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分子和原子(说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09-18 08:51:00

文档简介

分子与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景弘中学化学组 黄霞
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本节是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从水的蒸发和品红的扩散实验引入,联系生活使学生建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然后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探究得出分子的特点。最后,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分子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
2、三维教学目标
⑴、围绕课题进行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分子的存在,掌握分子的性质和定义, 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⑵、在实验和讨论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重点
分子的概念和特点
4、难点
分子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过这两个概念。但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准确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情境激学、 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复习:初二物理有关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   2.家庭小试验:将等体积的豆子与芝麻混合,观察总体积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目的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诗歌] 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设问]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味呢?
激发兴趣
引起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
[展示] 几种分子的图片
认识分子
的存在
[投影] 数据: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比喻: 水分子—乒乓球—地球)
[结论]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实验探究] 品红在冷水和热水中的扩散
[讨论交流]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说明分子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呢?
[结论]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趣味实验]“花开花谢”: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滴加少量氨水,然后再滴加盐酸,观察现象;2、取几根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入胶塞,放在小烧杯中,上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扎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小烧杯中盛放少量浓氨水,罩上大烧杯。待棉花团由白色变成红色,再将装有浓氨水的小烧杯换成装有浓盐酸的小烧杯,观察现象,并给出合理解释。
[创设情境] 1+1是否一定等于2 ?
[实验探究]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结论] 分子间有间隙
[实例分析] 热胀冷缩现象,物质三态变化。
验证分子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
[多媒体展示]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和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讨论] 这两个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有没有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有没有变化?
[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讨论] 请从分子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概念形象化,帮助深刻认识分子
拓展训练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的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花香四溢----分子不断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了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及时反馈
掌握知识
学习反思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呢?
学会总结
课堂延伸
1、如右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A处推到B处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A处推至B处说明了溴分子间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刻线液面比水平线___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 。
巩固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