则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⑴如果该有机物具有两个甲基,且它遇FeCl3溶液会变紫色,这样的结构共有______种,如果它遇FeCl3溶液不会变紫色,这样的结构共有______种。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
⑵如果该有机物只有一个甲基,且它遇FeCl3溶液会变紫色,这样的结构共有______种,如果它遇FeCl3溶液不会变紫色,这样的结构共有______种。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
⑶如果该有机物没有甲基,这样的结构共有______种。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它遇到FeCl3溶液________________(填“变”或“不变”)紫色。
〖例3〗将含有C、H、O的有机物3.24克,装入元素分析装置,通入足量的氧气,使其完全燃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氯化钙干燥管(A)和碱石灰干燥管(B),测得A管质量增加了2.16克,B管质量增加了9.24克。已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⑴燃烧此化合物3.24克,须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⑵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
⑶该化合物一个分子中存在着一个苯环和一个羟基,试写出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和名称
【反馈练习】
1、把过量的CO2气体通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最终不变浑浊的是…………………………( )
A. 氢氧化钙 B. 苯酚钠 C. 偏铝酸钠 D. 硅酸钠
2、甲苯中混有少量苯酚,除去苯酚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馏 B. 加水分液 C. 加溴水过滤 D. 加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3、下列有关苯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苯酚是一种弱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在苯酚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可得苯酚
C. 苯酚钠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 苯酚有毒,但药皂中掺有少量苯酚
4、从中草药中可提取出一种利胆有效成分对羟基苯乙酮,其结构简式为HO——CO—CH3,这是一种值得进一步应用的药物。
⑴推测该药物不具有的化学性质……………………………………………………………( )
A. 能跟氢氧化钠反应 B. 能跟浓溴水反应
C. 能跟碳酸氢钠反应 D. 在催化剂存在时能被还原成醇羟基的物质
⑵能发生上述反应的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5、A和B两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C7H8O,它们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A不溶于NaOH溶液,而B能溶于NaOH溶液;B能使适量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A不能;B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写出A和B的结构简式和名称。
【课后作业】
乙醛 醛类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乙醛的化学性质………………(C) 乙醛的用途、甲醛、醛类简介………………(B)
【教学目标】掌握乙醛的化学性质,了解醛基反应的变化特点,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重点难点】综合醛基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特征,对有机物的结构和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基础知识】
1、乙醛:分子式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
2、乙醛是一种_____色、有_________气味的_____体(沸点_______),密度比水______,易_______、易_______,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3、化学性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 CH3CHO+ H2 ⑵ CH3CHO+ O2
⑶ CH3CHO+ O2 ⑷ CH3CHO+ Cu(OH)2
⑸ CH3CHO+ [Ag(NH3)2]OH
〖讨论一〗配制银氨溶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醛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时,为什么需用水浴加热?
〖讨论二〗配制Cu(OH)2时,为什么是向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能否久置?
〖讨论二〗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乙醛溶液有何现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有哪些?能氧化乙醛的常见氧化剂有哪些?
4、醛类是_____基跟_____基相连形成的化合物。一元醛的通式为___________,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___________。醛类的化学通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醛也叫_____醛,常温下为_____体。_____色、有_________气味。35%~40%的甲醛的水溶液叫_________。甲醛的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两个_______。写出甲醛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某醛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CH2CH2CHO。
⑴检验醛分子中醛基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检验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操作中哪个官能团先检验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烯烃、一氧化碳、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醛的反应称为羰基合成,也叫烯烃的醛化反应,由乙烯制丙醛的反应为:CH2=CH2+CO+H2CH3CH2CHO,由分子式C4H8的烯烃进行醛化反应,得到的醛可能有几种?写出其结构简式。
〖例3〗乙烯为初始反应物可制得正丁醇(CH3CH2CH2CH2OH)。已知两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下列反应的中间产物(Ⅲ)可看成是由(Ⅰ)中的碳氧双键打开,分别跟(Ⅱ)中的2—位碳原子和2—位氢原子相连而得。(Ⅲ)是一种3—羟基醛,此醛不稳定,受热即脱水生成不饱和的醛(烯醛)。
请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上述给出的信息写出由乙烯制正丁醇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例4〗在星际云中发现一种高度对称的有机分子(Z),在紫外线或加热下可转化为其它许多生命前物质,这些事实支持了生命来自星际的假说。有人认为Z的形成过程如下:
⑴星际分子CH2=NH聚合为环状分子X(分子式为C3H9N3);
⑵X与甲醛加成得到Y(分子式为C6H15O3N3);
⑶Y与NH3(物质的量比为1∶1)脱水缩合得到Z(Z为主体结构)。
试写出X、Y、Z的结构简式:
X______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使用的装饰材料、胶合板、内墙涂料会释放出一种刺激性气体,该气体是……………………………………………………………………………( )
A. 甲醛 B. 氨气 C. 甲烷 D. 二氧化硫
2、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比为4∶5,则该有机物可能为………………………………………………………………………( )
A. CH3OH B. CH3CH2OH C. HOCH2CH2OH D. HCHO
3、某有机物CxHmOn完全燃烧时需氧气的物质的量是该有机物的x倍,则该有机物分子式中x、m、n的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x∶m∶n=1∶2∶1 B. m∶n=2∶1 C. m≤2x+2 D. m>2x+2
4、饱和一元醛A和B组成的混合物,已知B醛比A醛多一个“CH2”。取含A醛0.375g和B醛0.44g的混合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共析出7.56g Ag。试确定A、B的化学式并分析可能的结构。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和滴定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C)
【教学目标】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反应实质,学会酸碱中和滴的操作方法步骤,能正确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培养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中滴定的原理、误差分析、原理在习题中的实际应用。
【基础知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定量实验方法。
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A代表酸,B代表碱,反应的酸碱的物质的量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当酸和碱都为一元时,前面的关系式可简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用0.1mol/LNaOH溶液滴定100mL0.1mol/L盐酸时,如果滴定误差在±1%以内,溶液的PH范围为( )
A. 6.9~7.1 B. 3.3~10.7 C. 4.3~9.7 D. 6~8
4、酸碱中和滴定所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99全国)⑴图Ⅰ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mL。
⑵图Ⅱ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________
A. 是 a mL B. 是(50--a)mL C.一定大于 a mL D.一定大于(50--a)mL
5、酸碱中和滴定操作过程:①准备过程:滴定管的洗——查——润——加——赶——调。
a、洗涤滴定管 b、检查 c、润洗 d、加液 e、赶气泡 f、调液面
②滴定:a、锥形瓶注入________________,加入_______________。 b、滴定时左手____________,右手________________,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加入最后一滴时,指示剂_____________________,且不立即褪去,反应即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量筒有无“0”刻度?盛液前是否要润洗?取25.00mL的KMnO4溶液应用什么仪器?
【问题二】进行中和滴定时,浓度大好,还是小好?
【问题三】进行中和滴时,一般把已知浓度的溶液放入滴定管中,未知浓度的溶液放入锥形瓶中,若反放是否可行?
【问题四】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指示剂变色后,不慎又多滴了盐酸,是否有补救的办法?
【问题五】在酸碱中和滴定中如何选择适合的指示剂?
