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题复习资料——定量实验与定量分析
一、课前训练:
1、配置0.1000mol/L CuSO4(aq) 100mL
基本过程: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洗涤并转移;⑤定容;⑥摇匀.
问题:①如用CuSO4配制,需CuSO4质量为___________;如用CuSO4·5H2O配制,称量中若物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实际称量得到的CuSO4·5H2O质量为______________g(1g以下用游码);所配制溶液浓度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②在溶解CuSO4或CuSO4·5H2O时,为抑制Cu2+水解而导致溶液浑浊,实验室通常的做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转移操作中必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需_______________;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溶液转移的基本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④定容必需的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定容的基本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该实验开始时必需对容量瓶是否漏水进行检查,简述基本操作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配制一定量的溶液时,若量取5.0 mL浓盐酸,常使用10mL而不使用100mL量筒,其目的是减小误差.请说明若使用100mL量筒造成误差较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0.1000mol/L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aq)
基本过程:①洗涤并润洗滴定管;②洗涤锥形瓶;③在滴定管中装入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④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空气泡并调整液面;⑤在锥形瓶中取10.00mL未知浓度的NaOH(aq),并滴加几滴酚酞指示剂;⑥滴定,并重复实验,计算.
问题:①如何洗涤酸式滴定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润洗酸式滴定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润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润洗酸式滴定管,测定的NaOH(aq)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若不润洗碱式滴定管,测定的NaOH(aq)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③锥形瓶是否要用未知浓度的NaOH(aq)润洗 _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要将锥形瓶垫在一张白纸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如何判定滴定终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若量取未知浓度的NaOH(aq)时,滴定管起始读数为0.00mL,取液时若仰视读数,则量取的 NaOH(aq)体积__________10.00mL(填“大于、小于、等于”),最终测定NaOH(aq)浓度的误差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若量取时起始读数为0.00mL,但尖嘴处有气泡,则量取的 NaOH(aq)体积________10.00mL(填“大于、小于、等于”),则最终测定NaOH(aq)浓度的误差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若碱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 NaOH(aq)润洗, 则最终测定NaOH(aq)浓度的误差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⑦若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则读数值比实际所用的盐酸体积_________(填“大、小或无影响”); 最终测定NaOH(aq)浓度的误差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⑧若滴定终点时四次实验 [NaOH(aq)都是10.00mL] 所用标准盐酸体积为
20.00 20,01 19.98 22.10(单位:mL),则标准盐酸体积为_____________,NaOH(aq)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基本步骤:①称量坩埚质量m1 g; ②取硫酸铜晶体并研磨成粉末; ③取适量硫酸铜晶体粉末到坩埚中并称量质量m2 g; ④加热硫酸铜晶体; ⑤转移到干燥器中冷却; ⑥称量质量m3 g ;⑦再加热并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量得m4 g ;⑧计算硫酸铜晶体质量和 硫酸铜粉末质量,并求出结晶水含量.
问题: ①加热硫酸铜晶体的操作中,必需的仪器除玻璃棒外,还必需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到何时为止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为何将硫酸铜晶体并研磨成粉末后加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加热后硫酸铜粉末为何要在干燥器中冷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空气中冷却,则测得结晶水含量误差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④ 第⑦步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实验合格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m3-m4︱<0.1g ,列出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计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必化简);
⑤︱m3-m4︱>0.1g ,则必须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某同学加热硫酸铜晶体看到大部分晶体变成无色粉末时停止加热,冷却称量,计算,分析他所测定结晶水含量误差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而另一同学加热硫酸铜晶体看到全部晶体变成黑色粉末时停止加热,冷却称量,计算,分析他所测定结晶水含量误差_____________.
