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一中高一摸底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属于有机物 B.生石灰和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2.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Na2O B.CO2 C.NaClO D.H2SO4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摩尔是物质数量的单位 B. 1mol氧气的质量是32 g·mol-1
C.CO2的摩尔质量是44g D. 0.5 mol H2SO4中含有2mol氧原子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5. “绿色化学”要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因此设计化学反应流程时要考虑“原子经济”(即原子利用率),下列反应类型从理论上看原子利用率可达到100%的是(原子利用率是指反应物中的所有原子进入期望产物中的百分比) :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6. 质量相同的下列物质中,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 O2 B( NH3 C( CO D( CH4
7. 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的是:
A.硫酸、纯碱、食盐 B.硝酸、烧碱、胆矾
C.醋酸,乙醇,硫酸铵 D.盐酸,熟石灰,苛性钠
8.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 有下列物质:①0.5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时9ml H2O ④0.2mol H3PO4 按所含的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1mol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
B.1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都约为22.4L
C.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D.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体积也可能约为22.4 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共30分)
11. 在标准状况下,某气体密度为1.25g/L,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2.5 B.14 C.28 D.30
12. 相同物质的量的各固体或液体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A.微粒大小不同 B.微粒质量不同
C.微粒间的距离不同 D.微粒数量不同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 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以直接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14. 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C和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A.一种化合物 B. 两种单质 C.两种化合物
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15. 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个,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单位:升)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22.4bc / aNA B.22.4ab / cNA C.22.4ac / bNA D.22.4b / acNA
16.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直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a(OH)2→NaOH B.CuO→Cu(OH)2 C.Fe→FeSO4 D.CO2→CaCO3
17.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 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25℃,1.01×105Pa,64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在标准状况下,11.2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18.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钙、硫酸钠、硝酸钡、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仍然有白色物质不能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后,不溶物全部溶解;继续加入氯化钡溶液,没有明显的现象。该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A.氯化钙 B.硫酸钠 C.硝酸钡 D.碳酸钾
19. 火箭通常用N2H4(联氨)和N2O4做推进剂,反应温度达2700℃,反应式为:
2N2H4+N2O4=3N2+4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联氨是氧化剂
C.联氨是还原剂 D.联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0.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
21.(1)从H、O、S、K四种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组成与表中第一栏类别相同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表中相应的空格内(只要求举一例)。
类型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含氧酸
碱
含氧酸盐
酸式盐
化学式
(2)用你在上表中所选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酸性氧化物 + 足量的碱: 。
②酸式盐 + 足量的碱: 。
22.松花蛋于明朝初年问世。其腌制配方有多种,但主要配料为生石灰(CaO)、纯碱(Na2CO3)和食盐(NaCl)。将一定比例的配料用水和粘土调制成糊状,敷于蛋上,密封保存,数日后即可食用。
(1)腌制皮蛋的配料用水调制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考虑粘土中物质可能参与的反应) , 。
(2)皮蛋外的糊状物经水溶解、过滤,滤液中肯定含有较多的溶质为 和 ,可能含有的物质为Ca(OH)2或Na2CO3。
(3)某同学设计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2)所得滤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请你帮他完善实验方案。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①取少量滤液,滴加适量K2CO3溶液
若出现白色沉淀
滤液中含Ca(OH)2
若无白色沉淀
滤液中无Ca(OH)2
②另取少量滤液,
若出现气泡
滤液中含Na2CO3
若无气泡
滤液中无Na2CO3
23.(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 B. Cl2+2NaOH = NaCl +NaClO+H2O;
C.Ba(OH)2 + H2SO4 = BaSO4↓+2H2O ; D.SO2+2H2S = 2H2O+3S↓
(2)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反应:2KNO3 + 3C + S === K2S + N2↑ + 3CO2↑。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3)油画所用颜料含有某种白色铅的化合物,置于空气中天长日久就会变成黑色PbS,从而使油画的色彩变暗。若用H2O2(H2O2中氧元素为-1价)来“清洗”,则可将PbS转化为白色PbSO4,从而使油画“复原”。上述“清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单线桥标下面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2Cr2O7 + 14HCl(浓) = 2KCl + 2CrCl3 + 3Cl2↑+ 7H2O
24.(1)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mol-1。现有某气体,它的摩尔质量是M g·mol-1,在t℃ 1.01×105Pa时,气体摩尔体积为Vm L·mol-1。取t℃ 1.01×105Pa时此气体m g。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 g;
② m g该气体中所含的微粒数目 个;
③ t℃ 1.01×105Pa时, m g该气体的体积 L。
(2)等质量O2 和O3,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它们所含原子数之比为 ,它们的体积之比(标准状况)为 ,密度之比(标准状况) 。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5.下图是某厂生产的某种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1)为了检验此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可用KI-淀粉溶液和稀盐酸做试剂进行检测。加入KI-淀粉溶液和稀盐酸后,若盐中含有碘酸钾,则会发生如下反应:KIO3 + 5KI + 6HCl = 6KCl + 3I2 + 3H2O,生成的I2遇淀粉变蓝。在上述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为了测定此盐的钙元素含量,取10克此盐溶于水,加入足量盐酸,生成标准状况下67.2 ml二氧化碳气体。请计算此加钙食盐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26.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 L O2通入10 L CO和H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
V(CO)= L, V(H2)= 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求原混合气中 V(CO)︰V(H2)的比值(用含a的式子表示)
金华一中高一摸底考试化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题(共30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填空题(共34分)
21.(1)
类型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含氧酸
化学式
类型
碱
含氧酸盐
酸式盐
化学式
(2)① 。② 。
22.(1) , 。
(2) 和 。
(3)②另取少量滤液, 。
23.(1) 。
(2)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3) 。
(4)
K2Cr2O7 + 14HCl(浓) = 2KCl + 2CrCl3 + 3Cl2↑+ 7H2O
24.(1)① g;② 个;③ L。
(2)物质的量之比为 ,原子数之比为 ,
体积之比为 , 密度之比 。
四、计算题(共16分)
25.(1) 。
(2)
26.(1) V(CO)= L, V(H2)= L。
(2)
21(10分).略
22(7分).(1)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2)NaOH;NaCl
(3)滴入适量盐酸;
23(10分).(1)ABD。(2) KNO3、S , C。(3)PbS + 4H2O2 == PbSO4+4H2O (4)略
24(7分).(1)①M/NA ②m NA/M ③m Vm/M (2)3︰2,1︰1,3︰2,2︰3
25(8分).(1)5:1,(2)1.2%
26(8分).(1)5,5
(2)(a-10):(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