6、酸碱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六】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时(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中,盐酸装入滴定管中)用偏高、偏低、无影响,无法判断,填写下列各项操作给实验造成的误差。
⑴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酸润洗( ) ⑵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碱液润洗( )
⑶装酸的滴定管尖嘴内气泡未被赶掉就滴定( ) ⑷装有碱的滴定管尖嘴气泡未排出就取液( )
⑸酸式滴管开始仰视读数,终了时俯视读数( ) ⑹碱式滴定管开始俯视读数,终了时仰视读数( )
⑺锥形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就取待测液,接近终点时用蒸馏水冲洗内壁( ) ⑻用碱液润洗锥形瓶( )
⑼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时有液体溅出( ) ⑽指示剂变色后,又立即恢复,就停止滴定( )
〖例3〗用WgNaOH固体配成的碱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NaOH溶液浓度为C1,下列原因将会使滴定结果与C1相比偏高的是
A. NaOH固体称量时间过长 B. 固体NaOH中含杂质KOH
C. 盛标准盐酸的滴定管用碱液润洗 D. 用酚酞作指示剂
〖例4〗取体积相同(25mL)的两份0.10mol/LNaOH溶液,将其中1份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浓度的盐酸中和上述两份溶液,若中和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那份消耗盐酸体积为V(A),另一份消耗盐酸体积为V(B),则:
⑴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V(A) ______V(B)。⑵以酚酞为指示剂时,V(A) ______V(B)。
【反馈练习】
1、有一支50mL酸式滴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00mL刻度处。把滴定管中溶液全部流下并承接在量筒中,量筒内溶液的体积为……………………………………………………………………( )
A. 大于40.00mL B. 等于40.00mL C. 小于40.00mL D. 等于10.00mL
2、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某Na2CO3溶液的浓度,若配制Na2CO3溶液时所用的Na2CO3中分别含有①NaOH ②NaCl ③NaHCO3 ④K2CO3 杂质时,其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②③ D. ②③④
3、为中和物质的量为amol的某酸bg,需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的碱溶液的体积为……………( )
A. (1000b/ac)mL B. (ac/1000)mL C. (b/ac)L D. 无法确定
4、草酸晶体的化学式表示为H2C2O4·XH2O,为测定X值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W克草酸晶体,配成100.0mL溶液。
②取25.0ml所配制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后,用浓度为amol/LKMnO4溶液滴定。
KMnO4+H2C2O4+H2SO4→K2SO4+CO2↑+MnSO4+H2O 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①中,为配制准确的草酸溶液,必须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②中,滴定时,KMnO4应装在__________________中。
⑶若KMnO4溶液因放置而变质,浓度偏低,则所求X的值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⑷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若滴定至终点时,其用去KMnO4溶液VmL,则草酸溶液浓度__________mol/L,X=_________。
【课后作业】
电解质溶液综合应用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电解质溶液………………………………………………………………………………………(C)
【教学目标】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常用关系,学会利用这些关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弱电解质的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的应用。
【基础知识】
〖例1〗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克数,通常用T[M1/M2]表示。如T[H2SO4/NaOH]=0.04g/mL表示:每毫升某标准硫酸溶液恰好中和0.04gNaOH。
⑴若要使某标准盐酸对CaO的滴定度T[HCl/CaO]=0.0056g/m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⑵上述盐酸对NaOH的滴定度:T[[HCl/NaOH]是多少?
⑶若与1g含杂质的NaOH样品完全反应。消耗上述盐酸amL(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则整个样品的纯度是多少?
⑷若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BmL上述盐酸,且NaOH样品的纯度为B%,样品质量应为多少?
〖例2〗双指示剂法可用来测定NaOH、Na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的含量。做法是:先向待测液中加酚酞,用标准盐酸滴定,当NaOH或Na2CO3被转化为NaCl或NaHCO3时,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消耗V1mL盐酸,然后滴加甲基橙,继续用盐酸滴定,当NaHCO3转化为NaCl时,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消耗V2mL盐酸。
⑴今用上述方法进行下表5种试样测定,试根据盐酸用量确定下列5种试样成分
试样 ① ② ③ ④ ⑤
标准盐酸用量 V1>V2且V2=0 V1<V2且V1=0 V1=V2且V2>0 V1>V2>0 V2>V1>0
试样成分
⑵若称取含杂质试样1.2g(杂质不与盐酸反应),配制成100mL水溶液,取出20mL,用0.1mol/L盐酸滴定,测得V1=35mL,V2=5mL。求试样的成分及质量分数。
〖例3〗实验室为测定一新配制的稀盐酸的准确浓度,通常是用纯净的无水Na2CO3配成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具体操作是:称取Wg纯净的无水Na2CO3装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在酸式滴定管中加入待测盐酸滴定。
⑴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指示剂,由于CO2溶在溶液中会影响PH,为准确滴定,终点宜选在PH为4~5之间,那么应选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____,当滴定至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_色时止。
⑵若滴定到终点时,中和WgNa2CO3消耗盐酸VmL,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⑶若所称取的Na2CO3不纯,则测得的盐酸浓度就不准确。现设盐酸浓度为C1mol/L,用不纯的Na2CO3标定而测得盐酸的浓度为C2mol/L。在下列情况下C1与C2的关系是(填“>”、“<”、“=”):
①当Na2CO3中含有NaHCO3时,则C1_____C2。
②当Na2CO3中含有NaOH时,则C1_____C2。
③当Na2CO3中含有部分结晶水时,则C1_____C2。
④Na2CO3中含有K2CO3时,则C1_____C2。
【反馈练习】
1、在室温下等体积 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小于7的是……………………………………( )
A. PH=3的HNO3溶液和PH=11的KOH溶液 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
C. PH=3的醋酸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 D. PH=3的硫酸溶液和PH=11的Ba(OH)2溶液
2、某强酸溶液的PH=a,强碱溶液的PH=b,已知a+b=16,在常温下混合后PH=7,则酸溶液体积V(酸)和碱溶液体积V(碱)的正确关系是……………………………………………………………………( )
A. V(酸)=102V(碱) B. V(酸)=10-2V(碱) C. V(酸)=V(碱) D. V(碱)=10-2V(酸)
3、将agNaOH样品溶解于bmL0.1mol/LH2SO4中再加cmL0.1mol/LKOH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纯度为(杂质不与酸反应) ………………………………………………………………………………………( )
A. [(2b-a)/5a]% B. [(4b-2c)/5a]% C. [(b-c)/10a]% D. [(2b-c)/10a]%
4、有一实验如图a所示,将30mL 0.1mol/L Ba(OH)2溶液置于烧杯中,然后慢慢加入0.1mol/L的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某酸溶液25mL,加入酸的体积V与电流强度I的关系如图b所示。
⑴此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⑵处于C点时溶液中导电的阳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处于F点时溶液中导电的阴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烧杯中刚加入酸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图(b)中,A到E电流强度变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氮和磷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氮族元素……………(B) 磷……………(B) 氮气的化学性质…………………(C)
【教学目标】掌握氮族元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特点,能综合运用氮元素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氮的氧化物的相互转化。
【基础知识】
1、氮族元素处在周期表中第______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族元素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主要化合价为____________。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_____。
【问题一】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比同周期卤素、氧族元素如何 _________。哪些事实能说明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气的结构式为_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_,氮气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取氮气的方法是(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氮的固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氮比磷更难与氧气作用,能否说明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差 _________________。
3、氮能形成多种氧化物,按其化合价由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酸酐的是_____________,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不是酸酐的是_________。
4、名称 结构 化学式 状态 颜色 毒性 溶解性 着火点 相互转化
白磷
红磷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⑴ N2+ H2- ⑵ N2+ O2-
⑶ N2+ Mg- ⑷ NO+ O2- ⑸ N2O3+ H2O-
⑹ NO2+ H2O- ⑺ N2O5+ H2O-
⑻ NO2+ H2O+ O2- ⑼ NO+ H2O+ O2-
〖例1〗在某些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N2H4)和液态双氧水,它们充分混合反应后的产物之一是:_________。 A. 氧气 B. 氮气 C. 氨气 D. 氢气
〖例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的侦察小分队发现了德国的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工厂,上级要求在三天内必须炸掉它,结果他们用十多只涂有化学试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试剂是:_________。
A. TNT B. KMnO4和H2SO4 C. 黑火药和炸药 D. 白磷的CS2溶液
〖例3〗采用不同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从某种意义上可将P2O5、SO2、SO3、CO2、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中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
A. CO B. NO C. N2O5 D. NO2
〖例4〗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在O2、N2和空气中充分燃烧,所得到固体产物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过量的镁条分别在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O2、N2和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固体产物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把30mL N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装满水的量筒内,最后剩余7.5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各多少mL
〖例6〗已知氮的氧化物跟NaOH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3NO2+2NaOH=2NaNO3+NO↑+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m mol NO2和n 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要用NaOH溶液使其完全吸收无气体剩余,现有浓度为a mol/L的NaOH溶液,则需此NaOH溶液的体积是
A. m/a L B. 2m/3a L C. 2(m+n)/3a L D. (m+n)/a L
〖例7〗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W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请回答有关问题:
⑴实验开始时,首先打开止水夹a,关闭止水夹b,通一段时间纯氧,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则需关闭止水夹____,打开止水夹____。
⑵以上装置中需要用酒精灯加热的有(填装置的字母代号)________________。操作时应先点燃(填装置的字母代号)___________处的酒精灯。
⑶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为了较准确地测量N2的体积,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除注意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⑸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得到的数据有(填字母) _________
A.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B. 生成水的质量
C. 通入氧气的体积 D. 该氨基酸的摩尔质量
【课后作业】
氨和铵盐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铵盐…………(B) 氨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C)
【教学目标】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理解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特点,了解铵盐的性质。
【重点难点】学会解决与氨气、铵盐有关的综合问题。
