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范进中举
执教:李莉英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设计用两个课时教学。整个课的教学模式是:课前预习――整体把握――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交流――教师小结。这个模式强调学生深入课文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由个人初步的预习到课堂的探究,再到集体的合作讨论和交流,最后经过教师的归纳课后就自己探究的问题撰写较成熟的小论文。整个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公开课是第二课时,进行的是后面“合作探究――课堂交流――教师小结”几个环节。
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预习、上课及课后的小论文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对课文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有较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意图基本实现。
经过教研员的指导,我明白公开课的定位有错误。这是一节讲读课,我设计的原意是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集体合作交流,但措辞时误把讨论交流就等同于探究,导致本课变为一节探究课了。显然这就是本课一个致命的失误。
课堂组织学生交流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课堂调控能力:一是时间的把握,二是及时有效的引导,三是适时精当的点评。从上课的情况看,我在这些方面都没有做好。最为突出的是时间把握不好,导致原先的设计无法全部实施。前两题较简单,学生的预习中大都谈及,不必浪费太多的时间,而应该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后一问题。
课题:范进中举
执教:李莉英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欣赏讽刺艺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总结归纳及口头表达等能力。 ?????3、 情感目标:①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② 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主题。
(2) 分析人物形象及描写方法。
领略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范进中举的原因;概括讽刺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前学生预习)
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提问的同时亮出彩票) 是的,彩票!小小彩票,实在玄妙。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一夜之间由不名一文,摇身一变为身价百倍,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票呢? (不)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于是,“中举”在下层知识分子之间,在社会和广大老百姓之中,导演出一幕幕人间喜悲剧。更有甚者,是喜极而疯。中举了,可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我们的文学人物画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中举的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以人观社会,以人感受科举。
二、检查预习。
生字读音。
生字释义。
简介作者、出处及科举制度。(教师在学生简介后适时补充)
三、整体把握。
复述情节,理清结构。
概括三要素。
初步感知主题。
四、精读探究。
(一)共同拟定精读探究的角度。
1 探讨小说人物形象及意义;
2 探究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
3 探究小说的讽刺艺术。
(二)自主探究。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词语摘抄。
2、继续探究三个问题,准备下课时交流。
第二课时(公开课)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形象及描写方法,领略讽刺艺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 合作探究。
1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探究的成果;(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答案。)
2 小组内再深入探究,组长整理完善,准备班上交流。
三 学生汇报发言,教师适时点评。(班上的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及听的能力。教师在评价学生理解的正误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学生发言后要有明确的规范的答案示范。)
四 教师小结。
五 学生表演。(这也是学生对作品理解的一种表现。视时间而选用。)
六 布置作业。
1 清点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收获,选取最深刻的一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2 本课精彩语句摘抄。
3 阅读《儒林外史》。
执教老师
李莉英
执教日期
05、11、22
执教班级
初三(6)班
课 型
新课
课 题
《范进中举》
科组评价: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很有亲和力,表达规范,语言简洁,归纳准确。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实际,人物分析到位,善于引导学生扣住文本作具体的分析,充分让学生发表学生自己的观点,对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组织有条不紊,采取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小组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能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做到学有所得。
对人物分析可适当简略一些,腾出更多的时间放到分析文章的讽刺艺术这一写作特点。
科组长签名:朱慧娟
科组长签名:
课件30张PPT。欢迎指导第二课时探究目标 1 探究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 探究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
3 探究小说的讽刺艺术。一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探究的成果;
小组内再深入探究,组长整理完善,准备班
上交流。合作探究 研读“范进疯了”这一精彩片断,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文中运用了那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出关键的词语)
3、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噫!好!我中了!形象分析范进范进发疯的过程昏 厥
|
疯 跑
|
跌 倒
|
疯 走 上 集形象分析对范进疯态的描写动作描写:看、念、拍手(3次)、笑(3次)、 跌倒、爬将起来、飞跑。
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重复)
神态描写: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外貌描写: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 一身的水。
这些夸张的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了范进是中举后狂喜的心情和发疯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形象分析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享尽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中举前中举后生活境况社会地位处事态度住茅草屋,吃小菜饭不知猪油味饿了两三天
