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开国大典 4(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开国大典 4(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9-18 12: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开国大典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1——4自然段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5——10自然段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1——13自然段讲阅兵式的盛况;14——15自然段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11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奔bèn”)及新词,认读1个字。
2.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开国大典的场面。
3.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排比的特点及作用。
6.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排比的特点及作用。
学情分析:
该文章篇幅较长,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他们可能难以理解那时的场面、那时人们的心情。所以要做一些课前准备,要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书籍、文章,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等电影,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的情感。识字教学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已有识字能力的基础上,自主地、创造性地识字。阅读教学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品味,在品味中体会思想感情,在体会中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如果要在一节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两节课无法完成。因此,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在读中品味思想感情,在读中学习表达。
教学理念:
重视语感的培养,把各种形式的读贯穿始终。结合本课特点,我在设计上采用了“欣赏画面入境,通读课文排序,品读想象生情,深读积累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中有体验,读中有所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捕捉主要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读代讲,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朗读中体验自主读书、自我展示的方法。以练习为导,让生自学、自我感知每个段落的内容。理解课文时,让生边读边想边划,写自我见解;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则训练了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教学环节设计以人感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体现“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就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师生共同品味精美词句段,感悟语言表现力,不但体会到文中的思想感情,而且掌握了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 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
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对国庆节的理解。课伊始,形成互动,学生兴趣被调动。)
2.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板书课题)
3.解题:通过预习,你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那“开国大典”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仪式。)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努力读正确、读流利。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并组词,练习造句。
擎 qínɡ 檐yán 瞻zhān 奔(bèn bē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
*在学生交流几个场面的基础上,归纳板书:群众队伍入场——毛主席登上主席台——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用上“先---再---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3.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顺序或时间顺序)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文找依据,学习有序表达,我认为下面两种方案都是可以的)
4.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引导学生将全文划分成“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部分。
  典礼前:一写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二写会场的布置;三写群众入场。
  典礼时(从“下午三时整”到“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一写典礼(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的情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二写阅兵式(交代了检阅司令员及阅兵总指挥;受检阅部队入场次序及情况;领袖和群众的热烈反响)。
  典礼后:一写天安门广场群众游行情景;二写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5.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也可根据入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分为四部分)
1——4自然段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5——10自然段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11——13自然段讲阅兵式的盛况;
14——15自然段讲群众游行。
三、检查学生读书。
四、作业
1.生字组词练习。
2.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能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开国大典的场面。
3.了解排比的特点及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排比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课文大意及自己的感受。
2.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会场看一看。
二、感受入场
1.请大家自由读1——4自然段,完成填空,看看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怎样?
1)出示填空:开国大典于 1949 年 10月 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 ,有 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人员、城防部队 ,还有 国际友人,估计总数 30万人 。
通过读这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员、人数)感受到了什么?(人数多、人员范围广。典礼的隆重,人们的心情都很激动。)
2)出示填空:会场在 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 天安门城楼上。
课文是怎样介绍会场和主席台的呢?指生分别读第二、三自然段。(略讲)
3)典礼要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通过读第四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人多:会聚、四面八方、拥入、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来的早:提着灯笼、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等都说明人们都想早点赶到会场。早点看到大典的盛况。说明为新中国的诞生心情很兴奋、激动。)
出示句子“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体会并指导朗读:读出场面的壮观,读出人们内心的激动。
2.指导读第四段,读出当时人们激动、兴奋之情。
三、感受大典
1.默读5——10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典礼时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句子。思考:他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2.互相交流自学的成果。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体会、感受。(重点处理几个点)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请你对比地读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对比句,采用对比的方式:体会人大典时人民群众对领袖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限热爱。指导读出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
(2)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用齐读和背的方式来处理排比句:体会这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4个排比句式,可以引导学生齐读,读出全场30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体会人们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激动、兴奋的心情。试着背一背。
(4)升国旗:请你展开想象,当听到毛主席庄严的宣告时,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全中国人民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又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心情呢?(通过想象拓展一下,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明确:毛主席的宣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这句话震动了全中国,震动了全世界,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激动、自豪。指导学生体会并读出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5)在典礼进行中,有几处写了掌声?从这三次不同的写法中你体会到什么?(集中处理掌声,加深理解,体会写法)
*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表达了人民对领袖毛主席的无比热爱。)
*当国旗升起,礼炮响起时,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上就响起一阵轰雷似的掌声。(表达了人民对新中国的热爱。)
*当宣读公告: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
4.选择这部分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读一读,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5.默读并交流“阅兵式”的场面。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跟铁人一样。(引导理解“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铁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引导理解“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引导理解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这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6.默读并交流“群众游行”的场面。
(1)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后无比幸福的心情。)
(2)场面描写:擎着灯笼,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从口号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和领袖的无限热爱以及伟大领袖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3)处理结尾: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洪流写出了人多和场面的壮观。“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也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三、回归全文
1.过渡:1949年的开国大典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岁月流转,新中国成立58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中国的科技发展了,我们也实现了飞天梦;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明年,我们也要举办举世闻名的奥运会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每到她生日这一天,我们就用最真挚的形式为她庆祝!
2.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一次地回味那令人难忘的日子吧!
四、布置作业
①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
②收集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资料后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他如此地崇敬、热爱?留心新中国的巨大变化,感受宁静和平的生活带给我们的无限幸福!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大典前 会场 入场
大典中 宣告 升国旗
读公告 阅兵式
大典后 群众游行
课后小结:
两股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走去,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两股洪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30万人一齐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