【基础知识】
1、氨气分子呈________形,键角_________,是_______分子。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___。
【问题一】液氨为什么能用作致冷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都是________晶体,________溶于水,受热易________,
3、完成下列化学用语:⑴ NH3+H2O-
⑵ NH3+HCl- ⑶ NH3+H2SO4- ⑷ NH3+CO2+H2O-
⑸ NH3+ O2(燃烧)- ⑹ NH3+ O2(催化氧化)-
⑺ NH4HCO3- ⑻ NH4NO3+NaOH-
⑼ AlCl3+ NH3·H2O- ⑽ AgNO3+ NH3·H2O-
【问题二】固态NH4Cl受热变成气体,气体遇冷又变成固态NH4Cl;固态碘受热变成蒸气,蒸气遇冷又变成固态碘,这两种现象的本质是否相同
【问题三】高中阶段学习过用碱制取的气体有几种 _________。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氨气的
【问题四】如何通过实验检验铵离子的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铵盐作氮肥在贮存及施肥时应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从某些性质看,NH3和H2O、NH4+和H3O+、OH-和NH2-、N3-和O2-两两相似。据此判断下列反应:
①2Na+2NH3=2NaNH2+H2↑, ②CaO+2NH4Cl=CaCl2+2NH3↑+H2O,
③3Mg(NH2)2Mg3N2+4NH3↑, ④NH4Cl+NaNH2=NaCl+2NH3↑。
其中正确的是( )
A. 全部正确 B. 全部不正确 C. 仅①正确 D. ①④正确
〖例2〗如图所示,已知: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3反应,分别生成X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乙与丁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分别生成Z和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
⑴甲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乙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
⑵写出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某气体可能含有CO、CO2、NH3、HCl、H2和H2O(g)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Ba(OH)2(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CuO(变红)和无水CuSO4(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
〖例4〗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NH3催化氧化并检验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的简易装置(图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微型酒精灯等均已略去)。已知:NO2+NO+2NaOH=2NaNO2+H2O。实验中所选用的试剂不超出下列范围,且不得重复使用:①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②浓氨水;③NaOH固体;④KClO3和MnO2的混合物;⑤6mol/L NaOH溶液;⑥0.5mol/L NaOH溶液;⑦酚酞试液;⑧碱石灰;⑨浓硫酸;⑩CuO。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叉形管中液态物质A是(填代号)_________,固态物质B是(填代号)_________。
⑵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混合物D是为了检验酸性物质的生成而放入的,其组成是(填代号)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E处球形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出口F处的棉花应蘸取的物质是(填代号)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烧瓶内分别装有:干燥纯净NH3、含一半空气的HCl、NO2与O2的混合气[V(NO2)∶V(O2)<4∶1。然后分别做喷泉实验,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2∶1∶2 B. 5∶5∶4 C. 1∶1∶1 D. 无法确定
〖例6〗将碳酸铵加热到全部转化为气体后,将气体先通过Na2O2,固体质量增加x g,再通过浓硫酸,液体质量增加y g;若先通过浓硫酸,液体质量增加z g,再通过Na2O2,固体质量增加w g。则x、y、z、w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A. x>y>z>w B. w>z>y>x C. y>z>w>x D. z>y>x>w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盐类水解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C)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B)
【教学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并用它解释、说明有关化学事实。
【重点难点】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基础知识】
1、盐类水解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下列盐类水解吗?如水解写出其水解方程式。
①Al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解方程式书写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请结合两个实验现象,分析、解释其本质原因,并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⑴少量CH3COONa固体投入盛有无水乙醇的培养皿,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再加入少量水。
⑵少量镁粉投入盛有NH4Cl水溶液的培养皿。
〖例2〗NH4Cl溶于重水(D2O)中,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和水合离子的化学式为( )
A. NH2D·H2O和D3O+ B. NH3·D2O和HD2O+
C. NH3·HDO和D3O+ D. NH2D·H2O和H2DO+
【问题二】根据已知条件填写下表:(浓度单位均为mol/L)
溶质 c(溶液) 溶液pH 溶液c(H+) 溶液c(OH-) 水电离c(H+) 水电离(OH-)
HCl 0.0001
NaOH 0.0001
Na2CO3 10
NH4Cl 4
●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酸或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在PH都等于9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分别是Amol/L和Bmol/L,则A和B的关系为( )
A. A>B B. A=10-4B C. B=10-4A D. A=B
2、盐类水解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Na3PO4、Na2HPO4、NaH2PO4溶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呢?CH3COONH4呢?为什么?
【问题四】向FeCl3溶液中(不考虑其它成分的影响)加入Na2CO3或NaHCO3溶液,会出现什么现象?(用方程式表示)
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举例说明):①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因: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酸碱度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五】配制纯净的FeCl2溶液需加些什么?为什么?加热、灼烧此溶液最终得到的固体是什么?写出相关的方程式。FeSO4呢?
【问题六】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____、______或____,过滤后,再加入过量的_________,为什么?
〖例4〗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若在该溶液中再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说明)
〖例5〗硫化氢溶于水形成电离平衡,为使平衡向右移动,且使S2-浓度增大的是( )
A. 加入少量固体NaOH B. 加水稀释 C. 加入少量固体CuSO4
D. 加入少量固体Na2S E. 加入少量固体NaHS ▲还有其它方法吗?
〖例6〗现有酚酞、石蕊、0.1mol/L氨水、氯化铵晶体、0.1mol/L盐酸、熟石灰和蒸馏水,若仅用上述试剂怎样用简单实验方法证明氨水是弱碱?请讨论可能的实验方案。
【反馈练习】
1、实验室有下列试剂:①NaOH溶液、②水玻璃、③Na2S溶液、④Na2CO3溶液、⑤NH4Cl溶液、⑥澄清石灰水、⑦浓硫酸,其中必须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是………………………………………( )
A. ①⑥ B. ①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③④
2、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固体的是_________
①氯化铝 ②碳酸氢钠 ③硫酸镁 ④高锰酸钾 ⑤偏铝酸钠
⑥氯化镁 ⑦硝酸钠 ⑧氯化铵 ⑨碳酸氢钙
3、已知H2O2、KMnO4、NaClO、K2Cr2O7均具有强氧化性,将溶液中的Cu2+、Fe2+、Fe3+沉淀为氢氧化物,需溶液的pH分别为6.4、6.4、3.7。现有含FeCl2杂质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图示步骤进行提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本实验最适合的氧化剂X是:A. K2Cr2O7 B. NaClO C. H2O2 D. KMnO4………………( )
⑵物质Y是__________,⑶本实验用加碱沉淀法能不能达到目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⑷除去Fe3+的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加氧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最后能不能直接蒸发结晶得到CuCl2·2H2O晶体________,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离子浓度比较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理解溶液中各组分的相互关系………………………………………………………………(C)
【教学目标】学会用守恒关系和水解原理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
【重点难点】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比较。
【基础知识】一、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总是呈_______,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______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⑴NH4Cl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CH3COONa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NaH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NaHS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用物质的量都是0.1mol的HCN和NaCN配成1L溶液,已知溶液中(CN-)<C(Na+),则混合溶液中c(CN-)+c(HCN)______0.2mol/L(填“=”、“<”、“>”),水溶液的酸碱性为________。
2、物料守恒:电解质电离、水解过程中,某些关键性原子总是守恒的。
⑴NH4Cl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CH3COONa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NaH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子守恒:电解质电离、水解过程中,水电离出的H+与OH-总数一定是相等的。
⑴NH4Cl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CH3COONa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NaH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在Na2S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c(Na+)=2c(S2-)+2 c (HS-)+2c(H2S) B. c(Na+)+c(H+)=c(OH-)+c(HS-)+c(S2-)
C. c(OH-)=c(H+)+c(HS-)+2c(H2S) D. c(Na+)>c(S2-)>c(OH-)>c(HS-)
【基础知识】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4、单一溶质溶液:
⑴NH4Cl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CH3COONa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NaH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Na3P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Na2HP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NaH2P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为了配制NH4+的浓度与Cl-的浓度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 )
①适量的HCl ②适量的NaCl ③适量的氨水 ④适量的NaOH
5、混合溶液:
⑴0.01mol/L的盐酸与0.01mol/L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0.01mol/L的盐酸与0.02mol/L 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显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0.01mol/L的NaOH溶液与0.02mol/L 的醋酸等体积混合(显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0.01mol/L的NaOH溶液与0.02mol/L 的HCN溶液等体积混合(显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pH=10的NaOH溶液与pH=4的醋酸等体积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0.01mol/L的Na2CO3溶液与0.01mol/L的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⑴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中,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最大的是:①0.2mol/L的CuSO4溶液,②0.1mol/L的Na2CO3溶液,③0.2mol/L的KCl溶液,④0.1mol/L的Na2SO4溶液。_____________
⑵浓度为0.100mol/L的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①NH4Cl ②NH4HSO4 ③ NH3·H2O ④CH3COONH4
〖例5〗(02上海)在常温下10mL pH=10的KOH溶液中,加入pH=4的一元酸HA溶液至pH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A-)=c(K+) B. c(H+)=c(OH-) <c(K+)<c(A+)
C. V(总)≥20mL D. V(总)≤20mL
〖例6〗某二元弱酸H2A溶液,存在二级电离,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离程度:H2A>HA-。设有下列四种溶液:A. 0.01mol/L的H2A溶液,B. 0.01mol/L的NaHA溶液,C. 0.02mol/L的HCl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D. 0.02mol/LNaOH与0.02mol/LNaHA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据此,选择填空(填代号)。⑴c(H+)最大的是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