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有拿鸡蛋送白酒的,有背斗米捉两鸡的,有搬桌拿凳的,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送银赠房被丈人骂作“现世宝”
“癞蛤蟆”“尖嘴猴腮”邻里无人理会邻居众人口口声声“范老爷”
报录人献计治疯
丈人称他“文曲星”“贤婿老爷”;张乡绅拜会,称兄联谊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不顾一切去参加乡试)对张奉迎自如
对胡势利虚伪 范进是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作者对他的描写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他悲苦辛酸的命运,一是他卑怯屈辱的性格。
这两方面又是互相联系的、统一的,都同他热衷功名富贵却又长期落第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穷得绝粮断炊,连老婆和老母亲都不能养活,这便招致丈人胡屠户和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笑;而这遭人白眼的处境,又形成他自轻自贱、逆来顺受、“唯唯连声”那样怯儒、卑微和屈辱的性格。他的性格反映出科举重压下落第文人的辛酸悲苦。 形象分析形象分析 思考: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
是悲剧?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喜剧常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
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而悲剧
常常表现有价值事物的毁灭。 形象分析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
(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
运用了夸张手法;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
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形象分析范进喜极而疯又是一场悲剧,理由是:
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
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
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
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
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该死的畜牲!你中了甚么?形象分析胡屠户 思考: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反映了什么现象? 称呼长相学问动作贺礼现世宝、癞蛤蟆贤婿老爷、文曲星尖嘴猴腮体面的相貌不是你的文章好,宗师舍
与你的。才学又高横披衣服、腆着肚子
一口啐在脸上
骂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壮胆,手颤起来,
千恩万谢地低头去了。一副大肠,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形象分析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文曲星打得吗?权变权变形象分析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
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
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
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仔细阅读文中对张乡绅和众邻居的描写,思考:
1、张静斋是城中望族,之前 与范进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来拜会范进,而且还又送银又送房?
2、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幸会!幸会!世先生!形象分析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
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
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
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
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形象分析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来帮忙。众邻居对权势
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
冷酷无情。这表现了封建社
会的世态炎凉。形象分析范
进
中
举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中举前中举后家境贫寒
忍气吞声
地位卑微
卑怯畏缩中举发病
地位顿变
谦卑恭敬热衷功名
随意辱骂
粗俗势利
厉声训斥
蛮横倨傲千种夸赞
万般讨好
阿谀奉承
趋炎附势视而不见
漠不关心奔走效力
热心帮助嫌贫爱富登门拜访
百般拉拢老奸巨滑不屑一顾形象分析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手法的基础上,照样子分别给范进、胡屠户和《范进中举》下一句话评语。
例如:
张乡绅:一个圆滑世故的封建贪官。
封建官场关系网上的一个顽结。
点评练习 参考答案:
范进:
胡屠户:《范进中举》:
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一个前倨后恭、趋炎附势
的市侩小人。病态社会的百丑图。
投向科举制度的匕首。鲜明的人物形象二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一 夸张、对比手法;艺术特点艺术特点高超的讽刺(1)夸张性的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惊喜发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
的写法,但不失真。 “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
人中虽不普遍,却也是会有的。当时的读书
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
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具有
尖刻的讽刺效果。 艺术特点高超的讽刺(2)前后对比的人物描写。
对比主要运用于胡屠户身上,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使其形象跃然纸上,讽刺鞭挞何等深刻。 艺术特点高超的讽刺(3)富有讽刺性的人物语言、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和富有戏曲性细节描写,增强小说的讽刺效果。例如“像你这尖嘴猴腮,……就想吃天鹅屁。”表现当时胡屠户越训斥语言越尖刻,越来气。写范进看到报帖时的言行,屠户给女婿扯衣襟的细节等等,都令人感到可笑、可鄙、可悲。 ?
下列加点的词含有什么意味,体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答:特写镜头写出其见财心喜而又假意退推让的
心理,讽刺意味十足。典型细节 这篇文章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画,刻画了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以及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抨击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毒害,揭露了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讽刺了世态炎凉。课文小结课后作业 一、清点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收
获,选取最深刻的一点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小论文;
二、本课精彩语句摘抄;
三、阅读《儒林外史》,进一步领略其思想性及艺术性。
谢谢! 课题:范进中举(第二课时)
执教:李莉英
科组长:朱慧娟
参加人员:李莉英 周灵芝 李广健
集体备课情况:
一、集体选定研讨的课题,确定执教老师。
二、集体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商讨课堂教学模式。
三、执教者写好教案及课件,集体商讨修改。
四、试讲后,共同再完善。