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 2008-9-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会进行药品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法。
(2)体验实验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通过归纳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形成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重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课时一:
【导学过程】
【引言】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且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例如,通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进剂;通过对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通过对叠氮化钠(NaN3,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能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性质的研究,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由此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呢?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交流与讨论】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填表)
物质 研究它们的性质的主要方法
氢气或氧气 观察和实验法
锌或铁 观察和实验法
盐酸 观察和实验法
酸的通性及某些酸的特性 分类、比较法
【案例分析】钠的性质——观察法、实验法
1、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状态 颜色 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延展性强弱
2、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 分析(或结论)及拓展应用
(1)
(2)
(3)
(4)
(5)
反应方程式:反应原理解释:
3、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法、比较法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及拓展应用
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 灰白
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钠 熔化成小球、黄色火焰、产物淡黄色
反应方程式:
4、拓展延伸
(1)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2)解释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所观察到的现象(实验)。
5、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查表或看书可知金属钠熔点为97.81。C,沸点为882.9。C;密度为0.97g·cm-3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迁移应用】
1、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3、 在研究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4、某同学为研究过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请填写下列实验活动记录
观察:过氧化钠呈____色的____态。
预测:从组成上分析,过氧化钠为金属氧化物,可能会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及结论
取一支小烧杯,向其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然后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再向其中递加酚酞溶液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应怎样继续实验?
【课堂检测】P17——练习与活动1、2
钠 物性 _____色、硬度____、比水____、比煤油____、熔点____、易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 与氧气反应 常温:生成________方程式:点燃:生成________(现象: )方程式:
与水反应(加酚酞)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
与酸(硫酸)反应 直接与_____反应,Na过量则“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
与盐(CuSO4)溶液反应 先与____反应,生成的_______再与_____发生复分解反应方程式:
存在 只以_____________态存在。
保存 通常保存在_______中(目的: )
用途 制取Na2O2等化合物,钠钾合金(常温下为液体)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还原金属(如Ti)
金属单质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
【课外作业】
1、当金属钠着火时,应选的灭火剂是
A.水 B.泡沫灭火器 C.沙土 D.煤油
2、钠在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 A.游离态 B.氯化钠 C.硫酸钠 D.硝酸钠
3、钠的下列用途与钠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制取过氧化钠 B. 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C. 钠与四氯化钛反应冶炼金属钛D. 做高压钠灯
4、钠应用在电光源上,可制出高压钠灯,是因为
A.钠是活泼金属B.钠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C.钠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D.钠是电的良导体
5、(02上海) 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6、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描述正确的是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④⑤D. ④⑤
7、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 g·cm-3,试根据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和与水反应的现象,推测金属钠的密度是
A.大于1.0 g·cm-3 B.小于0.8 g·cm-3
C.介于(0.8~1.0) g·cm-3之间 D.无法推测
8、关于Na+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银白色金属 B.极易变质 C.可存在于晶体或溶液中 D.水溶液呈碱性
9、在实验室里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用到的仪器是:a.试管夹 b.镊子 c.小刀 d.冷凝管 e.滤纸 f.研钵 g.烧杯 h.坩埚 i.石棉网j.玻璃片 k.药匙 l.燃烧匙
A.abdi B.cefk C.fghl D.bcegj
※10、常温下Na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可能是
A.Na→Na2O2→NaOH→Na2CO3→Na2CO3·10H2O B.Na→Na2O2→Na2CO3→NaHCO3
C.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 D.Na→Na2O→Na2CO3→Na2CO3·10H2O
选择题答案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将一小块钠用小刀切开,暴露在空气中,可以观察到如下现象:
(1)金属钠变暗
(2)过一会儿变潮湿,同时使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多处有小气泡生成
(3)再过较长时间又转变为白色晶体
(4)白色晶体最终变成白色粉末
(信息:NaOH固体易潮解;Na2CO3·10H2O为白色晶体;Na2CO3·10H2O在空气中会自动失水)
试写出上述反应现象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12、2001年7月8日的网上登载了一篇名为《金属钠“水雷”惊现珠江》的报道,以下是该文部分内容的摘录:
据现场一位围观的群众讲,早上10时多,石溪涌内突然冒起一股白烟,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窜出亮红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没想到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一位妇女惊讶地说。随后,直到中午,这个铁桶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10米高,还有许多白烟飘到了旁边的正大公司里面。
正大公司的一名保安说,①飘进公司的白烟内还有许多没有燃烧的残渣,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会突然着火,为了防止引起火灾,公司的人只好在烟尘降落的地域喷了许多水,以便引燃这些仍然没有燃烧的东西。“平常我们都是用水灭火,今天却要用水引火。”一位保安笑着说。
据悉,早在前日,珠江水面上就发现了两个铁桶,其中一个在车陂附近的江面上爆炸了,另外一个则在石溪水面被路过的船只发现。据说,晚上6时45分左右,该船曾经将铁桶打捞上船,本打算清洗过后使用。但是当②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马上冒起浓浓的白烟,而且一旦③接触了桶内物质,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的疼痛,于是他们又将桶推到江里。④一遇到水,这个桶就爆炸了。
请回答:
(1)写出①中提到的“灰白色的物体”遇水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2)请解释②中描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3)请你根据相关化学原理,解释③中描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万一不小心用手直接触摸金属钠,应该怎样处理?
(4)根据相关化学反应原理,解释④中描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应该怎样灭火(钠引起)
※13、在载人太空飞船中,宇航员需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为了保持飞船舱内空气成分的稳定,宇航科学家用“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来达到此目的,即不断把座舱内的空气通过盛有金属过氧化物(以过氧化钠为例)的容器,并把处理后的气体充入座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提出用超氧化钾(K02)代替过氧化钠供氧,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列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