⑵c(H2A)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⑶c(A2-)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反馈练习】
1、(03江苏)将0.2mol/L的HCN溶液和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c(HCN)<c(CN-) B. c(Na+)> c(CN-)
C. c(HCN)-c(CN-)=c(OH-) D. c(HCN)+c(CN-)=0.1mol/L
2、将0.2mol/L醋酸钾溶液与0.1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有关离子溶液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c(CH3COO-)>c(Cl-)>c(H+)>c(CH3COOH) B. c(CH3COO-)>c(Cl-)>c(CH3COOH)>c(H+)
C. c(CH3COO-)>c(Cl-)=c(H+)>c(CH3COOH) D. c(CH3COO-)=c(Cl-)>c(CH3COOH)>c(H+)
3、若pH=3的酸溶液与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其原因可能是………………( )
A. 生成了一种强碱弱酸盐 B. 强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
C. 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D. 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3、⑴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中加入一种碱MOH后,溶液呈中性,则A-与M+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A-)______c(M+)。(填“=”、“<”、“>”、“无法判断”等)
⑵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和溶液中,测得c(Na+)<c(CH3COO-),则c(CH3COO-)+c(CH3COOH)_______0.02mol/L(填“=”、“<”、“>”等),水溶液的酸碱性为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中性”、“无法判断”)
4、已知①ZnCl2·xH2O易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酸性,②SOCl2极易与水发生下列反应:SOCl2+H2O=SO2+2HCl。实验室制取无水氯化锌,是将ZnCl2·xH2O与SOCl2混合加热。
⑴写出混合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SO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铁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B) 铁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化……(C)
【教学目标】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
【基础知识】
1、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____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常表现为_____价。
2、完成下列方程式:
⑴ Fe+ Cl2— ⑵ Fe+S— ⑶ Fe+ I2— ⑷ Fe+ O2—
⑸ Fe+ HNO3(浓)— ⑹ Fe+ H2SO4(浓)—
⑺ Fe+ H2O(g)— ⑻ Fe3++ NH3·H2O—
⑼ Fe3O4+ HCl— ⑽ Fe3O4+ CO—
⑾ Fe(OH)2+ O2+ H2O— ⑿ Fe(OH)3—
⒀ Fe3++ Fe— ⒁ Fe3++ Cu— ⒂ Fe3++ I-—
⒃ Fe3++ S2-— ⒄ Fe2++ Br2— ⒅ Fe2++ H2O2+ H+—
⒆ Fe2++ KMnO4+ H+— ⒇ Fe3++ CO32-+ H2O
【问题一】总结Fe、Fe2+、Fe3+相互转化的规律。
【问题二】Fe2+、Fe3+如何检验
〖例1〗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投入一块钠,反应结束后过滤,把滤渣放入坩埚中加热,最后得到的固体是_________。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两化合物在常温下分别是黑色晶体和无色液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据此判断:
⑴若元素A有可变化合价,则单质A的化学式为_____,甲的化学式为_____
⑵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单质A和单质C的活动性强弱:A_____C(填“<”或“>”);简述甲+C=A+乙反应如何才能充分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甲还能与另一种常见金属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将含有MnO4-、Fe2+、Fe3+、I-离子的四种溶液混合,调整溶液pH,使pH=1,充分反应后,这四种离子中:
⑴若I-离子在溶液中有剩余,则溶液中还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MnO4-离子有剩余,则溶液中还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例4〗在各有a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bmol Cl2时,如a/b的值不同时,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当a/b≥2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a/b≤2/3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a/b=1时,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99上海)在由Fe、Fe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2mol/L的HCl,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mL气体(标准状况下),此时溶液中无Fe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混合物里三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1∶1∶3
B.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2+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
D. 混合物里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O的物质的量多
〖例6〗(02全国)用足量的CO还原32.0克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克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
A. FeO B. Fe2O3 C. CuO D. Cu2O
〖例7〗含有ng HNO3的稀溶液跟mg Fe恰好反应,铁全部溶解,生成NO,已知有n/4 g HNO3被还原,则n∶m不可能是
A. 3∶1 B. 3∶2 C. 4∶1 D. 9∶2
〖例8〗把28克铁完全溶于500克20.16%的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是什么?质量是多少克?
〖例9〗现有氯化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其中铝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mol,在此溶液中,加入90mL 4mol/L的NaOH溶液,使其充分反应。设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与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X.。
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当X=0.4时,溶液中产生的沉淀是什么?物质的量是多少?
⑵计算沉淀中只有氢氧化铁时X的取值范围。
⑶请画出沉淀总量(mol)随X变化的曲线。(纵坐标为沉淀的总量,横坐标是X的变化值)
【课后作业】
金属综合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B)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A)
【教学目标】了解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掌握运用金属元素性质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常见金属元素的应用。
【基础知识】
1、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如何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问题二】从下列各个方面比较上述金属的性质异同:
⑴跟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跟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跟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跟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冶炼金属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下列冶炼方法适用于哪些金属?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热分解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热还原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电解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跟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如图所示:A、B、C、D、G是五种常见单质,其中A、G是气体。化合物R在常温下呈液态,F为黑色晶体,H为淡黄色粉末,I是玻璃工业的一种原料,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H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与T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5.4g C在G中燃烧放出166.9kJ热量,反应②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如图所示:其中A、G是固体单质,其余是化合物。X是常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的可燃性气体;Y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的式量是100。请填空:
⑴D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⑵A跟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热△H______(填“〈、=、〉”)
⑶在高温条件下,G跟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一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Ba2+、Mg2+、Al3+、Cl-、CO32-、SO42-等离子,进行下述实验(加入的试剂均过量)
⑴沉淀乙是(写化学式)_________,能否确定原溶液中存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要确定沉淀丙的组成成分,还需在沉淀丙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实验现象和结论请填入下表(可以不填满,也可以补充)
组别 一 二 三
实验现象
结论(填沉淀化学式)
⑶综合上述信息,除Mg2+、Al3+以外可以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铁在热的稀硝酸中反应,其主要还原产物为N2O气体,而在冷的稀硝酸中反应,其主要还原产物为NO气体,当硝酸溶液更稀时,其主要还原产物是NH4+。右图是铁与稀硝酸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体积(V)与加入铁的物质的量(n)的关系曲线图,请写出图中曲线各阶段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0~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在盛有0.2mol/L KAl(SO4)2 溶液50mL的烧杯中逐滴加入0.1mol/L Ba(OH)2 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 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中实线部分,当产生沉淀的质量最多时,(即达到图中的B点时)改为滴入0.5mol/L 盐酸,沉淀的总质量又发生如图中虚线部分的变化。求:⑴A、B点所加Ba(OH)2 溶液的体积
⑵C、D点所加盐酸的总体积
⑶A、B、C、D各点所产生的沉淀的质量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C),摩尔质量……………(B),气体摩尔体积………(B)
【教学目标】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态下)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基本计算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是难点。
【时间分配】第一课时:检查预习、问题讨论;第二课时:专题拓展、作业讲评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国际上七种基本物理量和单位是:
物理量
单位名称符号
2、几个重要概念的涵义、符号、数值
⑴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摩尔:_______________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阿伏加德罗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摩尔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气体摩尔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个重要概念间的关系
公 式: n(A)= = =
对应单位: mol= = =
4、物质体积的影响因素
⑴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1mol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1mol不同固体(或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
⑷1mol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所以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8g某物质含有3.01×1022个分子,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8 B.16 C.64 D.160
6、在60g碳中,所有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共有多少个?
7、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则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多少g?
【课堂讨论】
1、科学家引入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意义是什么?
2、科学上为何用0.012kg12C所含的原子数作为1摩尔大小的标准?
〖例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⑴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⑵1mol氢的质量为1g,它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氢分子。
⑶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氧气的分子量也为32g。
⑷12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3、在应用摩尔这个单位时,应注意什么?
4、数值6.02×1023是否就为阿伏加德常数?