5、将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以计算出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装置上看,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上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若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和50mL0.55mol·L-1
氢氧化钠溶
液进行,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若用浓
度和体积都相同的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
大”、“偏小”或“无影响”)。
6、(2001全国高考)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
②装好实验装置。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如右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
⑥测量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g。
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⑨把残留物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
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⑵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简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简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请填写步骤代号)。
⑶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简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 L(0℃、1.0×105Pa)的,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不必化简):
M(O2)= 。
二、知识要点:
第一部分:复习内容
几个重要的定量实验操作要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一算、二取、三溶、四冷、五转移,六洗、七振、八定、九摇、十装瓶。”
注意:选择相应规格的容量瓶;溶解时所用蒸馏水的量一般为所配体积的1/6;在如配制480mL0.1mol/L的某溶液应选择 mL的容量瓶,溶解时应加水 mL左右,应选择 mL的烧杯为最佳。另外要注意冷却、洗涤、及定容的开始时刻为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转移液体时要用玻棒引流
2、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原理: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m(晶体+坩埚)—m(无水流酸铜+坩埚)=m(结晶水)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研钵、瓷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实验步骤:①研磨②称量m(坩埚)、③加热④称量m(坩埚+无水硫酸铜)⑤再加热、再称量至恒重⑥计算。注意事项:①放在干燥器中冷却②要让结晶水完全失去③加热时间不能过长温度不能过高。④加热后最后两次称量的质量相差不超过 g。误差分析【CuSO4·xH2O】原理:结晶水%=[m(结晶水)/m(晶体)]×100%=[18x/(160+18x)]×100%或[m(CuSO4)/160]:[m(H2O)/18]=1:x
3、中和滴定
原理:n(H+)酸=n(OH-)碱
仪器: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
用品:标准溶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步骤:检漏、准备、滴定。
注意事项:①滴定管的使用②指示剂的选择③终点的准确判断④手、眼的动作
4、其它定量实验:
1、气体的量取:排水量气
2、其它涉及测定原子量、式量、物质的纯度及含量等的实验设计
第二部分:要点
1、为了减少意外误差,定量实验常要进行平行实验或重复实验。
比如2007年广州一模第23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步骤③是 。
2、测量气体体积时要保持和外界相同条件时测定。如2001全国高考。
三、题型分析:
题型1 对实验步骤的考查 题型2 对实验误差判断的考查
题型1 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考查
四、巩固练习:
1.(2005年全国理综Ⅰ.28)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步骤⑦的目的是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法。
2.(2001年广东.19)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分氧化,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某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a g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
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⑤加热干燥沉淀物。
⑥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 g固体。
回答下面问题:
(1)本实验中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 。
其理由是: 。
(2)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 。
(3)步骤⑦的“合格”标准是: 。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测定烧碱的浓度。已知盐酸不与烧碱的杂质反应,某同学的操作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mg烧碱样品;②样品溶于水平配成250mL待测溶液;③准确量取20.00mL样品溶液注入锥形瓶内,并滴入几滴酚酞;④将酸式滴定管进行“必要的处理”后,记下起始液面读数V1mL;⑤进行滴定操作,到达终点时,滴定管的内液面读数V2mL。
根据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⑴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数据:m=11.44g , V1=9.2mL , V2=17.2mL这3个数据中你认为不确切的有____________个。
⑵操作③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50mL酸式滴定管 B.20mL移液管 C. 50mL碱式滴定管 D. 50mL量筒
⑶操作④的“必要的处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判断操作⑤到达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若标准液为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用m , V1 , V2 , c 符号表示烧碱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右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
⑴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 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⑵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后,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
得的SO2含量 (选填:偏高、偏低、不
受影响)。
⑶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 (填序号)代替。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稀硫酸 C、淀粉溶液
⑷若碘溶液体积为VamL,浓度为c mol·L-1,N2与O2的体积为VbmL(标况下)。
用c、Va、V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
⑸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 (填写编号)。
a、烧杯 b、试管 c、广口瓶 d、容量瓶 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5、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粗略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下面是测定实验的分析报告,请填写有关空白:
(1) 测定原理:本实验通过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来求得
镁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实验用品:
①仪器:托盘天平、测定气体体积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②试剂:6 mol/L HCl、镁条。
(三)实验内容:
⑴在托盘天平上称出镁条的质量a g。
⑵按图安装好仪器。取下试管,移动量气管B,使量气管A中的水面略低于零刻度线,然后将量气管B固定。
⑶在试管中加入15 mL 6 mol/L HCl(保证能使镁全部反应),不要使盐酸沾湿试管的上半部。将已称重的镁沾少许水,贴在试管上部,不与盐酸接触。
⑷检查仪器是否漏气,方法如下:(方法要求简单有效)
。
⑸如果装置不漏气,调整量气管B的位置,使量气管A内水面与量气管B内水面在同
一水平面上(要求“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准确读出量气管A内水面凹面最低点的读数V1 mL。
⑹轻轻摇动试管,使镁条落入盐酸中,镁条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此时量气管A内水面即开始下降。为了不使量气管A内气压增大而造成漏气,在量气管A内水面下降的同时,慢慢 (向上或向下)移量气管B,使两管内的水面基本保持水平。反应停止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约10分钟),移动量气管B,使两管内的水面相平,读出反应后量气管A内的精确读数V2 mL。(气体体积均换算为标准状况)
(四)结果与讨论:
①写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M= 。
②若没有等反应试管冷却到室温就读取液面的高度,结果会造成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
定值(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若在读取量气管内气体体积V1时,眼睛仰
视读数,结果会造成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值(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专题二十一 定量实验与定量分析答案:
一、课前训练:
1、①1.6g ; 2.5g ; 1.5g ;偏小。
②将CuSO4或CuSO4·5H2O加入到少量的硫酸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并加入蒸馏水至所需浓度。
③容量瓶;引流、防止溶液逸出瓶外导致误差;将玻璃棒下端置于容量瓶刻度线稍下部,上部不与容量瓶接触,将烧杯尖嘴紧贴玻璃棒,缓缓向容量瓶加入溶液,将烧杯和玻璃棒用少量蒸馏水多次洗涤后把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
④胶头滴管;用玻璃棒引流快速加蒸馏水到容量瓶刻度线下2~3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和 容量瓶刻度线相切为止。
⑤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右手托住瓶底,左手压紧瓶塞,倒立容量瓶,若瓶塞处无漏气现象(漏水,有气泡逸出),正立容量瓶,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注:容量瓶瓶塞和瓶身是配套的)。
2、(1)读数误差较大;(2)液体倒出后,量同内壁残留的液体较多.[提示:容器容积越大,读数误差越大,残留液体也比较多一些,因而误差较大.
