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1 空气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了解空气的组成。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组成;通过实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的探究”教学法、
实验准备: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酒精灯、烧杯、导气管、止水夹、火柴、塑料瓶、红磷、肥皂水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新课导入] 猜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该谜语的谜底是什么?演示:软瓶吹肥皂泡 出示透明软瓶,问:瓶内有没有物质,是什么?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板书】课题1空气 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提问】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吗?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阅读】课本26页并思考【投影】11密闭容器中减少的气体是什么?2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3、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不足 培养学生概括思维的能力训练。 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板书】: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投影】2实验步骤1 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2 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中,塞紧瓶塞。3 待集气瓶冷却到常温时,打开止水夹。演示[实验2-1]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有关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引导学生依据观察红磷燃烧现象的观察方法、描述燃烧现象,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投影】3【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②打开弹簧夹后,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瓶内空间的1/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认真观察,捕捉关键现象并进行分析。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热量,并有大量白烟,最终燃烧停止。学生观察: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中,约占红磷燃烧前瓶中空气体积的1/5。学生分组讨论后,各组派代表回答 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分析问题和规范表力及逆向思维力。
【投影】4课本27页讨论【思考】1在实际操作中, 水面上升的体积会明显小于集气瓶总体积1/5 , (即集气瓶中气体减少的体积会小于1/5 ),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思考】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1.红磷的用量不足或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2.导管中还残留有一些水。3.装置漏气。4.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随着燃烧的进行,氧气含量不断减少,当氧气含量低到一定值时,红磷就不能燃烧,因此瓶中还有少量残余的氧气。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验证适时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导读归纳] 空气的各主要成分及体积含量。【板书】2空气的成分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讲解】: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板书】3混合物 纯净物【总结】1.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及注意事项;2.空气的组成。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请各组汇报和展示实验本组,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学生阅读教材:空气成分 归纳、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记忆
【板书设计】
课题1 空 气 (第一课时)
一 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表达式 红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②打开弹簧夹后,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瓶内空间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混合物
纯净物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