〖例2〗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的摩尔质量(g/mol)与N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g)在数值上相等
B.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C.100ml0.1mol/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CH3COO-数目为0.01NA
D.3.65gHCl气体中含有Cl-的数目为0.1NA
〖例3〗2.3g金属钠与H2O反应所得溶液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 离子,求所需水的质量。
〖例4〗燃烧FeS2生成Fe2O3和SO2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a个,生成的SO2物质的量为bmol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5、气体摩尔体积在什么条件下使用?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是22.4L
B.0.5 mol氢气的体积为11.2L
C.在标准状况下,各为1mol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体积均约为22.4L
D.在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的氮气和3mol氢气,达平衡后有0.5mol的氮气反应,平衡后混合气体的体积仍为20L
【作 业】
第二课时
【专题拓展】
1、每摩尔Na+ 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M(Na+)=23g/mol。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推断依据可能有: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②摩尔的规定标准;③得失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④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所含微粒数之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只与①②③相关 B、只与②③④相关
C、只与①②④相关 D、全部相关
2、若将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为0.024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其它规定(概念)一律不变,下列各项的值不会变化的是…( )
A.物质的物质的量 B.相对原子质量
C.1mol物质的质量 D.12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3、若将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定为40Ca原子质量1/10,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40Ca相对原子质量为10
B.阿伏加德罗常数个12C原子质量为3g
C.3g12C完全燃烧需要8g16O2
D.40g40Ca的物质的量为4mol
4、某固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其密度为5g/cm3,用X射线研究该固体的结果表明:在棱长为1×10-7cm的立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则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接近…………………( )
A.32 B.65 C.120 D.150
【高考题选】
5、(2003江苏)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8g O3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6、(2003上海)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B.0.1molOH-含NA个电子
C.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7、(2002上海)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
A.80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A
B.1L 1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C.标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8、(2001上海)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46g 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在1L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作业讲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氯气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氯气的物理性质…………………(B) 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C)
【教学目标】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难点】用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认识氯气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基础知识】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⑴ Cl2+ Cu - ⑵ Cl2+ Fe - ⑶ Cl2+ P -
⑷ Cl2+ H2O - ⑸ Cl2+ NaOH - ⑹ Cl2+ Ca(OH)2-
⑺ Ca(ClO)2+ CO2+ H2O - ⑻ Cl2+ SO2+ H2O -
⑼ Cl2+ CH4 -
⑽ Cl2+ CH≡CH - ⑾ MnO2+ HCl(浓)-
【问题讨论】1、有人用软管把氯气通入鼠洞来灭洞内老鼠,利用氯气的什么性质?
2、氯气是如何保存的?氯元素在自然界里以什么形式存在?为什么?
3、硫、铁与氯气反应后价态不同说明了什么?
4、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常会出现“烟”,“雾”,应怎样理解?
如磷在Cl2中燃烧生成白色的烟雾,是由于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氯水中有哪些微粒?
分别加入下列物质,会产生什么现象?是由氯水中的何种微粒起作用的?
a. 氯化亚铁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Ag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次氯酸的电子式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举例说明它有哪些化学性质(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氯水中加碳酸钙,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_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加亚硫酸钠固体呢?
7、实验室是如何制氯气的?把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如果用KMnO4和浓HCl反应制取氯气时,需要哪些仪器用品?装置有何特点?如何理解这种特点?
◎总结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工业生产中如何制氯气?
〖例1〗SO2具有漂白性,潮湿氯气也有漂白性,把它们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有何现象?若把二者等体积混和通入品红溶液中,有何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明原因。
〖例2〗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逐滴加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氯水时突然褪色,试回答下列问题:⑴新制的氯水如何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简要文字说明),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简要文字说明)
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色的原因是①或者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时,若将电解池内的隔膜去掉,同时升高温度,此时电解产物间将发生如下反应:6NaOH+3Cl2=NaClO3+5NaCl+3H2O,假设该反应进行完全,则在该条件下电解最后得到的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1∶5
〖例4〗甲、乙、丙、丁四种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X、Y、Z、W四种化合物,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又知:①甲、乙、丙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态;丁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金属。②常温下,X是无色液体,Y是黑色固体。③丙在乙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丁在乙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W的水溶液呈黄色。
⑴丁在甲和X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腐蚀,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少量W的浓溶液滴入热的X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将Y看成碱性氧化物,Y与Z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一定条件下丁分别与X、Z发生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气体,则消耗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例5〗标况下的H2和Cl2混合气a L经光照反应后恰好能使b mol的NaOH完全转化为盐,则a和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反馈训练】
1、当周围空间不慎有大量氯气逸出时,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一定浓度的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 )
A. NaOH B. KI C. NH3·H2O D.Na2CO3
2、下列各步反应A(HCl)→B(Cl2)→C[Ca(ClO)2]→D(HClO)→E(CO2),其中不能直接实现的是……( )
A. A→B B. B→C C. C→D D. D→E
3、(03上海)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制备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1∶2 D.2∶3
4、(00上海)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1∶5 B. 11∶3 C. 3∶1 D. 4∶1
5、氯胺(NH2Cl)在酸性条件下是一种强氧化性的消毒剂,常用于城市自来水消毒,则氯胺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卤素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卤族元素原子结构、性质的比较………(B)卤族化合物的性质、用途……(B)
【教学目标】掌握以氯元素为核心的卤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重点难点】卤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应用。
【基础知识】
1、卤族元素中单质是气态的是______________,液态的是_________,固态的是_________,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和离子半径______________氧化性______________,共价键______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气态氢化物稳定性__________,气态氢化物还原性____________,气态氢化物的酸性____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
2、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3、化学实验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氯气;碘单质常用_________检验。
Cl-、Br-、I-呢如何检验呢?用化学用语表示。
4、卤化银在水溶液中溶解性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各有何用途?
〖例1〗(02江苏)在100mL含等物质的量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molCl2,有一半Br-变成Br2 (已知Br2能氧化H2SO3)。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 )
A. 0.0075mol/L B. 0.0018mol/L C. 0.075mol/L D. 0.08mol/L
〖例2〗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IBr+H2O=HBr+HIO,由下列关于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固态溴化碘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晶体 B. 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Br和NaIO
C. IBr分子中存在极性共价键 D. 与水反应,IBr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例3〗有些物质如氰(CN)2、硫氰(SCN)2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请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⑴ (SCN)2+ NaOH=________________ ⑵ (SCN)2+ C2H4=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HCN+ MnO2=_________________ ⑷ HCN+ AgNO3=___________________
〖例4〗A、B、C、D四种单质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A、B、C分别跟D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应的共价化合物甲、乙、丙,每个甲、乙、丙的分子中都含有10个电子,B跟C化合生成丁。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
⑴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乙+A→甲+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常压下,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沸点最低的物质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
〖例5〗化合物BrFx与水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5发生反应,其产物为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
⑴BrF中,x=__________
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此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_
〖例6〗向滴有KSCN溶液的含FeI2为1 mol溶液中,通入1mol Cl2后,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向上述溶液中通入1.5mol Cl2,又有何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
〖例7〗某不纯的CuCl2样品中,杂质可能是KCl、CaCl2、BaCl2、NaCl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13.5g该CuCl2样品与适量AgNO3溶液反应后生成29g沉淀,则该样品中所含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砹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根据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对砹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KAt核间距大于KBr B. NaAt熔点较高
C. 砹在常温下为白色固体 D. 砹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2、(01春京皖)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下列溶液,久置后溶液中该溶质的浓度会变大的是……………( )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 C. 氯水 D. 氯化钠
3、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它可能是…………( )
A. I2O4 B. I3O5 C. I4O7 D. I4O9
4、向含有KBr和KI的溶液里,通入足量Cl2并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灼烧后的残渣是………( )
A. KCl B. KCl、I2 C. KCl、Br2 D. KCl、Br2、I2
5、(99上海)溴酸钾与溴化钾在酸性溶液中反应,溴元素完全转化成单质溴,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___mol溴酸钾中含有m g溴元素,它能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_______mol的____________(填写离子或物质名称)
6、(01上海)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mg—50mg的碘酸钾,为检验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g,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IO3-+5I-+6H+ --3I2+3H2O;I2+2S2O32---2I-+S4O62-
7、将0.3675gNaCl、NaBr的混合物溶于水中,向其中加入0.20mol/L 30.00mL,然后用0.10mol/L的NH4SCN溶液滴定,用去该NH4SCN溶液20.00mL,问:滴定时应该选用何种物质指示滴定终点?原混合溶液中NaCl、Na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阿伏加德罗定律应用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C)
【教学目标】掌握平均摩尔质量的求算方法。学会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解决问题。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上,着重掌握有关比例的数学思想。通过基本计算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时间分配】第一课时:检查预习、问题讨论;第二课时:专题拓展、作业讲评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 气体的体积与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界条件的关系非常密切。要比较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就必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进行才有意义。
2、 通常将温度为_____________、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况。
3、 因为不同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所以,在一定的______________下,气体体积的大小只随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而发生变化。
4、 阿伏加德罗定律:在________________下,相同________的_____________都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简称“四同”:同____同____,同__________则同___________
5、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表达式
⑴定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同温同压下,V1∶V2=____∶___
⑵推论一(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同温同压下,V1∶V2=____∶___
推导:
⑶推论二(气体压强与物质的量):同温同体积下,p1∶p2=____∶___
推导:
⑷推论三(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同温同压下,ρ1∶ρ2=____∶___
推导:
6、 气体密度与相对密度
⑴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的关系公式:ρ=
推导:
⑵气体的相对密度与摩尔质量的关系公式:D=ρ1∶ρ2=
7、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Mr)的计算方法(M=Mr g/mol)
⑴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M=
⑵已知两种气体A对B的相对密度D和B的摩尔质量:M(A)=
8、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已知M(A)、M(B))
⑴已知质量m(A)、m(B): =
⑵已知物质的量n(A)、n(B): =
⑶已知: n(A) ∶n(B)=
【课堂讨论】
1、非标准状况1mol气体体积可能是22.4 L吗?