3、①关闭活塞,在酸式滴定管中加入2~3mL蒸馏水,倾斜并旋转酸式滴定管至蒸馏水浸润全部内壁为止,竖直打开活塞,放出洗涤水,如此操作多次。
②关闭活塞,在酸式滴定管中加入2~3mL待装溶液( 0.1000mol/L的盐酸),倾斜并旋转酸式滴定管至盐酸浸润全部内壁为止,竖直打开活塞,放出盐酸,如此操作多次;除去酸式滴定管 内壁上附着的水珠,避免标准盐酸被稀释导致NaOH(aq)浓度测定结果偏大;偏大。
③否;锥形瓶是酸碱中和滴定的反应容器,所盛装的待测NaOH(aq)的物质的量是通过碱式滴定管控制定量,若用NaOH(aq)润洗,增加NaOH的物质的量,导致NaOH(aq)浓度测定结果偏大。
④酸式滴定管尖嘴处盐酸滴加的速度和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使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更加明显,便于准确观测判断;
⑤滴加标准盐酸最后一滴时,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红色转变为无色,摇动锥形瓶,溶液颜色不变化。
⑥小于;偏小;大于;偏大;偏小。
⑦大;偏大。
⑧20.00mL;0.2000mol/L。
4、①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搅拌,防止硫酸铜晶体局部受热导致飞溅;全部硫酸铜晶体完全转变为硫酸铜粉末。
②增加硫酸铜晶体的受热面积,使其均匀受热,避免硫酸铜晶体局部受热导致飞溅。
③避免硫酸铜粉末冷却过程中吸收空气中水份,导致所测定的结晶水含量偏低;偏小。
④保证样品中结晶水全部失去,避免测定误差。连续两次称量质量恒重或质量差小于0.1g ;继续加热样品,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⑤略。 ⑥偏小;偏大。
5、(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实验中热量的损失
(3)偏小
(4)相等、偏小
6、答案:(1)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
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3分)
(2)②①③(3分) (3)慢慢将量筒下降(3分)
(4)(计算式为:)(4分)
四、巩固练习:
1.(1)在天平左右托盘上各加一张同样的纸片;用镊子夹取共6g法码置右盘上;用药匙向左盘中加样品至天平平衡(衡时用左手轻拍右手手腕使药品振下) (3分)
(2)(全对4分,错一步则0分)
(1)样品重,砝码轻
(2)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气进入U型管中
(3)偏高
(4)把反应产生的CO2全部导入U型管中
(5)判断反应产生的CO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6)
(7)答案略。
2.(2001年广东.19)(1)不能 在酸性溶液中,NO3-能将SO32-氧化成SO42-,造成结果错误。
(2)保证得到的沉淀都是BaSO4,没有BaSO3
(3)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小于0.1g)
(4)(a g-142 g·mol-1×[b g/(233 g·mol-1)]×(1/a g)×100%
3.⑴3 (滴定管可估读到0.01mL,托盘天平估读到0.1g,量筒估读到0.1mL)
⑵BC
⑶滴定管需做必要的处理,主要包括:用待装液润洗滴定管;调节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酸液,使滴定管的内部没有气泡;调节滴定管内液面的“0”或“0”以下的刻度。再碱式滴定管中也应做同样的处理。
⑷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一般是两个方面:一是滴定完全时溶液的pH,本题完全中和时的pH为7,滴定的终点应尽量控制在溶液pH接近7;其二是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与pH的关系,酚酞指示剂pH8.2~10.00为粉红色,pH<8.2为无色,pH>10.00为红色,本例由红色滴至无色。
⑸{[0.5(V1 -V2 )×C]÷m}×100﹪。
4、答案:(1)N2、O2的体积;
(2)偏低;
(3)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4)VSO2%=22.4cVa/(22.4cVa+Vb)×100%(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5)bceg(或beg或ceg)。
5、答案:(三)⑷提升B管,使B管内液面高于A管并固定,通过观察A管内液
面变化情况。若A管内液面低于B管液面,且保持稳定,说明气密性良好。
⑸原因是使内外气体压强相等 上下移动B管即可
⑹向下
(四)①M=
②偏低 偏高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