2、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以任意比混合,试描述其平均分子量的大小。若增大氢气的比例,则平均分子量____________,反之,若增大氧气的比例,则平均分子量____________。
〖例1〗标准状况下,下列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可能是50的是……………………………………………………………( )
A.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B.一氧化氮和氧气
C.二氧化硫和溴化氢 D.碘化氢和氯气
〖例2〗在150℃时,加热高氯酸铵发生分解反应2NH4ClO4=N2+Cl2+2O2+4H2O,其气态生成物组成的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40.75 B. 29.375 C. 14.69 D. 无法计算
〖例3〗体积为1L的干燥容器中充入HCl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将此气体倒扣在水中,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是……………………………………………( )
A. 0.25L B. 0.5L C. 0.75L D. 1L
〖例4〗通过电火花,可以使密闭容器中装有的H2、O2、Cl2混合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将容器的温度冷却至室温时,可以得到HCl的质量分数为34%,原溶液中三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
A. 2∶1∶1 B. 9∶4∶3
C. 9∶4∶1 D. 4∶3∶2
〖例5〗固体单质A与气体单质B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气体C,同温同压下反应前后的体积不变,而气体密度变为原来的4倍,元素A在C中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作 业】
第二课时
【专题拓展】
1、在一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1g X气体(摩尔质量为44g/mol),压强为1×105Pa。如果保持温度不变,继续充入X气体,使容器内压强达到5×105Pa 。则此时容器内的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
A.3.3×1025 B.3.3×1024
C.7.5×1023 D.7.5×1022
2.由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3、同温、同压下,CO2 和NO的混合气体 20mL,通过足量过氧化钠后气体体积减少到10mL,则原混合气体的体积比可能是(不考虑生成N2O4)………………………………………( )
A.1∶1 B.2∶3 C.3∶2 D.1∶4
4、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中通入A mol硫化氢和 Bmol氯气(A,B均为不超过5的正整数),反应完全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是………………………………………………( )
A.8.5 g·L-1 B.18.25g·L-1
C.18.5 g·L-1 D.35.5 g· L-1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手段越来越多,测定的精确度也越来越高。现有一种简单可行的测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固体NaCl细粒干燥后,准确称取m g NaCl固体并转移到定容仪器A中;
②用滴定管向A中加苯,不断振荡,继续加苯至A的刻度,计算出NaCl固体的体积Vcm3。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步骤①中A仪器最好使用____________(填序号)
A. 量筒 B. 烧杯 C. 容量瓶 D. 试管
⑵步骤②中用酸式滴定管还是碱式滴定管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能否用水代替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⑷已知NaCl晶体中靠得最近的Na+与Cl-间的平均距离为a cm,用上述测定方法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的表达式为: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一定条件下把硫化氢与120mL氧气混合反应后,相同状态下测得二氧化硫的体积为75mL,则原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最少为多少mL?最多为多少mL?
【高考题选】
7、(2001全国)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 2H2S+O2=2H2O+2S B.2H2S+3O2=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 D.C4H8+6O2=4H2O+4CO2
⑴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 前>P 后的是________;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 前=P 后的是_________ (填代号)。
⑵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 前d后和V 前>V 后的是________(填代号)。
8、(2003上海)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等领域。其制取原理为:Al2O3+N2+3C2AlN+3CO由于反应不完全,氮化铝产品中往往含有炭和氧化铝杂质。为测定该产品中有关成分的含量,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⑴称取10.00g样品,将其加入过量的NaOH浓溶液中共热并蒸干,AlN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氨气3.36L(标准状况)。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样品中的A1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另取10.00g样品置于反应器中,通入2.016L(标准状况)O2,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的密度为1.34g/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AIN不跟O2反应)。该样品中含杂质炭多少g?
【作业讲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硝酸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硝酸的化学性质……………………………………………………………………(C)
【教学目标】掌握硝酸的酸性、不稳定性和氧化性,能综合运用硝酸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基础知识】
1、纯硝酸是____色、易______、有_________气味的液体。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发烟硝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硝酸常为黄色液体,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如何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那些物质需如此保存?________________。
3、硝酸能氧化除______之外的绝大多数金属;能将C、S、P等非金属氧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遇冷的浓硝酸产生钝化现象;王水(________和________体积比为__∶__)能使Pt、Au溶解;活泼金属(如Mg、Zn、Fe等)跟硝酸反应时,硝酸越稀,还原产物中氮的化合价越______(NO2、NO、N2O、NH4NO3);
4、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⑴ Cu+ HNO3(稀)- ⑵ Cu+ HNO3(浓)-
⑶ Ag+ HNO3(稀)- ⑷ Ag+ HNO3(浓)-
⑸ C+ HNO3(浓)- ⑹ S+ HNO3(浓)-
⑺ Mg+ HNO3(浓)- NO2+____________ ⑻ Mg+ HNO3(稀)- NO+____________
⑼ Mg+ HNO3(很稀)- N2O+__________ ⑽ Mg+ HNO3(极稀)- NH4NO3+______
其中硝酸表现强氧化性和酸性的反应有_________;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的反应有________;
【问题一】在浓硝酸和稀硝酸中分别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有何现象?
【问题二】足量Cu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完毕后,再加入H2SO4为什么Cu又继续溶解?足量Cu与一定量浓H2SO4加热反应完毕后,再加入NaNO3为什么Cu也会溶解?
【问题三】金属A投入溶液B中无现象,加入少量水或加热后有气体产生,你认为A、B可能是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写出A过量或B过量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硝酸的实验室制法:NaNO3+H2SO4(浓)NaHSO4+HNO3↑,工业制法(氨的催化氧化法)有三步: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硝酸盐都为______晶体,常见硝酸盐都____溶于水。硝酸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高温条件下硝酸盐可作氧化剂。亚硝酸盐有毒且能致癌。
7、NO3-的检验:⑴硝酸盐的晶体或浓溶液:与铜片、浓硫酸共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⑵稀的硝酸盐溶液:先将溶液蒸发浓缩成浓溶液再用⑴法鉴别
【问题四】根据提示写出下列硝酸盐的分解反应方程式:
⑴K、Na: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 KNO3-
⑵Mg--Cu: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 Cu(NO3)2-
⑶Hg、Ag:生成金属单质、二氧化氮和氧气 AgNO3-
〖例1〗38.4mg Cu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Cu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下),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 1.0×10-3mol B. 1.6×10-3mol
C. 2.2×10-3mol D. 2.4×10-3mol
〖例2〗在Fe和Cu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2g,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是( )
A. m1一定大于m2 B. m1一定等于m2
C. m1可能等于m2 D. m1可能大于m2
〖例3〗已知Fe与HNO3反应可生成Fe(NO3)3或Fe(NO3)2,现有mg Fe屑与含有ng 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m∶n=1∶2.7,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假设还原产物只有一种,且只生成一种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已知单质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Fe+bNO3-+cH+=dFe2++fFe3++gNO↑+hN2O↑+kH2O(化学计量数a~k均为正整数)。回答下列问题:
⑴根据反应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可得c、g、h的关系式是(用一个代数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反应中离子的电荷守恒,可得b、c、d、f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根据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总数相等,可得d、f、g、h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a=12,且铁和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某溶液中含有H+、SO42-、NO3-三种离子,其中H+、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7.0mol/L和2.0mol/L。取该溶液20mL,加入3.2gCu粉,加热使他们充分反应,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况下体积是多少
〖例6〗已知NH3转化为NO时,原料利用率为96%,由NO制HNO3时,NO利用率为92%;
(1)10吨NH3全用来制HNO3制得50%的HNO3多少吨
(2)10吨NH3怎样分配可制得最多的NH4NO3 ( HNO3吸收NH3的吸收率为98%)
【课后作业】
镁和铝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镁、铝的化学性质……(C) 铝的重要化合物、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B)
【教学目标】掌握镁、铝的化学性质,了解镁的物理性质,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镁、铝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基础知识】
1、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约有_____种是金属元素。常温下,____是液体,一般金属都能_____、_____、_____,其中密度较大的是______;熔点较高的是______;硬度较大的是_____;延展性最好的是______;导电性最好的是_______。
2、合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金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性能,合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⑴ Mg+ H+= ⑵ Al+ H+= ⑶ Mg+ CO2=
⑷ Al+ NaOH+ H2O= ⑸ Al+ Fe2O3=
⑹ MnO2+ Al= ⑺ Al2O3+ OH-=
⑻ Al(OH)3+ OH-= ⑼ Al3++ NH3·H2O(足)=
⑽ Al3++ OH-(足)= ⑾ Al(OH)3+ H+=
⑿ AlO2-+ H+(少)+ H2O= ⒀ AlO2-+ H+(足)+ H2O=
⒁ AlO2-+ CO2(足)+ H2O= ⒂ Al3++ AlO2- + H2O=
⒃ Al3++ CO32- + H2O= ⒄ Al3++ HCO3-=
【问题一】工业上如何制取Mg?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何制取Al?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如何用MgCl2·H2O制取无水MgCl2?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装置。
【问题三】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的粉末主要是MgO还是Mg3N2?________。说明依据的化学原理,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将适量的镁粉与沙子混合,引燃得到一种灰色粉末。①把该粉末投入水中,可听到有轻微的爆炸声,水中会产生白色沉淀。②若将此粉末投入浓盐酸中,爆炸声明显增大,且在水面上有火花闪烁。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以上现象。
〖例2〗有100mL 3mol/L NaOH溶液和100mL 1mol/L AlCl3溶液,按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验:①将NaOH溶液分多次加到AlCl3溶液中;②将AlCl3溶液分多次加到NaOH溶液中,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是:现象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沉淀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例3〗画出下列各反应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纵坐标)随所加入或滴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横坐标) 变化的曲线。
⑴在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⑵在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铝溶液;
⑷在明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⑸在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镁和氯化铝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例4〗有一白色固体可能是由Al2(SO4)3、AgNO3、BaCl2、NH4Cl、KOH、Na2S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取白色固体少许,加入蒸馏水充分振荡得无色溶液,取无色溶液,逐滴加入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试回答:
⑴此白色固体中至少存在着哪几种物质?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可不填满,也可以补充)
第一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要证明固体的组成,还需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在标准状况下进行下列实验:甲、乙、丙各取30.0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一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右:
⑴盐酸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在表中可作为计算依据的是(填写实验序号,要求全部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实验序号_____中的数据,可计算出镁、铝合金中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例6〗镁铝混合物1克,用足量酸溶解后,再在溶液中加入过量强碱,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到白色粉末1克,原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为多大?
〖例7〗有镁铝混合物粉末10.2克,将它溶于500mL 4mol/L的盐酸里,若要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则需加入2mol/L NaOH的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例8〗有200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为0.2mol/L,c(Cl-)为1.3mol/L,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至少需加入4mol/L NaOH溶液的体积多少mL?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强弱电解质与电离平衡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B) 电离平衡…………………………(C)
【教学目标】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重点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基础知识】一、电解质
1、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它可能是( )
A. 液溴 B. 干冰 C. 蔗糖 D. 硫酸钡
2、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有关吗?强电解质导电能力一定强吗?
【问题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其导电性强弱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
【问题三】下列电离方程式有何错误?
⑴AgClAg++Cl- ⑵NaHSO4=Na++HSO4- ⑶Na2O22Na++2O-
⑷K2CO32K++CO32- ⑸H2S2H++S2- ⑹HCOOH=H++COOH-
〖例2〗把0.05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
A. 自来水 B. 0.5mol/L盐酸 C. 0.5mol/L醋酸 D. 0.05mol氨水
【基础知识】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离平衡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内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因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四】0.1mol/L氨水中存在NH3·H2ONH4+ +OH-的电离平衡,若改变条件,则下列各项如何变化?
条件项目 加入少量H2SO4 加水稀释 加入固体NaOH 加热升温10℃ 加热煮沸 加NH4NO3晶体
平衡移动方向
C(NH4+)
C(OH-)
〖例3〗一定温度下,用蒸馏水稀释0.1mol/L的CH3COOH则在稀释过程中,下列各数值保持增加趋势的是( )
A. C(CH3COO-) B. C(OH-) C. C(CH3COOH ) D.以上均对
〖例4〗(02上海)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电离程度
C. H+的物质的量 D.CH3COOH的物质的量
〖例5〗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 NaOH(固体) B. H2O C. NH4Cl(固体) D. CH3COONa(固体)
〖例6〗一定温度下,在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随加水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⑴“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
⑶a、b、c三点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⑷若使c点处溶液中C(CH3COO-)增大,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
A. 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 B. 该酸可以溶解石灰石放出CO2
C. 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 D. 该酸浓度为0.1mol/L时的pH为1
2、下列事实可以证明氨水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氨水能跟FeCl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 铵盐受热易分解
C. 0.1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D. 0.1mol/L NH4Cl溶液的pH约为5
3、在含有酚酞的0.1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
A. 变蓝色 B. 变深 C. 变浅 D. 不变
4、将0.1mol/L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
A. 溶液的pH增加 B. CH3COOH电离程度变大
C. 溶液导电性减弱 D. 溶液中C(OH-)减小
5、取pH均等于2的HCl和CH3COOH各100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速率一样大
C. 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6、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 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Ca5(PO4)3OH5Ca2+ +3PO43-+OH-,
⑴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的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⑵已知Ca5(PO4)3F(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当牙膏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水的电离与pH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水的离子积与pH……………………(B) 离子反应及其有关计算……………………(C)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掌握有关溶液pH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有弱电解质参予的简单体系pH的计算。
【基础知识】一、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_______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离子积K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w只随温度变化而不随浓度变化,水的电离是_____热过程,25℃时,Kw=__________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⑴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酸、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易水解的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一】分析下列条件的改变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项目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C(H+)变化 C(OH-)变化 C(H+)与C(OH-)大小比较 Kw 溶液酸碱性
升温
加入少量H2SO4
加入少量NaOH
加入少量Na2CO3
加入少量FeCl3
〖例1〗(00春季)纯水在25℃和80℃时的H+浓度,前后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为( )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不能确定
【基础知识】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3、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酸性溶液:C(H+)_____C(OH-),中性溶液:C(H+)_____C(OH-),碱性溶液:C(H+)_____C(OH-)。
4、pH=_______________,pH大小反映了溶液中__________浓度大小,即反映溶液的_______性强弱。
25℃时,酸性溶液:pH_____,中性溶液:pH_____,碱性溶液:pH_____。
同种溶质的稀溶液:c(酸)越大,酸性越_____,pH越_____;c(碱)越大,碱性越_____,pH越_____。
相同pH的酸(或碱),若酸(或碱)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____。
【问题二】如何理解任何溶液中都存在H+和OH-?
【问题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误打×)
⑴pH=0的溶液中C(H+)=0………………………………………………………………………( )
⑵pH相同盐酸和硫酸分别中和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两种酸体积比为2∶1…………( )
⑶pH相同的氨水和NaOH溶液中和等量的盐酸时,消耗两种碱体积比为1∶1……………( )
⑷pH=5的盐酸10mL加水稀释至1000mL后pH=7……………………………………………( )
⑸100℃时纯水的pH=6,则100℃时纯水显酸性………………………………………………( )
⑹pH=4.3的硫酸和pH=9.7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近似相等………………………( )
〖例2〗⑴求pH=4的盐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⑵求pH=12的Ba(OH)2溶液与水以体积比2∶3混合后溶液的pH
⑶常温下,重水离子积常数为1.6×10-15,则0.001mol/LNaOD重水溶液1mL加重水稀释至10L后溶液的pD
⑷求pH=4、pH=6的两种强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5时的体积比
⑸求pH=8的强碱溶液100mL和pH=9的强碱溶液300mL混合后溶液的pH
⑹求0.1mol/LHCl 800mL和0.1mol/LNaOH200mL混合后溶液的pH
⑺等体积的pH=4的盐酸与醋酸加水稀释到pH=5,加水体积:前者_______后者。
〖例3〗在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NaR +CO2+H2O=HR+NaHCO3;2NaR'+CO2+H2O=2HR'+Na2CO3;
则HR和HR'电离出H+的能力的大小比较为:HR_________HR'
〖例4〗⑴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固)Ca2++2OH-,加入以下固体,可使Ca(OH)2减少的是( )
A. Na2S B. AlCl3 C. NaOH D. CaCl2
⑵若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若温度保持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Ca2+数减少 B. C(Ca2+)增大 C. 溶液pH不变 D. 溶液pH增大
〖例5〗(03江苏)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质量
C. 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 D.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反馈练习】
1、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2份,1份加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
A. 9 B. 10 C. 11 D. 12
2、科学家提出酸碱性也可用酸度(AG)表示,AG=lgc(H+)/c(OH-),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性溶液的AG=0 B. 常温下0.1mol/LNaOH溶液的AG=12
C. 酸性溶液的AG<0 D. 常温下0.1mol/LHCl溶液的AG=12
3、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A. 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B. 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 弱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 D. 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氧族元素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氧族元素简介………(B) 同素异形体…………(B) 臭氧、过氧化氢…………(A)
【教学目标】掌握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重点难点】氧族元素的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
【基础知识】一、氧族元素
1、在周期表中第_________族元素统称为氧族元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族元素最外层有_______个电子,易获得_______个电子,呈_______价,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性,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__________,其氧化物的通式有两种分别为_______、_______,都为_______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为酸,无碲酸。
2、氧族元素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_________,电子层数_________,原子半径_________,元素的得电子能力_________,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_____,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_________。
3、单质的主要物理性质(按O2、S、Se、Te的顺序):颜色_________,状态_________,密度_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_。
【问题一】同周期的氧族元素与卤素比较:得电子能力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
【问题二】哪些实验事实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并用原子结构知识加以解释。
【问题三】你能写出多少产生氧气的反应?(至少要写出8个)
〖例1〗已知硫和氧同族,性质相似,请用化学程式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⑴CS2和Na2S水溶液一起振荡,水溶液由无色变有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P2S5溶于K2S水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Na2S2溶液中加稀盐酸产生浅黄色的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二、臭氧
4、同素异形体由________元素形成的不同的________叫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四】18O2与16O2是同素异形体吗?_____O2与O3相混合后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
5、臭氧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有________________味的____________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液态呈_________色,固态呈___________色。自然界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太阳光紫外线,对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起保护作用,因此臭氧层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
6、臭氧的不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表示),空气中产生臭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表示);强氧化性:能氧化Ag、Hg等金属,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其反应为 O3+ KI+ H2O=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其强氧化性常用作________剂和________剂。
【问题五】臭氧具有漂白能力,它与HClO、Na2O2的漂白原理一样吗?
【基础知识】三、过氧化氢
7、水的电子式__________,水中有______共价键,是________分子。过氧化氢的电子式___________,其中含有________键和________键,是________分子,其中氧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故既可作________剂又可作________剂。
8、完成下列方程式: H2O2+ H2S - H2O2-
H2O2+ Na2SO3- H2O2+ SO2-
KMnO4+ H2O2+ H2SO4-
〖例2〗长期使用劣质香粉,在脸上有时出现一些黑色斑点。这是因为劣质香粉里含有铅白[2PbCO3·Pb(OH)2],与皮肤中的硫化物产生黑色的硫化铅的缘故。除去这种黑色斑点的主要方法是选用适宜的氧化剂将其氧化为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化合物。供选择的氧化剂有:①漂白粉 ②高锰酸钾 ③H2O2(双氧水),试回答:
⑴应选用何种氧化剂去掉PbS,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去掉PbS时可能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练习】
1、FeS2的结构类似于Na2O2,是一种过硫化物,与酸反应生成H2S2;H2S2类似于H2O2,易分解H2S2=H2S+S↓。实验室制取H2S时,某学生误将FeS2颗粒当成FeS使用,当FeS2反应完后,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 H2S B. S C. FeS D. FeCl3
2、有Na2S、Na2SO4、Na2SO3固体混合物,经测定含硫25.6%,则此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A. 36.8% B. 37.6% C. 51.2% D. 无法计算……………………………………( )
3、为了证明铁和硫反应产物中铁的化合价,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的一部分:
请回答以下提出的问题:
⑴混合粉末A中硫粉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在“惰性环境”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操作①是用热的玻璃棒点触混合粉末,反应即可持续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操作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改用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操作③将硫酸煮沸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为证明产物中的铁的价态,对D溶液的实验操作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二氧化硫
【执 教 者】___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
【大纲要求】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C)
【教学目标】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亚硫酸及其盐的性质,了解三氧化硫。
【重点难点】与二氧化硫相关的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基础知识】一、二氧化硫
1、二氧化硫是 色、有 气味的气体;密度 ;溶解性 ;易 ;是 性分子。
2、完成下列反应:① SO2+ H2O- ② SO2+ CaO-
③ SO2+ NaOH- ④ SO2+ Na2SO3+ H2O-
⑤ SO2+ O2- ⑥ SO2+ H2S -
⑦ SO2+ X2+ H2O- ⑧ SO2+ KMnO4+ H2O-
【问题一】2mol SO2和1mol O2充分反应,能否生成2mol SO3?
【问题二】把SO2气体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也能褪色这也表现了SO2的漂白性吗?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酸雨的形成过程。
〖例1〗在 ①H2S ②SO2 ③CO ④Cl2 ⑤HI ⑥CO2六种气体中,属于酸酐的是_______;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的是______,只变红不褪色的是_____________;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是_____;能与溴反应的是__________。
【基础知识】二、亚硫酸、亚硫酸盐、三氧化硫
4、完成下方程式:⑴ H2SO3(电离)- ⑵ H2SO3(分解)-
⑶ H2SO3+ H2S- ⑷ H2SO3+ Br2+ H2O-
⑸ SO3+ H2O- ⑹ H2SO3+ O2- ⑺ SO32-+ O2-
⑻ SO32-+ H+- ⑼ H2SO3+ NaOH-
⑽ SO3+ OH-- ⑾ S2-+ SO32-+ H+-
【问题三】通过具体反应来比较SO2、H2SO3、SO32-的还原能力的强弱
〖例2〗怎样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气体(括号内为杂质)?
①Cl2(HCl) ; ②CO2(HCl) ;
③SO2(HCl) ; ④H2S(HCl) ;
⑤CO2(SO2) ;⑥CH4(CH2=CH2) 。
〖例3〗接触法制硫酸排放的尾气中含少量的SO2,为了防止污染大气,在排放前设法进行综合利用。工厂在尾气处理制石膏的过程中,中间产物是NaHSO3。调节尾气的排放流量,以取得SO2与NaOH和NaHSO3间物质的量的最佳比值,从而提高亚硫酸氢钠的产量。现设n(SO2)、n(NaOH)、n(NaHSO3)分别表示SO2、NaOH和NaHSO3的物质的量,且n(SO2)/n(NaOH)=x,试写出x在不同取值范围时,n(NaHSO3)的值或n(NaHSO3)与n(SO2)、n(NaOH)间的关系式。
x
N(NaHSO3)
〖例4〗⑴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次氯酸钠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_ 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对比⑴和⑵实验所得的结果,将I2、ClO-、SO42-按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为_______
【反馈练习】
1、下列反应中,气体物质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
A. 氯气通入硫酸钠溶液中 B. 硫化氢通入亚硫酸钠溶液中
C. 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D. 硫化氢通入氯化铜溶液中
2、有一瓶无色气体可能含HCl、HBr、CO2、SO2、H2S中的一种或几种,向此气体中加入氯水,充分振荡,得无色透明溶液。把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另一分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均出现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气体中肯定含有的气体是…( )
A. SO2 B. SO2、HCl C. CO2、HCl D. HBr、H2S
3、X盐和Y酸反应,产生有气味的气体Z,Z和NaOH溶液反应又得到X,X氧化的产物为W,W溶于水又得到Y,则X盐和Y酸分别是………………………………………………( )
A. NaCl和H2SO4 B. Na2CO3和 H2SO4 C. Na2SO3和H2SO4 D. NaCl和盐酸
4、Na2SO3在空气中极易被氧气所氧化,现有ag样品,将其溶解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可得干燥的沉淀bg。
⑴若Na2SO3未被氧化,b= a; ⑵若Na2SO3全部被氧化,b= a;
⑶若Na2SO3部分被氧化,b相对a的关系为 。
5、(01广东)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部分被氧化,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某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ag样品,置于烧杯中。②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样品溶解。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⑤加热干燥沉淀物。⑥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时,称量。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g固体。回答下面问题:
⑴本实验中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 。其理由是
。
⑵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 。
⑶步骤⑦的“合格”标准是 。
⑷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